吳修鳴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讓受教育人認識到生命的可貴,進而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的生命價值觀。生命教育有助于受教育人在自己的生命歷程當中從容地應對各種問題。對初中生而言,生物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其可以很好地承載生命教育中的各類資源,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素質的提升。融入生命教育,能夠讓生物教學回歸本真。
一、在課程初始引導學生感悟生命,感受生命之美
滲透生命教育,需要在初中生物課程初始時,便引導學生感悟生命,感受生命之美。首先,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展示生物的美、生命的美;其次,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談一談自己所了解的“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等,感受生命的神奇;最后,引導學生自己思考、總結,使學生體會到生物是一門了解自己、認識世界、造福世界的科學。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使學生了解生命的價值
教材是學科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依托內(nèi)容。教師在學科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將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更好地融入到生物學科的教學當中,把教材當中的生物學知識和生命教育內(nèi)容融會貫通,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里完成對生命教育的接受。在教學里,教師要結合生物學科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通過正向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和思想觀,讓其明白和了解生命的價值,懂得生命的珍貴,進而從內(nèi)心熱愛生命。例如,“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課,講述的是被子植物從發(fā)芽到結果的整個生命歷程的知識。在教學當中,教師要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其中蘊含著的生命價值的道理。被子植物的生命過程相對于世界而言是極為短暫的,但它們的一生仍然充滿著光輝,在每一個生命階段,植物都在用盡自己的力量完成萌芽、成長和孕育,并沒有因為生命短暫而有絲毫不滿。講到這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把話題引入到我們“人”的生命歷程,讓學生思索。對于被子植物而言,人的一生是十分漫長的,但是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人的生命也同樣短暫。就像被子植物一樣,雖然生命不能永久,但每一刻、每一時都值得珍惜,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生命當中的每一段時光,真正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生命,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教師要把學科當中的知識點和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及時進行聯(lián)系和結合,以便在課堂中隨時引發(fā)學生對于生命價值的思索,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
三、整合不同學科的相關資源,拓寬生命教育視野
跨學科教育是當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的方法。在生命教育的領域,跨學科教育同樣適用,其可以有機融合多學科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多元化地理解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同時也讓學生的視野得到更好的拓展。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首先是將不同學科的內(nèi)容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礎之上讓生命教育的層次得到豐富。例如,生物學可以和文學進行跨學科的融合,教師在教授生物學知識時,可以從文學的角度讓學生展開想象,從新的角度認識到生命的珍貴。生物學還可以與社會學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承載生命教育中的各類資源,讓生物教學回歸本真。教師要鼓勵學生從生態(tài)的角度去思考生物學的知識,進而拓展到從人類文明、地球環(huán)境的視野上看到生命的價值。
其次是通過多學科融合的課題項目的研究等方法,促使學生創(chuàng)新,進而更好地探討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調查和研究,讓學生對某一領域內(nèi)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分析,這就包括多學科的內(nèi)容,如地理學、生物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等等,學生在進行調查研究的時候,不但可以運用多學科的知識,深入地對當?shù)氐纳鷳B(tài)進行探討,而且在過程當中,也會認識到人類的不同行為對環(huán)境和自然造成的影響,意識到每一種生命的生存狀態(tài)和形式,進而從不同學科的角度認識到生命的價值,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
四、結語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種種方式滲透生命教育,不僅在于引導學生欣賞到生命的神奇和美麗,更重要的是把“生命教育”的種子種在學生的心田中,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