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安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h位于河南省北部,地處太行山東麓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作為河南唯一的縣級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浚縣歷史源遠流長,方言特色鮮明。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的劃分,浚縣方言屬于中原官話的鄭開片。
普通話的慣用語,學界有過深入細致的研究,馬國凡(1982)、張宗華(1985)、呂冀平(1987)、周薦(1998)、溫端政(1985,2005)、曹向華(2020)、王吉輝(2011)、李淑珍(2018)、王利(2018)等(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中國語言地圖集》,商務印書館,2012年。對慣用語的界定、性質、語義、語法功能、慣用語與成語的區(qū)別以及辭書慣用語編纂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譚汝為(2001)、王萍(2014)、孫浩宇(2017)、郭榛(2017)等(2)馬國凡、高歌東:《慣用語》,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張宗華:《關于慣用語的收詞問題》,《辭書研究》1985年第5期;呂冀平、戴昭銘、張家驊:《慣用語的劃界和釋義問題》,《中國語文》1987年第6期;周薦:《慣用語新論》,《語言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1期;溫端政:《諺語》,商務印書館,1985年;溫端政:《俗語研究與探索》,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曹向華:《慣用語比喻義的隱喻闡釋及對辭書釋義的啟示》,《辭書研究》2020年第5期;王吉輝:《語感與成語、慣用語的劃分》,《漢語學報》2011年第1期;李淑珍:《〈語?!祽T用語立目問題瑣議》,《辭書研究》2018年第3期;王利、任志婷:《〈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慣用語研究——兼與〈中國慣用語大辭典〉比較》,《中北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探討了慣用語的文化內(nèi)涵,蕪崧(2016)、王濤(2016)、王文靜(2019)等(3)譚汝為:《民俗語言與對外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5期;王萍:《慣用語的文化特征及傳播效力》,《湖北社會科學》2014年第11期;孫浩宇:《漢語慣用語與中國文化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7年第12期;郭榛:《三字格慣用語的語言文化特點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天津師范大學2017年碩士學位論文。的研究展示了漢語方言慣用語的豐富多彩。
已有的研究顯示,漢語方言慣用語與普通話慣用語相比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代表了漢語慣用語的普遍特征,而個性特點的探討則有利于揭示其不同的演變路徑和發(fā)展趨勢。本文以拙著《河南??h方言俗語志》(4)蕪崧:《荊楚慣用語研究》,《荊楚學刊》2016年第6期;王濤:《左云方言慣用語研究》,《語文學刊》2016年第7期;王文靜:《亳州方言慣用語探究》,《銅陵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中所收640條慣用語(不含副條)為研究對象,通過窮盡式的量化統(tǒng)計,在與普通話慣用語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分析歸納浚縣方言慣用語的特征,并揭示其文化內(nèi)涵。
與普通話相比,??h方言慣用語的類別更加豐富。
表一 浚縣方言慣用語的音節(jié)形式(5)兒化、合音、變韻均視為一個音節(jié)。
圖1 ??h方言慣用語音節(jié)形式分布圖
音節(jié)是漢語語匯最重要、最直觀的表現(xiàn)形式。據(jù)周薦(1998)、郭榛(2017)統(tǒng)計,普通話慣用語以三字格為主要形式。??h方言的慣用語音節(jié)形式豐富,但也以三字格為最多,體現(xiàn)了漢語慣用語以三音節(jié)為主的典型特征。
統(tǒng)計顯示:①音節(jié)數(shù)量少則三、四音節(jié),多的可達十個音節(jié)。②三音節(jié)的慣用語數(shù)量最多,四、五音節(jié)的慣用語占一定優(yōu)勢,充分說明三、四、五音節(jié)長短適中,既便于稱說,又易懂好記,是漢語詞語的“強勢組合”。③隨著音節(jié)數(shù)量的遞增,慣用語的數(shù)量在遞減。
普通話慣用語以短語為主要形式。而??h方言慣用語的結構形式則呈多元化,具有短語式、單句式、緊縮式、復句式等多種類型。
1.短語式
從內(nèi)部結構看,??h方言短語式慣用語除動賓、補充、偏正、聯(lián)合、主謂等五種基本結構類型外,還有少量連謂式、兼語式和“嘞”(6)這里的“嘞”相當于普通話的結構助詞“的”。字結構。
表二 ??h方言短語式慣用語結構類型例示
據(jù)蘇向麗(2008)(7)蘇向麗:《現(xiàn)代漢語慣用語的詞匯化等級分析》,《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5期。統(tǒng)計,普通話三字格慣用語以偏正結構為最。這是因為,“現(xiàn)代漢語里,動賓格式是一種優(yōu)化格式,有很強的促成力”(8)邢福義:《漢語語法學》,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第83頁。;正是這種促成力,使得“慣用語中的動賓結構占主導地位”(9)池挺欽:《淺析三字格慣用語的穩(wěn)固性》,《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8期,第177-179頁。。據(jù)粗略統(tǒng)計,浚縣方言短語式慣用語也以動賓、偏正式居多。
2.單句式
與普通話不同的是,??h方言中有許多慣用語是以單句形式呈現(xiàn)的。此類慣用語數(shù)量較多,例如:
狗占八泡屎 倆膀Z抬D個頭
眼沾毛兒都是空嘞 嘴跟D刮風兒嘞樣
臉上能擰下來水 一個鍋里H攪馬勺Z
腌臜人不打草稿兒 懷里H揣D個兔
一頭使D南墻 一竿Z插到底
3.緊縮式
緊縮式慣用語以轉折關系的居多。例如:
干打呼雷不下雨 吃糧不管閑事兒
干急不出汗兒 惱皮兒惱不H瓤兒
肚飽眼睛饑 有一疙瘩沒一坨
也有并列、條件、順承關系的緊縮式慣用語。例如:
說D-0不算D算D不說 (并列)
過D-0今D個不說明D個 (條件)
想起H一出Z是一出Z(順承)
4.復句式
此類慣用語以并列關系的居多。例如:
貓一陣兒狗一陣兒 千年破笤帚萬年破掃帚
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 睜一只眼擠一只眼
鹽打哪兒咸醋打哪兒酸 鼻Z不是鼻Z臉不是臉
浚縣方言慣用語具有豐富的語義內(nèi)涵,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1.豐富性
許多慣用語所承載的語義信息豐富多變。同一個慣用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可以表達不同的意義、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
我嘞牌真背,一下午都沒個來回趟兒。(指境況始終如一、沒有變化)
俺逢年過節(jié)都去瞧她,她都沒個來回趟兒。(指不懂禮尚往來之禮,來而不往)
屁股沉嘞人不能用。(喻指人很懶惰)
你一說起H話都屁股沉。 (喻指人沒有時間觀念)
屁股沉嘞人,不適合搞接待工作。 (喻指人不懂迎來送往之禮儀)
2.含蓄性
中國人一向講求含蓄,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是言語表達中普遍存在避諱心理。特別是對于一些不好的話語(如指責、諷刺、禁忌等),一定不會用直接的字眼表達出來,而是用別的詞語進行替代,以委婉的方式達到“含不盡之意于言外”的表達效果。含蓄避諱在浚縣方言慣用語中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例如:不直說婦女作風不正,代之以“半掩門”;不直說說臟話,代之以“說話帶把兒”;不直說婦女改嫁,代之以“踩二道門檻Z”;不直說女子作風不正,代之以“褲腰帶Z松”;不直說搬弄是非,代之以“長舌頭”;不直說人精明過頭,代之以“眼沾毛兒都是空嘞”;不直說人很糊涂,代之以“一腦瓜Z糨糊”;不直說人沒主見,代之以“耳朵兒根軟”。
3.生動性
慣用語是語言的精華,也是各種修辭手法的“化石”???h方言慣用語運用比喻、借代、夸張、婉曲、仿擬、雙關等多種修辭格,所表達的不僅僅是語匯字面的含義,更重要的是蘊含在字面背后的深層含義。例如:
沒窟窿兒嬎蛆 (喻指人心氣不順,卻沒有發(fā)泄的借口或方式)
抱D老粗腿 (喻指攀附有權勢的人)
說嘞有鼻Z有眼兒 (喻指描述得很細致,也符合情理,像真的一樣)
擰鼻Z薅耳朵兒 (喻指十分不情愿)
不知H眉眼高低 (以眉毛眼睛之高低都難以分辨,指代不可能看出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和真實用意)
打死D賣鹽嘞 (指代用鹽過多)
澆D……頭上醋了 (指代犯了某人的大忌諱,使其非常抵觸和著急)
披D血布衫Z干 (形容替別人做事不惜代價,十分賣力)
牙縫兒里H剔出H嘞 (形容人極度節(jié)儉,財富積累十分不易)
說嘞血淋淋嘞 (形容人發(fā)誓賭咒、斬釘截鐵,極力使人相信)
這些慣用語,或運用人們熟悉的、易感知的事物來比喻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或運用借代手法,以簡單代復雜,以具體代抽象,或運用夸張手法,刻意放大言語效果,盡顯大喜大悲、至愛至恨,具有生動形象、易于理解、俏皮幽默、淋漓盡致的表達效果,畫面感極強,凸顯了語義表達的生動性。
從句法上看,??h方言慣用語可以充當多種句子成分,既能夠作主語、謂語、賓語,也可以作定語、狀語、補語。例如:
她嘞七姥娘八妗天天兒來俺家。 (作主語)
他這個人眼窩兒太淺,(甭跟他說了)。 (作謂語)
他是個棗木杠兒。 (作賓語)
壓箱Z底兒嘞錢他都拿出H了。 (作定語)
他鉆天拱地把老婆Z調到教育局了。 (作狀語)
他叫問嘞張D嘴沒啥兒說。 (作補語)
甚至同一個慣用語,也可以充當不同的句子成分。例如:
嘴跟D刮風兒嘞樣肯定得吃虧。 (作主語)
你甭嘴跟D刮風兒嘞樣。 (作謂語)
你甭學她嘴跟D刮風兒嘞樣。 (作賓語)
你甭嘴跟D刮風兒嘞樣亂說。 (作狀語)
你咋學嘞嘴跟D刮風兒嘞樣?! (作補語)
從語用上看,??h方言慣用語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鮮明特征。
第一,一些慣用語在使用中可以適當擴展。例如:
拔氣米筋兒——拔……嘞氣米筋兒
給個嘴兒齊——給……個嘴兒齊
觀麻衣相——觀……嘞麻衣相
第二,一些慣用語可以增減、改換字詞。例如:
擺活嘴兒——擺活嘴兒吃
弄不清里頭嘞彎兒——弄不清里頭嘞彎兒彎兒拐兒拐兒
對D把仨了 ——對D把了
悶嘴兒葫蘆——悶葫蘆
不值個地□Z(li?au42)錢——不值個尿泥錢兒
露一鼻Z——露一手兒
第三,有些慣用語本身就是非完整型,可以依表達需要替換其中的成分。例如:
不尿……那一套 抻D……嘞斗兒量
打嘞……滿地找牙 屙……眼里H了
夠……喝一壺 應……也不……
如此種種,??h方言慣用語在使用過程中有意無意地增減、改換字詞是比較常見的。一般情況下,這種增減和改換對整個慣用語的意義、色彩沒有影響。
方言慣用語大多存在于民間百姓的口語之中,代代相傳,蘊藏著大量的社會信息???h方言慣用語作為浚縣方言的一部分,其產(chǎn)生、發(fā)展與漢民族心理及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息息相關,反映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觀念等。
語言是文化的反映,能折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的社會生活為慣用語提供了豐富的素材。??h方言慣用語絕大多數(shù)都來自日常生活,涉及到各個領域,包含了多種文化元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第一,??h地處古老的中原腹地,豫劇、曲劇、平調、說評書等傳統(tǒng)的民間曲藝、藝術盛行,有些慣用語就源于這些民間藝術。例如:
“老鱉一”出自越調《李天保吊孝》:劇中有一個名叫張忠實的人,綽號“老鱉一”,是個吝嗇鬼;“老鱉一”就成了吝嗇鬼的代稱。
“不沾弦”借唱戲不著調或跟不上弦子的節(jié)拍,來比喻人品行不端或做事不靠譜。
“唱主角兒”喻指擔任主要職位,起主要作用;類似的慣用語還有“唱白臉兒、唱反調兒、唱嘞哪一出兒”等。
“丟人喪氣打家伙(指鑼鼓)”喻指做了不光彩的事,又公之于眾,失了面子。
“重打鼓另篩鑼”以戲劇表演開場(打鼓敲鑼是戲劇表演開場的標志)喻指一切從頭開始。
第二,有些慣用語中保留著古語詞、歷史典故、傳統(tǒng)技藝、神佛用語等,體現(xiàn)了其厚重的歷史淵源。例如:
“四六不□(t‘i?213服氣)”指人不講理、言行粗魯而又絲毫聽不進他人意見;推測其來源當為古人的“四六不懂”(10)關于“四”“六”,一說“四”指“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六”指“六經(jīng)”,即《詩經(jīng)》《尚書》《禮記》《周易》《樂經(jīng)》《春秋》。 另一說“四”指“四維”,即“禮、義、廉、恥”等行為道德準則;“六”指“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技藝,是古時貴族教育體系。。
“不識馬別腿兒”“馬后炮”均源于象棋規(guī)則。
“破家五鬼”中的“五鬼”即指星命家所稱的惡煞之一,二十八星宿中鬼宿的第五星。
“灌迷魂湯”中的“迷魂湯”出自《全元散曲·點絳唇·贈妓》:“使了些巧心機,那里有真情實意。迷魂湯滋味美,紙湯瓶熱火煨?!?/p>
“露D玄虛”中的“玄虛”指道家玄妙虛無的道理。
“現(xiàn)燒香現(xiàn)捏佛”應為“臨時抱佛腳”的變異形式。
“各打五十大板”更是直接借用了古時的一種刑罰。
第三,一些慣用語從某些方面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方言心理文化。例如,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h方言與之相關的慣用語數(shù)量較多,尤以“吃/喝”為最:“擺活嘴兒(吃)、記吃不記打、讓D你小孩兒吃麥麥、咸吃蘿卜淡操心、吃不開、吃不完嘞嘟嚕核、吃大戶兒、吃大桌、吃獨食、吃個秤錘都不沉底兒、吃糧不管閑事兒、吃軟不吃硬、吃香嘞喝辣嘞、吃老本兒、吃啞巴虧(兒)、吃D憨娘奶了、吃D豆腐諞渣、吃D花椒悶氣了、夠……喝一壺、在□(i?42人家)手底H喝露水兒、沒湯兒喝、拔頭喝血、喝暈兔酒”等等。
再如,動物與人類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h方言慣用語中含有多種常見的動物,并借人們對動物的態(tài)度來表達好惡之情,反映了民眾的心理活動和審美偏好:“狗臉Z人、狗煉蛋、狗咬狗、喂不熟嘞狗、等D老鴰往嘴里H屙、沒窟窿兒嬔蛆、鞭打病牛、吹牛屄、雞飛狗跳、懷里揣D個兔、乞頭螞蚱、空手套白狼、就坡兒下驢、驢頭不對馬嘴、驢尾巴綁棒槌、賣老鼠藥嘞、沒王Z蜂、殺雞Z叫猴看、順毛驢兒、死麻尾雀Z、死肉鱉、頭叫驢踢了、眼里糊D雞屎嘞、諞能雞Z、攆腳狗、貓蓋屎兒、貓一陣兒狗一陣兒”等等。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方言特征、地域文化和風俗習慣等往往有很大差異,正如??h古語所說“三里地改規(guī)矩”。方言慣用語是凝練的地方語匯,??h方言慣用語中包含著特有的地方方言詞匯,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例如(表三):
表三 ??h方言慣用語中的方言詞語示例
這些蘊含著方言語匯、帶有濃重生活氣息的慣用語,巧妙地運用形象的事物、現(xiàn)象來描繪人們的動作行為或事物的性質特征,反映了當?shù)匕傩盏纳盍曀?、人情世故、思維方式等。正是這些土生土長、代代相傳的方言詞語,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既增強了慣用語的口語性,也使其帶上了地域特點和標志,能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彰顯了??h人民運用語言的智慧。
??h方言的慣用語絕大多數(shù)都帶有鮮明的貶義色彩,或諷刺人的品行舉止不端,或諷刺社會不良現(xiàn)象,字里行間流露著說話者的諷刺挖苦或鄙視情緒,是生活化了的幽默諷刺藝術。例如:
屙……眼里H了 喻指讓……非常厭惡
等D老鴰往嘴里H屙 喻指人非常懶惰,只想坐享其成
摳屁股眼Z嗍指頭 喻指人十分吝嗇
溜溝舔眼Z喻指人溜須拍馬
沒窟窿兒嬎蛆 喻指人心氣不順,卻找不到發(fā)泄的借口
咬著屎橛Z打提溜 喻指人固執(zhí)己見,絲毫沒有回旋的余地
其他又如“大破鞋、狗煉蛋、攪屎棍、半掩門、攆腳狗、死麻尾雀Z、吹牛屄、倒嬲毛、從屎坡兒挪尿坡兒、好屁股眼Z嘴、沒屁股眼Z事、熱臉貼□(i?42別人)嘞冷屁股、撒泡尿照照□(ts213自己)嘞影兒、一肚青菜屎、眼里糊D雞屎嘞、鉆頭不顧屁股、喂不熟嘞狗”等等。這些詈詞粗語,嬉笑怒罵溢于言表,雖難登大雅之堂,卻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與書面語的“雅”形成鮮明對比,極富表現(xiàn)力。
極少數(shù)慣用語含有褒義。例如:
面子寬 喻指人有權勢、有威望,別人能給予一定的方便和照顧
丟D耙兒拿掃帚 形容人十分勤快
點眼兒都過 形容人聰明機靈、反應敏捷、善解人意
腳踢手醭拉 喻指做事輕而易舉
方言慣用語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系統(tǒng)性,源遠流長,保留著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日常的衣食住行,純樸的民風民俗,催生了大量的帶有濃重生活氣息的慣用語。方言慣用語因各種修辭手段的使用而顯得形式簡短、生動含蓄、語義豐富,雖口耳相傳卻生生不息,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民族語言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研究浚縣方言慣用語的特征及其文化內(nèi)涵,不僅有利于??h方言的保護和傳承,還可以為浚縣歷史文化研究、為中原官話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