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雨
本文主人公畢臘英
2023年2月7日下午,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周村鎮(zhèn)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報告會上,胸佩黨徽、衣著樸素的畢臘英動情地講述著自己親歷黨的二十大的感受和體會,句句發(fā)自肺腑,臺下掌聲熱烈。春節(jié)剛過,畢臘英便馬不停蹄地投入到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宣講之中。她說:“作為一名普通黨員,我將繼續(xù)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和鄉(xiāng)親們一起積極投身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種養(yǎng)產(chǎn)業(yè),推動家鄉(xiāng)發(fā)展?!?/p>
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扶貧貢獻獎獲得者,全國文明家庭獲得者……今年60歲的畢臘英雖然只是高平市寺莊鎮(zhèn)伯方村的一位普通農(nóng)民,但她勤儉持家,窮畢生之力捐資助學,幫助千余貧困生走出大山,大愛善舉盡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這條助學之路,畢臘英已經(jīng)走了整整31年。每次談起助學的緣由,她總會想起自己的父親。“因為家里窮,我爸爸到17歲才只讀了一年書,算賬、寫字,處處感覺到?jīng)]文化的難處,所以他特別重視讀書?!?982年,畢臘英高考落榜,父親雖有些失望可還是安慰她:“盡力就好,咱家現(xiàn)在靠養(yǎng)豬掙錢,你考不上大學就回來養(yǎng)豬,只要不怕吃苦,也能過上好日子?!本瓦@樣,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一家5口人齊心協(xié)力,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到豬場。
辛苦沒有白費,畢家漸漸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ǎng)豬專業(yè)戶,父親被評為縣里的勞動模范,生活一天天好起來。畢臘英也于次年結(jié)了婚。1986年6月的一天,父親去晉城辦事,回家后面色凝重,“聽說晉城一中有個好學生念不起書要退學,我想出錢供他讀高中和大學?!备赣H讀不了書的遺憾,家里人都知道,因此沒人反對他的決定,但畢臘英還是說出了心里的疑惑,“我結(jié)婚時你連箱子都舍不得給我買,現(xiàn)在卻要把錢給外人,你是咋想的?”
“讀書太重要了,不能讓孩子們像我一樣吃沒文化的虧,能幫一個是一個?!备赣H的話還是打動了畢臘英,“雖然我沒考上大學,但幫助別人實現(xiàn)夢想也是件好事呀?!?/p>
之后,父親索性將資助的目標投向社會,他與山西省經(jīng)濟管理學院商定,每年資助5名貧困大學生,5年共資助25名。然而,意外來得讓人猝不及防。1992年2月21日,父親興沖沖地去鄰村商談助學事宜,返回時突遇車禍不幸離世。
失去至親,畢臘英痛不欲生,但更讓她糾結(jié)的是,父親資助的學生還未完成學業(yè),這條助學之路還要不要繼續(xù)走下去?好心的鄉(xiāng)親勸她:“能管就管,不能管就算了。”
但她思量再三后,還是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雖然我是個農(nóng)民,可農(nóng)民也應該說話算數(shù)!父親未完成的心愿我來替他完成,能幫一個是一個?!闭煞蜈w義貴也堅定地支持她,“想干就干,家里缺錢我就多干些活兒?!?/p>
3個月后,畢臘英帶著父親生前的全部積蓄和賣豬的部分資金共1.1萬余元,前往山西省經(jīng)濟管理學院,正式設立“畢生才教育獎勵基金”。當年9月,她在高平市教育局設立“畢臘英教育基金”。1993年4月1日,她又把父親的事故補償款1萬元捐給伯方學校,設立“畢臘英教育獎勵基金”。
這條路,她走定了!只是要捐助貧困學生就意味著自家日子會更艱苦。她接過父親留下的養(yǎng)豬場,日復一日地操勞。隨著兩個女兒的出生,生活的擔子更加沉重。為了節(jié)省成本,夫妻倆舍不得雇傭幫工,所有的活兒都自己干,一年365天不停歇。到了夏季更是難熬,她和丈夫的胳膊上常常被蚊子叮出又紅又硬的大血泡。
2017年,國家出臺環(huán)保政策,畢臘英第一個響應,她關(guān)掉開了30年的養(yǎng)豬場。沒了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她只好把精力都放在了家里的6畝玉米地上。每年五六千元的種地收入,再加上丈夫每月打工收入的1000多元,畢臘英硬是從中“摳”出了孩子們的學費。曾有熱心人愿意為她分擔資助費用,但她婉拒了,“有多大力使多大力,活一年,捐一年?!?/p>
30多年來,畢臘英累計為教育事業(yè)捐資50多萬元,共獎勵優(yōu)秀教師800多名,獎勵、資助學生1000多名。但她卻從不與被資助學生見面,“我怕給孩子們增加心理負擔,也不想讓他們周圍的人知道他們受過資助?!辈簧俦毁Y助過的學生想要回饋這份恩情,也被她一一回絕,“我做這個事,從來沒想過要任何回報?!?h3>勤儉持家,好家風代代傳承
在畢臘英的家里,一幅寫著“勤儉持家,吃虧是福”的牌匾格外醒目。這是畢家的家訓,早已寫進幾代人的骨子里。小時候,父母終日忙于生計,畢臘英常和奶奶在一起?!耙牒茫阋饓?60個早?!薄斑^家不得不仔細,待人不得不大氣?!边@是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奶奶勤勞能干,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與人相處也極為寬容,從不斤斤計較。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熏陶下,父親畢生才也是個不怕吃苦的人。拉平車、換油、賣涼粉、拉磚……有一次干活不小心扭折了胳膊,他忍著巨痛把胳膊挎起來繼續(xù)干。
畢生才不講究吃穿,每次出門都是自帶干糧,身上的衣服是補丁摞補丁。對自己摳門的他卻有著一副熱心腸:脫下衣服送給衣衫襤褸的可憐人;為數(shù)不多的布票、糧票硬塞給孤寡老人……有一次,奶奶發(fā)現(xiàn)自家的糧食變少了,畢生才乖乖交代:“我看堂哥挺困難的,就偷偷把糧食給他了?!蹦棠毯軣o奈地說:“咱們也不夠吃呀?!薄拔铱梢栽賿辍!碑吷判χf。
畢臘英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畢臘英的母親也是村民公認的好人。她常念叨一句話:“吃虧人常在?!庇袝r家里吃光了米面,不得已向鄰居們借,但每次她還的糧食都要比借的多一點。在生產(chǎn)隊干活時,她總讓別人干輕松的活兒,自己則默默地包攬了臟活累活。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勤儉節(jié)約逐漸成為畢臘英的一種習慣。總有人說她過得太苦,她卻不以為然,“吃的有味兒就行,穿的暖和就行。比起父輩,我們已經(jīng)很幸福了?!彼纳顟B(tài)度也感染著丈夫趙義貴。趙義貴是個勤快人,就連大年初一,也是扎著圍裙、穿著水鞋站在豬圈里喂豬。提起丈夫,畢臘英滿心感激,“結(jié)婚后,他主動挑起家庭的重擔,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說實話,我取得的榮譽有一半是他的功勞?!?/p>
曾經(jīng)兩個女兒對畢臘英的做法很不理解,“去趕集時媽媽總給我們買5元錢的衣服,又大又難看,媽媽卻說能多穿幾年,省下來的錢可以給上不起學的孩子買本書?!遍L大后,女兒們才漸漸理解了她,“掙錢不容易,錢要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p>
2016年,鎮(zhèn)里的一對年輕夫婦在車禍中喪生,家里只剩一對老人和一個6歲的孩子。得知這個消息后,還沒等畢臘英開口,二女兒畢歡便立即拿出1000元錢,“媽,孩子多可憐啊,這些錢,你給人家送去吧。”這讓畢臘英頗感欣慰。如今,兩個女兒都選擇了幼教工作,她們在工作中認真負責,備受好評,每每遇到困難家庭的孩子,她們都會搶著傾囊相助。
憑著勤儉持家、樂善好施的優(yōu)秀品質(zhì),畢生才曾被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他生前常對畢臘英說:“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我們現(xiàn)在的好生活都是共產(chǎn)黨給的,因此要盡自己所能回報社會、幫助別人?!彪m然他不是共產(chǎn)黨員,卻總是感念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讓自己過上了好日子。
這份感恩之心深深影響了畢臘英。1995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在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她暗暗發(fā)誓:“我不僅是父親的女兒,也是黨的女兒。入黨不為索取,而是奉獻。”她也確實是這么做的。
改建豬舍時,畢臘英帶著全家人起早貪黑自己動手,靠借錢才得以完工。有人笑她傻,“你現(xiàn)在出名了,隨便找找哪個單位,人家能不給你些資金嗎?”后來,她又響應政策帶頭關(guān)閉養(yǎng)殖場,損失慘重。有人給她出主意,“你不如利用自己的名氣向國家要點補償?!钡龔牟恍加诖?,“我的榮譽是屬于黨、屬于大家的,自己不能拿著去做交易?!?/p>
如今,除了辛勞種地、助學助教外,畢臘英一有時間就到伯方村小學做義工,還為村小學建起了道德建設書屋。作為一位連任三屆的農(nóng)民黨代表,她還到高平市各村鎮(zhèn)走訪,了解當?shù)剞r(nóng)村的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并積極建言,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力量。談到未來的打算,畢臘英堅定地說:“我會一直把捐資助學這件事做下去,同時認真履行好一名黨代表的職責?!?/p>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