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 許莉莉
隨著醫(yī)療設備在家庭中的應用越來越普及,為了避免交叉感染,縮短住院治療時間,降低就醫(yī)成本,居家霧化治療已成為許多患兒及家屬的首選。然而,在進行兒童家庭霧化治療時,仍需注意一些事項,同時避免一些誤區(qū)。
霧化吸入治療是指用霧化裝置將藥液分散成懸浮于氣體中的細小霧滴或微粒以氣霧狀噴出,經(jīng)鼻或口吸入呼吸道和(或)肺部,從而達到呼吸道黏膜濕潤,以及消炎、祛痰、解痙、平喘等治療目的。
對于兒童來說,可以采用霧化治療的疾病一般有以下幾類:(1)哮喘的急性發(fā)作;(2)急性喉炎;(3)支氣管炎、肺炎;(4)感染后嚴重影響生活的咳嗽??偟膩碚f,比較嚴重的咳嗽、喘、痰才需要霧化,特別輕微的咳嗽和小感冒則無需霧化。
那么,霧化顆粒越小越好嗎?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霧化機類型包括空氣壓縮霧化機和超聲霧化機。對于兒童,推薦使用空氣壓縮霧化機,主要是由于超聲霧化機產(chǎn)生的藥液氣霧顆粒較大,大部分藥液只能沉積在口腔、喉部,不適用于治療下呼吸道疾病,不便于兒童使用。雖然一些商家宣傳霧化顆粒直徑越小越好,有助于肺的吸收,但這種宣傳是不可信的。對于大氣道及口咽部疾病,有效地霧化顆粒直徑在5~10μm;對于肺及小氣道的疾病,有效霧化顆粒直徑在3~5μm。而過小的霧化顆粒反而不能沉積在肺部,而是隨著氣體排出體外。
霧化吸入時用鼻吸還是用嘴吸?其實,對于能夠配合的孩子,首選咬嘴式霧化器,讓孩子雙唇含住口含器、緩慢吸氣,深吸氣后屏氣2~3秒,緩慢呼氣,盡可能通過鼻腔呼出。如果使用的是面罩式,先要確保面罩的密封性,盡可能地讓孩子經(jīng)口吸入藥物。霧化吸入的藥物在經(jīng)過鼻腔時,直徑較大的顆粒容易黏附在鼻腔內(nèi)壁,為了避免藥液浪費,氣霧經(jīng)口腔吸入比鼻腔吸入恰當。
哭吵時進行霧化會更有效嗎?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哭鬧時做霧化效果更好,因為哭喊會使孩子更容易吸入藥物,但這種做法其實是不正確的。最好選擇在孩子安靜或睡眠時進行霧化治療,因為大哭時孩子呼吸時間短,藥物進入的深度也較淺,從而影響霧化治療的效果。
霧化時間及體位如何控制?臨床顯示,霧化治療的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一般10~15分鐘為宜。時間過短可能導致藥物吸入量不足,無法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時間過長則可能會使孩子感到不耐煩,呼吸頻率過快或出現(xiàn)其他異常情況。霧化吸入時最好選擇坐位或需要家長抱著取坐位,此體位有利于吸入的藥物在終末細支氣管的沉降,應避免仰臥位。
可以自行調(diào)整霧化藥液的量嗎?霧化藥物劑量需要按醫(yī)生建議使用,切忌擅自加大藥物劑量。有些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咳嗽很嚴重,剩余的藥物不要浪費,故加大劑量,但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過量使用藥物只會產(chǎn)生副作用。霧化液的總量至少應達到3~4毫升,但不要超過霧化杯刻度的最大值。如藥液量不足,例如只有2毫升,可使用生理鹽水來補足。
霧化時,需要刻意用力呼吸嗎?不必要刻意去用力呼吸,只要正常呼吸就足以使藥液充分達到支氣管和肺內(nèi)。用力呼吸反而會引起吸氣流量過快,局部易產(chǎn)生湍流,促使氣溶膠互相撞擊并沉積于口腔、咽部和大氣道。另外,用力呼吸不僅會加重本來就不佳的肺功能,也會導致吸入的藥物還沒來得及深入就已經(jīng)被呼出。
孩子不配合做霧化,怎么辦?霧化器一開,嗡嗡響的噪聲,再加上又有面罩扣在臉上,很多孩子不肯乖乖配合,家長可以試試以下辦法:(1)家長可以抱著孩子一起坐在鏡子前,讓孩子隨時在鏡子里看到自己和父母,可以幫助緩解焦慮和緊張。(2)可以給孩子提前準備好繪本、動畫片,吸引孩子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