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郭紫君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萬山公司研究所總體室。2023年“全國工人先鋒號”。
核心詞
特種運輸車
2020年5月5日,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這里面飽含著航天三江萬山人的智慧和汗水。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三江萬山公司所研制生產的特種運輸車,為火箭推進劑加注提供了堅強保障。
研究所總體室(以下簡稱總體室)承擔著萬山公司重型裝備產品及地面總裝上裝設備的研發(fā)。班組深耕特種運輸車領域,突破關鍵卡脖子技術,為打造最牛中國特種“戰(zhàn)車”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上個世紀80年代,萬山公司還在遠安縣的深山中,在市場上叫得響的產品也不是特種車,而是面包車。2002年,萬山公司遷至孝感,并將工作重心放在了重型工程運輸裝備的研發(fā)上。
2005年5月18日,萬山公司第一臺重型平板運輸車成功問世,此前這一領域一直是德國的天下。
為攻破從0到1的技術難關,2003年,副總設計師楊凱帶領團隊開始研究重型平板運輸車?!爱敃r我們生產機電化一體產品的綜合實力極度欠缺,產品理解不深、專業(yè)技術不夠、人員配比不足?!睏顒P說。
專項攻關小組成立后,花了一年時間開展調研。項目組邊參考德國車輛圖紙邊查閱相關資料,與武漢理工大學合作,協同攻破技術難題。2004年12月,由總體室自主研發(fā)的重型平板運輸車正式投入生產。相同的性能,價格卻比進口裝備低一半。
為推廣產品,總體室將那臺車免費贈予長航集團宜昌船廠試用。產品很快贏得了宜昌船廠的青睞,并借此打入了國內造船市場,訂單如雪花飄來。僅2008年一年,萬山公司便交付了60余臺平板運輸車。
如今,萬山公司研制生產的民用重型平板運輸車已有5大系列50多個品種,獲得國家專利百余項,并成為了重型平板運輸車通用技術國家標準的制定者。
2015年1月14日,武船雙柳基地嘗試完成了一項新的船舶下水移船方式——模塊車整體移船。“過去在內河造船,下水滑道和船臺之間要鋪設固定的移船鋼軌和相應移船設施,投資大,且占用大量場地資源?!蔽浯瘓F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如何將長百余米、重5200噸的船舶,以更靈活的方式從船臺搬運到下水滑道?要知道,5200噸已經超過了當時國內運輸車輛的載重極限,但萬山公司接下了這個挑戰(zhàn)。
經過系列理論計算分析和多次團隊探討后,總體室決定用10個自行式模塊車車組聯動作業(yè)來運載這個“巨無霸”。運載船舶的車組共有154軸線,并聯后總長度達120米,僅車輪就有616只。
駕馭如此多的輪胎,需要先進的控制系統。項目工程師需要根據試車現場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修改程序,直到所有的車輛實現完美同步。上百次試車,上百次修改方案,要么有車輛掉隊,要么有車輛偏離預定軌跡……那段時間,項目團隊成員幾近崩潰。
“航天人不服輸!”團隊隊員彼此打氣、通力協作,計算、修改、上傳、測試,一遍遍調整、一點點摸索,終于編寫出完美的并車程序。
起運當天,移船僅花去了半天時間?!安徽加脠龅刭Y源,平時還能拆分成若干個平板車,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蔽浯瘓F相關負責人說。
此后,總體室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超級挑戰(zhàn)。2017年4月,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火箭推進劑由萬山公司液壓掛車轉運;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成功下水,也由萬山公司重型平板運輸車提供船體分段運輸。
2022年1月,萬山公司接到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的訂單,要求運輸2000噸級貨物。貨物體積小、可布車區(qū)域?。ㄘ浳镌谲嚿系姆植迹?、載荷集中,若采用目前第三代軸線載荷48噸級模塊運輸車運輸,需要拼接成60軸線運載(軸線數量決定模塊車的承載能力),布車后船體懸出車輛平臺長度過長,超出車架承受的能力,會造成車輛損壞。這給團隊出了一個“大難題”。
在團隊成員思考“破局”之法時,總設計師助理王志國大膽轉換思路,提出將模塊車的載重升級,每軸線載荷由48噸升級為60噸。“60噸級模塊運輸車只需要56軸線,布車也更合理。”王志國說。
要做就做最好。王志國和團隊迎難而上,明確項目任務,每周落實計劃進展,開展“不放心問題討論”,確保每項問題都萬無一失。那段時間的深夜,總體室經常燈火通明,設計人員也取消休假加緊研發(fā)。經過對關鍵部件(大承載液壓懸架)進行臺架試驗驗證,對車架、懸架等主要承力部件進行有限元仿真計算后,團隊對鋼材材質、減速機、油缸、車橋、輪胎等都做出了升級。
升級后的60噸級模塊運輸車對接精度可達到±1毫米,承載能力提升了25%,且能與軸線載荷48噸級模塊運輸車并車同步運行。
2022年8月,軸載60噸第四代自行式模塊運輸車完成出廠試驗與交付,不僅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也讓中國率先進入世界最先進60噸級重型模塊運輸車技術領域。萬山公司成為國內外模塊運輸車技術和大件運輸行業(yè)發(fā)展的領跑者。
【對話】
《工友》:作為“國之重器”締造者,如何看待肩上的使命?
周華蓉(班組長):我們的產品創(chuàng)造了行業(yè)的奇跡,但國家的發(fā)展,要求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和產品。我們必須始終肩負創(chuàng)新理念,不斷推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
《工友》:總體室有13名成員,平均年齡34歲,是一個相當年輕的團隊。那么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凝聚著你們這群年輕人呢?
周華蓉:始于興趣,終于堅持,成于熱愛。有使命、有擔當、有激情,壓不垮、打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