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中期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及其唱和高潮

        2023-05-13 18:14:52王小恒
        關鍵詞:活動

        王小恒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媒學院, 重慶 400065)

        浙派是清代詩史上極具文化質(zhì)地的詩人群體,這一群體在清中期走向全面繁興。在清中期浙派詩人群體詩文化活動日趨活躍之際,眾多詩文化活動平臺的介入成為浙派詩人群體活動逐步走向高潮的重要推動力量。這些活動平臺主要包括杭郡趙氏小山堂活動平臺、吳氏瓶花齋活動平臺、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活動平臺和津門查氏水西莊活動平臺等。在這些浙派詩群活動平臺之中,杭郡吳氏家族的瓶花齋別業(y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和其他平臺一道,為浙派詩人群體在野詩群的繁興起到了支撐作用。杭郡作為浙派興起的策源之地,吳氏瓶花齋和趙氏小山堂二者共同構(gòu)成浙派的杭郡活動平臺群,且這兩大平臺比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和津門查氏水西莊具有更多的互補性。

        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和津門查氏水西莊其祖上、父輩以業(yè)鹽起家,因此這兩大活動平臺具有相當濃厚的商業(yè)氣息,其主人還從事著各項除浙派詩文化活動以外的商業(yè)、文化事務。吳氏瓶花齋和趙氏小山堂主人卻有所不同,他們要么是傳統(tǒng)的讀書人,要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世族后裔,基于此,他們更容易為浙派下層的隱逸詩人所認同,與廣大浙派寒士的人格精神的契合度更高,而且其文化基因構(gòu)成也更為“純正”。雖同為浙派詩人重要的文化活動平臺,杭郡趙氏小山堂、吳氏瓶花齋與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津門查氏水西莊共同構(gòu)成了清中期浙派詩文化活動的支撐框架,但他們之間卻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具有不同的精神風貌,這是不可不察的。其中,以吳焯、吳城父子為核心的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對于浙派詩文化活動以何種方式產(chǎn)生影響?產(chǎn)生的實際影響究竟幾何?這種影響的價值和貢獻又如何?本文將以傳世文獻為基礎加以探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杭郡吳焯、吳城父子及其瓶花齋

        杭郡吳氏文化家族中的核心人物吳焯,是清中期“浙派三老”之一,對厲鶚等浙派詩人步入詩壇具有導引之功。故此,吳氏父子主導的瓶花齋介入清中期浙派詩文化活動的時間甚早,且在吳焯過世之后,其子吳城繼起,父子相承,幾乎與浙派整個詩文化活動相始終。

        吳焯(1676~1733),字尺鳧,號繡谷,別號蟬花居士,錢塘人,今有《藥園詩稿》等著作行世。吳焯早年即有詩名,阮元記云,“趙嘉楫《序略》曰:尺鳧幼從余游,制舉外,率耽吟諷,聲律偶屬,輒驚長老”[1](卷15P.531)。又說,吳氏“近裒所作,匯為古今體詩二卷,顏曰《藥園詩稿》。藥園者,為其王父我匏先生所構(gòu)城東別業(yè),為子孫弦誦地。其伯兄闇園讀書其中,以秋曹起家。從兄雪園偕群從下帷,明經(jīng)科第,往往發(fā)跡。而尺鳧總角時即涵濡于父兄師友者屢矣。爰以《藥園》名其稿”[1](卷15P.531)。而其號繡谷之所來,乃是由于其“家有古藤一本,構(gòu)亭曰繡谷?;〞r招客吟賞,因自號繡谷老人。藏書甚富,皆手自??薄盵1](卷15P.531)??梢?吳氏亦出身于頗具聲勢的文化家族,家富藏書,其淵源雖不及杭郡趙氏那般曲折深厚,但也學養(yǎng)有自,文化修養(yǎng)很高,這為其吸納浙派同人、形成瓶花齋活動平臺奠定了基礎。事實也確實如此,吳氏在束發(fā)之后,即“肆力于古,吟壇風雅,罔弗與,名日起。辟楹曰瓶花,曰青羅,曰鑒閣,各聚書萬余種,乘其少年朝氣,雒誦不少衰。海內(nèi)先達往往折輩行與唱酬訂證。而四方騷雅游屐至武林,鮮不延接把臂,或下榻經(jīng)年,講求摩切”[1](卷15P.531),這也是吳氏瓶花齋交接浙派人士的實錄。

        吳焯是浙派的早期詩人,年壽不及六十即逝,然“賢不必顯,壽不必賢”[2](卷10P.890),谷林從為人到學問都與俗流迥異。其學精到廣博,漫無際涯,“漫衍汪洋,上綜歷賞,下括多方,旁穿俚野,直貫幽荒。回翔文畝,跌宕書倉。今世記誦,遺精識粗,掇拾首尾,東西獵漁”[2](卷10P.890);其用功精進,勤于???“抉摘反覆,句勘字摩,研丹披綠,繆糾專剔,疑析帝虎,匿景少休,華燭繼補。今世好慕,斗艷采新,炫熿丹碧,錯落枝英”[2](卷10P.890)。谷林學有本源,不襲故常,“菽采鼎彝,罟結(jié)金石,陰欵陽識,方□圓碣,岸谷異代,琳瑯在籍,伯時已陋,原父遜核。今世文章,比字排句,襲景剽音,釣榮弋遇,或有小才,古制是喜,不勝眾咻,朝作夕徙,踟躕戶牖,捉搦涯涘”[2](卷10P.890)。谷林熱情好客,主持詩壇,“開設門庭,大呼俗學;張主詞林,運費霞舉;水涌風行,意騰元始;想入重冥,固陵博虛,長水多旨,未便遠過,何況余子”[2](卷10P.890)。王曾祥為浙派亞詩群“松里五子”的主要成員,與吳城、厲鶚、杭世駿、符曾、丁敬、金農(nóng)、汪沆、張熷、符之恒等浙中人士均有密交,杭郡諸詩社都有王氏活動的身影,他更是吳氏瓶花齋、趙氏小山堂的???。王曾祥集中有詩如《集瓶花齋送張鐵珊還平湖》《瓶花齋館石池小魚》《立春后一日集瓶花齋和竹田韻》《集繡谷亭送陳對鷗之揚州》《同人集南華堂坐雨》《趙谷林招飲春草園分韻得顏字》等,由這些詩作可以看出,王曾祥頻繁出入于吳氏瓶花齋、繡谷亭和趙氏小山堂。事實上,王曾祥“嘗假館于繡谷吳氏、小山趙氏、養(yǎng)素王氏,之三氏者,儲書最富”[2](卷首P.817)。他于此三地,“左右漁獵,肆力為古文詞,多見道有得之言”[2](卷首P.817),以此亦可見吳氏瓶花齋、趙氏小山堂等浙派活動平臺的文化功德。

        吳焯去世后,浙派瓶花齋活動平臺主要由其子吳城主持。吳城(1701~1772),字敦復,號鷗亭,其年輩與厲鶚、杭世駿、全祖望等人相差不多,故諸人集中與吳城唱和之詩甚多。吳城是浙派詩人公認的吳氏“佳子孫”,在熱心好客、吸納浙派詩人等方面一如其父,且不樂仕進,“杜門卻軌”,專心著述,究心藏書,一生以踐行浙派活動平臺東道主之責為樂。吳城的不樂仕進還表現(xiàn)在其頗有佛緣,他與當時杭郡高僧烎虛、讓山兩人交密,且于其瓶花齋置佛龕,置身世外。阮元《兩浙輶軒錄》有云,吳城“時從南屏烎虛、讓山兩上人作山水游,冰床雪被,借榻緇廬。有作禪龕一座,設于讀書之瓶花齋”[1](卷21P.677),其無心于仕進、鄙棄世俗之高標逸性,視其父尤過。

        在著述方面,吳城有《鷗亭小稿》《云蠖齋詩話》,但已頗難尋。此外,吳城尚留心鄉(xiāng)邦文獻輯存,“顧念吾杭一郡為雅材淵藪,其間湮沒失傳者不知凡幾,爰銳意搜羅,自簪組以迄韋布、方外、閨秀,得二千三百余家。或因人而存詩,或因詩以傳人,甄錄不遺,瘁十余載之心力,而先生已病肺不起矣”[1](卷21P.677),花費十余年心力纂輯《武林耆舊續(xù)集》,直至其逝前仍搜討不已。

        在藏書方面,吳城亦是勤于搜羅,精于校勘,其瓶花齋成為當時杭郡的重要藏書之所。吳氏藏書除與趙氏小山堂藏書互通有無,見異書則互相傳鈔、別錄異本之外,還與汪氏振綺堂有頻繁的藏書交流。《兩浙輶軒錄》引朱文藻的話說:“鷗亭先生所居瓶花齋在九曲巷口,與汪氏振綺堂南北衡宇相望。兩家皆嗜藏書,精???常各出所藏互相借抄。余館振綺堂,整比書籍,因得常詣先生,討論古籍,間亦預觴詠之會?!盵1](卷21P.677)朱文藻(1735~1808),字映溽,號朗齋,曾館于汪氏振綺堂,王杰聘其佐校《四庫全書》,又助阮元編《兩浙輶軒錄》?!扒∪沙健⒐锼乳g,詔纂《四庫全書》,征天下遺書以備采擇。由是兩家皆進書(筆者按:指吳氏、汪氏),御題所進善本,又各賜內(nèi)府書籍。而瓶花齋進書時,先生已歸道山矣?!盵1](卷21P.677)由于朱氏曾及與吳城唱和,且討論學術,后又親歷《四庫全書》的修撰,故對吳氏及其藏書事言之鑿鑿,真實可信。

        吳城精于藏書,勤于著述,所與往還者,絕大多數(shù)是浙派人士,從此時期浙派成員詩集中可見并頻繁活動于瓶花齋者,有周京、厲鶚、杭世駿、金志章、施安、梁啟心、全祖望、符曾、金農(nóng)、丁敬、張湄、王曾祥、汪沆、符之恒、釋明中、釋篆玉,甚至還包括浙派外圍成員舒瞻、鮑鉁等人。全祖望集中有《瓶花齋早集啖臘八粥,同周京穆門、金志章江聲、厲鶚樊榭、丁敬身鈍丁、梁啟心蔎林、杭世駿堇浦、吳城鷗亭聯(lián)句》[3](卷6P.2168),涉及浙派成員詩題已詳,這是一次規(guī)模較大的集會。此類詩題在浙派諸人詩集中頻頻可見。另外,舒瞻集中有《瓶花齋夜集同竹田、謝山作》[4](卷6)等詩亦可見同人瓶花齋唱和之事,他們聯(lián)宵續(xù)燈,晝夜不休,同人聚于這一活動平臺的愜意可以想見。事實還不止于此。在清中葉浙派繁盛時期,有杭一郡,南屏、東城、南湖等處浙派同人唱和不斷,彼伏此起,吳城還曾有過大會杭郡城內(nèi)外諸詩社的豪舉。王曾祥《鷗亭欲合城內(nèi)外詩社,大會湖上,詩以請期》有云:“杭社舊屬詩之會,此語聞自牟陵陽。于今壇墠益紛錯,鳳山松里南湖旁。猗我北墅邾莒等,敢與吳楚爭雄強。聞君有意事九合,氣頗騰躍情飛揚……坐待良日奉舊約,迨逐公等同翱翔。”[2](卷4P.845)可見,這是一次由瓶花齋活動平臺主人吳城首倡的涵蓋杭郡全城范圍的唱和活動,此次唱和以浙派同人為主導,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此詩之后第三首便是浙派領袖厲鶚的挽辭,可以想見,此時厲鶚病重,或許未能參與此次唱和,一個沒有領袖的詩群唱和無論如何都是會有遺憾的。厲鶚逝后,杭郡的浙派成員活動也失去了其全盛時期的風采。

        吳城瓶花齋中尚有繡谷亭,亭前有其父吳焯親手栽植的一本朱藤,當藤花開放之時,同人必有一聚。阮元《兩浙輶軒錄》有云,吳城“家有繡谷亭,庭前朱藤一本,為尺鳧翁手植,歲月寖久,輪囷盤曲,蔭蔽四檐?;〞r,先生必置酒高會,出所藏古名甆酒器一百八件以觴客,繪圖乞詩”[1](卷21P.677)。此事在浙派亦為一文化盛事,金志章《繡谷亭藤花歌》有云,“君家紫藤看最好,虺結(jié)虬蟠勢夭矯。千條絡格影倒垂,萬穟捎檐風乍嫋”[5](卷7P.63)。符之恒亦有詩可相印證,其詩云:“簾影玲瓏畫幾層,主人延客關頻仍。東風似舊吹幽草,檐月偷窺出古藤”[6]。詩中除透漏出瓶花齋主人頻頻召集同人聚會之外,最后一句所言“古藤”即指吳焯所植朱藤,這本朱藤時時成為觸發(fā)同人唱和的“引子”。浙派詩人有不少這樣的“引子”,這些“引子”在很多情況下會演變成一場聲勢浩大的唱和活動。瓶花齋的“引子” 除了“古藤”之外,還有所謂的“宋版《丁卯集》”和“酒器一百八件”,“宋版《丁卯集》”后文將詳及,這里稍敘“酒器一百八件”。

        吳城之父吳焯精于鼎彝金石的鑒別和收藏,藏有一組前代酒器,其為一百零八件,恰符佛家所云大吉之數(shù),吳氏為之編有《瓶花齋酒器譜》,吳城以其觴浙派友朋,并乞題詩。為此,不少浙派詩人都寫過涉及此組酒器之詩。厲鶚《瓶花齋百八瓷酒器歌》詩云:“君不見鄭泉酒人稱大戶,化身愿作陶家土。繡谷先生歸道山,酒器駢羅一一精魄聚。何年筮坎六四爻,有酒用缶不用匏。弁星值斗斟且酌,鏤金刻木徒相嘲。綠瓷賦鄒陽,風氣自此開。孝威埞,叔夜杯,與夫柴家雨過天青好顏色,俱隨劫灰去不回。瓶花齋中霜葉亂,觴客香醪互持玩。建甌高捧兔毫圓,定盌低傾紅玉半。中受五斗甒制同,小則二升之觚四升觛。其數(shù)一百八件有如念珠曹,麴部風流舊公案。前明供飲瓷最多,永厚宣薄群摩挲……鬢絲禪榻非當年,故人久作騎鯨仙?!盵7](卷6PP.1451~1452)金志章《瓶花齋百八酒器歌》云:“蟬花居士今詞伯,耆古耽奇兼好客。佳瓷百八鑒賞精,命酒時時列瑤席。”[5](卷7P.63)借以上吟詠酒器之詩,我們依稀可以想見當年浙派詩人在吳氏瓶花齋舉杯縱飲高吟的情景。關于此組酒器,全祖望亦有詩云:“釀王誰與野王雄,七十二城盡附庸。滿樹相思秋色好,漏卮三十六玲瓏”[3](卷6P.2080)。此詩題下注云:“器凡一百有八種?!痹姾笥肿⒃?“萬丈九沙嘗為予言繡谷一百八種酒器,惟長洲顧丈俠君飲其大者三十六種。是日齋中紅豆一林,其數(shù)適與相同?!盵3](卷6P.2080)紅豆者,寄寓相思之物也,時吳焯已逝去多年,同人聚于瓶花齋,酌酒作觴,以酹故人;秉故物而傷其人,今昔之感,自在詩中。杭世駿集中《瓶花齋百八酒器歌》寫道:“延陵世嬗詩壇將,留客高齋開宿釀。紫藤飄墮畫檐深,捧出尊罍非一狀?!盵8](卷13P.100)此詩言吳氏酒器形狀多樣和主人的慷慨好客。

        吳城由于家有瓶花齋活動平臺,故所交浙派同人甚多,然與杭世駿和全祖望交誼則更厚。在杭、全二人的詩集中,瓶花齋唱和可考者不下數(shù)十次。杭氏有詩言其與吳城敘舊之詩,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其云:“相別復相憶,追歡方自今。清愁蕭寺晚,濁酒射堂蔭。身世夸經(jīng)歷,詩篇惜滯淫。寒宵同不寐,故里十年心?!盵8](卷9P.73)又有《雨宿瓶花齋同吳城、施安作》[8](卷11P.89)、《人日赴吳城之招》[8](卷25P.2)、《吳城送青皮蔗》[8](卷25P.206)、《吳城餉越中毛芋》[8](卷26P.217)、《答吳城見懷》[8](《道古堂外詩》P.261)等,其中《人日赴吳城之招》有“曉起風光便不同,緩攜藤杖過橋東”之句,則顯為杭世駿與吳城晚年往還之作,這些詩作少了壯歲的高致逸興,卻多了一層對世味的體會和滄桑之感。如《吳城送青皮蔗》詩后即《漫興疊韻二首》,其第一首中有“屈指勝游無幾處,關心老友只三人”[8](卷25P.206),注云“謂吳城、汪沆”??梢?杭世駿與吳城的友誼一直延續(xù)到晚年,且老而彌親。

        吳城與全祖望的交誼亦非同一般,全祖望集中與吳城的一般性唱和數(shù)不勝數(shù)。全祖望弟子董秉純記謝山《經(jīng)史答問》刻版之事,頗可資考證。據(jù)董秉純所記,全祖望《謝山先生文集》的前五十卷為謝山生前手定,其中《經(jīng)史答問》為其四十卷至四十九卷。董秉純?yōu)橹x山此書面世,四處奔走呼號。

        今天我們看到的全祖望《鮚埼亭集》集前無序,但以其所編《全氏世譜》及《全謝山年譜》弁于其首。然據(jù)董氏所說,謝山至彌留之際,仍未有任何的明示,何人堪序其集?且除吳城之外,董氏亦不愿別乞他人為序。董氏尊崇其師是一回事,而其所持之審慎態(tài)度尤值得稱道。吳氏雖謙辭此序,但事實是清楚的。當時存世之謝山摯友尚有杭世駿、汪沆、吳城三人,世人有云全、杭交惡之事,尚待進一步考證。但三人中論交情、論學問,董氏以為吳城系此序之不二人選,則全氏、吳氏交誼之深厚亦可知矣。

        二、瓶花齋活動平臺的唱和高潮

        在浙派活動十分活躍的清中期,杭郡一地以藏書豐富著稱者有四,曰小山堂趙氏、瓶花齋吳氏、開萬樓汪氏、振綺堂汪氏。藏書家趙氏、吳氏乃浙派中人,其小山堂、瓶花齋亦為浙派文化活動的主要平臺。另外兩家分別是開萬樓汪啟淑和振綺堂汪憲。汪啟淑(1728~1799),字慎儀,號秀峰,歙縣人,寓錢塘,官至兵部郎中,有《讱莽詩存》等。汪憲(1721~1771),字千陂,號魚亭,錢塘人,官刑部主事,有《振綺堂存稿》行世。此兩人亦富藏書,且均有著作傳世,自是具有相當文化修養(yǎng)者,亦與浙派詩人多有交往。汪啟淑與浙派中年壽長者如杭世駿、汪沆、吳城等人交誼尚厚,在《讱莽詩存》中《飛鴻堂初稿》首列杭世駿序,杭氏自稱其“以垂死之年,龍鐘獨搘風雅之殘局”[8](卷首P.241),可見此時浙派的文化活動已到了末期。而振綺堂汪憲則以鄉(xiāng)里后進,得交接厲鶚等人,汪曾唯為汪氏后人,曾云“厲先生居東園,高大父魚亭公居古驛后,相去二里,過從最密”[7](附錄4P.1743)。由是可見,這一時期的整個杭郡詩壇基本處于浙派籠罩之下,無論先輩“浙派三老”還是后進“二汪”的活動均不出浙派范圍。此乃當時杭郡詩壇的客觀情形,此處論吳氏瓶花齋平臺之活動,牽連及之。

        在吳城主持的瓶花齋文化活動中,大型詩歌唱和活動除了上文述及的“酒器一百八件”外,還有多次,但其高潮莫過于浙派同人圍繞唐人許渾《丁卯集》之唱和。許渾,生于唐貞元四年(788),卒于咸通初年(約860)前后,字用晦,又作仲晦,潤州丹陽人,有《丁卯集》傳世。其生平行止仿佛浙派士人之取向,是一位淡于仕進、以山林幽壑之趣為樂的詩人。對于這點,宋代詩人陸游有詩云:“裴相功名冠四朝,許渾身世落漁樵。若論風月江山主,丁卯橋應勝午橋?!盵9](卷28P.1897)此自是其人之寫照。關于許渾《丁卯集》,今人羅時進著有《丁卯集箋證》(中華書局,2012年)。據(jù)羅先生考證,許氏《丁卯集》現(xiàn)存最早之版本為《烏絲欄詩真跡》,而宋版許氏集有“蜀刻本”和“書棚本”兩種。據(jù)舒瞻《題吳甌亭重得先人所藏許丁卯集后》,似為“書棚本”,其詩云“當年好古意,宋槧整且精。善本厭麻沙,云出臨安棚”[4](卷2)。吳焯所藏許渾《丁卯集》究竟是哪種宋刻之本,有待進一步考證。

        浙派同人圍繞許渾《丁卯集》之唱和緣起,阮元《兩浙輶軒錄》引汪沆為吳城所作傳略述之甚詳。其云:“先生考尺鳧翁喜聚書,凡宋雕元槧與舊家密冊,若饑渴之于飲食,必求獲而后已,先生克承先人志,??逼渥志渲撚炚?卷帙無多,號稱善本。嘗客游京師,于報國寺市上見有宋版《許丁卯集》,先人題跋私印宛在,不覺狂喜,出豐價購得之。一時名流咸歌詠以紀其事?!盵1](卷21P.677)這樣,以許渾宋版《丁卯集》為線索,浙派同人一場頗具聲勢的唱和活動迅即展開。這場唱和由吳城首倡,為詩三首,題為《先君子舊藏許渾丁卯集,失去二十余年,余于京師重得之以歸,先子圖章宛然簡端,撫今悼昔,因得長律三首》,記其事之始末。此詩一出,立即引起浙派同人廣泛唱和。一本書的失而復得就能掀起如此大的詩歌唱和波瀾,從其參與唱和的人數(shù)、規(guī)???在浙派中實屬空前絕后,堪稱絕唱。勾稽相關資料,當時浙派詩人參與唱和者,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有周京、厲鶚、趙昱、全祖望、金志章、符曾、倪國璉、張湄、汪沆、姚世鈺、沈心、閔華、舒瞻等人。究其原因,不外四點。

        一是許渾其人符合浙派詩人的價值取向,許氏與浙派詩人堪稱異代同音。周京詩題為《吳生敦復重得父書許丁卯集于燕市》,共四首。茲錄其第一首、第四首如次。其一:“在昔讎書屋舍東,青蘊密閣晚燈中。勝情絕似歐陽子,萬卷樓開說鉅公?!逼渌?“丁卯橋應勝午橋放翁句,許渾詩卷未沉銷。曾經(jīng)讀取江山句,丘壑寒藤久寂寥?!盵10](卷10P.217)前者說吳焯生前勤于藏書,精于校勘;后者則感嘆許氏之詩賴此本得傳,而許氏生前寄情山川,其名不顯,死后丘冷藤寒,歸于寂寞。如此看來,許氏實為浙派同調(diào)。對此,全祖望《吳敦復之京師,得其尊公繡谷手校宋槧許郢州集以歸,同樊榭、谷林作》亦云:“我來玲瓏簾,如過丁卯橋。渾疑許郢州,前身或可招。”[3](卷2P.2079)“前身或可招”,謝山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二是此書系宋版書,浙派詩人在文化傳統(tǒng)上高度認同宋代,詩歌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多集中于宋代,同人密集地圍繞一本宋版書的失而復得展開唱和,具有相同的心理機制。符曾《繡谷舊藏宋版許渾丁卯集失去二十余年,其子鷗亭游春明重得之以來,同人有詩,余亦繼作》詩云:“嗚呼!宋社既屋跡如掃,此卷猶留天水紀。莫言小物無重輕,關系陵遷及谷徙。愿君世世長守之,可知人壽不如紙?!盵11](“己巳”P.518)可見,作者站在朝代更替、文化賡續(xù)的高度來看待這一“小物”,引人深思。

        三是此書在遺失二十余年后,又重歸其舊主,此事本身具有一定的傳奇性,引人注目。張湄有詩《吳甌亭從京市重得先人所藏宋刻許丁卯集,同人奇其事,詩以紀之,并和甌亭》,此詩開頭先發(fā)了一通議論:“遺金益子愚,于世誚冠狗。積書期子賢,牙簽未觸手。二者清濁殊,不學均速朽?!痹娔Υ藭x奇的失而復得感慨不已:“手澤重摩挱,旁觀太息久。嗚呼一物耳,皇天意甚厚。石鼓會岐陽,浦珠還海藪。撝訶煩鬼神,聚散豈云偶?!盵12](卷12PP.726~727)金志章詩《繡谷先生有所藏宋槧丁卯集,亡去二十年,令嗣甌亭游京師,重購得之以歸,同人賦詩為記其事》亦云:“卷端題識認遺墨,左方印記留朱鈐。呵護定蒙鬼神力,點涴未受蟲魚瀐?!盵5](卷7P.67)此書失去二十年,竟能完璧而歸,沒有絲毫損壞,堪稱有神靈護佑。

        四是吳城是個孝子,不計其價購歸吳焯舊藏,其父“手澤”“圖章”尚宛然在目,足以慰其孝心。世事輪回,其書猶在,而其人已不復往昔,更容易引起同人的感慨。厲鶚詩題為《和吳敦復重得先人舊藏宋刻丁卯集后》,詩中對吳氏藏書事業(yè)和其子吳城秉性之至孝都作了贊揚。其詩先指斥了當時的不良學風:“今人號知書,事簡效頗速。揣摩盈尺編,姓氏春宮錄。翩然貢天門,高步嘲宿讀?!盵7](卷2PP.1072~1073)接著又寫吳焯當初聚書的不易:“我友繡谷翁,種學恥征逐。盡出橐中金,萬卷購連屋。述作資見聞,??备F反復。同心有數(shù)子,牽連乃到仆?!盵7](卷2PP.1072~1073)再寫吳城“燕市”得書:“有子能繼之,衣食自節(jié)縮。搜羅及殘叢,更續(xù)《西齋目》。昨去長安游,閱市淚滿掬。詩題丁卯橋,手澤喜重復?!盵7](卷2PP.1072~1073)最后又寫紈绔子弟的不學無術:“紛紛紈绔兒,膏粱果癡腹。諒哉坡公言,如倚幾折足。插架本無多,易炊只供鬻。凌云當一笑,知勿恨雌伏?!盵7](卷2PP.1072~1073)借以突出吳城的能承父業(yè),且孝心可嘉。趙昱《吳大敦復游京師,重得先公所藏宋刻丁卯集,題詩索和賦正》云:“故人繡谷翁,素業(yè)今有后。插架饒萬卷,郎君能密受?!盵13]同類詩尚有舒瞻詩《題吳甌亭重得先人所藏許丁卯集后》,開頭便贊揚吳氏藏書豐富:“錢唐有書藏,萬卷何縱橫。名傳繡谷亭,不減宗春明?!盵4](卷2)詩末不禁感嘆:“愿為佳子孫,孝思如吳生?!盵4](卷2)另如汪沆《吳繡谷先生有宋雕許丁卯集,逸去多年,先生既沒,哲嗣甌亭游京師,得于書肆,以豐價購歸,重為裝潢,余賦詩以紀其事》[14](卷3),也是一首詳細敘述事情原委的詩,吳城與汪沆交誼甚深,汪沆文集中有吳氏傳略,也及此事。

        值得注意的是,吳氏書失而復得,作為當時浙派詩人廣泛唱和的題目,形成浙派瓶花齋平臺文化活動的高潮,其影響卻不限于杭郡瓶花齋平臺一處,地處揚州的揚州活動平臺對此亦有呼應。姚世鈺長期主于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及張四科“讓圃”,有《吳敦復于京師書肆買得宋版許用晦丁卯集,乃其尊府君繡谷丈舊藏本,題詩索和,感賦五言長律一篇》一詩。吳氏之書能完整買回,姚玉裁亦感不可思議。又據(jù)姚氏詩注,其先考藏有舊石經(jīng)拓片,康熙六十一年(1722)歸于典庫之中,不可復得。故此詩末言“一經(jīng)淪質(zhì)庫,撫事慶兼悲”,吳氏書失而復得,姚玉裁為之高興,聯(lián)想到自己,則又悲慨系之。揚州活動平臺群另一骨干詩人閔華,世居揚州,亦有《武林吳繡谷先生舊藏手批許用晦集,散軼已久,令子敦復于京師市上得之,同人因作詩以紀其事》。詩曰:“偶過長安市,居然璧返懷。一編丁卯集,重入癸辛街。手澤依稀在,牙簽次第排。寧論為故物,能讀父書佳?!盵15](卷4P.582)亦稱贊吳城為能讀父書的“佳子孫”。

        由上述可見,杭郡吳氏瓶花齋浙派活動平臺圍繞宋版許渾《丁卯集》聲勢浩大的詩歌唱和,是這一平臺活動的高潮,且波及揚州浙派活動平臺群。這一唱和發(fā)生的時間約在乾隆十四年(1749)前后,這一時期也是整個浙派詩文化活動的極盛階段,兩者在時間上是同步的。大約在兩三年后,厲鶚等浙派領軍人物相繼辭世,瓶花齋活動平臺的熱鬧景象就大為遜色了。

        三、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的文化功德

        杭郡浙派吳氏家族的瓶花齋活動平臺經(jīng)由吳焯、吳城父子兩代的“經(jīng)營”,不但藏書豐富,誠心吸納廣大浙派詩人,而且自身也成為浙派的核心成員。吳焯作為“浙派三老”之一,是清中期浙派的先導式人物,然由于其年不壽,所以浙派繁盛時期瓶花齋的實際主持人是其子吳城。吳城年逾七十而卒,其一生與浙派興起、繁盛和衰歇的全過程相始終,可以說是浙派發(fā)展歷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實際上,浙派最后的活動平臺之所以能伴隨浙派演變之始終,重要原因在于其主人“前赴后繼”,父死則子繼,如杭郡趙氏小山堂、吳氏瓶花齋;兄死則弟繼,如揚州馬氏小玲瓏山館、津門查氏水西莊。浙派詩人果不幸乎?有此父子兄弟“前赴后繼”以庇護之,幸矣。就杭郡瓶花齋主人吳城而論,其一生終日與浙派詩人“耳鬢廝磨”、朝夕不離,談詩論學、怠無終已。吳城待人熱忱慷慨,品行端正友孝,行為舉止高潔曠達,在浙派中有口皆碑。汪沆是吳城密友,吳城死后,汪沆作《挽吳甌亭》一詩,對吳城一生及其瓶花齋的文化功德作了全面總結(jié),誠可謂世知其友,后死之責。

        如前所述,杭郡之地作為浙派詩文化活動的策源地,吳氏家族瓶花齋的文化功績不可磨滅。正是在此活動平臺之上,由于平臺主人的引領和招納,浙派詩文化活動逐漸興起,并走向繁盛。這點在諸種文獻記載中無異詞,在浙派詩文集中亦有反映。旅居揚州的浙派中人姚世鈺在給陳章的信中引述王藻之語云:“竹西文醼之盛,倡和題襟,為數(shù)十年來僅事?!盵16](卷4P.567)金志章有《塞北初歸,穆門、壽門、復園、樊榭、堇浦招游湖上分韻》詩云:“從今好結(jié)西湖社,風月招邀不厭頻?!盵5](卷7P.63)此詩后便是與同人頻繁聚于瓶花齋之詩,連篇累牘,可見非虛語。浙派之外稍后袁枚亦云:“乾隆初,杭州詩酒之會最盛。名士杭、厲之外,則有朱鹿田樟、吳甌亭城、汪抱樸臺、金江聲志章、張鷺洲湄、施竹田安、周穆門京。每到西湖堤上,掎裳聯(lián)藝,若屏風然。有明中、讓山兩詩僧,留宿古寺,詩成傳鈔,紙價為貴?!盵17](PP.93~94)

        杭郡之地向來有詩文結(jié)社之傳統(tǒng),據(jù)全祖望記載,“有明革命之后”,詩社“唱酬最著者有四社焉”,其為“西湖八子”“南湖九子”“西湖七子”,最后則為“南湖五子”。[3](卷6P.850)杭世駿亦云:“‘西湖八社’而后,風雅衰息,幾二百年?!盵8](卷45P.641)至清代中期浙派出現(xiàn),詩社也隨之興起。杭氏以杭郡詩社復興自命,其云,“余被放歸田,于南屏開設壇坫,金江聲觀察、丁鈍丁隱君,周辛老、厲樊榭兩征士牽連入社”[8](卷45P.641)。其實不光是南屏,南湖、西湖處處皆為詩社,且皆以浙派人士為主導。其唱和聚會處處離不開吳氏瓶花齋等為之搭設的平臺以及提供的物質(zhì)幫助。浙派詩人王曾祥詩集中就有《鷗亭欲合城內(nèi)外詩社大會湖上,詩以請期》一詩,側(cè)面反映了瓶花齋吳氏在杭郡詩社活動中的獨特作用。

        綜而言之,在清中期浙派詩人群體詩文化活動中,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活動平臺的作用不容小覷。因為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的存在,再加上吳氏家族核心人物吳焯、吳城父子以鼓揚風雅為使命,前死后繼,與揚州馬氏、津門查氏活動平臺形成三位一體、南北呼應的態(tài)勢和格局,使得浙派聚合成群、形成聲勢。基于此,我們有理由得出以下結(jié)論: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以文化活動聚集和詩歌唱和為主要形式,對浙派詩人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對于其影響的力度和價值,我們可以試想,如果沒有包括杭郡吳氏家族瓶花齋在內(nèi)的橫跨南北諸多文化東道主搭建的文化活動平臺做基礎,浙派詩人群體的詩史地位將全然改觀,至少清中期浙派詩人群體的詩文化活動的影響將大打折扣,這一點已被多方面的文獻材料所證實。

        猜你喜歡
        活動
        大型活動
        “六小”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2年5期)2022-06-06 03:45:04
        “活動隨手拍”
        演出活動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31:10
        少先隊活動(2021年1期)2021-03-29 05:26:36
        “拍手歌”活動
        快樂語文(2020年30期)2021-01-14 01:05:38
        三八節(jié),省婦聯(lián)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0
        活動掠影
        活動掠影
        激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无矿码直接观看| 精品无码AⅤ片| 日本红怡院东京热加勒比| 久久国产成人午夜av免费影院|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色婷婷精品久久二区二区蜜桃| 无码丰满熟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片| 国产青青草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av免费在线播放视频| 性欧美老人牲交xxxxx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相关| 国产麻豆极品高清另类|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三站 | 毛多水多www偷窥小便| 日本中文字幕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网红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av影片麻豆精品传媒| 国产传媒剧情久久久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特黄特色的大片观看免费视频 | 欧美极品色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资源| 久久综合一本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亚洲av| 97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99在线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亚洲中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 精品人妻午夜中文字幕av四季| (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