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稀銀
我沒有過生日的習慣。二十歲生日時我在部隊,是家人在家里為我“遙祝”的。三十歲、四十歲生日也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頓飯。五十歲生日因有事忙,居然被忘得一干二凈。事后想想也不足為奇,因為我每年的生日從沒刻意去過,想得起來就吃碗面,借此和家人改善一下伙食;想不起來也就無所謂了。模糊過生日,也挺好。
史籍里魏晉南北朝之前,找不到過生日的記載,人們也無“生日”的意識。專講禮儀的《儀禮》《禮記》《周禮》均無生日禮。魏晉以后,陸陸續(xù)續(xù)有了“生日”的說法?!额伿霞矣枴わL操篇》曰:“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自茲已后,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為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比胩埔院螅菩谝宰约旱纳諡椤扒锕?jié)”,作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此后歷朝皇帝紛紛效仿,相沿成習。上行下效,百姓過生日、做壽的習俗也逐漸興起。
現(xiàn)今常參加一些小朋友或年輕朋友的生日宴,過生日之人總被習慣性地稱呼為“壽星”,即便被稱為“小壽星”,聽來亦十分別扭。按照以前的民間習俗,通常將四十歲以下的誕辰紀念稱作“過生”,而過了這個界限的才算“做壽”,這就是說四十歲以下一般不稱作“壽星”,而過了這個界限被叫作“壽星”,方為“取之有道”。盡管現(xiàn)在一般人不太講究這個界限,但常識還是該懂一點兒,別“被壽星”而貽笑大方。
有人說,過生日就是找個機會大家聚聚,壽面是要吃的,蛋糕是要切的,酒不得不喝,講究的是儀式感。實際上,現(xiàn)在許多生日宴都變了味。有人過生日大收紅包或禮金,收得心安理得。我就聽人這樣說過:“過去人家過生日我們出的份子錢,終于到了我們回收的時候了?!边@種風氣帶來的是惡性循環(huán),陋習加重。
更可嘆的是,過生日之人,只要不是高壽之人,必然要投入到一場緊張戰(zhàn)斗,為籌備生日宴和接待客人而累壞身體的不計其數(shù)。過生日之人這一天本該享清福樂清閑,但因為要慶祝而被繁文縟節(jié)和瑣事纏身,有的人甚至忙完了生日就住進了醫(yī)院。也有許多人本來就是想“偷偷過”,或外出旅游??捎H友們不答應(yīng),他們事先將禮金禮物送來,即便你事后一一退還,但不請人家撮一頓,也顯得你不近人情,結(jié)果也就被逼得大操大辦了。
其實,人從出生起,也就注定了生日的非同尋常,但這未必是刻意操辦的理由。而那種過生日過得像坐過山車的人,既是不懂得放松自我的“罪有應(yīng)得”,也是被這社會風氣裹挾。而結(jié)合我大半生以來的感受,我們本就是尋常之人,又何必刻意慶生或過壽?或者過生日熱鬧一點兒也無妨,但在方式方法方面,包括對待親友往來和禮金禮品的態(tài)度上,不妨灑脫一點兒,清清爽爽,別濫收人情,別擺闊場,將慶生搞成不清之身、不情之請,還身心俱損、人情變味,何苦呢?
【原載《聯(lián)誼報》,本刊有刪改】
插圖 / 滿月酒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