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九零,楊 堃,李亞軍,管兆龍,林 峰
(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貴州 安順 561000)
膀胱癌可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 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目前NMIBC 主要的治療方式有:單純經(jīng)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TURBT) 和膀胱灌注治療。TURBT 術后行膀胱灌注治療,可降低腫瘤復發(fā)率,阻止或延緩疾病進展[1-2]。為消除TURBT術后切緣殘留的腫瘤細胞,減少腫瘤細胞移植,臨床上在TURBT 術后常采用吡柔比星或洛鉑進行相關灌注治療。本文對洛鉑與吡柔比星灌注治療NMIBC 的有效性、安全性進行分析,旨在為NMIBC 的治療提供可靠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
將2021 年5 月至2022 年4 月貴州省安順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NMIBC 患者100 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50 例/ 組)。試驗組: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18 例;年齡均值、腫瘤直徑均值分別為(68.21±4.35)歲、(3.38±1.13)cm;腫瘤類型:單發(fā)15 例、多發(fā)35 例。對照組:男性患者3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齡均值、腫瘤直徑均值分別為(67.57±5.05)歲、(3.41±1.05)cm;腫瘤類型:單發(fā)14 例、多發(fā)36 例。兩組的基線資料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病例入選標準:1)年齡18 ~80 歲;2)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膀胱癌;3)能耐受手術;4)ECOG PS 評分為0 ~2 分;5)預期生存時間≥3 個月;6)心電圖正常;7)中性粒細胞(ANC)絕對計數(shù)≥1.5×109/L,血小板(PLT)計數(shù)≥80×109/L,血紅蛋白(HB)≥90 g/L,血清總膽紅素(STB)、直接膽紅素(CB)≤正常值上限(ULN)×1.5,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ULN×2.5(在沒有肝轉(zhuǎn)移的情況下)或≤ULN×5(有肝轉(zhuǎn)移時),肌酐(Cr)≤ULN,內(nèi)生肌酐清除率(Ccr)≥55 mL/min ;8)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病例排除標準:1)有鉑類化合物過敏史;2)骨髓機能減退者,凝血機制障礙者;3)灌注過程中出現(xiàn)嚴重的化學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癥狀不能耐受,血尿加重,不適宜繼續(xù)接受灌注者;4)根據(jù)研究者的判斷,有嚴重的危害患者安全或影響患者完成研究的伴隨疾病的患者;5)入組前4 周內(nèi)接受過其他抗腫瘤治療;6)研究者認為不適合參加本研究者。
灌注化療的方法:TURBT 術后立即灌注,試驗組用藥為洛鉑(LBP)50 mg+NS 40 mL,每周1 次,共8 次,然后每月1 次,維持1 年;對照組用藥為吡柔比星50 mg+NS 40 mL,每周1 次,共8 次,然后每月1 次,維持1 年。藥物經(jīng)尿管注入膀胱,注藥后患者每15 min變換1 次體位,在膀胱內(nèi)保留30 min 后排出。吡柔比星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0930105,生產(chǎn)企業(yè)為深圳萬樂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10 mg(按C32H37N012計)。洛鉑的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B20020169,生產(chǎn)廠家為海南長安國際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為100 mL。
觀察兩組NMIBC 患者的1 年、2 年生存率和復發(fā)率、無進展生存時間、中位生存時間、生活質(zhì)量評分、不良反應(出血、骨髓抑制情況、感染以及尿痛等)發(fā)生率[3]。
使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有關資料,計數(shù)資料(1 年、2 年生存率和復發(fā)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采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無進展生存時間、中位生存時間、生活質(zhì)量評分)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的1 年生存率、2 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后兩組NMIBC 患者的生存率、復發(fā)率[例(%)]
治療后,試驗組NMIBC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后兩組NMIBC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例(%)]
治療后,試驗組NMIBC 患者的臨床有關指標(無進展生存時間、中位生存時間、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治療后兩組NMIBC 患者的臨床有關指標(± s)
表3 對比治療后兩組NMIBC 患者的臨床有關指標(± s)
組別 無進展生存時間(個月)中位生存時間(個月)軀體功能評分(分)角色功能評分(分)情緒功能評分(分)認知功能評分(分)社會功能評分(分)試驗組(n=50)33.56±2.02 35.84±1.26 88.65±10.24 87.54±20.12 94.94±8.32 87.87±20.84 88.28±18.66對照組(n=50)28.21±1.16 28.12±1.34 82.35±11.17 73.36±20.25 85.54±9.19 70.64±22.31 75.85±17.93 t 值 16.2404 29.6782 2.9397 3.5124 5.3617 3.9907 3.3964 P 值 0.0000 0.0000 0.0041 0.0000 0.0000 0.0001 0.0010
膀胱癌的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此病多發(fā)生于老年人群,患者常合并有多種慢性疾病,因此進行相關治療期間所面臨的壓力及風險均較大[4]。NMIBC 主要的治療方式有單純TURBT 和膀胱灌注治療。單純進行TURBT 后,約45% 以上的患者會在1 年內(nèi)復發(fā)。TURBT 加灌注治療能夠有效降低膀胱癌患者的復發(fā)率。有研究指出,在對老年NMIBC 患者實施TURBT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灌注化療藥物可顯著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5]。臨床上常用的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包括蒽環(huán)類抗生素和絲裂霉素抗腫瘤藥物。蒽環(huán)類抗生素包括阿霉素、表柔比星、戊柔比星、吡柔比星等。除上述膀胱灌注化療藥物外,新的化療藥物也在不斷涌現(xiàn),如吉西他濱(一種新型的脫氧胞苷類似物)、多西他賽(紫杉醇類抗癌藥物)等。有些藥物雖然能夠發(fā)揮出較好的治療作用,但是往往會引發(fā)諸多不良反應,導致NMIBC 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減慢。為了讓NMIBC 患者盡早恢復,必須選擇副作用少和臨床療效好的灌注化療藥物。吡柔比星因其局部刺激性大,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受到限制。洛鉑能明顯抑制膀胱癌細胞的體外生長,抑制細胞遷移和侵襲,其細胞毒性可誘導人膀胱癌細胞凋亡;同時洛鉑的藥物特性符合灌注藥物特點,目前其已廣泛應用于胃腸癌、婦科惡性腫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的術中化療中。洛鉑的藥物特性符合灌注藥物特點:1)對膀胱癌細胞敏感,無需活化,可直接抑制腫瘤細胞分裂;2)化學性刺激小,人體正常pH 7.35 ~7.45,洛鉑pH 6.0 ~8.0,更接近人體生理水平,不易引發(fā)粟粒樣結(jié)節(jié);3)水溶性好,溶解度為26 mg/mL,分子量是所有鉑類藥物中最大的,在腔內(nèi)滯留時間長,可更好地與腫瘤細胞接觸,發(fā)揮抗腫瘤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與單純采用TURBT 治療相比,用TURBT 聯(lián)合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復發(fā)率(降低44%),說明用TURBT 聯(lián)合術后膀胱灌注化療治療膀胱癌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復發(fā)率。洛鉑能明顯抑制膀胱癌細胞的體外生長,通過與線粒體相關Caspase-3、Bax 蛋白上調(diào)和Survivin、Bcl-2 蛋白下調(diào)的途徑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細胞遷移和侵襲,其細胞毒性可誘導人膀胱癌細胞凋亡。洛鉑是德國ASTA公司創(chuàng)新原研的第三代鉑類抗腫瘤藥物,已被CFDA批準用于治療乳腺癌、小細胞肺癌(SCLC)和慢性粒細胞性白血?。–ML)。除上述適應癥外,洛鉑在卵巢癌、食管癌、胃癌、結(jié)直腸癌、鼻咽癌、淋巴瘤及睪丸腫瘤等方面也顯示出較好的療效,其在誘導膀胱癌細胞凋亡方面也有較好的效果。目前在我國上市的5 個鉑類藥物中,洛鉑是我國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化合物專利的藥物。洛鉑在化學結(jié)構(gòu)、理化性質(zhì)、藥效學、藥動學等方面具有諸多特性,并由此構(gòu)成“高效、低毒、不交叉耐藥”優(yōu)勢,不良反應更輕,應用安全性和耐受性均更好,且上述特性均逐漸在臨床應用中得以顯現(xiàn)。洛鉑因其優(yōu)越的理化性質(zhì),廣泛應用于胃腸癌、婦科惡性腫瘤、肺癌、食管癌、乳腺癌等的術中化療中。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NMIBC 患者的1 年生存率、2 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NMIBC 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NMIBC 患者的臨床有關指標(無進展生存時間、中位生存時間、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相較于進行TURBT 聯(lián)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療,對NMIBC 患者進行TURBT 聯(lián)合洛鉑灌注治療的效果更為理想,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