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鳳,陳瓊
感染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具有急性發(fā)作、病情進展迅速等特點,患者典型的癥狀包括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少尿、多器官功能損傷等,及時、有效的治療對挽救患者生命、減輕癥狀及器官損傷有重要意義[1]。對于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可結合血液凈化術治療,有助于快速清除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減輕炎癥損傷。重癥患者病情危重,伴有循環(huán)不穩(wěn)定情況,需要開展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并給予必要的營養(yǎng)支持、呼吸系統功能支持等綜合性治療[2-3]。為了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現觀察烏司他丁結合血液凈化術治療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1年1月—2022年4月長沙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70例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治療方案分為血液凈化組和烏司他丁組,各35例。血液凈化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28~73(58.64±2.48)歲;病程1~5(3.21±0.18)h;體質指數21~24(22.34±0.18)kg/m2;感染源:肺部感染16例,腹腔感染10例,其他9例。烏司他丁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28~72(58.74±2.51)歲;病程1~5(3.19±0.19)h;體質指數21~24(22.28±0.17)kg/m2;感染源:肺部感染15例,腹腔感染11例,其他9例。2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病例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評分≤8分;(2)無精神、認知、智力障礙或異常;(3)臨床資料完整;(4)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癌癥、嚴重顱腦外傷者;(2)對本研究藥物過敏或對血液凈化不耐受者;(3)免疫系統功能嚴重障礙者;(4)因其他原因導致的休克,例如心源性或過敏性休克者。
1.3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感染源控制治療,予以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必要時給予液體復蘇。在此基礎上,血液凈化組患者采用血液凈化術治療:進行靜脈穿刺并完成置管,使用透析器對患者進行血液凈化,凈化模式選擇連續(xù)性靜脈—靜脈血液濾過,控制血流量為100~200 ml/min,間隔24 h更換1次濾過器,治療72 h。烏司他丁組患者在血液凈化組基礎上采用烏司他丁注射劑(廣東天普生化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133,規(guī)格:5萬U)治療,取10萬U烏司他丁注射劑與0.9%氯化鈉注射液20 ml混合制成注射藥液,靜脈推注,2次/d,治療72 h。2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給予心電監(jiān)護,密切監(jiān)測心率、血氧、血壓、呼吸頻率等。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炎性因子:治療前后抽取患者靜脈血3 ml,離心10 min(3 000 r/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血清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水平。(2)凝血功能指標:分別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血液樣本,應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3)不良反應:統計患者在治療期間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腹瀉發(fā)生情況。(4)GCS評分:滿分15分,量表內容包括睜眼、語言、肢體3個維度,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昏迷越嚴重。
1.5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接受治療后,GCS評分較治療前升高70%以上為顯效;GCS評分升高30%~70%為有效;GCS評分升高30%以下為無效??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2.1 臨床療效比較 烏司他丁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29%,高于血液凈化組的77.14%(χ2=4.200,P=0.040),見表1。
表1 血液凈化組與烏司他丁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炎性因子比較 治療前,2組血清CRP、IL-6、TNF-α、PCT、IL-10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血清CRP、IL-6、TNF-α、PCT、IL-10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烏司他丁組低于血液凈化組(P<0.01),見表2。
表2 血液凈化組與烏司他丁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 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Fib水平及PT、APT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Fib水平低于治療前,PT、APTT短于治療前,且烏司他丁組Fib水平低于血液凈化組,PT、APTT短于血液凈化組(P<0.01),見表3。
表3 血液凈化組與烏司他丁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
2.4 GCS評分比較 治療前,血液凈化組與烏司他丁組GCS評分分別為(7.12±0.15)分、(7.09±0.16)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809,P=0.421)。治療后,血液凈化組與烏司他丁組GCS評分分別為(10.34±0.54)分、(12.01±0.44)分,分別低于本組治療前(t/P=33.990/<0.001、62.170/<0.001),且烏司他丁組低于血液凈化組(t=14.184,P<0.001)。
2.5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烏司他丁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1.43%,與血液凈化組的8.5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1.000),見表4。
表4 血液凈化組與烏司他丁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臨床針對感染性休克的基礎治療是控制感染源,常會予以抗生素、糖皮質激素進行全身治療,可獲得一定效果,但對于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單獨使用藥物進行抗感染治療起效慢、作用時間短,且部分患者出現耐藥現象,導致治療效果欠佳[4]。為了提高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通常對患者進行液體復蘇,并給予血液凈化,以減輕患者炎癥,有效清除體內毒素,從而糾正休克癥狀[5-6]。
本研究結果顯示,烏司他丁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血液凈化組,提示烏司他丁結合血液凈化術治療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療效果優(yōu)于單純血液凈化治療,分析原因為:血液凈化是使用專業(yè)的設備將患者血液引出體外進行凈化過濾,可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有害物質,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此外,血液凈化可以改善機體血液循環(huán),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減輕炎癥損傷,穩(wěn)定患者血流動力學[7]。烏司他丁可以抑制炎性遞質釋放,對于血管功能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結合血液凈化能夠增強機體炎性因子的清除效果,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灌注,進而提高整體療效。此外,烏司他丁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血液凈化組,提示血液凈化與烏司他丁結合治療可更有效地減輕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性反應,分析原因為:血液凈化術可以將血液中的致病物質通過濾過機制清除干凈,進而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炎性因子,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此外,血液凈化有助于糾正并持續(xù)調控機體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進而改善機體代謝,穩(wěn)定機體內環(huán)境[8]。但是,患者對于血液凈化的耐受性及治療時間會影響炎性因子的清除效果。烏司他丁可以抑制胰酶活性,進而減輕機體炎性反應,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9-10]。烏司他是一種用于搶救急性循環(huán)衰竭患者的輔助藥物,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慢性復發(fā)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療,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反應,將其用于血液凈化患者可增強炎性反應控制效果,且起效快,能夠延緩患者病情進展,穩(wěn)定生命體征;此外,聯合治療可從不同的作用機制抑制機體炎性反應,提高對炎性因子的清除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烏司他丁組治療后后凝血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血液凈化組,分析原因為:患者機體炎性反應強烈時會對血管內皮細胞因子造成嚴重損傷,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液流速,易導致血栓形成,加重病情[11-12]。烏司他丁具有穩(wěn)定溶酶體膜、抑制溶酶體酶釋放的作用,可有效預防急性循環(huán)衰竭,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保持內皮細胞的完整性及血管韌性,調節(jié)凝血功能[13-14]。此外,烏司他丁組與血液凈化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相當,原因是烏司他丁對人體的損傷較少且癥狀輕微。烏司他丁組治療后GCS評分高于血液凈化組,可見聯合治療可促進患者意識恢復,減輕神經損傷。
綜上所述,烏司他丁結合血液凈化術治療重癥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效果確切,能夠有效減輕炎癥,改善機體凝血功能,促進患者意識恢復,且安全性較高。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