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焰燃
莫言在《檀香刑》中說: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十全十美。
萬事萬物,都有缺憾。生活也是這樣,從無圓滿,總是一半,一半。
生活沒有坦途,總要嘗過一半苦澀,才能品味一半甘甜;一半明白,一半糊涂,才能不被瑣事困擾;喜歡的人與事,一半爭取,一半隨緣,才能不留遺憾,得失坦然。
一半,一半,是人生常態(tài),也是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
賈玲憑借喜劇電影《你好,李煥英》,事業(yè)登頂。網(wǎng)友們贊她是人生贏家,實力強,人氣旺,能導能演,未來不可限量。
但就像歌里唱的:“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辟Z玲的成名之路,漫長而又艱辛。
賈玲從中央戲劇學院相聲表演專業(yè)畢業(yè)時,相聲行業(yè)正處于低潮期,想要混口飯吃都難,這個圈子對女性更是充滿了排斥。她只有奔波在北京各個小劇院、茶館演出相聲,掙取微薄的收入。為了多點演出機會,即使被人呼來喝去,也只能笑臉迎人。
她住過不足十平方米的地下室隔間;住過破舊四合院里圍樹搭建的違章棚屋,地面就是潮濕的土地,沒有暖氣,沒有廁所。北京的冬天刺骨地冷,她只能在門縫糊報紙,多蓋被子哆哆嗦嗦熬到天亮。
走投無路的時候,賣掉了視如珍寶的隨聲聽,用20塊錢撐了一周,就吃饅頭和咸菜。
這樣的日子熬了7年,依然前途迷茫。好在她沒有放棄,終于等到了逆襲的機會。
2010年,賈玲憑著相聲作品《大話捧逗》登上春晚,迅速打開了知名度,事業(yè)漸漸有了起色。后來,她開始轉(zhuǎn)型,影視、綜藝全面發(fā)展,事業(yè)經(jīng)營得風生水起,漸漸品嘗到了生活的甜。
有人問她,當年那些日子苦不苦?賈玲笑著回答:“我覺得年輕的時候吃點苦都是應該的,因為你吃的苦,老天爺會回報給你?!?/p>
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沒有誰會一生順風順水,總會遇到逆流,碰到漩渦。艱辛和挫折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繼續(xù)前進的勇氣。即使歷經(jīng)山重水復,只要不拋棄不放棄,就會迎來柳暗花明。
就像席慕容所說:“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么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p>
《菜根譚》中有云:“大聰明之人,小事必朦朧。”真正聰明的人,從不計較小事,能裝糊涂就裝糊涂。
北宋名相富弼,就非常懂得如何做個糊涂人。據(jù)說,有一次他走在街上,聽到有人叫罵。很快,有人過來告訴他:“某某在罵你呢!”
富弼知道罵人者為人偏執(zhí),不想過分糾纏,便說:“大概是罵別人吧?!蹦侨苏f:“人家指名道姓的,怎么可能是罵 別人?”
富弼假裝糊涂,一邊往前走,一邊淡然回答道:“肯定不是我,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多的是……”一場一觸即發(fā)的紛爭,就這么輕松化于無形。
都說大智若愚,揣著明白裝糊涂,才是真正的聰明人。因為他們知道,這世上,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值得去計較。
什么事都要爭個高下,論個明白,只會讓自己身心俱疲。與其為小事耿耿于懷,不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為難別人,不困擾自己。
一半明白心中存,一半糊涂過人生,才是最舒服的活法。
演員詠梅出道以來,拍過幾十部影視劇,雖然大多數(shù)是演配角,但每個角色都演繹得十分有魅力。
戲好,是因為足夠用心,足夠努力。接到劇本后,不論角色大小,她都會仔細打磨每一個角色。
為了拍好電影里幾個織漁網(wǎng)的鏡頭,她在盛夏的高溫天氣跑到福建沿海去體驗生活,學習織網(wǎng);為了給劇中人物注入靈魂,她會走進角色原型的生活,體驗他們真實的內(nèi)心。
對于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yè),詠梅拿出了十二分的熱情,爭取做得好一點,再好一點。但對于能不能紅,會不會獲獎,她卻十分淡然,從不執(zhí)著。
2019年,她憑借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第32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面對突如其來的盛名和熱度,她居然擔心多過歡喜,因為害怕認識的人多了,以后逛街沒那么自由。
詠梅說:“我不是一個特有野心的演員。如果野心太大,會變得很累很浮躁,我不喜歡那樣,還是隨遇而安吧?!?/p>
人這一輩子得也好,失也好,都只是暫時的。太注重結(jié)果,只會患得患失。一顆心隨著外界的毀譽飄來蕩去,悲歡不定,難有片刻的安寧。不如凡事盡人事,聽天命,一半爭取,一半隨緣。
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說:“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種是大而酸的,另一種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會抱怨酸,拿到甜的會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會慶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會感謝它是大的?!?/p>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生活總是不完美的,就看你以怎樣的心態(tài)面對它。心無缺,則萬物無缺,心態(tài)對了,一切都對了。
走過半生,終會懂得:一半苦澀,一半甘甜,是生活的常態(tài);一半明白,一半糊涂,是處世的智慧;一半爭取,一半隨緣,是人性的曠達。
不求太滿,方為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