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為了和我的貓更好地相處,我特意上網(wǎng)查閱瀏覽了一位著名的寵物醫(yī)生的網(wǎng)站。還看了他在北京的演講視頻。
這個醫(yī)生姓戴,他說,要正確理解動物,尤其是貓咪。你們不是主人和寵物的關系,在貓咪的世界里,你們只不過是室友。
所以啊,對待室友你不能用懲罰的手段來與之相處。貓咪和人類的世界觀,根本上不一樣。你想想,你要是彈你室友的鼻子,室友會喜歡你嗎?
所以啊,永遠不要懲罰貓咪,一旦它記恨了,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甚至是一輩子,干脆離家不回。
這是什么意思?我有點糊涂了。
戴醫(yī)生舉例,怎么拉近你和貓咪的關系呢?很簡單嘛!用好吃的貓糧訓練它。
科學就是科學,很牛啊!我的貓本來對我愛搭不理的,自從我一回家就立刻給它一小把貓糧,它就對我熱情如火。有時候不給貓糧,也要趴在我懷里,枕著我的胳膊又是親又是舔的。
有時候要牽出去散步,就是不肯套錨鏈,給一點好吃的貓糧,立刻乖乖地隨便我怎么套。時間久了,不給吃的,它也跟蜂蜜一樣,對我的態(tài)度又甜又黏糊。
動物的天性,是遵循條件反射。一般動物行為學理解為訓練,但也可以理解為,培養(yǎng)起愉快相處的習慣。好吃好喝的室友,才會在一起快快樂樂,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說起這個,我忽然想起了我小時候。我爸常年出差,有時候我都差一點忘記他了。男人嘛,總是比較粗線條的,我爸回家充其量給我點零花錢。
大概是中學二年級的一個周末,我回家看見我爸,他熱情洋溢地吆喝我,快來試試看,給你買了一套牛仔服,很酷?。?/p>
除了牛仔服,還有巧克力,以及他從南方帶回來的堅果特產(chǎn),巨大的廣西咸蛋黃肉粽子。我那個高興?。∽鰤舳荚诹骺谒?。我得意揚揚地穿著新衣服去學校。
以后我爸一出差,我就問我媽,他什么時候回來???打電話了沒?和你說了嗎?
那種盼望無比強烈。后來一問,才知道這些是我媽的主意。小孩子嘛,當然喜歡零食啊,耍帥的衣服啊。小孩子有個念想,才會牽掛惦記。
當我長大后,工作賺錢了,買得起更多更好的東西。那些小吃零食之類的,當然不算什么。
可是想起來,鼻子忽然就有點酸熱。
人類再高級,也還是動物的一種。情感建立的法則是無差別的。食物和衣服,象征著溫暖與飽足,給予這些,或者被給予這些,至關重要。
最重要的,是寄托在上面的眷念和愛。
“嗨,小板栗,過來?!蔽医兄业呢垺?/p>
它腳步輕快地跑過來,嬌滴滴地拖著長音:“喵啊哦……”
然后就地打滾,用軟綿綿的前腿抱住我的腳。這都是雞肉喂得足的功勞。對動物來說,時間漫長,就積累出了眷念。
對人來說,也一樣,這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