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微
《煙霞里》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12月
作者: 楊苡口述、余斌撰寫
《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
譯林出版社,2023年1月
面向歷史的生命經驗
對人文學科的研究者而言,“文史不分家”始終是一種共識。近年來,文學與歷史學的融通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寫作潮流。不少著名歷史學家開始走出傳統(tǒng)的學術領域,致力于面向大眾讀者的、更具有普遍傳播力的寫作,王笛的《袍哥》《茶館》、羅新的《漫長的余生》《從大都到上都》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在文學寫作中,不少作家也將目光轉向歷史時空,陳福民的《北緯四十度》、李舫的《大春秋》等延續(xù)了歷史文化散文的傳統(tǒng),更有作家將歷史視野、歷史情懷投注在他們筆下那些細小而平凡的生命身上。
50余萬字的長篇小說《煙霞里》是魏微沉寂10年之后的力作。小說采用編年體的方式,勾勒了一個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的女性知識分子短暫的一生。在這部“一個人的編年史”中,魏微以歷史時間、歷史事件為經,以女人公田莊的出生、成長以及社會工作、家庭生活為緯,從個體的日常生活、生命經驗入手,展開了整個轉型時代中國社會的集體風貌。在這部作品中,小說家魏微懷著對宏大歷史與個體生命的雙重敬畏,鄭重、素樸又無比耐心地貼近其中個體的生活細節(jié)、內心隱秘,在歷史的縱深感之中,極大彰顯了生命的莊嚴。與此前的魏微相比,《煙霞里》無疑是更加厚重的,在這里,鄉(xiāng)土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女性的社會身份、情感處境等問題,都如煙霞一般映照著小說中的所有人??梢哉f,《煙霞里》不僅延續(xù)了小說家魏微的敏感、細膩與強大的共情能力,更顯示了作家對整個社會歷史進程,乃至對于生命本體意義的理解與把控。
與田莊短促的一生相比,翻譯家楊苡的人生可謂太過漫長了。她的丈夫,也是著名翻譯家趙瑞蕻曾說,“長壽就是折磨”,但經歷了一個世紀滄桑的楊苡卻認為:“人生值得一過,活著就是勝利。”楊苡口述、余斌撰寫的《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楊苡口述自傳》,雖然是以個人的生活經歷和記憶為基本內容,但是,正如余斌所說,“因為長壽,她幾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結局,她為歷史提供的是一份特殊的見證”。某種意義上,楊苡已經活成了歷史本身。她與現(xiàn)代中國同年誕生,在一個顯赫的舊式大家族中,妾室所生的女孩并不是令人疼愛的存在,但似乎也正是這樣的身份,給她留下了選擇另一種人生的機會。家族沒落、山河破碎,楊苡的求學之路伴隨著時世的顛沛流離,在歷史的巨浪中,楊苡和她西南聯(lián)大的同學們各自走向了命運的不同歸處。在楊苡的個體生命中,巴金、沈從文、穆旦……無數(sh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交錯叢生,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映照著歷史的殘酷,也深藏著生命的溫度。這本書中,楊苡的講述到中年為止,我深感意猶未盡,這位歷盡滄桑的百歲老人,她將如何理解當下?她如何面對生命盡頭的枯寂?這些問題,伴隨著長者的離去,最終只能化作歷史深處無數(shù)沉默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