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島夷志略》的異域書寫

        2023-04-29 00:00:00岑瑤瑤
        美與時代·下 2023年9期

        摘" 要:成書于14世紀中葉的《島夷志略》是一部真實記錄元末民間航海家汪大淵兩次出海之行的紀行文學作品,其異域書寫的前提條件以及所反映出的開放心態(tài)和書寫立場鮮明地體現(xiàn)了元代紀行作品的特質。有元一代先進的造船技術,暢通的海路和汪大淵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等因素為其異域書寫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在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影響下,《島夷志略》中關于異域風物的描寫呈現(xiàn)出獨特的紀實性。另外,汪大淵的異域書寫因受探尋寶藏的目標指引而處處以一個商人的立場詳細記載海外物產和貿易情況,這為元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關鍵詞:島夷志略;汪大淵;異域書寫

        13至14世紀,興起于北方的蒙元王朝通過一百余年的東征西戰(zhàn),逐漸在亞歐大陸形成了以中國為中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陸路的拓通在促進世界范圍內的商品和人員往來的同時,進一步催生了元人對探索世界和追求域外財富的興趣。14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心懷壯志的青年航海家汪大淵曾先后兩次從當時世界著名的國際貿易港泉州啟航,主要在東南亞和印度洋各地進行遠游航行。歸國后,他將自己在海外的所見所聞記錄成《島夷志略》,該書具有元代文學創(chuàng)作突出的紀實性特征。自成書以來,《島夷志略》就在國內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以往學界對《島夷志略》的文本研究大多停留于從歷史、地理等角度發(fā)現(xiàn)其中的史料價值,而關于其文學性方面的研究卻幾乎為空白。應該看到,《島夷志略》不僅對研究古代中西交通史和海道諸國歷史文化、地理科學、貿易經(jīng)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該書在異域書寫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紀實的異域風物描寫和汪大淵鮮明的商人書寫立場更使其成為元代紀行文學作品中尤為獨特的組成部分。

        一、蒙元時期的海路情況

        與異域書寫的前提條件

        13至14世紀的蒙元王朝通過大規(guī)模的征戰(zhàn)在陸路版圖面積上達到了巔峰,東西方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臻于鼎盛。將視野從陸地擴大到海洋,有元一代依托日漸成熟的造船技術,以積極開放的世界意識開辟海上新航線,一方面促進了人們海洋地理知識的進步,另一方面也為元代海上紀行作品的異域書寫提供了現(xiàn)實條件。出生于著名造船基地江西南昌的汪大淵正是借著時代的東風,勇敢地邁出了國門,將遠航期間的“可怪可愕可鄙可笑之事”[1]385,編成《島夷志略》一書。

        由游牧民族掌權的蒙元王朝自13世紀初便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經(jīng)過近一百年的三次西征和東征、南征之后,蒙元王朝先后攻滅西夏、金和南宋,并將哈剌魯部、西遼、花剌子模、吉利吉思、康里等蒙古西部的地區(qū)歸入帝國版圖。至此,隔絕千年的亞歐大陸首次被聯(lián)結為一個整體,連接東、西方的交通道路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和暢通之態(tài)。

        在進行陸路拓通以加強商品、人員及工藝等往來的同時,蒙元王朝也以海上絲綢之路為紐帶積極發(fā)展海外貿易。1277年,當元軍取得浙、閩等地后,元朝政府就沿襲南宋制度,在泉州、慶元(浙江寧波)、上海、澉浦(今嘉興海鹽)四地設立市舶司[2]。1278年8月,忽必烈詔行中書省唆都、蒲壽庚等曰:“諸蕃國列居東南島嶼者,皆有慕義之心,可因蕃舶諸人宣布朕意。誠能來朝,朕將寵禮之。其往來互市,各從所欲。”[3]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政府間性質的亦或是民間性質的商貿活動,元朝政府均給予大力支持和鼓勵。

        在這樣的背景下,元代海路舊航線不斷變遷,又逐漸開辟了一系列新航線。就東洋航線來說,相較于宋代以前中國東南沿海港口到爪哇島需借道馬六甲海峽,經(jīng)過蘇門答臘島,然后向東駛才能到達爪哇,元代開辟的新航線可以穿越南海諸島直接抵達目的地,花費時間大幅度縮短。而西洋航線則是在傳統(tǒng)的印度、波斯灣等航線基礎上逐步發(fā)展起來的。根據(jù)汪大淵《島夷志略》中對出海情況的記錄,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西洋異域中度過,所到之處非常多,但我們卻無法將這些地方連成一條完整的航線。從書中北溜條、天房條、撻吉那條等來看,除了傳統(tǒng)航線之外,元代的商船似乎還開辟了從印度南部到東北非、地中海,甚至到紅海以及摩洛哥的航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和宋代,往往是從廣州出發(fā)前往印度、阿拉伯地區(qū)。而到了元代,從泉州出發(fā)的航線急劇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它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即泉州位于東西洋航線的交匯點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政府對泉州港的極力扶持。泉州港始興于五代,入宋以后發(fā)展更為迅速,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首次設立市舶司,推動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海上貿易往來。元初,原南宋主管泉州市舶的官員蒲壽庚降元,以后泉州地位不斷上升,逐漸凌駕于廣州之上。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政府在泉州恢復設立了開國以來的第一個市舶司。之后,泉州市舶司成為了各地學習的典范,元代許多重大的市舶制度都是首先在泉州創(chuàng)立、試行,然后推廣到全國各地港口[4]。泉州在元代成為了中國東南沿海最大的港口,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汪大淵便是跟隨商船從泉州出發(fā)開始他的海上探索之旅。

        元朝時期海洋地理概念的不斷更新和一系列海外航線的開辟,不但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空前繁盛,也為像汪大淵那樣渴望走向世界的有志青年提供了良好的基本條件。反觀汪大淵自身,我們不得不注意到其家鄉(xiāng)——江西南昌?!澳喜袇捲僬?,幕阜之山,豫章、旴修、彭蠡之水淵沉磅礴,洵天下鉅觀矣”[5],南昌平原和山川兼具,水源豐富,并且位于贛江撫河的交匯口,擁有優(yōu)渥的自然地理條件。早在西漢,南昌就因盛產木材而成為全國有名的造船基地。隨著造船技術的提高,船舶的規(guī)模也日益增大。據(jù)《三輔黃圖》記載:“有昆明池,周匝四十里,廟記曰池中,后作豫章大舩,可載萬人。”[6]可知當時漢武帝在長安所造的豫章大船已經(jīng)可載萬人,而其所用材料正是來自于南昌。到了唐初,將作大匠閻立德“即洪州造浮海大航五百艘”[7],洪州即為今南昌。古代江海連通,造船需要大量木材,在盛產木材的內地造船,自然節(jié)約了許多運輸造船木材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唐代,南昌作為歷史著名的造船基地依然蓬勃發(fā)展,其規(guī)模之龐大和生產效率之高令人驚嘆。

        一個人生活的環(huán)境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其性格的養(yǎng)成和成長軌跡的變遷,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種代代相傳的、隱藏于民族血液中的地方基因。翻閱歷代《南昌府志》《南昌縣志》,均未見其中有關汪大淵的記錄,他的生平事跡僅因《島夷志略》的流傳而被后人略知一二。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南昌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著名造船基地,在潛移默化中對汪大淵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他從小在耳濡目染中生發(fā)出對出海的無限向往和巨大熱情。

        綜上所論,元代先進的造船技術,暢通的海路,不斷完善的海洋地理知識以及汪大淵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等因素猶如一片沃土,不斷孕育著汪大淵心中渴望走出國門,探索世界的種子。

        二、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與異域風物描寫

        元代廣闊的疆域帶來了不同種族共居,多種生產、生活方式并存和多樣宗教與文化并容的社會風貌,它不僅從地理上將中國變?yōu)椤按笾袊?,而且在世人心態(tài)中注入了以開放包容之“大”為特色的文化精神。彌漫于社會的大元氣象以其獨特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使人們用更加客觀和開放的眼光去觀察那些或許完全陌生的事物,從而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政治觀念、社會生活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就紀行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它讓作者心平氣和地接受遠游途中的新鮮事物,同時通過對異域風物的客觀描寫一掃之前文章格局狹隘、一味追求辭句章法、師心自用等創(chuàng)作弊病。

        《島夷志略》完整而嚴謹?shù)赜涗浟送舸鬁Y兩次遠航期間2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農作、風俗、服飾、飲食、物產、貿易之貨等。正如張翥在序言中所說:“所過輒采錄其山川、風土、物產之詭異,居室、飲食、衣服之好尚,與夫貿易赍用之所宜,非其親見不書。”[1]1《四庫提要》則這樣評價《島夷志略》:“諸史外國列傳秉筆之人,皆未嘗身歷其地,即趙汝適《諸蕃志》之類,亦多得于市舶之口傳。大淵此書,則皆親歷而手記之,究非空談無征者比?!盵8]可見汪大淵的記載相當詳細,備受當時學者推崇。這首先體現(xiàn)在他對出海路線以及所到國家或地區(qū)地理位置的精確記錄,例如,在“澎湖”條,汪大淵用“自泉州順風二晝夜可至”[1]13描述澎湖的地理位置;在“針路”條,“自馬軍山水路,由麻來墳至此地”[1]126,可知從馬軍山經(jīng)麻來墳最后到達針路的路線;在“昆侖”條,“與占城東西竺鼎峙而相望”[1]218,則表明了昆侖、占城與東西竺的相對地理位置。據(jù)統(tǒng)計,《島夷志略》共99條,其中48條中存在諸如此類的描述,為之后的遠洋活動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明代,馬歡在隨鄭和下西洋之前便先對《島夷志略》進行了研究,到海外各國后證實了汪大淵所記之精確無誤,因而啟發(fā)他撰寫《瀛涯勝覽》,從他自撰的《瀛涯勝覽》序文中看到:“余昔觀《島夷志》,載天時氣候之別,地理人物之異,慨然嘆曰:普天下何若是之不同耶。……余以通譯番書,亦被使末。隨其所至,鯨波浩渺,不知其幾千萬里。歷涉諸邦,其天時、氣候、地理、人物,然后知《島夷志》之所著者不誣,而尤有大可奇怪者焉?!盵1]387但是《瀛涯勝覽》只談到了20個國家及其所屬地區(qū),敘事雖然更加詳細,涉及的地域卻遠不如《島夷志略》所述之廣。

        除了對路線的如實記載,汪大淵還將客觀的視角延伸到對海外諸國風物的描寫。就當?shù)匕傩盏耐饷?、農業(yè)生產方式、物產等來說,汪大淵似乎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平靜地記下了自己所了解和所看到的情況:“男女體小而形黑,眼圓耳長。手垂過膝。身披絲絨單被?!盵1]334面對長相與自己相去甚遠的其他民族,他沒有在文字中流露出過分的驚奇或興奮,甚至于一些令今人也覺得不可思議之處,他也僅用“男女瘦長,其形古怪,發(fā)長二寸而不見長”[1]349寥寥十余字記下。依靠農耕文明延續(xù)了千年的中華民族恪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物節(jié)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似乎亙古不變。來到文誕之后,汪大淵卻發(fā)現(xiàn)當?shù)匕傩盏纳盍晳T與中原地區(qū)截然相反:“日間畏熱,不事布種。月夕耕鋤、漁獵、采薪、取水?!盵1]175此外,汪大淵還詳細記錄了眾多未曾見過的經(jīng)濟作物和動物。在須文答剌,原產自東南亞的茄子“高丈有余,經(jīng)三四年不萎,生茄子以梯摘之,如西瓜大,重十余斤”[1]240。玉米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已經(jīng)司空見慣,但其傳入中國則遲至明初。因此,大八丹土地里野生的玉米不僅成了汪大淵眼中的稀奇之物,也被當?shù)匕傩找暈檫M奉酋長的寶物:“近年田中生叢禾,丈有余長,禾莖四十有八,谷粒一百三十,長半寸許,國人傳玩以為禾王。民掘禾土移至酋長之家,一歲之上,莖不枯槁。后其穗自墜,色如金,養(yǎng)之以檳榔灰,使其不蛀。迨今存其國,時出曝之,以為寶焉。”[1]280世界上最大的鳥類鴕鳥多棲息于非洲的稀樹草原地帶和沙漠草地,而在汪大淵的筆下,它是“高六尺許,以石為食。聞人拍掌,則聳翼而舞,其容儀可觀”[1]295的仙鶴;在“加里那”條,汪大淵記載了被割尾后又復生如故的綿羊?!秿u夷志略》全書涉及近百種的異域動、植物,但從上文舉例的文字可以看到,汪大淵的所有記述僅限于對客觀對象的客觀描寫,即自己親眼看到的或是親耳聽到的,沒有摻雜任何想象的成分。

        再來看汪大淵對一些地區(qū)神秘有趣的傳說和風俗的記錄。在“三佛齊”條,從“舊傳其國地忽穴出牛數(shù)萬,人取食之,后用竹木塞之,乃絕?!盵1]142與開頭對該地田土沃美的描述或可看出三佛齊曾大量出產牛,牛不僅可用于生產勞作還可供人們食用。同樣是以牛為原型,在加里那則流傳著曾有白牛種每歲逢春產雌雄二牛,后因酋長賣牛換取金錢而牛遂不產的傳說。來到舊港,對財富的追求滋生出稻谷生金的故事。與傳統(tǒng)中國傳說多由神話演進,表達漸近于人性的“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能神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簡狄吞燕卵而生商,劉媼得交龍而孕季,皆其例也”[9]不同,《島夷志略》所記海外諸國的傳說故事無一涉及英雄人物或是神仙鬼怪,而多以動、植物為表達對象。就風俗來說,汪大淵在僧加剌了解到病者飲釋迦佛足跡中海水可以痊愈,老者飲之則延年益壽。班達里風尚怪異,每到夜里便有鬼啼叫不止,猶如人聲,次日酋長遣人乘騎鳴鑼以逐之卻又不見其蹤影,后建立廟宇來祭祀,“否則人畜有疾,國必有災”[1]254。在華羅條,汪大淵則詳細記錄了當?shù)匕傩招欧钆5囊幌盗忻耖g風俗,如刻牛石像以供養(yǎng),把牛糞和泥涂在神壇、地面、屋壁,甚至是額頭上。

        如果說汪大淵對待充滿神秘的海外傳說或是民間風俗能夠保持客觀而無任何個人評論我們尚可理解,那么當從小在儒家文化浸潤下成長起來的汪大淵接觸到與傳統(tǒng)價值觀截然不同的域外習俗卻依然采用客觀的記錄時,就未免令人不可思議。在真臘,女子對丈夫不忠不但不會受到譴責,反而會讓其丈夫“甚喜,夸于人:‘我妻巧慧,得人愛之也?!盵1]69汪大淵聽聞此事后僅用一句話記下,隨后轉而記述真臘百姓的服飾外貌。到了麻逸,當?shù)貗D女若遇丈夫去世,“則削其發(fā),絕食七日,與夫同寢,多瀕于死”[1]33,甚至隨丈夫赴火而死。據(jù)統(tǒng)計,《島夷志略》全書共有九處描寫了異域野蠻殘忍或是與儒家道德不符的習俗,而這九處,汪大淵幾乎都是用一句簡練的話語概括表達,均未有任何的批判指責或是抒情議論。在一定程度上,他也許是深刻地理解了“今乃以耳目弗逮而盡疑之,可乎?莊周有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1]2即包容思想,于是采取了一種客觀和尊重的眼光來看待其他民族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并進行如實記錄。究其背后的原因,就汪大淵自身來說,他少年求學時便在司馬遷為撰寫《史記》而周游四方、深入實際調查探究的精神啟發(fā)下游歷祖國山川,探訪民間圣賢,吳鑒稱其“少負奇氣,為司馬子長之游,足跡幾半天下矣?!盵1]5開闊的眼界使域外的奇風異俗在汪大淵的眼中并非稀奇古怪之事。另一方面,當時頻繁的中西貿易往來讓汪大淵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外面的世界,不同種族多樣文化交融的社會氛圍又給予元人尤為中和的視野,從而善于接納新鮮事物。

        蒙元時期,海陸交通的拓通改變了人們原本相對封閉的生存環(huán)境,中國人開始意識到這樣一個事實,即中國并非世界的中心,而處于世界的邊緣。在與其他民族的往來交流過程中,人們也越來越深入地理解并尊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由此,“懷柔百蠻”[1]5、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逐漸取代過去狹隘自大的認知偏見。對于創(chuàng)作而言,心態(tài)和視野的變化帶來了元代寫作風格的轉變,面對不熟悉或是與傳統(tǒng)價值觀不符的事物,作家不是采用妖化和神秘化的虛寫手法,而是以客觀紀實的態(tài)度平靜書寫。通過汪大淵對出海路線以及異域風土人情的摹寫,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當時盛行的寫實創(chuàng)作風貌。除了《島夷志略》,《真臘風土記》《安南行記》《大德南海志》《使交錄》《越南行稿》等一系列紀行作品不斷涌現(xiàn),其數(shù)量之豐富成為元代文學不可忽視的一大分支,從而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金、宋以來“由于長期戰(zhàn)亂、割據(jù)造成的聲教不通所導致的偏安一隅、缺少法度、師心自用的創(chuàng)作弊習?!盵10]

        三、探尋寶藏的遠游

        之行與拓展貿易的商人立場

        受政府政策的影響,有元一代海外貿易大致經(jīng)歷了恢復并取得初步發(fā)展、官方嚴密控制海外貿易和私人貿易往來全面繁榮三個階段。汪大淵在14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即官本船制度廢止,政府全面開放私人海外貿易的第三階段先后兩次踏上了探尋異域寶藏的遠游之路,其出海時間比明代鄭和至少早了七十年??梢韵胂螅瑳]有豐富的前人經(jīng)驗借鑒,汪大淵的出行并非一帆風順。與當時其他描摹異鄉(xiāng)的紀行作品不同,汪大淵沒有像耶律楚材那樣在組詩《西域河中十詠》中傳達“隔著母語的鄉(xiāng)愁”[11],也沒有像其和丘處機在西游的作品中暗含佛、道之辯,而是處處以一個商人的角度詳細記載中西貿易情況。另一方面,隨著元代后期民間海商不斷崛起,東、西貿易與文化交流走向深層次、寬領域、多維度,中國的大元氣象和海外影響力在這場世界范圍的人員、物質頻繁流動中再一次體現(xiàn),正如汪大淵所說:“海外島夷無慮數(shù)千國,莫不執(zhí)玉貢琛,以修民職;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國之往復商販于殊庭異域之中者,如東西州焉。”[1]385

        縱觀有元一代海外貿易的發(fā)展變遷,是政府勢力與民間力量不斷斗爭,并以民間力量取得勝利的歷史。在元代后期,由于政府無力繼續(xù)壟斷海外貿易,只能廢除官本船制度而聽任民間海外貿易發(fā)展,政府從中加以所謂引導和管理。元代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在經(jīng)歷了近四十年的壓制和排擠之后,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并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帶動了海外貿易的空前繁榮。在這一時期,出海的汪大淵無疑對即將面對的異域珍寶充滿了極大的期待和渴望,使中外貿易往來情況成為其異域書寫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或許很難想象近七百年前出海的途中究竟是怎樣的,但通過汪大淵筆下對異程的相關記錄,我們可以略知一二。海外神秘莫測的自然地理情況和早先有限的航??茖W技術首先為汪大淵的遠游之行增添了幾分未知的驚險?!安爸畷r月遲延,兼以潮汐南北人莫能測,舶洄漩于其中,則一月莫能出,”[1]231因商船停泊延遲和變幻不定的潮汐,汪大淵第一次記錄了他在急水灣被困一個月的危險情形。隨后,在回經(jīng)喃哩的途中,汪大淵一行又經(jīng)歷了狂風巨浪、“魚龍之厄”以及當?shù)貚u民的劫掠。《島夷志略》全書共有五處提到了汪大淵在遠航途中遇到的危險,主要涉及風浪、潮流和外族的侵擾。此外,雖然出行之路有令人驚心動魄的危險,但也時有新鮮有趣的事情發(fā)生。在吉蘭丹和針路,汪大淵吃到了極其鮮美的魚蟹;在戎,汪大淵品嘗了“味極苦辣而味長”的椰水浸秫米酒,“味甘酸,宜解渴”[1]106的榴實酒;來到大佛山的一個夜晚,“月明如晝,海波不興,水清徹底”[1]311,于是汪大淵起而徘徊,又有幸觀賞到了極為罕見的瓊樹開花,次日甚至作古體詩百首以記此事。在異鄉(xiāng)探尋寶藏的途中,汪大淵用寫實的筆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豐富的異域生活畫卷,有險有奇,有喜有悲。

        終于,遠游之路的艱辛換來了汪大淵對海外諸國物產和貿易之貨等信息的詳細記錄,與之前在風俗描寫中展現(xiàn)出來的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不同,他從一個商人的眼光出發(fā),敏銳觀察中西貿易以及他國對外貿易情況?!暗禺a象牙,重者百余斤,輕者七八十斤。胡椒亞于阇婆。貿易之貨,用南北絲、花銀、赤金、銅、鐵鼎、絲布、草金緞、丹山錦、山紅絹、白礬之屬”[1]130,在“八都馬”條,汪大淵將當?shù)叵笱赖妮p重特征加以量化,一一舉出十余種貿易之貨,同時指出該地的胡椒亞于阇婆。來到龍牙犀角,汪大淵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某料恪肮谟谥T番”[1]181,而鶴頂、降真、蜜糖、黃熟香頭等則次之。在“第三港”條,汪大淵幾乎將全篇用于記述當?shù)匕傩彰爸薮笊kU下海采珠,然后換取金銀財富的貿易方式,甚至還具體說明了官方與舟人分取利潤的比例。若當?shù)氐奈锂a品質極好,汪大淵會逐一點名,如爪哇的色印布“極細堅耐”,產于蘇祿的珍珠“其色不退,號為絕品”,舊港的木棉花“冠于諸番”,班卒的鶴頂為“上等”,等等。同樣,若當?shù)夭o特產,汪大淵也會用“無甚異產,故附此耳”[1]23相類似的文字記下。除了記錄海外諸國與中國的貿易情況,汪大淵還將目光轉向了諸番之間的貿易往來。如暹土地貧瘠,不宜耕種,因此谷米依靠臨近的羅斛供給;蘇門傍和蒲奔地瘠田少,貨物食品由他番商賈提供;假里馬打百姓用海鹽換取他國的大米,一斤鹽易一斗米等。各國之間進行商品貿易離不開貨幣,因此,汪大淵對其流通情況也進行了了解。在羅斛,“法以子代錢,流通行使,每一萬準中統(tǒng)鈔二十四兩,甚便民。”[1]114汪大淵指出了子與中統(tǒng)鈔的換算比率,認為子作為一般等價物于日常使用十分方便。在針路、暹、朋加剌、大烏爹、天竺等地,子和金錢均可作為貨幣流通使用,汪大淵還在必要時將各國貨幣的匯率加以記錄?!秿u夷志略》由99條正文,外加一篇異聞類聚和一篇島夷志后序組成,其中有95條記錄了當?shù)氐奈锂a和與中國商船的貿易往來之貨,有20余條則將全篇一半以上甚至幾乎所有的筆墨用于當?shù)刭Q易情況的描寫,全書共涉及150余種商品。內容書寫之詳細不僅增加了人們了解域外的渠道,開拓人們的眼界,更是為當時海外貿易迅速發(fā)展的元朝社會提供了珍貴的貿易資料,尤其是各國盛產和缺少的物產、物產的質量、中西商貿用貨等信息直接為商人出海經(jīng)商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參考。

        在探尋經(jīng)濟寶藏的同時,汪大淵還關注了域外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寶藏。成長于著名的造船基地,汪大淵對造船或有特殊情結。一來到蒲奔和甘埋里,汪大淵就記錄了當?shù)氐脑齑夹g,尤其是甘埋里的“馬船”,汪大淵從材料、構造、外形、速度等方面詳細介紹。此外,特里番降雨閉閘而干旱開閘,使人民無水旱之憂,常有豐收之慶的水利系統(tǒng)引起了汪大淵的注意。就文化寶藏來說,對當?shù)厍趧诠?jié)儉的淳樸民風和重法守禮的社會風氣,汪大淵均毫不吝嗇地給予了贊賞之情。麻逸、無枝拔百姓的守信精神,丹馬令、丁家盧、八都馬、金塔等地人民的節(jié)儉淳樸,馬魯澗、民多朗、八都馬的嚴刑賞罰,爪哇、古里佛民不為盜、道不拾遺的傳統(tǒng)風尚以及昆侖百姓雖原始但有如無懷大庭氏之民、葛天氏之民的自適其樂等均成為汪大淵書寫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汪大淵關于其異鄉(xiāng)的紀行創(chuàng)作是以一個拓展貿易的商人立場為中心,同時對政治、經(jīng)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等進行全方位書寫的過程,具有鮮明的身份意識和時代特色。

        有元一代,隨著以中國為中心的東、西方經(jīng)濟與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并逐漸走向繁榮,汪大淵一方面站在友好開放的包容角度展現(xiàn)了異域諸番獨特的自然地理、政治經(jīng)濟、歷史文化等情況,另一方面也使其得以從域外的視角感受當時中國在海外深遠的影響力。出行伊始,來到三島,汪大淵便發(fā)現(xiàn)其國的習俗是從中國學習而來,男子若從中國經(jīng)商回國就會被當?shù)匕傩沾浴白痖L之禮”,即使是年長者,也不及他尊貴。此外,商人尤其喜歡傾盡所得錢財至泉州文身。在交趾,民間俊秀子弟與中國的兒童一樣,“八歲入小學,十五入大學,其誦詩讀書、談性理、為文章,皆與中國同”[1]50,舉國上下則俗尚禮義,頗有中國之風。至文老古,人們時時盼望中國商船的到來,甚至用五梅雞雛來占卜預測商船的數(shù)量?!秿u夷志略》全書共有六處表現(xiàn)了當時中國在海外受到的尊重和歡迎的情形,其中中外貿易往來無疑成為雙方互相了解的重要紐帶。在汪大淵的異域書寫中,這一部分雖占比重極小但卻不可忽視,因為它不僅從側面表現(xiàn)了中國兼容并包、友好開放的積極心態(tài),也暗含了國人遠游“蓋以表國朝威德如是之大且遠也”[1]385的精神氣魄。

        四、結語

        元代一系列通往海外的新、舊航線不斷開辟,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兩宋相對閉塞、囿于一隅的封閉格局,也為紀行作品的異域書寫提供了最為基本的條件。汪大淵正是在家鄉(xiāng)文化和時代風氣的浸潤下,踏上了前往異域探尋寶藏的遠游之行。頻繁的經(jīng)貿和文化交流改變了人們延續(xù)千年的傳統(tǒng)生活狀態(tài),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國人,逐漸在兼容并包的開放心態(tài)下理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從而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接受并客觀記錄新鮮事物。此外,汪大淵鮮明的商人身份意識使其異域書寫少了幾分文化與地理鄉(xiāng)愁,多了幾分經(jīng)濟與貿易紀實,《島夷志略》不但增加了民眾見聞,更為之后的遠洋貿易活動提供了寶貴的信息。因此,對《島夷志略》中相關內容的深入解讀和研究,或將有助于學術界更全面地理解元代文學特征,同時,對元代其他數(shù)量極其龐大的關于異鄉(xiāng)異程紀行作品的關注,將有可能改變整個元代文學在文學史中的形象。

        參考文獻:

        [1]汪大淵.蘇繼庼,校釋.島夷志略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陳高華.元代的海外貿易[J].歷史研究,1978(3):61-70.

        [3]宋濂.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204.

        [4]李東華.泉州與我國中古的海上交通[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195-198.

        [5]陳藍森,等修.謝啟昆,等篡.江西省南昌府志[M].臺北:成文出版社,1989:511.

        [6]何清谷.三輔黃圖校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97.

        [7]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82.

        [8]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史部[M].北京:中華書局,1965:632.

        [9]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中華書局,2014:8.

        [10]邱江寧.元代文藝復古思潮論[J].文藝研究,2013(6):66-75.

        [11]邱江寧.海、陸絲綢之路的拓通與蒙元時期的異域書寫[J].文藝研究,2017(8):66-75.

        作者簡介:岑瑤瑤,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古代文學博士研究生。

        編輯:雷雪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中出|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女人体免费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含羞含羞草 | 色人阁第四色视频合集网| 国产精品性色av麻豆|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777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颜射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在线| 女人和拘做受全程看视频| 麻豆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鲁信|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人成综合第一网站|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青草视频免费播放 |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免费在线观看av不卡网站| 骚片av蜜桃精品一区| 亚洲AV综合久久九九| 在线观看播放免费视频|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发布国产伦子伦精品|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久久精品亚洲国产av网站 | 欧美性爱一区二区三区无a|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 | 午夜影视啪啪免费体验区入口| 激情五月六月婷婷俺来也| 亚洲高清乱码午夜电影网| 亚洲熟妇20|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国模| 男女性搞视频网站免费|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