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酸鹽巖的形成受沉積作用、成巖作用及沉積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巖石孔隙結構與巖相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碳酸鹽巖的礦物成分復雜,儲層孔隙類型多樣,同一礦物、相同巖性但巖相不同的碳酸鹽巖之間巖石物理性質差異很大。碳酸鹽巖的基質模量及干骨架模量多解性強,受巖石孔隙結構的影響較大,因此很難準確求取巖石物理模型。為此,提出人工智能巖相預測方法,以巖心分析數(shù)據(jù)和測井數(shù)據(jù)為輸入,應用深度學習方法進行全井段巖相預測,預測結果分辨率高、連續(xù)性好,可靠性強、人工干預少,與定量的孔隙結構分析相結合,能有效提高巖石物理建模的準確性。所提方法在M 區(qū)塊白堊系M 組碳酸鹽巖地層的實際應用中取得了較好效果,證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關鍵詞: 碳酸鹽巖,巖相預測,巖石物理建模,孔隙結構,人工智能
中圖分類號:P631 文獻標志碼:A doi:10. 13810/j. cnki. issn. 1000-7210. 2023. S1. 020
0 引言
碳酸鹽巖儲層是世界油氣勘探和開采的主要目的層,該類型油氣藏約占全球石油天然氣產(chǎn)量的60%。然而,目前通過巖石物理建模對碳酸鹽巖儲層的認識依然不夠深入,巖石物理的預測精度難以滿足要求。相比于碎屑巖儲層,碳酸鹽巖的礦物成分復雜、孔隙類型多樣,一些碳酸鹽巖雖然具有相同礦物組分、類似結構,但是巖石物理性質卻存在很大差異。以往的實踐經(jīng)驗表明,碳酸鹽巖孔隙結構是影響巖石物理建模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巖石基質彈性模量相同但孔隙結構不同的模型中,其干骨架的彈性模量往往差異極大。另外,碳酸鹽巖形成時的沉積環(huán)境、成巖作用,以及成巖后地質運動改造等多種因素進一步導致碳酸鹽巖孔隙類型、孔隙結構及填充方式具有不均一性[1]。因此,如何準確、有效求取碳酸鹽巖的孔隙結構參數(shù),是建立碳酸鹽巖巖石物理模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