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痹诤颖笔〕械率袨雌娇h鄧廠滿族鄉(xiāng)中心校的操場,一堂別開生面的四年級科學課正在開展。只見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師,帶領學生們通過計時跑的方式深入學習“運動的快慢”背后的科學知識。這位老師名叫馬瑞才,退休前,他在鄧廠滿族鄉(xiāng)中心校堅守了40年;退休后,他主動申請了“銀齡講學計劃”,重新回到熟悉的三尺講臺。
1982年,馬瑞才成為鄧廠鄉(xiāng)(現(xiàn)鄧廠滿族鄉(xiāng))的一名老師?!爱敃r,村里沒有通電,老師們集體備課時需要點煤油燈,冬天取暖需要燒木疙瘩和玉米芯?!瘪R瑞才回憶,有的孩子家庭條件困難,常常徘徊在輟學邊緣?!八麄儗W習熱情很高,但為了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萌生了輟學的想法?!睘榇?,他和同事常常需要去不同學生家里了解情況、輔導功課,用溫暖的話語鼓勵有意放棄學業(yè)的學生。
山路難行,尤其是下雨之后,路面的水坑讓馬瑞才的家訪之路更加艱難。距離自己最遠的一個學生家,更是有20多公里。有一次,他徒步一個半小時才到達學生的家里。等到家訪結束,天已經黑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不少學生堅持完成學業(yè)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最終成功改變了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離不開教學設施和教學環(huán)境的現(xiàn)代化。在授課之余,馬瑞才將目光投向學校軟硬件設施的改造上。為了幫助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更早接觸到電腦等教學設備,馬瑞才騎車數(shù)十公里來到北京市密云縣(現(xiàn)北京市密云區(qū)),通過多方聯(lián)系為學校爭取到一批桌椅和教學設備,同時讓學校教師獲得參與當?shù)亟處熍嘤柕臋C會……
秋去春來,時序更替。2022年,馬瑞才正式退休,不得不告別自己為之奉獻一生的校園。在這40年的教學生涯中,馬瑞才獲得了諸多認可——灤平縣“先進工作者”、灤平縣“優(yōu)秀教師”、灤平縣小學科學優(yōu)質課二等獎……談到這些榮譽,馬瑞才總會說“這都是過去了”。他更為珍視的是學生們對他的昵稱——“小馬哥”。因為他教過的學生比較多,有些甚至是畢業(yè)多年的學生的孩子,“小馬哥”這個綽號便代替了“師爺”,成為馬瑞才和學生良好關系的寫照。
“對學生付出真心,學生自然會信任老師,愿意把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分享給老師?!瘪R瑞才說,與學生處理好關系,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基礎。很多學生更是向“小馬哥”保證要取得好成績,在日常學習中也更為刻苦。融洽的師生關系貫穿了馬瑞才的教學生涯,成為他最為欣慰的美好瞬間。
退休后,學校有意邀請馬瑞才回到學校繼續(xù)任教,但他的身體狀況頻頻亮起紅燈:痛風導致雙腳疼痛,讓馬瑞才很難在課堂上長時間站立;一次意外的腦出血,更是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在經過一段時間休養(yǎng)后,身體情況稍稍恢復的馬瑞才萌生了申請“銀齡講學計劃”的想法。
“我還沒教夠呢?!瘪R瑞才說,“退休不應是走下坡路,而是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贝藭r的馬瑞才,開著紅色小車、穿著時尚衣服,不再是當年的“小馬哥”了,不再需要徒步很久去勸導學生完成學業(yè),也不再需要騎車數(shù)十公里去改善學校軟硬件條件。如果能重返三尺講臺,熟悉的“小馬哥”就回來了。
2023年,馬瑞才重返鄧廠滿族鄉(xiāng)中心校,擔任四年級的科學教師。再次走進校園,看到熟悉的面孔和場景,馬瑞才倍感親切。教學樓內,優(yōu)秀教師的展板上依然有他的名字、照片和他獲得的10余個獎項。似乎馬瑞才從未離開學校,而學校也從未想過與他分開?;氐街v臺,“小馬哥”換回了熟悉的素色衣服,開始了他的教學。
根據他的身體情況,學校沒有給馬瑞才安排過多的課時。“馬老師是一位有情懷的老師,學校的老師們都非常希望他能夠回來?!毙iL王冬明介紹,“他不僅可以發(fā)揮教學經驗豐富的優(yōu)勢,還可以通過言行影響更多年輕教師。”
談到馬瑞才,曾與他共事多年的六年級語文教師賈立杰,打開了話匣子?!霸谄綍r的工作中,馬老師不僅注重總結,而且主動將自己的教學心得分享給我們,幫助我們快速成長?!辟Z立杰介紹,讓她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馬瑞才在教學中十分重視課本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例如,有一篇標題為《草原》的課文描繪了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熱情。因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去過草原地區(qū),很難想象在草原上迎接客人的場景,于是,馬瑞才讓學生聯(lián)想自己家過年時迎接客人時的景象,幫助學生更好理解課文中的內容,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張慧穎分享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瞬間——馬瑞才曾經在課堂上暫停授課,只為讓學生們觀察窗外的雨景?!昂芏鄬W生會對寫作文產生焦慮。于是,馬老師常常讓學生用心去感受自然、感受身邊的一切?!睆埢鄯f介紹,從下雨的聲音到下雨時窗外事物的變化,他引導學生觀察每一處細節(jié),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們在活動中學會如何用文字表達。把課堂搬到學校的每個角落,也是他給年輕教師的啟示。
“同學們,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獲?!瘪R瑞才微笑著對學生們說。雖然年齡大了,身體不再像年輕時那樣強壯,但馬瑞才心中對教育的熱情沒有減退。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明白自己的責任。他愿意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們,幫助他們成長、發(fā)展。
放學后,馬瑞才習慣在校園里多待上一陣子,直到最后一名學生離開,他才開著紅色小車,踏上回家的路。這條路見證著一位鄉(xiāng)村教師的堅守,也為更多學生鋪展開通往更高學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