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素質(zhì)教育的推行當中,體育成為了越來越受重視的學科,而在我國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局限性,導致學生的體育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不能夠輕松地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也不能夠通過體育課堂來緩解學習當中的壓力和負擔。雙減政策能夠幫助教師打造出智慧化的高效課堂,對于傳統(tǒng)的局限進行突破。在“教會、勤練、常賽”的背景下,教師應抓住“雙減”政策的良機,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不斷錘煉課堂駕馭藝術,形成特色,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堂,真正把體育課堂打造成“學習樂園”,助力體育課程目標的達成。
雙減政策對于新時代的教學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具有現(xiàn)實意義,能夠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標改革之下,必須要將體育教育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綜合能力全面融合,能夠真正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教學提質(zhì)增效,讓學生長遠的發(fā)展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局限性,探討雙減政策對于體育教學折射的優(yōu)越性,研究利用雙減政策打造體育“智慧課堂”的具體措施,希望能夠得出一些建設性的結論,對于學生的體育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幫助性作用。
1 雙減政策對打造高效體育課堂的價值體現(xiàn)
1.1 雙減政策對教學的優(yōu)越性體現(xiàn)
雙減政策出臺之后,需要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參與性和積極程度,以此達到提升體育課堂質(zhì)量的效果。因此需要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發(fā)展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夠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選擇,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還要提升體育教學之中“教會”學生的程度,讓學生在相同的課程時長當中學到更多的內(nèi)容,做到提質(zhì)增效。增強自己體育知識和體育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從這一點來看,對于體育課程來說融結合雙減政策能夠打破很多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局限,讓學生更注重生命健康和身體素質(zhì),也是新時代突出綜合育人策略的直觀體現(xiàn)。雙減政策更強調(diào)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和全面發(fā)展,讓體育成為教育發(fā)展之中更具凝聚力的學科,利用雙減政策可以挖掘出更多體育功能和價值,讓師生對于體育重視起來,甚至引發(fā)社會,家庭,相關培訓機構等更多的重視。
1.2 雙減政策對教學的作用力呈現(xiàn)
(1)改善學生精神面貌
雙減政策能夠充分的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幫助學生在踐行體育的道路上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充分了解體育理論知識,包括每一個動作要領,每一項運動類型,以及體育精神,競技精神,能夠幫助學生比以往更加靈活的去掌握這些內(nèi)容,幫助自己強化身體素質(zhì),讓學生樹立更好的精神面貌,能夠讓這種充滿陽光健康和正能量的勁頭利用到其他學科上,讓學生的身心得到順利的調(diào)節(jié)。
(2)得到更多教學好成果
雙減政策的有力實施,能夠幫助教師打造出智慧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容易建設出教學好成果來,讓學生能夠建立起體育的學科自信,不再排斥體育內(nèi)容,甚至是期待上課,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之中擺脫壓力和焦慮感,讓體育學習從傳統(tǒng)單一型朝著多元化的方向轉(zhuǎn)變,幫助老師培養(yǎng)出更加適合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
(3)搭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雙減政策融入到智慧的體育課堂當中,也有利于幫助老師做到教學創(chuàng)新,讓教學方式更加的尊重學生,把握學生互相之間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進行“學習、理解、實踐應用”的一體化學習進程,對于理論和操作更加融會貫通。師生之間在高效課堂的模式之下會更加的默契,教師也會更能夠通過學生反饋出來的學習成果進行教學方案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學生的配合度也會達到前有前所未有的高度。
(4)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高效課堂能夠真正的讓課堂活躍起來,也讓學生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讓學生們更加勤奮刻苦,擁有昂揚向上的勁頭,會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之中真正的展示出自己的活力,包括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表現(xiàn)能力,以及互相配合的能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和天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高效課堂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培育人才,讓學生的成長更加符合新時代下應有的成長方式,為以后學生順利適應社會,甚至是終身發(fā)展都能夠起到幫助作用。
2 傳統(tǒng)體育課堂存在的局限性
傳統(tǒng)體育教學課堂內(nèi)容缺乏合理性,很多老師過于注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而忽略了學生本身的發(fā)展和內(nèi)心的選擇,不能夠參考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往往會設置刻版的理論知識和任務目標,容易對學生造成壓迫感。一些教師在課堂上過于重視體育技術動作而忽視了學生的身體情況,一味的追求動作達標,甚至會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害,也不利于學生輕松學習。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對于體育課產(chǎn)生排斥心理,大大降低學習效率和配合度,不利于教師后續(xù)開展各項教學任務。除此之外,學生很難從枯燥的理論知識當中真正獲得學習的快樂,體會不到體育的精神,也體會不到學習體育的興趣,學生會產(chǎn)生消極懈怠的心理,對于體育課只是應付,抑或者單純的認為體育課只是用來“湊數(shù)”的課程,這不利于國家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均衡提升。與此同時,很多學校只注重升學率和考試成績,忽略了體育課堂建設,導致很多體育課被無故改成其他科目,學生一味地進行書本學習,導致學習生涯變得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一學期都見不到幾次體育老師,這非常不利于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學生每天沉浸在大量書本和繁重的作業(yè)當中,缺乏身體鍛煉,體測不達標、容易生病、加重近視程度、運動會成績差,還會造成學生們嬌生慣養(yǎng),好逸惡勞的情況,產(chǎn)生惰性心理,對于其他學科也會敷衍了事,甚至蒙混過關,不利于學生整體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很多體育老師只會按照書本照搬照抄,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際操作的內(nèi)容,體育動作和運動項目等等都過于僵化,不能夠進行靈活的變通,導致學生無法真正地將體育知識活學活用,學以致用的運用到生活當中,很多體育設施和教學資源過于老舊,已經(jīng)被時代拋棄,學生無法通過體育知識來實現(xiàn)自己能力的提高,甚至把體育學習認作負擔,阻礙了自己前行的道路,這些都是老師應該去注意的問題。
3 如何融合雙減建設“高效課堂”
3.1 融合網(wǎng)絡資源,提高學生興趣度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wǎng)絡資源已經(jīng)和教育形成不可分割的局面,所以體育老師也應該利用到海納百川的體育相關素材,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更了解體育的價值和魅力所在。比如可以播放奧運會的精彩瞬間,奧運會奪冠集錦,奧運冠軍獲獎感言等等,讓學生感受到競技精神的魅力,能夠通過體育為國爭光,實現(xiàn)自身的夢想,強化自身的身體素質(zhì)。讓學生明白體育是一門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學科,學生也會在此過程之中強化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自己更積極地參與到體育的學習當中,對于教師所安排的各種教學任務也會更加配合,學生也會有更大的自主性和決心,能夠通過學習體育知識給自己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充分符合雙減政策的理念,讓體育來強化自己的身心健康,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3.2 設置豐富活動,強化學生參與感
傳統(tǒng)課堂過于刻板,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想要對此進行創(chuàng)新,打造出更加高效、智慧化的課堂,就應該利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首先應該突破地域局限,體育老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團建”,利用當?shù)氐牡赜蛱厣?,去戶外探索山川河流,欣賞花草樹木,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也可以帶領學生去體育紀念館、展覽館等,認識各種體育項目,體育明星,比賽項目等,通過這種方式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儲備,讓學生更能夠通過體育感受到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能夠強化學生的心理建設,促使學生擁有更大的動力,對于體育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之設置小組比賽的方式,在理論知識教學時利用小組積分賽,進行體育知識的搶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可以分小組進行體育項目的競技。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之間產(chǎn)生良性競爭,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會讓整個課堂活絡起來,學生的參與感也會大大增強,能夠真正通過體育來強化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身體素質(zhì)。
3.3 建立激勵機制,矯正學生惰性心理
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和競技比賽還需要搭配健全的激勵機制,需要教師能夠?qū)τ趯W生進行不同程度的獎勵和贊美,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進步的自豪感,也容易讓學生之間建立起榜樣,能夠讓表現(xiàn)優(yōu)秀突出的學生帶動落后的學生,能夠極大程度的減輕學生的惰性心理。同時,設置合理的評價機制也能夠有助于學生進行學習的反饋和自我提升,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以及教師的評價,構成完善的評價系統(tǒng),讓學生在每個不同的階段都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能夠促使學生擁有更大的動力向前發(fā)展,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誕生教學好成果的最終目的。學生互相之間能夠進行優(yōu)勢互補,補齊短板,有助于確保整個班級更具有凝聚力,師生之間也會營造出更加和諧的關系,教師也能夠更好地對于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為教學內(nèi)容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活力,讓學生持續(xù)擁有新鮮感和長久堅持的動力,師生之間都能夠建立起創(chuàng)新精神,對于體育知識發(fā)揮出更大的可能性。
3.4 精準提問,落實“問題+”的常態(tài)化課堂
課堂問答是一種很好的互動,它是師生交流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展示的途徑。教師通過提問,能發(fā)覺學生的好奇心和獨立思考意識,可以啟發(fā)學生思維,使其獲得知識、學習方法。提問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常態(tài)化體育教學中,課堂問題設計的科學性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思維程度。好的問題能提綱挈領,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興趣,不僅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還能讓學生主動探究,將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掌握有機融為一體,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和運動感知明白“我該學什么”。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做到善提問、巧提問、精提問,教師與學生相互啟發(fā)、共同進步,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彎道跑是中長跑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常常感到該技術枯燥乏味。在該課例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拋出相關問題,啟發(fā)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掌握技術動作。在課堂開始時,筆者便拋出問題,“在比賽中要想贏過對手,需要具備什么條件”,由此激發(fā)學生戰(zhàn)勝對手的欲望,進而引入學習主題——彎道跑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拋出了“誰了解跑道”等問題,讓學生討論彎道跑的技術要領。同時,筆者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并通過語言引導和提示幫助學生在動作體驗中得出相關答案。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不停地奔跑,身體雖累,但臉上流露出愉快的表情,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師若能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再通過講解示范、評價指導等教學手段,讓學生了解技術動作特征,即可使學生學得明白,學得透徹,在愉快的氛圍中提高技術。
3.5 講究評價藝術,營造和諧的激情課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學習效果和表現(xiàn)情況的評價,可用于課堂的各個活動環(huán)節(jié)。其評價方式多樣,如針對式評價、行動式評價、鼓勵式評價、激情式評價、等待式評價、引導式評價等。小學生渴望得到教師的評價和激勵。中肯的評價與鼓勵會使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新的期望,從而促使其積極參與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運動能力的不同,關注個體差異,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體育教師在對學生的運動技能進行評價時,要關注技能的主要特征,檢驗學生是否能夠按照技術動作的要領達到動作的規(guī)格標準,使評價更具專業(yè)性,更有說服力。因此,筆者在對學生的體操動作進行評價時,根據(jù)體操動作體態(tài)的規(guī)范性,對學生的表現(xiàn)做出了不同評價。
3.6 使用多元信息手段,打造類“沉浸式”課堂
教師使用多元信息手段,選擇適用的多媒體教學工具,可助推高效課堂的打造。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具象和抽象的相互轉(zhuǎn)換中,需要一定的“支架”才能讓學習真正發(fā)生。筆者嘗試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設體育知識學習背景下的類“沉浸式”智慧課堂,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知識化、趣味化、科學化。例如,在籃球運球教學中,筆者播放了投籃動作動畫視頻,使得學生的注意力被多媒體豐富的形式吸引,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筆者讓學生與動畫視頻同步,模仿投籃的動作。雖然這樣的信息技術不足以支持“沉浸式”學習,但課堂上的模仿操作效果顯著。
在“運球找朋友”環(huán)節(jié),筆者通過PPT演示找隊形的方法,學生一看就懂,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筆者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練習密度,真正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在運球戰(zhàn)術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觀看相關錄像,分析隊員的傳球時機、運球技術等,使其對籃球進攻戰(zhàn)術有一定的了解,對課堂學習產(chǎn)生更大的動力,從而達成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再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提前錄好動作講解視頻,以代替?zhèn)鹘y(tǒng)的教師示范,這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動作技巧。
4 結語
總而言之,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聚焦核心素養(yǎng),走出一條符合學校實際的高效課堂建設之路,讓“雙減”政策落地開花,關鍵在于提升教師能力。在學生進行體育發(fā)展的階段,教師應該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狀,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成長過程之中存在的差異性,包括自身的身體基礎和心理健康。不同學生之間對于體育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對于體育精神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師應該以人性化的態(tài)度對學生,提供專業(yè)性的指導,對于學生的體育健康發(fā)展能夠真正重視,給予學生更多的保障,通過重視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改革,不斷的優(yōu)化教育方案,并且落實到課堂實踐當中,打造出智慧課堂、高效課堂,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沒有負擔、沒有壓力的進行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生長遠的未來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浙江省湖州月河小學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