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免疫系統(tǒng)的“三大軍團”
免疫系統(tǒng),是人體為了維持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和生理平衡的重要系統(tǒng),是防衛(wèi)病原體入侵的最有效武器。雖然新冠疫情像海嘯般襲來,但是從新聞上和身邊人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雖然不小心中了新冠的招,但5-7天就可以基本自愈,這完全是免疫系統(tǒng)“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勝利的結果。那么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是如何抵抗新冠病毒等病原體的呢?主要是通過機體的“三大軍團”形成的三道防線。
第一大軍團——身體物理屏障
身體物理屏障主要由健康完整的皮膚和黏膜組成,皮膚可以允許水分、氣體等小分子物質(zhì)進出,但細菌、病毒等病原體通常不能夠通過完整的皮膚入侵機體。黏膜主要覆蓋在口腔、腸道、肺泡等部位,主要作用是防止病毒、細菌的入侵。在面對外界病毒入侵時,我們?nèi)梭w的皮膚、呼吸道會組成第一道物理屏障,阻擋病原體的入侵,相當于我們?nèi)梭w的“守門員”。但是,新冠病毒在跟人類長達3年的游擊戰(zhàn)中變得越來越狡猾,總有一些“不法分子”(新型冠狀病毒)躲過人類的身體物理屏障偷偷溜進我們的呼吸道。
第二大軍團——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
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主要包括機體內(nèi)的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以及自然殺傷細胞,他們可以在病變局部位置發(fā)揮免疫作用。當狡猾的新冠病毒逃逸過人體物理屏障,正式入侵人體后,自然殺傷細胞立即開啟戰(zhàn)備狀態(tài),在體內(nèi)開展全面巡邏,并及時殺掉已經(jīng)被病毒干擾的細胞,以保障我們的安全。
第三大軍團——后天性免疫系統(tǒng)
后天性免疫系統(tǒng)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部分,其作用是通過產(chǎn)生各種抗體和細胞因子,進一步發(fā)揮對機體的保護作用。新冠病毒有時甚至能躲過自然殺傷細胞的追殺,這時人體內(nèi)的“配槍警衛(wèi)”——B淋巴細胞就該上場了,它們會分泌出抗體分子阻止病毒進入細胞。但是一旦病毒進入細胞后,B淋巴細胞就不能發(fā)揮作用了,但不要怕,這個時候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會派出“尖刀連”——T淋巴細胞,精準打擊入侵的病毒。它們會快速識別出被病毒感染的細胞,然后使這類細胞啟動自殺程序,從而殲滅侵入體內(nèi)的“不法分子”,因為當病毒感染的細胞死亡時,其中的病毒也就隨之消失了。比如,在新冠病毒感染者康復后期,一般會伴隨咳嗽、有痰、流鼻涕,這些都與壞死的白細胞有關,它們伴隨著被消滅的新冠病毒一并被排出體外了。
疫苗的防御原理是什么?
前文介紹了,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就像一個重兵把守的軍營,時刻防備敵人(病毒、細菌)入侵。一旦敵人進入軍營,士兵會迅速發(fā)現(xiàn)敵人,并盡快將其清除出去,同時也會記下敵人的外貌特征和清除方法。如果同樣的敵人再次進入,它們會根據(jù)既往經(jīng)驗迅速做出反應、清除敵人,這個過程就是免疫應答反應。
疫苗就是模擬人體的免疫應答反應,在人體中開展的免疫“軍事演習”。簡而言之,疫苗就是為了預防、控制傳染病的發(fā)生、流行,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chǎn)物,經(jīng)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用于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制劑。疫苗進入人體后會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一定的保護物質(zhì),使人體獲得抵抗病毒的能力。當人體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體時,免疫系統(tǒng)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制造更多的保護物質(zhì)來阻止病原體的傷害。
當前人類運用的疫苗種類主要分為人工主動免疫制劑、人工被動免疫制劑和新型疫苗三大類。人工主動免疫制劑包括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和類毒素。人工被動免疫制劑包括抗毒素、人免疫球蛋白制劑、細胞因子制劑、單克隆抗體制劑等。新型疫苗大多是采用區(qū)別于傳統(tǒng)滅活、減毒的新技術制成的疫苗,包括亞單位疫苗、結合疫苗、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人工主動免疫和人工被動免疫均能使機體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續(xù)時間短,主要用于治療和緊急預防。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也需要通過一些前期的摸底和演習,以知己知彼,這樣才能一舉殲滅“ 敵人”。
做自己的健康管理大師
“打鐵還需自身硬”。雖然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很強大,但個體之間的免疫能力還是有差異的。除了通過打疫苗提升我們的免疫力,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健康飲食和個人鍛煉來提高身體的抗病毒能力。
第一,注意營養(yǎng)均衡。中國營養(yǎng)學會建議每人平均每天至少攝入12種以上不同種類的食物,每周25種以上。尤其是青少年兒童,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葷素搭配,還要注重多補充魚、禽、蛋、瘦肉、奶類、大豆及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因為蛋白質(zhì)是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可用于人體合成各種抗體,有助于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揮。同時也要注意清淡飲食, 避免攝入過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第二,注意飲食衛(wèi)生。醫(yī)學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對高溫比較敏感,在56℃的環(huán)境下30分鐘左右就會死亡,所以生活中我們的食物要煮熟煮透,特別是肉蛋魚類食物。疫情防控期間還要注意餐具衛(wèi)生,最好實行公筷分餐制,避免通過唾液交叉感染。餐具消毒建議使用開水, 或用56℃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
第三,加強身體鍛煉。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說:“鍛煉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堅持運動,這樣才能享有好的生活質(zhì)量?!币咔槠陂g不提倡戶外劇烈運動,大家可以充分利用家庭健身器材,或是結合日?;顒娱_展室內(nèi)碎片化運動,比如在房間里散步、跳繩或是爬樓梯,既增加趣味性,又可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
第四,保持充足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睡眠時間在7-8小時,老年人不低于6小時。尤其是感染新冠病毒康復期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飲水,對戰(zhàn)勝病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五,保持良好心情。注意不要讓自己長期處于壓力之下。有研究發(fā)現(xiàn),與大笑有關的情緒可以降低壓力激素,增強免疫細胞,高壓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狀態(tài)會導致巨噬細胞含量及其他抗疾病細胞減少。
第六,切勿亂用藥物、保健品。新冠病毒的用藥方案需要遵循官方媒體和醫(yī)學專家建議,不可以擅自疊加、重復使用藥物。不要經(jīng)常使用抗生素,除非是醫(yī)生開具處方,否則不要將抗生素作為預防性藥物使用。
用好個人防護“四大法寶”
現(xiàn)階段,疫情尚未結束,戰(zhàn)“疫”不可松懈,人們在回歸正常工作、生活、學習的同時,要充分用好“ 四大法寶”, 繼續(xù)做好個人防護。
法寶一:戴口罩
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就是飛沫傳播,戴上口罩不僅可以起到良好的防護新冠病毒的作用,還能預防日常其他疾病的發(fā)生。疫情防控期間,建議佩戴一次性醫(yī)用外科口罩或者N95口罩,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口罩佩戴前、脫除后,需要注意清潔雙手,避免病毒感染。
2.佩戴口罩時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應遮蓋口鼻,調(diào)整鼻夾至貼合面部。
3.佩戴過程中避免用手觸摸口罩內(nèi)外側,應通過摘取兩端線繩的方法脫去口罩。
4.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如需再次使用,可懸掛在潔凈、干燥的通風處。
法寶二:勤洗手
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尤其在接觸無癥狀感染者或者密切接觸者所碰觸過的物品以后,如果沒有及時洗手、進行手消毒,會增加被感染的風險。保持手部衛(wèi)生可有效降低被感染概率,建議采用以下方式:
1.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動水下洗手,外出時可選用速干洗手消毒劑揉搓雙手,或用有效的消毒濕巾擦拭雙手。
2.洗手時每個部位都要洗干凈,包括手心、手背、手腕、手指縫、指甲縫等。
3.洗手后要用干凈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紙巾擦干,潮濕的環(huán)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4.生活中要盡量避免用不干凈的手觸摸口、鼻、眼。
法寶三:常通風
在空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日常家庭需要每天開窗2-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動。每天最好的開窗時間是上午10點至下午3點。如果居家隔離的房間內(nèi)有發(fā)熱癥狀人員時,應在隔離期間增加通風次數(shù),隔離房間開窗通風時房門應關閉,并與其他房間通風錯時進行。開窗通風時,要注意室內(nèi)外的溫差,天冷時要防寒保暖,避免受涼。
法寶四:牢記“ 一米線”
疫情防控期間人際交往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盡量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不前往人員聚集場所尤其是密閉式場所。因為呼吸道傳染病大多通過飛沫傳播,新冠、流感等病毒均可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近距離接觸的人,如果吸入含有病毒的飛沫,則有導致感染的風險,所以建議在公共場合,人與人之間至少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