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濕地松是當前許多綠化項目會選擇的樹種,其具有耐旱和耐澇等諸多栽植優(yōu)點。本文通過分析濕地松的主要特性,進一步分析濕地松容器育苗方法的操作和造林技術(shù)應用。
關鍵詞:造林技術(shù);容器育苗;濕地松
濕地松植物的原始產(chǎn)地在中美洲和北美地區(qū),由于其生長對環(huán)境要求不高,因此被推廣到許多國家或地區(qū)。濕地松栽植過程中需重點把控育苗環(huán)節(jié),還要采用科學的造林技術(shù),本文針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簡要描述。
1 濕地松特性分析
濕地松是一種具有抗?jié)?、抗旱及耐瘠特性的松木植物,其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性頗強,生長速度也十分迅速,在生長過程中喜光且不耐遮陰,成林后樹形較齊整,因此,常常被用在植樹造林工作中,具有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濕地松育苗通常選擇容器袋育苗法或大田育苗法,而容器袋方法的育苗周期更短,也能節(jié)省使用種子,還能避免占用大量田地,實際育苗的成活率較高,故而多數(shù)項目會選擇該方法[1]。
2 濕地松容器育苗的操作方法分析
濕地松要實現(xiàn)良好造林,就要做好育苗工作,而容器育苗是近些年經(jīng)研究確定的一種濕地松育苗良法。這種育苗方法具有苗木成活率高、保存效果佳、成林速度快以及當年生長量較大等優(yōu)勢,同時這種育苗方式還不會受到季節(jié)影響,可以在各個季節(jié)育苗并造林而無限制,在一些立地條件比較差的地塊,容器育苗的苗木造林也基本可一次性成功,效果較好?;谶@些優(yōu)勢,濕地松容器育苗方法得到廣泛的推廣及應用。
2.1選擇合適圃地
基于濕地松的生長特性來選擇合適的育苗圃地,同時還要綜合考慮日后運輸用工、成本以及立地實際條件。圃地選擇還要遵循就近原則,確保育苗和造林區(qū)域相距不遠,具有便捷的交通條件,具有較佳的排水與灌溉系統(tǒng),地塊地勢較為平坦,在選擇好圃地之后需適當整地。
2.2選擇育苗良種
濕地松良種的選擇會影響到后續(xù)苗木的發(fā)芽率和成活率,也是提高壯苗水平的關鍵要素。要在成本可控的范圍之內(nèi),選擇已經(jīng)認定優(yōu)良等級的種子園,在其中取用當年采收獲得的濕地松種子,確保種子的質(zhì)量較佳且通過可靠檢驗。在進一步開展?jié)竦厮扇萜饔鐣r,也有助于保證出苗率和壯苗效果[2]。
2.3制作營養(yǎng)土
濕地松容器育苗中使用的營養(yǎng)土也被稱為基質(zhì),在進行營養(yǎng)土制作時,各種物質(zhì)的配置比例會直接影響濕地松的出苗率,也決定了苗木的后續(xù)生長效果。因此,在前期準備過程中,需要在催芽處理之前開展營養(yǎng)土并裝袋的制作,可以直接從附近一些年份較久的松樹圃地中取營養(yǎng)土,若沒有該項條件,則要自行配制。營養(yǎng)土配制的方法是:選擇60%的菌根土、40%的黃心土,外加1kg/m3規(guī)格的復合肥、1kg/m3的FeSO4以及4kg/m3腐熟肥餅,將這些材料全部打碎、過篩、混合,最后攪拌均勻,堆漚腐熟處理并蓋上一層塑料薄膜,約20小時后方可取用。另外,若有上年的濕地松圃地且屬于偏黏性的壤質(zhì)土基質(zhì),則可每公頃加入50kg復合肥、200kg餅肥以及2~3kg的FeSO4,使用旋耕機進行充分翻挖處理,深度約為10cm,之后就地覆蓋上一層塑料薄膜發(fā)酵約10小時就可裝入袋中做營養(yǎng)土,其發(fā)酵腐熟的目的是避免土壤中存在蠐螬或地老虎等害蟲,還有利于保證土壤不粘結(jié)或松散。除此之外,在進行裝袋操作時也應注意分層、輕壓,確保土壤和袋口保持齊平。
2.4種子催芽處理
在育苗播種之前,需要先對濕地松種子做催芽處理,主要是對種子進行藥品浸泡并消毒。具體步驟如下:一是使用5%的新潔爾滅50倍液藥物或0.5%的高錳酸鉀溶液來實施種子浸泡,控制浸泡時間約為30分鐘;二是浸泡時將上方浮出表面的空癟種粒去除,浸泡完成后將種子撈出使用清水多次沖洗,一直到表面不存在藥物;三是使用溫度為50~60℃的水來浸泡濕地松種子,并使用傳熱較慢的木桶盛水,實際浸泡時間控制在24小時左右,且每過8小時更換一次同等溫度的水再次浸泡,換水兩三次即可,換水過程中還要充分攪拌種子,使其浸泡時受熱較均勻;四是將種子從溫水中撈出并做晾干處理[3]。
2.5沙床制作及育種
種子浸泡催芽完成之后要制作沙床來進一步育種,該過程大致包括兩個關鍵步驟。一是在適宜氣溫條件下的時間進行沙床制作,通常保證氣溫處于15℃左右,沙床整體要具有良好通風條件、朝陽,亦或是在環(huán)境較佳的大棚中,沙床四周需要使用空心磚制作堆砌結(jié)構(gòu),沙床的長度控制在5m左右,寬度約為1.1m,四周都要留出一定步行道,道路寬度控制在30~40cm,沙床底部需鋪設上一層新鮮中沙并做推平處理,厚度約為15cm,空心磚堆砌的縫隙使用河沙進行堵塞,與此同時,磚墻與沙床位置都要消毒,一般會使用5%的新潔爾滅消毒劑500倍液,沙床上方再鋪設上一層消毒處理過的2cm厚細沙。二是將已經(jīng)催芽完成且晾干的濕地松種子均勻鋪撒在制作好的沙床上,控制播種量為每平方米沙床0.5kg,上方要覆蓋上篩子篩好且消毒處理的細沙,實際覆蓋細沙厚度以看不見下方種子為標準,還要確保覆蓋均勻,隨后進行淋透水處理,再使用薄膜覆蓋密封,薄膜上方可以掛一個溫濕度計監(jiān)測溫度與濕度的變化并隨時掀開調(diào)整,整個育苗過程中的最適濕度為60%~80%,最適溫度在22~25℃之間,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0℃,要保證育苗沙床時刻具有良好濕潤度,一旦發(fā)現(xiàn)其變白就可適當灑水,當外部天氣氣溫達到20℃時需要對沙床溫度及時查看,避免高溫影響到育苗工作,若薄膜內(nèi)溫度接近30℃,可適當從兩側(cè)將薄膜掀開通風,促進溫度下降;一般在沙床上播種育苗約7小時的時候,就會有出苗跡象,這時也一定要嚴格把控苗床溫度小于30℃,且適當灑水提高濕度,否則高溫容易導致細沙將幼苗燙傷,出苗后還要每天進行淋水,遇到陽光較烈的天氣時,適當在周圍搭設遮陽設施,在出苗兩個小時后需進行一次煉苗,在淋水操作中,注意使用曬過的溫水,不可直接使用自來涼水或井水,否則可能會導致苗床溫度快速下降,也會給幼苗生長帶來不利影響。此外,為了有效預防濕地松幼苗常見病害,可以在剛出苗時每七小時噴灑一次0.5%的多菌靈藥品溶液。
2.6裝袋處理
濕地松育苗的容器袋建議選擇無紡布材質(zhì),規(guī)格為9cm×13cm,裝上土壤后袋徑約為6cm。裝袋處理過程要確保土高與營養(yǎng)袋邊緣間的距離為0.5cm左右,這樣可防止移栽時出現(xiàn)土層下沉情況,致使無法擺正容器袋。土裝袋之后重量約為0.35~0.40kg,在進行移苗前的一個月內(nèi)完成所有裝袋處理,之后每公頃圃地擺放約50000株濕地松苗,裝填后的容器袋要擺放齊整且緊密,不能出現(xiàn)傾倒現(xiàn)象,苗床的周圍可使用木板或竹片來實施固定,袋的間隙處則填實上細土。另外,為了避免苗木在這期間出現(xiàn)猝倒病情況,可以在芽苗移栽前的一到兩天內(nèi)噴灑敵克松70%的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和多菌靈25%的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混合液,噴灑用量以每公頃100kg為標準,注意雜草清理采用人工方式,不可使用除草劑,否則可能會造成部分芽苗出現(xiàn)燒焦死亡,最后是進行消毒處理。
2.7芽苗移栽
芽苗在出土5到6天時就可以實施移栽,這時的芽苗高度約為3~4cm,根部長2cm左右,種殼也沒有脫落,無側(cè)根,若根部過長,可以適當做截斷處理。將沙床中的芽苗盡快在一周內(nèi)完成移栽工作,盡量保證種殼不脫落,否則可能會導致子葉舒展使移栽后難以成活。具體移栽操作的前一天要淋濕沙床,使拔苗更為順利,芽苗拔出時盡量從子葉下端著手,拔出力度不宜過大,隨后將芽苗放到裝有敵克松清水的容器當中,盡快將芽苗移栽處理,移栽時還要對營養(yǎng)袋中心部位插出深度超過苗根長度但不完全插穿的小洞,直徑約1cm,將芽苗放入孔洞即可,還要將芽苗孔洞位置的土夯實,適當使用敵克松清水澆透,對于容器育苗方法來說,處于幼苗期的濕地松消耗水量不高,但其抗旱性較差,因而一般每天都要澆水一次,量無需過多,因此可使用噴霧型澆水工具,在移栽幼苗后的一周之內(nèi)每天澆一次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時期,保持苗木生長的水分充足,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另外,對于拔過苗的沙床處理,則要進行澆水和覆膜[4]。
2.8苗木培育管理
芽苗在移栽時會帶有種殼,因此很容易遭受鳥類侵害,故而在初步移栽階段要安排人員看守苗圃周圍的鳥雀,也可以掛設一些驅(qū)逐鳥的自動設備,一直到芽苗脫落種殼為止。一般苗木在移栽15天左右時要觀察是否有芽苗死亡情況,死亡部分需要進行芽苗補充,注意不可在暴曬晴天補苗,補苗期間也不要施肥。苗木在達到速生期后對水分的需求增加,因此要增加澆水量,保證澆透,不可出現(xiàn)表面濕而里面干的情況,苗木進入到生長后期時,可以盡量減少澆水,發(fā)現(xiàn)營養(yǎng)土干燥后少量澆水即可,這期間主要是讓苗木快速生長側(cè)根,進一步朝木質(zhì)化方向發(fā)展。和普通苗圃育苗方式不相同,容器苗的苗木生長在有限營養(yǎng)土當中,因此需要及時對土壤補充養(yǎng)分,故而在苗木撫育時要經(jīng)常追肥,且注意肥料由稀到濃的變化,每次施肥量也不宜過多,以免燒苗。通常來說,首次施肥是在移栽確認成活之后,可以施加適量尿素,當苗木開始生長出初生針葉并抽梢時施加第二次肥料,主要使用磷肥,苗木長成次生針葉時開始施加第三次肥料,使用尿素,為苗木的抽梢高生長提供養(yǎng)分,出圃之前的15天左右進行第四次施肥,主要使用磷肥溶液,有助于苗木的木質(zhì)化。此外,還要注意每月進行除草并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采用人工除草方式,除草后適當向苗木根部澆水,發(fā)現(xiàn)蠐螬和地老虎等害蟲時,可以使用多菌靈藥劑來防治,但要注意其與施肥工作錯開。
2.9苗木出圃
待到濕地松容器育苗處理的苗木根系發(fā)育成團之后,就可進行苗木出圃,這時的苗木生長高度約為25cm,地徑在0.45cm左右,葉片顏色呈現(xiàn)出濃綠,主干比較粗壯且基本達到木質(zhì)化。但要注意,部分長勢不佳、根部未成團甚至腐爛的苗木不可出圃。苗木出圃過程中不可硬拔根部,將容器袋合作的土隨苗帶走,若有主根刺穿容器袋,則需做切斷處理,出圃后放入到紙箱或塑料筐這類容器當中裝運,保持苗木處于平放狀態(tài),實施裝運時注意苗木間不可相互擠壓,運輸中也要盡量保持濕潤,提高苗木出土質(zhì)量。
3 濕地松容器育苗造林技術(shù)分析
運用濕地松的容器育苗方法,從理論上來講,可以在全年實施造林,但具體造林時還需考慮到苗木生長狀況、氣候條件以及降雨情況等,確保造林效果更佳。
3.1選擇林地及整地
依據(jù)濕地松成林中根系生長速度較快以及適應性強的特征,在具體選擇林地時,最宜選擇丘陵或低矮山丘地區(qū),且海拔最好在800m以下,土壤呈現(xiàn)出酸性,pH值控制在5.0~6.0,土壤質(zhì)地中等即可,土層較為深厚,光照條件良好,土壤最適為砂質(zhì)巖或泥質(zhì)巖。在林地選定之后,基于實際立地條件來進行整地,通??蛇x擇帶墾或全墾方式整地,比如說若林地較為平坦或坡度和緩(通常坡度不超過25°),則最適合采用全墾方式,若林地坡度較大(坡度超過25°),則適合進行帶狀或?qū)挔钫靥幚?,也就是采用帶墾方式,整地中發(fā)現(xiàn)斷根、石塊以及藤條等都要做清除處理[5]。
3.2控制造林密度
在條件適宜情況下,濕地松的幼苗生長速度較快,但側(cè)枝較少,因此無需做間伐處理,不過造林密度也不宜過大,避免影響到后續(xù)撫育管理,通??刂茲竦厮捎酌缰仓晷芯?.0m×3.0m的密度,實施挖穴時控制穴規(guī)劃為30cm×40cm,挖好后的表土放在兩側(cè),等到種植時回填。
3.3栽植
正式栽植以前要在植穴內(nèi)下基肥,通常每個穴中施加1kg左右的濕地松專用肥料,為后續(xù)苗木生長做準備,施肥后還要少量回土。隨后開展栽植工作,選擇長勢較健壯的容器苗,幼苗高度在25cm左右,在栽植前一天也要適當進行澆水,避免濕地松苗和營養(yǎng)土之間出現(xiàn)脫散現(xiàn)象,造林時間通常選擇在春季或夏季降雨較多時期,栽植操作中要盡量保證苗木根部的土團不散開,無需去除容器袋,而是直接在其周圍使用小刀劃上裂痕,這樣可以使苗木根部發(fā)育更佳。在定植之后還要填入一些碎土壓實處理,避免穴內(nèi)后續(xù)積水給苗根造成不利影響,覆蓋土的高度要超出營養(yǎng)杯0.5cm左右。
3.4林木撫育
在濕地松造林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林木撫育管理,尤其是造林前三年,一定要確保撫育到位,使后期林木生長效果更好。撫育中主要是防止野生灌木或雜草與濕地松爭奪養(yǎng)分,定期做清除工作,還要適時追肥,促進幼樹的良好生長。第一次關鍵撫育通常是在造林后的7個月左右開展,將幼樹周圍1.5m范圍內(nèi)的所有灌木、雜草清除干凈,隨后在其附近30cm左右位置相對開設兩個淺溝,其規(guī)格一般為50cm×20cm,溝內(nèi)施加0.1kg左右的復合肥料。在苗木生長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春季也要各進行一次撫育,重點是松土、適當施肥以及除草,這時施加的復合肥建議每株樹木0.2kg左右。此外,要注意病蟲害防治,濕地松很少發(fā)生病蟲害,若小面積出現(xiàn)可使用針對性藥物,一般害蟲會使用森得寶、敵殺死等藥劑,病害可能為針銹病或松梢枯病,采用百菌清或丙環(huán)唑乳油藥劑。
綜上所述,濕地松的育苗處理采用容器育苗法能夠有效提高育苗成活率,還有助于苗木的快速生長并節(jié)省種子,育苗時需要注意選擇合適圃地、選擇育苗良種、制作營養(yǎng)土、種子催芽處理、沙床制作及育種、芽苗移栽、苗木培育管理等環(huán)節(jié),在后續(xù)造林中,則要做好林地選擇和整地工作、控制造林密度、科學栽植以及合理撫育。
參考文獻:
[1]韋立全.濕地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術(shù)[J].鄉(xiāng)村科技,2022,13(13):110-112.
[2]尚峰.濕地松容器育苗方法及造林關鍵技術(shù)研究[J].農(nóng)村科學實驗,2020(07):97-98.
[3]錢侯春.濕地松容器育苗及造林關鍵技術(shù)[J].安徽林業(yè)科技,2020,45(03):38-41.
[4]汪傳慎.火炬松、濕地松容器育苗技術(shù)[J].安徽林業(yè)科技,2020,45(01):24-25+31.
[5]龔偉,黃逢龍,吳雪松.濕地松容器育苗方法及造林關鍵技術(shù)[J].農(nóng)業(yè)與技術(shù),2020,38(13):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