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繩當鎖】
大約一萬多年前,原始鎖就出現(xiàn)了。當古代的先民們開始擁有私有財產(chǎn)之后,為了保護貴重的物品,先民們會用獸皮把它們包起來,外面再用繩索捆??;或者當自己外出的時候,用繩子栓住住所的門,并打上繩結。雖然這還不具備鎖的形態(tài),但是鎖的本領,它也算是擁有了。
【鑰匙駕到】
后來,人們在生活中發(fā)明出解繩鎖的鑰匙,那就是人們打獵時得到的獸牙和獸角。當繩結被打得越來越復雜之后,解開繩結就變成了麻煩事,徒手解繩結比較費力。所以,人們就用堅硬的獸牙和獸角來解繩結,這就是繩結的鑰匙。
【橫豎都是鎖】
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中國就有了鎖啦!這是后來人們依據(jù)仰韶文化的出土文物考證出來的。古代民居門的中部有一塊橫木,叫作木門閂。它的結構比較簡單,又厚又重,它不僅可以橫著放,也可以豎直著放,都能起到擋門、關閉的作用。
“這樣的木鎖,只能從門內(nèi)操控,要是出門該怎么鎖門呢?” 古人想了個辦法:在門上開了個小孔,把木制或竹制的管式工具插進孔中,撥動門內(nèi)的木閂,就能打開或者關門了。
【絲綢之路上的中國鎖】
由于木鎖的防盜保密性不夠強,所以,當金屬材料出現(xiàn)之后,古人開始研究用金屬材料來制造鎖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金屬鎖的國家之一。我國生產(chǎn)的簧片鎖,可以利用兩三片板狀銅片的彈力來達到關和開的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比木鎖前進了一大步。公元前二世紀末,簧片鎖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了古羅馬。1848年,彈子鎖在國外被發(fā)明之后,人類才進入現(xiàn)代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