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彤
北京盛裝艷,金秋美景現(xiàn)。雷鋒雜志社宣傳發(fā)行工作會議于10月12日至13日在京舉行。主管、主辦《雷鋒》雜志的單位領導、雜志社編輯記者、各工作部(站)負責同志40余人參加了會議。
堅定文化自信,是8年來《雷鋒》雜志不斷取得發(fā)展進步的堅實基礎
這次會議的主題,是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東方出版?zhèn)髅接邢薰究偩庉媽O涵首先傳達了剛剛結束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的主要精神,集體學習領會習總書記對宣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人民出版社副總編輯、雷鋒雜志社社長陳鵬鳴向出席會議的同志表示慰問!他說,就任社長以來,目睹雷鋒雜志社的同志們不等不靠,千方百計,敢于擔當,勇毅作為,真的是在用雷鋒精神辦《雷鋒》雜志,發(fā)行從幾千份增加到8萬多份;刊物內容從較多地羅列好人好事改進到注重以一大批有影響的先進典型、有分量的理論文章對全民學雷鋒進行文化引領;傳播形式從單一紙媒進展到線下線上立體傳播;刊物形式從月刊拓展為旬刊(上旬文明版、中旬強軍版、下旬雷小鋒版),使雷鋒精神的宣傳覆蓋了社會、軍營、學校,完成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布局。特別是近年來,《雷鋒》雜志的進步可以概括為“四新”:一是紀念學雷鋒60周年宣傳活動有新亮點。為紀念全民學雷鋒60年,雷鋒雜志社扎扎實實做了兩年策劃和籌備。與長沙社科聯(lián)共同推出《中國60年學雷鋒的60個深刻記憶》學雷鋒特刊;出版了“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雷鋒——人類美好的向往”等8本學雷鋒新書;還協(xié)助有關部門召開了“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開展學雷鋒活動重要指示座談會”;協(xié)辦了“新時代、新雷鋒”2023湖南雷鋒精神論壇;參與承辦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的《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展》等活動。二是雜志社內部建設有新起色。三是雜志改版有新突破。四是發(fā)行工作有新增長。
陳社長強調,雷鋒精神是永恒的,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在全社會傳播踐行雷鋒精神都是需要的、必須的,永遠不會過時!要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為契機和動力,更加堅定文化自信,落實“七個著力”,奮發(fā)有為地做好各項工作,把《雷鋒》雜志的辦刊質量提升到更高水平。
一線部隊官兵為什么喜歡《雷鋒》(強軍版)?
會上,雜志社各職能部門和工作部(站)的負責同志匯報、交流了相關情況和經驗。有的同志談到,前段時間,陶總編親自部署并帶領本刊調研組走訪了一些作戰(zhàn)部隊,了解到不少真實情況。所到部隊官兵,尤其是直接參加保衛(wèi)邊疆戰(zhàn)斗的將士,都表示非常喜歡剛剛誕生的《雷鋒》(強軍版)。通過調研還了解到,現(xiàn)在很多作戰(zhàn)部隊每年外出駐訓和野戰(zhàn)演習的時間都在半年以上。在那種環(huán)境下,一方面由于長時間缺少視聽條件,官兵們也很少看到別的紙質媒體,猛然看到《雷鋒》(強軍版)這樣內容高度貼近軍人的雜志,真是有種“雪中送炭”的感覺;但另一方面,官兵們在演訓執(zhí)勤之余,有時會有坐下來“大塊閱讀”的時間,如果只把雜志“訂到連”,急需閱讀的班排官兵實際是看不到的,所以有的部隊機關決定把《雷鋒》(強軍版)“訂到班”,緩解基層官兵的“閱讀饑荒”。廣大官兵都很肯定目前《雷鋒》(強軍版)的內容板塊設置,同時也期盼增加一些直接反映基層官兵生活故事的欄目(已經采納,從今年第10期起開設《強軍故事匯》欄目),有的提出希望紙媒的重點文稿盡快實現(xiàn)“智能化”,附上二維碼,隨時能“掃碼分享”;有的提議鑒于如今部隊人員大多數(shù)具有大學以上文化水平,基層戰(zhàn)士中“兵寫兵”“兵紀實”的能人日益增多,完全可以在集團軍一級設立雷鋒雜志社“兵記者工作站”,從旅、營選聘一些有實力的“兵記者 ”,雜志社可以通過輪流培訓、業(yè)務管理、講評獎勵他們,從根本上夯實“雜志為兵服務”的基礎。這些面對面的“兵聲”引起了雜志社和部隊機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正著手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由點到面加以實施。下部隊調研的這些初步成果啟示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雜志與官兵的“融合度”、拓展雜志的“覆蓋面”,才能更好地服務部隊,使一線官兵真正受益。
大力弘揚雷鋒精神,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際行動和緊迫任務
關于如何做好明年的辦刊用刊工作,大家討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對學雷鋒先后作出的20多次重要指示,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學雷鋒的系列重要指示,正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際行動和緊迫任務。我們要在辦好、用好新年度《雷鋒》雜志的實踐中,展示堅持文化自信的新氣象新作為。
人民東方出版?zhèn)髅接邢薰酒诳行膱?zhí)行主編朱小妮、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陳先義、雷鋒雜志社總編輯陶克等在會上作了發(fā)言。朱小妮就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問題和思想文化陣地發(fā)展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她說:新聞是需要由頭、時效性、貼進性和顯著性的,但絕不能讓資本成為推動非主流刊物榮登大雅之堂的力量。工作必須踏踏實實,思想意識形態(tài)陣地不僅僅是固守,還要拓新;媒體融合不是為了把傳統(tǒng)媒體徹底網絡化,而是要把傳統(tǒng)媒體的優(yōu)秀部分保留,用新的方式表述,達到更好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最后,陶克總編作了總結性發(fā)言。他說,雷鋒精神,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魂魄,是盛開在人民心中的信仰之花,是中國好人的投射和疊加。投身宣傳雷鋒精神這項事業(yè)無比光榮,作為“雷鋒人”辛苦并快樂著。弘揚雷鋒精神任重而道遠,我們一定要保持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深深的雷鋒情懷,不斷增強工作能力本領,提高工作質量效能,在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的奮斗中展現(xiàn)新作為、貢獻新力量。
(責任編輯:仇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