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梵
徐賦這組詩似乎在回答一個個問題,只是問題并沒有明確提出,而是合并、暗藏在答案里。比如《空房子》一詩,先描述房子無人住時的衰敗老態(tài),“空了一年的房子/衰老在加速”,連在堂屋筑巢的燕子,也不是作者去年熟悉的那窩,末了作者拋出答案“有人住的房子/才是家”,旨在回答暗藏的問題——什么樣的房子才是家?這一思路,也成為這組詩的隱性結(jié)構(gòu)。乍看《院子里覓食的麻雀》,是講作者回家走進院子,嚇得覓食的麻雀飛回樹上,實則詩眼落在答案上,“都是戀家的孩子。母親說”,一并解釋了詩人為什么闖進院子,麻雀為什么飛回樹上。麻雀一旦受驚會回樹上,似乎暗示作者在外面“受驚”也會回家?!对诘罔F上》旨在回答,該怎樣度過地鐵時光?作者眼中的美景,是一個讀詩的女孩,提供答案的意象,寫得準(zhǔn)確又有力道,說女孩“像是一枚綠葉,坐在一堆/干枯的落葉中間”?!锻嗌健方永m(xù)了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登高傳統(tǒng),傳遞出俯瞰大地“唯我獨醒”的孤獨感,“我靠在一棵開滿花的樹干上/像兩個孤獨在擁抱”,大地再茂盛,仍不足以消除“我”的孤獨,因為問題還在——什么樣的茂盛不是浮華?徐賦的詩并不玄妙,他竭力用意象傳遞出他的沉思,有些意象分外精彩,如《空房子》《院子里覓食的麻雀》《在地鐵上》《望青山》的末句等。這幾首詩也因集中展開某一細(xì)節(jié),令詩作的說服力和感受力倍增。閱讀這組詩,也讓我想到一個問題,一首詩要把意象細(xì)節(jié)寫到何種程度,才會被看作是獨一無二的?我以為,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對徐賦的寫作,可能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