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3月2日,中共沈陽軍區(qū)委員會作出決定,在全區(qū)部隊中開展評授“學雷鋒榮譽章”活動,以此推動學雷鋒活動的深入開展。
“學雷鋒榮譽章”分3種,均為銅質,圖案相同,鍍金、鍍銀加以區(qū)別,通徑6.2厘米,軍功章造型,副章橫牌內鐫刻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中間有銅環(huán)相連。獎章正中鐫刻雷鋒高浮雕頭像,頭像下是常青的松柏,寓意全國人民積極學雷鋒,發(fā)揚光大雷鋒精神,雷鋒同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學雷鋒榮譽章”每年設置1000枚,其中金質獎章10枚,銀質獎章100枚,銅質獎章890枚。同時,《決定》規(guī)定了“學雷鋒榮譽章”的評授條件和要求。1990年“學雷鋒榮譽章”開始制作頒發(fā)。
到2013年,學雷鋒活動開展50年來,沈陽軍區(qū)有1萬余人次獲得“學雷鋒榮譽章”。無論是參加邊境作戰(zhàn)、出國維和、聯合軍演、跨區(qū)機動訓練,還是執(zhí)行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森林滅火、奧運安保等急難險重任務,沈陽軍區(qū)廣大官兵始終弘揚雷鋒精神,涌現出一大批學雷鋒先進典型。這些典型不僅激勵了一代代官兵健康成長,而且為促進完成以軍事斗爭準備為龍頭的各項任務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沈陽軍區(qū)某部隊炮兵團張子祥就是其中一個典型。1991年5月12日,張子祥被中央軍委授予“學雷鋒模范”榮譽稱號,在全國全軍掀起一股學雷鋒、學子祥的熱潮。他幾十年如一日學雷鋒做好事不動搖,一個人帶動整個連,連隊先后有36人次立功,5人榮獲沈陽軍區(qū)“學雷鋒榮譽章”。在某預備役高炮團任政治委員時,張子祥一個人影響著一個團,團隊出色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重大任務;在鐵嶺軍分區(qū)任副政委時,他用“子祥精神”影響和改變了一座城,鐵嶺市被譽為“雷鋒城”。
(整理:魏潔? 責任編輯: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