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悠
印象中,上學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書店。第一次走進這家店時,它的牌匾不是現(xiàn)在中規(guī)中矩的藍底白字,而是在匾上刻意沾滿了綠色蓬松的塑料條,風吹過像一片草地簌簌作響,“耕耘書店”四個大字局促地擠在上面,別扭又害羞地開起了小白花。
店內(nèi)整整兩面墻的書柜上,裝的都是當時的我不曾聽聞過的書??粗@些書,我的驚喜程度不亞于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我謹慎地挑了兩本,書名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寄小讀者》和《小橘燈》。老板放下手中的書過來幫我結(jié)賬,瞄到書名后指著較薄的一本說:“ 這個我剛看完,還挺好看的?!?/p>
第二次再來時,已是一個月后的下午了,老板仍坐在那張矮藤椅上彈著尤克里里。這次我挑得很快,將《繁星春水》擺在柜臺上。老板笑著說:“上次的那本看完了啊?!迸R走時,他抽出一張名片寫了串數(shù)字遞給我,說是買書就可以積分的號碼?;丶衣飞希铱粗系臄?shù)字,像懷里揣著只活蹦亂跳的小兔子:原來我是這家書店第5612個常客呀!
之后的幾年里,老板積分本上寫著5612的那頁不斷有新的數(shù)字被填上,積滿一行可換一本新書。在第四行即將被填滿的那個夏天,我成了一名中學生,換上了新的校服,也不再走那條路了。
去年北京的夏天格外長,我一路尋著蔭涼走著,竟不知不覺拐到了那條熟悉的路上。耕耘書店呢?順著整條街的店鋪看去,原來我已經(jīng)錯過它了,于是又返了回去。推開店門,看見老板正坐在那張?zhí)僖紊纤⑹謾C,向兩側(cè)墻上望去,我曾讀過的書穿上了塑封膜靜躺著等待被挑選。老板手機里傳出的搞笑視頻聲讓我有些不習慣,于是抽出一本《往事》便走向柜臺,他未認出我,手指在計算器上按得飛快。我指著桌角的本子問道:“現(xiàn)在買書還有積分嗎?”老板愣了一下后搖頭說:“現(xiàn)在直接折價了?!蔽译x開了書店,門合上的瞬間,我知道有些東西回不去了。
門上的風鈴不曾響起,但我的心被吹回了那個夏天。我知道一切都在變化,這座城市、這家書店以及我自己。這種感受就像失憶的病人,雖然缺失的記憶不影響生活,但仍會在夜深人靜時悵然若失。
或許這就是人生。有些人和事只是生命的過客,在陪你創(chuàng)造美好回憶后,便悄然離場。不必因它們的離場而抱憾,總會有新的人和事等待上場。只管向前大步走,未來還有更多美好等待我們,而那些錯過終將會成為心底的柔軟。
北京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