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欄
歷史與革新
如果追溯云桌面的歷史,最早可以到20世紀70年代,IBM公司的主機終端計算模式實現了多用戶資源共享的需求,但是由于價格昂貴、應用生態(tài)鏈缺失等因素并沒有得到大量的普及。
時間來到2006年前后,在純軟件全虛擬機技術越來越成熟的同時,Intel、AMD兩家CPU制造商紛紛在自家處理器中加入了虛擬化指令,從CPU內核級提供了虛擬化的支持。
在此基礎上,Citrix、VMware兩家廠商接連推出了相應產品。管理人員可以在一臺甚至一組集群服務器上創(chuàng)建大量的虛擬機,1∶1分配給每位用戶,用戶使用的虛擬桌面實質是服務器上創(chuàng)建的某一臺虛擬機的桌面。同時,虛擬機之間彼此隔離,有著各自的地址空間,從而杜絕用戶間訪問沖突。
這也就是常說的VDI模式,因可以實現服務器集群、高可用、熱遷移、批量大型部署、桌面虛擬等功能而被用戶所青睞。
VDI的基本模型至今仍在沿用,但受現有技術的掣肘,虛擬機在高幀視頻、圖形圖像處理等方面表現仍然不佳。而當用戶數較多時,其龐大的虛擬機數量需求,也讓支撐其運轉的服務器硬件成本高企。
其他模式目前主流的就是VOI和IDV兩種。這兩種架構的云桌面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強調本地計算,桌面管理服務器僅做管理使用。桌面性能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本地終端配置的高低,而不是服務器配置的高低,服務器更多的作用是方便統一管理和運維。
不同點在于,IDV架構下服務器端存放的是系統鏡像,客戶機通過本地虛擬機運行虛擬桌面,不需要大量的圖像傳輸,支持系統離線運行。但該模式對客戶機的要求比較高,配置必須一致且支持虛擬終端。由于硬件虛擬化層在客戶機運行,桌面性能和兼容性相比VDI有不少提高,只略低于傳統的PC機。
VOI則是創(chuàng)建和提供一組虛擬磁盤,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都存放在虛擬磁盤中,所有用戶可以共用一組虛擬磁盤來實現桌面交付。相比IDV去除了原有的硬件虛擬化層,可讓桌面完全運行在本地物理機上,系統數據在服務器實現共享存儲,終端機器啟動時,可通過網絡重定向技術從服務器獲取系統啟動數據,同時可支持系統緩存到本地運行,各項功能基本與傳統PC端保持一致。
融合與展望
從早期的無盤工作站,到VDI、IDV和VOI等技術流派的群雄并起,誰是最優(yōu)解,似乎從來沒有終極答案。
謎底還是要回到行業(yè)需求中揭開。
以教育行業(yè)為例,企業(yè)通常對云桌面的易用性較為關注,VDI架構就更為適合,如果教學對終端性能要求更高,與胖終端結合方案剛好可以滿足;醫(yī)療行業(yè)由于行業(yè)屬性對穩(wěn)定性有較高需求,部分場景就更青睞VOI架構的本地運算方案;企業(yè)與制造業(yè)則更關注運維人效比和總擁有成本……
不同行業(yè)的客戶,對云桌面方案的關注點自然各不相同,這種點的差異,也就延伸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事實上,近幾年開始出現的融合方案就有望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這種方案既具備VDI桌面的資源按需分配、可移動性、高集中管控等特性,按需向個體用戶分配虛擬桌面,同時具備VOI桌面的高性能、離線場景應用、性價比等優(yōu)勢。
產品針對不同的場景需求,可實現離線桌面和在線桌面的融合,多個桌面場景可訪問到本地同一數據磁盤,實現數據共享;同時可以讓用戶通過任意終端,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接入云桌面,實現資源的合理集中。
現狀與未來
應用IDV和VOI解決方案的本地計算云終端市場,2022上半年的出貨量將近31萬臺,同比減少4.5%。類同于商用PC產品,這一市場受疫情反復、行業(yè)采購減少或延期的趨勢影響明顯,首次出現負增長,市場表現低于預期。
就細分行業(yè)而言,教育薄改項目結束后,集中規(guī)模采購有明顯減弱的趨勢。由于需要集中資源應對疫情,政府以及醫(yī)療行業(yè)的項目采購資金也在大幅削減,導致同比市場萎縮。流程制造以及離散制造業(yè)特別是電子制造行業(yè)則為云終端市場的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
市場的變化,也讓很多企業(yè)開始投入大量資源開拓企業(yè)級細分行業(yè)市場。隨著當前的重心逐步向發(fā)展經濟轉向,未來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與釋放。以政企行業(yè)為例,云桌面市場的發(fā)展與國家加快智慧政務建設、“新基建”政策、政務云化發(fā)展需求密不可分,相比傳統PC市場,是值得被認真考慮的可替代方案。
因而即便今年數據并不喜人,IDC依然預計,2022~2026年未來五年復合增長率將有望超過35%。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新市場逐步開拓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而相對藍海的市場又給予了足夠的希冀與期待。但無論是走別人走過的路,還是努力開創(chuàng)新路,道,路,都是行出來的。只有行而不輟,方能可期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