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田田,張紅
1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婦女外陰皮膚及陰道瘙癢,甚至癢痛難忍,坐臥難安,或伴帶下量增多,稱為“陰癢”,又稱“陰門瘙癢”“陰?”[1]。陰癢始見于《肘后備急方》,該書“治卒陰腫痛頹卵方”篇云:“陰癢汁出,嚼生大豆黃,涂之,亦療尿灰瘡”[2]。陰癢屬于婦科的疑難病癥,相當于西醫(yī)學的外陰炎、陰道炎以及一些特異性疾病引起的外陰、陰道瘙癢癥。目前西醫(yī)對該病的治療主要采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治療為主,復發(fā)率及不良反應較高,患者依從性差[3]。梁文珍教授從事婦科臨床、教學及科研50 余載,是安徽省首屆全國名中醫(yī),擅長治療婦科常見疾病及疑難雜癥,對治療頑固性陰癢匠心獨具,療效明顯?,F(xiàn)將其治療經驗總結如下。
平素肝腎虧虛;或年老體弱,精血匱乏;或久病遷延,陰血虧損,導致肝腎陰虛?!端貑枴へ收撈吩唬骸扒瓣幷?,宗筋之所具”。足厥陰、足少陰之經之筋,皆“結于陰器”。肝脈循行過陰器,腎司二陰,肝腎陰虛,精血虧虛,陰部肌膚失于濡養(yǎng),陰虛生風化燥,風動則癢,陰戶為肝腎之分野,故發(fā)之為陰癢?!罢龤獯鎯龋安豢筛伞?,梁文珍教授認為臟腑功能失調是本病發(fā)生的內在基礎。
《瘍醫(yī)大全· 卷二十四》曰:“婦人陰戶作癢,乃肝脾風濕流注,亦有肝火郁結而成”。此外,林佩琴《類證治裁》曰:“陰中癢,多由肝經濕熱,化生蟲,微則癢,甚則痛,或膿水淋瀝”[4]。情志傷肝,肝郁化熱,肝氣橫逆犯脾,脾虛濕盛,以致濕熱互結于下焦,任、帶脈受損,帶下過多,濕濁浸淫陰部而發(fā)癢痛。
《女科經綸·雜證門》曰:“婦人有陰癢生蟲之證也,厥陰屬風木之臟,木朽則蠹生,因臟虛蟲動,作食于陰。其蟲作勢,微則癢,重者乃痛”。素體脾虛濕盛,蘊久化熱,流注下焦,任帶受損,濕熱蘊積生蟲,或外陰不潔,或久居陰濕之地,濕蟲滋生,蟲蝕陰部,均可導致陰部瘙癢。
梁文珍教授認為本病多虛、濕、熱夾雜,病機關鍵是肝腎陰虛、濕熱互結。治療在遵循女性生理特點基礎上調理肝脾腎功能,采取內服與外治法相結合、整體與局部相結合進行辨證論治。
陰癢的病因病機復雜多變,常累及多個臟腑,纏綿難愈。中醫(yī)多運用補腎、健脾、調肝,利濕止癢[5]。梁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與獨特的見解,并結合女性的生理特性,主張局部治療與整體調節(jié)相結合,內外兼顧,相輔相成。
本法用于肝腎失和,精血兩虧,血燥生風所致的陰癢。《外科啟玄》曰:“凡瘡瘍,皆有五臟不合,六腑壅滯,則令脈不通而生焉。”梁教授主張“治外必本諸內”,多運用調和肝腎,滋陰止癢之法治療肝腎陰虛型陰癢。選用知柏地黃丸化裁,知柏地黃丸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陰癢,可抑制炎性因子,緩解患者外陰瘙癢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6]。臨床上常用枸杞子、熟地、山藥、山茱萸、五味子、黃精等滋補肝腎之陰,其中山茱萸、熟地、山藥成三陰共補,共奏補腎治本之功;當歸、牡丹皮、丹參涼血行滯以瀉郁火;酸棗仁、夜交藤養(yǎng)肝寧心,安神除煩;黃柏清下焦之濕熱,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黃柏具有抗炎殺菌及免疫抑制等藥理作用[7];白蒺藜疏肝解郁,祛風止癢;輔以薏苡仁、茯苓等健脾利濕。全方體現(xiàn)虛者補之,實者瀉之治則。并結合溫養(yǎng)潤膚、解毒止癢外治法進行整體與局部結合施治。外治中藥常用肉桂、補骨脂、花椒、艾葉等溫經行血理滯;蛇床子、五倍子、百部、黃柏燥濕止癢,研究發(fā)現(xiàn)蛇床子具有抗炎、抗病毒的功效,尤其對治療頑固性外陰瘙癢具有較好療效[8];白鮮皮有抗菌消炎、殺蟲等多種藥理活性[9],其中抗炎活性較強[10]。冰片外敷散郁火、消腫止痛,可促進患處恢復[11]。
本法用于肝經濕熱下注,任帶損傷所致的陰癢。梁教授針對此證多主張瀉肝清熱,利濕止癢。選用龍膽瀉肝湯化裁,龍膽瀉肝湯是《醫(yī)宗金鑒》中善瀉肝膽經濕熱的經典方劑,善治肝經濕熱下注而致的陰癢[12-13],收效良好。臨床上常用龍膽草、梔子、黃芩清瀉肝膽實火,清理肝經濕熱,現(xiàn)代藥理研究發(fā)現(xiàn)龍膽草、梔子、黃芩均具有抗炎的作用[14-16];瞿麥、澤瀉、木通、車前子滲濕泄熱,使?jié)駳鈴男”闳?;多用柴胡配伍生地、當歸以引藥歸經,以適肝體陰用陽,助疏肝膽之氣;輔以苦參、白鮮皮清熱燥濕止癢,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苦參具有抗炎鎮(zhèn)痛及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17];酸棗仁、夜交藤養(yǎng)肝寧心,安神除煩。全方瀉中寓補,降中寓升,以適肝性。并與清肝利濕止癢外治法相結合,外治中藥多用茵陳、龍膽草、苦楝根皮瀉肝膽實火;苦參、地膚子、蛇床子、白鮮皮祛濕止癢。
本法多用于濕蟲滋生所致的陰癢?!毒霸廊珪D人規(guī)》曰:“婦女陰癢,多由濕熱所化”?!端貑枴ぬ庩柮髡摗贰皞跐裾?,下先受之”。針對此證梁教授多主張清熱利濕以泄其濁,殺蟲燥濕以止癢。選用萆薢滲濕湯化裁,臨床上常用萆薢、澤瀉、黃柏、滑石清熱利濕,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萆薢具有免疫調節(jié)和抗病原微生物效果[18];薏苡仁、茯苓健脾利濕;牡丹皮、丹參清熱涼血,清膀胱濕熱,輔助萆薢、澤瀉使下焦?jié)駸釓男”闳?;酸棗仁、夜交藤安神除煩;輔以蛇床子、百部、地膚子殺蟲止癢,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地膚子具有抗炎、抑制瘙癢等作用,多用于治療瘙癢、濕疹等多種皮膚慢性疾病[19]。全方諸藥合用共奏導濕下行,利濕清熱之功。并結合清熱利濕、解毒殺蟲外治法,達到內外兼顧。外治中藥常用紫草、丹參、白頭翁清熱涼血,錢雪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紫草具有抗炎抑菌及免疫調節(jié)的作用;黃柏、黃芩、黃連清熱燥濕;蛇床子、百部、苦參、大黃殺蟲止癢,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大黃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與蛇床子、苦參同用可增強殺蟲止癢效果[21]。
梁教授認為陰癢的治療要與女性生理特性相結合,因婦女一生經、孕、胎、產,數傷于血,易處于“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的狀態(tài),且中醫(yī)整體觀認為人體臟腑氣血是一個有機整體,所以治療時要注重調和臟腑功能,陰陽氣血和則身安。陰癢的發(fā)病與肝脾腎密切相關,肝脈環(huán)繞陰器,腎開竅與二陰,肝腎同居下焦,肝腎同源;《黃帝內經》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主運化水濕,脾虛濕蘊,則化熱生蟲,侵襲外陰,出現(xiàn)陰門瘙癢,故治療時多從肝脾腎論治。梁教授主張司外揣內,外用藥物止癢的同時兼顧整體的和調進行辨證論治,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饵S帝內經》曰:“有諸行于內,必行諸外”,因此內服方多為調理肝脾腎功能之劑,內和則外安。同時臨床癥狀消失后,多繼續(xù)用藥以鞏固療效,調理善后,預防復發(fā)。
姜某,女,47 歲,職員,已婚,2022 年6 月4 日初診。主訴:外陰瘙癢、進行性加重8 年?,F(xiàn)病史:既往月經基本規(guī)則,周期5 ~7/27 ~30d,患者13 歲初潮,近半年月經周期逐漸延后,經期及月經量色如常,末次月經(LMP)2022 年5 月6 日—5 月10 日。生育史:1-0-3-1(剖宮產1 胎后人工流產3 次,現(xiàn)工具避孕)?;颊咂綍r外陰瘙癢,尤以月經前后及經間期明顯加重,帶下量、色無異常。多次就診于西醫(yī)院予以膏藥涂抹未見好轉。刻下癥:陰部瘙癢難忍,干澀灼痛,夜間加重;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口干欲飲;食欲不佳,大便干結,3 ~4d 一行,小便正常;舌紅,苔薄白,脈弦細。今日來我院婦科門診就診,婦檢(見著化纖高腰緊身內褲)外陰婚式,外陰部皮膚黏膜干燥、粗糙,散在點狀破潰;陰道暢;宮頸中度糜爛,顆粒型;宮體后位,正常大小,質中,活動欠佳;附件區(qū)雙側增厚,質軟,無壓痛。
中醫(yī)診斷:陰癢(腎虛肝郁證);西醫(yī)診斷:慢性外陰炎。治則:內外合治。內治:滋腎柔肝,行滯通絡。處方:養(yǎng)精通絡湯化裁(枸杞10g,熟地10g,山藥10g,山茱萸10g,當歸10g,五味子10g,酸棗仁10g,丹參10g,白蒺藜10g,赤芍10g,夜交藤10g)15 劑,1 劑/d,水煎服。外治:溫養(yǎng)止痛,解毒止癢。處方:止癢湯化裁(蛇床子30g,當歸30g,肉桂30g,補骨脂30g,丹參30g,花椒30g,五倍子30g,百部30g,苦楝根皮30g,冰片2g)10 劑,1 劑/d 兩煎,各取汁水500mL 溫熱坐浴,每次20min,早晚各1 次;維生素AD 滴劑,每晚睡前涂抹外陰,經期停用外用藥物。囑著全棉內褲,飲食清淡,調暢情志。
2022 年6 月21 日二診。藥后平和,夜寐能安,LMP2022 年6 月7 日—6 月12 日。月經干凈后外陰癢痛加劇,續(xù)以中藥內服外用后稍有減輕,現(xiàn)月經第14d,癢痛似有加重。舌脈同前,原方繼用,內服方20劑,外用方15 劑。
2022 年7 月12 日三診。遵醫(yī)囑用藥后諸癥明顯減輕,心緒寧靜,夜間癢痛明顯緩解。LMP2022 年7月5 日—7 月10 日,現(xiàn)月經干凈2d 后,外陰瘙癢未見加重。婦檢:外陰婚式,皮膚黏膜色澤正常,輕度干燥,原散在破潰處基本愈合。舌脈同前。內服方在首診方基礎上去酸棗仁、夜交藤,加炙黃芪15g、牡丹皮12g,20 劑;外用首診方15 劑。
2022 年8 月10 日四診。遵醫(yī)囑用藥后諸癥未加重,夜寐尚可。LMP2022 年8 月3 日—8 月8 日,現(xiàn)月經干凈2d,外陰瘙癢未見明顯加重。予上方內服方10 劑繼續(xù)鞏固治療;外用首診方10 劑。
2022 年8 月25 日五診。自覺會陰部除月經前后數日及夜間有瘙癢外,余時基本無明顯不適,夜寐尚可。婦檢:外陰黏膜色澤正常,皮膚潤澤,未見明顯破潰處。舌淡紅,苔薄白,脈弦。予上方內服藥10 劑繼續(xù)鞏固治療;外用首診方15 劑。囑暢情志,保持外陰清潔干燥。
2022 年9 月18 日六診。 諸癥較前減輕。LMP2022 年9 月2 日—9 月7 日,現(xiàn)月經干凈11d,自覺會陰部在月經前后數日及夜間時瘙癢減輕,余時基本無明顯不適。予上方內服藥10 劑繼續(xù)服用;外用首診方10 劑。
2022 年10 月13 日七診。諸癥減輕大半。自覺陰部除月經前后數日時覺瘙癢外,余時基本無明顯不適感?,F(xiàn)夜寐佳,心情舒暢。婦檢:外因皮膚黏膜色澤正常,輕度充血,未見明顯破潰。舌淡紅,苔薄白,脈數。停用內服劑,囑其繼續(xù)首診外治中藥,需要時可間斷使用。暢情志,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如上治療半年后痊愈。
按:該患者外陰瘙癢、漸行加重8 年,辨病為陰癢。結合患者臨床癥狀以及舌脈,四診合參,辨證為腎虛肝郁。患者初診陰部瘙癢難忍,干澀灼痛,夜間加重;五心煩熱,腰膝軟軟,口干欲飲;食欲不佳,大便干結,故內服方選養(yǎng)精通絡湯化裁,方中枸杞、熟地、山藥滋腎柔肝,潤燥通便;山萸肉味酸、微溫,強陰益精,安五臟,五味子微溫,味酸咸,滋腎陰、退虛熱,兩藥配伍,滋腎益陰,清熱利竅;白蒺藜疏肝解郁,祛風止癢;當歸、赤芍、丹參涼血行滯,化瘀止痛;酸棗仁、夜交藤養(yǎng)肝寧心,安神除煩。外用方選用止癢湯化裁,方中肉桂、補骨脂、花椒、艾葉溫經活血,行血理滯;當歸、丹參養(yǎng)血行血,潤燥止癢;蛇床子、五倍子、百部、黃柏、苦楝根皮燥濕解毒止癢。外治法輔以維生素AD 滴劑用于外陰處加強潤膚。二診外陰癢痛未見明顯好轉,故原方繼用及鞏固療效。三診諸癥狀明顯減輕,故隨證去酸棗仁、夜交藤,加黃芪補益中氣,流營止癢;牡丹皮通行郁滯,暢隧止癢。七診后患者諸癥減輕大半,予以鞏固治療半年后痊愈?;颊吣昙s5 旬,處于臟腑功能失調,病理產物蓄積階段,常致虛實夾雜之證,梁教授指出臨證必須抓住疾病的本質,標本兼治,同時要結合女性特有的生理特點進行選方用藥,調和臟腑。
陰癢屬于婦科常見的頑固性疾病,虛實夾雜,纏綿難愈,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梁教授認為本病病機關鍵是肝腎陰虛、濕熱互結,治療上主張從肝、脾、腎論治,遣方用藥注重遵循女性生理特點,主張內、外治法與女性生理特點相結合,兼顧局部與整體的調節(jié)防護。本病先起于內而恙及于外,固本之治必先求于內。臟腑和調,則內無源頭以生濕,外無濕熱以發(fā)癢,加之內服中藥安臟腑,外用中藥以止癢,內調外護,則濕濁無內濟外助之力,最終臟腑安,癢止病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