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一小節(jié)崖柏巧雕成佛肚竹,末端雕刻有一只蟬,這看似簡單的木雕作品,實際上并不簡單?!澳阕屑毧?,這個作品是隨著它的外形雕刻而成的。還有,近距離看它兩個翅膀的花紋也是對稱的?!?月28日,在太原市信義原文化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的木雕展廳里,非遺傳承人卞春有拿出手電筒,照射在這個木雕蟬的眼睛上,《科學導報》記者看到蟬的兩只眼睛中的橫線也是通過木質(zhì)的自然紋理表現(xiàn)出來的。作品雖小,從構(gòu)思、設(shè)計,隨自然而作,最大化地展示了它原有木紋、俏色的魅力,將一個木料注入了生命,讓它活靈活現(xiàn)。
化腐朽為神奇,讓枯木又逢春。因材施藝,隨型而作,是卞春有的創(chuàng)作原則。一刀一刻、一雕一琢,都事關(guān)木雕作品的成敗,在采訪過程中,除了感受到卞春有精湛的手工技藝外,印象更深刻的是他來自于“信義原”的信仰。傳承手工技藝固然重要,但傳承祖輩的一種精神更為可貴。
在展廳文化墻的玻璃框中,一張民國二十一年的營業(yè)執(zhí)照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泛黃的紙張透露出了歲月的痕跡?!靶帕x原這個營業(yè)證是我爺爺卞登麟創(chuàng)立的,守誠信、崇正義、知本源,是‘信義原’做事以及做人的原則。當時主營木業(yè),主要給平遙火柴廠供應(yīng)松木木材以及木材相關(guān)的生意?!北宕河姓f。
從紅色手提箱拿出來的一本本珍貴的歷史資料,卞春有將它們一一展現(xiàn)在記者眼前。有民國二十六年信義原的《銀洋往來賬》《總賬》,有曾祖父卞尊賢、祖父卞登麟曾讀過的《大學中庸》《詩經(jīng)》《論語》等。“當我從老家把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取回時,思緒萬千……這些珍貴的書籍、歷史資料,是先輩的輝煌,是家族曾經(jīng)的興旺,是我們的驕傲,也是學習和繼承的榜樣。把晉商和先輩們以誠信經(jīng)營、以義取利的文化精神傳承下去,把信義原木雕技藝發(fā)揚光大,是我努力的動力和方向。”卞春有說。
卞春有曾經(jīng)也是一名打工者,為成家立業(yè)忙忙碌碌。雖然也曾努力,也曾小有成就,但內(nèi)心總覺得空虛?;蛟S因為有了那些年的摸爬滾打,不但讓他為有朝一日明確目標時有了堅持不懈的勁頭兒,也有了對機緣來之不易的感念。他也曾自問:“我是誰?我能干什么?我能做好什么?我最喜歡干什么?”直到他雙手從兄長那里接過“信義原”的營業(yè)證那一瞬間,終于找到了答案。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手工藝人,卞春有的經(jīng)歷讓他更擅長于該怎么突出自己特點,又該如何更好地創(chuàng)新。2018年12月底,他參加了中國技能職業(yè)大賽——山西省工美首屆工藝品雕刻大賽,9小時現(xiàn)場完成一件作品,最終取得了第一名,同時榮獲了“三晉技術(shù)能手”和“山西省五一勞動獎?wù)隆钡墓鈽s稱號。那么,這位“半路出家”的手藝人是如何在已經(jīng)有些名氣的手藝人中脫穎而出的呢?比賽時,卞春有根據(jù)木料的走勢而雕刻,樹干上面雕刻了一只翠鳥叼著一條小魚,看上去比較自信,也很驕傲。而樹下面,有一個點睛之筆——小蝸牛,作品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上下呼應(yīng)。驕傲自滿的翠鳥和腳踏實地的小蝸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品取名為《收獲》。他勝出的原因在于立意新穎,作品有寓意、講故事,而不是單一的雕刻某一個人或物。他活躍的思想、清晰的談吐,讓人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以及作品的獨到之處。
《太行山上紅旗飄飄》是一件紅色文化題材的作品,曾在文博會上展出。作品長1.4米,整體像一條龍,在它的脊背上卞春有做了巧雕和微雕,是打仗沖鋒陷陣的一個場景,人物小到只有2厘米,卻依然能夠看到他們的面容。卞春有用燈光照射在作品正前方,背后的紅木上面映射出戰(zhàn)士們舉旗拿槍的影子,栩栩如生的畫面,好似把人帶回了那個戰(zhàn)火連天的年代。
觀賞著卞春有一件件作品,聽他說,“朋友拿來料子或者有人定做時,熟知我的人都不會催我或者提出他們的意見,而是耐心地等我去品味這個料子如何隨形做出好的作品。我的作品每一件都是孤品,各有內(nèi)涵和故事,作品做成不僅耐人尋味,而且是一種耐看的美,就是越看越想看的美”。
“信義原的過去隨著歷史的沉淀及變遷已經(jīng)流逝,我堅定了一種信念就是把它傳承下去,努力申報成山西老字號,這就是我的理想?!睆谋宕河械难哉Z中可以感受出他的執(zhí)著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