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蘇步青,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但是他的童年并不像其他院士那樣傳奇。
蘇步青小時候出生在農(nóng)村,雖然名字取的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的意思。但是當其他人背上書包去學習知識,用文化改變命運的時候,他卻得到了一根牛鞭。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他成了一個地道的放牛娃。
父母不忍心孩子一直這樣,便咬咬牙把他送進了縣城里的學校,可是剛到縣城的蘇步青調(diào)皮又好奇,每天只顧著玩鬧,不務正業(yè),以至于期末考試連續(xù)三個學期都考了倒數(shù)第一名,老師和同學都說他是笨蛋。
家里放牛,生活如此貧苦的蘇步青,并沒有一對有文化的父母。又是怎樣能夠去學堂上學的呢?
這都源于他平日里對學習知識的渴望。蘇步青的父親蘇祖善經(jīng)常聽到兒子悄悄地背《三字經(jīng)》《百家姓》,當時覺得非常震驚,便想一探究竟,于是有一次他跟蹤蘇步青去放牛。
發(fā)現(xiàn)原來是蘇步青在放牛的時候悄悄跑去別人私塾的門口,偷聽老師上課。這樣好學的心打動了他的父親。在這種情況下,父親決定咬緊牙,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把孩子送上了知識的殿堂。
試想,如果沒有父親當時那一番舉措。那這樣一位偉大的數(shù)學家的一生就止步于這個放牛娃了。而父親的這一番舉措,皆是源于蘇步青自身對知識的強烈渴望,渴望是能打動人的。
后來的蘇步青,始終懷揣著這樣一份渴望,小到知文識禮,大到知識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