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國宏
“春山暖日和風(fēng),闌干樓閣簾櫳,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春天,酥枝拂風(fēng),吹面不寒,燕子銜泥,水面初平,杏花初雨,柳絮飛空……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讓我們來一同賞讀春天的“別名”吧!
蒼靈。古代中國神話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東方的司春之神,古人遂將“蒼靈”作為春天的借稱?!段倪x·顏延之》中載:“春官聯(lián)事,蒼靈奉涂。”李善注:“蒼靈,青帝也?!薄吨軙ば㈤h帝紀》中也有“上協(xié)蒼靈之慶,下昭后祇之錫”之語。
淑節(jié)。意指佳節(jié),中國夏歷對春季的別稱,出自南朝(宋)人謝惠連《悲哉行》:“羈人感淑節(jié),緣感欲回泬。”
陽春。有句成語叫“陽春三月”,“陽春”就是古人對春天的稱謂。此語出自《管子·地數(shù)》:“君伐菹薪煮泲水為鹽,正而積之三萬鐘,至陽春請籍于時?!睗h代《長歌行》中即有“陽春”記載:“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詩句“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抒發(fā)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而唐人酒肆布衣的《醉吟》“陽春時節(jié)天氣和,萬物芳盛人如何”則將自然界的春天與人的內(nèi)心的春天進行了對比。
三春。唐代詩人孟郊在《游子吟》一詩中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痹娭械摹叭骸敝傅木褪谴杭?。古時,人們以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簡稱“三春”?;?qū)⒄路Q為早春,二月稱為酣春,三月稱為晚春、暮春和末春。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別氈帳火爐》詩中寫道:“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痹娭械摹叭骸敝傅木褪谴禾?,而非春天的第三個月或第三個春天。
九春。按民間習(xí)俗,十天為一春,春季共有九十天,故春天又稱“九春”。詩人阮籍留下了“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的佳句。張銑注:“春,陽也;陽數(shù)九,故云九春?!蹦铣涸鄣摹督饦亲印ぶ竟制分休d:“其花似杏,而綠蕊碧須,九春之時,萬頃競發(fā),如鸞鳳翼?!碧迫嘶矢γ丁讹w煙傳》中也提到了九春:“見說傷情為九春,想封蟬錦綠蛾顰?!贝竺ΧΦ奶埔苍凇督鸱鄹5刭x》中興奮地寫道:“瑤池疏潤,演麗于九春;析木分輝,流光于千里。”寫出了春光之盛。
青春。春天萬物復(fù)蘇,到處綠意盎然,因此古人呼春天為“青春”。唐代詩人杜甫有詩云:“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此處的“青春”非指年齡,而是通過描寫草木青蔥來借指春天。革命先驅(qū)李大釗先生所寫的“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中的“青春”,也是指春天。
艷陽。春天陽光朗照,艷麗明媚,故又稱為“艷陽”。南朝詩人鮑照《學(xué)劉公干體》詩云:“艷陽桃李節(jié),皎潔不成妍?!彼纬~人柳永在《長壽樂》詞中寫道:“繁紅嫩翠。艷陽景,妝點神州明媚。”明人陳恭尹《南海神祠古木綿花歌》中云:“青春二月當(dāng)艷陽,觀者千人皆嘆絕?!鼻迦丝咨腥蔚摹短一ㄉ取ぴL翠》中唱道:“對三月艷陽之節(jié),住六朝佳麗之場,雖是客況不堪,卻也春情難按?!彪娪啊读さ墓适隆返牟迩毒啪牌G陽天》,歌中的“艷陽”,指的就是春天:“九九那個艷陽天來喲,十八歲的哥哥呀坐在河邊。東風(fēng)呀吹得那個風(fēng)車兒轉(zhuǎn)哪,蠶豆花兒香啊麥苗兒鮮……”
青陽。春天陽光艷麗明媚,因而又有“青陽”之雅稱。語自《爾雅·釋天》:“春為青陽?!惫弊ⅲ骸皻馇喽鴾仃?。”樂府詩集《青陽》中云:“青陽開動,根荄以遂,膏潤并愛,跂行畢逮?!泵虾迫辉凇稓q暮歸南山》一詩中寫道,“白發(fā)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抒發(fā)了詩人不愿以白衣終老卻又無可奈何的復(fù)雜情懷。陳子昂《感遇》一詩與此類似:“白日每不歸,青陽時暮矣?!爆F(xiàn)在的安徽省池州市的青陽縣、江蘇省江陰市的青陽鎮(zhèn)、宿遷市泗洪縣的青陽鎮(zhèn)、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青陽鎮(zhèn)的“青陽”,也都含有“春天”之意。
芳春。春季綠草萌芽,百花吐芳,古人又將春天稱為“芳春”。晉人陸機在《長安有狹邪行》中寫道:“烈心厲勁秋。麗服鮮芳春?!碧拼娙岁愖影骸端蜄|萊王學(xué)士無競》詩中有“孤松宜晚歲,眾木愛芳春”之句。《天雨花》第十四回中,也有“碧桃繞檻開如錦,蜂聲蝶影戀芳春”的記述。
蠢。古時“春”“蠢”同音同意,春來蟲動,形聲兼會。蠢,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嚴冬之后回暖的季節(jié),意指冬眠結(jié)束后大量昆蟲蘇醒、活動,“踏春”而來?!墩f文》中說:“蠢,蟲動也。”晉傅玄《陽春賦》中云:“幽蟄蠢動,萬物樂生。”左思的《吳都賦》中也有“萬物蠢生”之語,均表示春天的意思。
“古春年年在,閑綠搖暖云?!贝禾斓难欧Q還有很多,如韶節(jié)、陽節(jié)、天端、東節(jié)、東陸、蘭時、陽季、泰春、華節(jié)、良辰、望杏、花月、古春、軟節(jié)、遲日等。尤其是古人還根據(jù)節(jié)氣、農(nóng)事等,給春天起了許許多多漂亮的名字:將正月稱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陽、元陽、春王、正陽;將二月稱為仲春、酣春、大壯、中和、仲陽、陽中;將三月稱為季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這些美稱、雅稱和代稱,為春天涂上了一層絢麗的色彩!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
責(zé)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