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zhèn)雄縣融媒體中心:劉婭
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增加了信息的傳播渠道,各種各樣的信息如潮水一般沖擊著人們的生活,這給編輯的業(yè)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夠順應新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媒體的編輯要積極做出改變,尋找出一條新的道路。新聞編輯還要順應時代需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優(yōu)勢,才能在新媒體時代依舊屹立在行業(yè)前列。
在新媒體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的傳播和獲取都更加迅速,與從前相比,信息出現爆炸式噴發(fā),使人們每天都會接收到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各類信息。這就使信息內容碎片化,信息更迭也更加迅速。各種平臺和設備持續(xù)創(chuàng)新,讓人們發(fā)布信息和獲取信息的成本隨之降低,人人都能參與到信息的傳播當中來,人們對于信息的認知卻沒有隨之變得更加全面?,F在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去看一篇完整的新聞報道,而是更傾向于短小、新鮮的信息資訊。這就對編輯行業(yè)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信息內容碎片化的環(huán)境下,留住受眾的目光,是編輯們需要努力的目標。
新媒體時代不斷發(fā)展的新媒體技術影響著信息的收集和處理,這種改變直接影響著新聞編輯行業(yè)的發(fā)展。各種媒體技術的產生,使傳統(tǒng)新聞媒體分散化的采編工作集中在信息平臺上進行統(tǒng)一操作。編輯工作者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對各方的信息進行匯總整理,根據各個平臺上用戶的群體的特點,對信息進行分類加工,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將信息送到用戶面前。新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及合理分配,以及成為新媒體時代下的主要生產方式。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手機、電腦等設備不斷更新換代,已經成為人手必備的工具。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運用這些設備進行信息的傳遞和收集。制造新聞的成本也隨之降低,進入了一個“人人都是新聞人”的時代。一段文字幾張照片就能成為一個新聞,短時間內在各種網絡平臺上迅速傳播,轉發(fā)量呈幾何倍數增長。除此之外,依靠網絡平臺開新聞發(fā)布會直播,也是信息傳遞的有效途徑。傳播載體融合成為新時代新聞編輯業(yè)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可以豐富信息內容,提高信息傳播速度,在現在的新聞編輯工作中,熟練掌握剪輯技術,將圖片、文字、視頻、音頻剪輯成簡短的,中心內容明確的、真實的、富有吸引力的新聞內容尤為重要。
新媒體發(fā)展已經進入了新的征程,將傳統(tǒng)媒體中信息的單向傳播轉變?yōu)殡p向傳播。各種網絡平臺的留言和評論區(qū)有效實現了信息的受眾與發(fā)布者之間的互動。例如抖音、微博等平臺,具有龐大的用戶群體,評論區(qū)可以加強新聞發(fā)布者與用戶之間的聯系,用戶通過評論分享等形式增加新聞的熱度。一般情況下,評論和轉發(fā)熱度決定了新聞的影響力,群眾的聲音足夠大時就可以改變輿論的方向。信息的雙向傳遞,給了受眾質疑和發(fā)聲的機會,這就給新聞編輯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確,能經得起大眾的監(jiān)督和質疑。在新媒體時代,每個網友都是信息的參與者和評論者,都會給新聞的社會輿論帶來影響。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傳統(tǒng)新聞編輯業(yè)的發(fā)展方式,給編輯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zhàn),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在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們按照一套完整的流程進行信息的采編工作,保證新聞的時效性和真實性即可。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傳統(tǒng)的編輯工作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受眾們的需求,需要及時調整工作方式,提升編輯的業(yè)務能力。新聞編輯的業(yè)務能力包括信息處理能力、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文字寫作能力、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能力。
信息處理能力是編輯開展新聞活動的基礎。作為新聞內容的制作者,編輯首先要具備積極主動接受信息、尋找信息的能力。新聞必須要真實可靠,在面對事件信息的時候,編輯要能判斷信息的真實性,多方面收集相關內容,將散亂的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將真實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展現到受眾的面前。
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指的是編輯要突破傳統(tǒng)思維,打破信息的固有思想,對編輯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的一種能力。對編輯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并不是只憑空捏造新聞內容,而是在新聞的策劃、編輯、排版等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給受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例如,有些新聞內容是中央媒體先發(fā)布,各級媒體根據中央媒體的新聞內容再發(fā)布內容,難免就會出現千篇一律的情況。就需要編輯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吸引受眾的目光,可以通過新穎的標題、開設專題專欄等方式,將新聞信息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在受用面前。
文字寫作能力,顧名思義就是作為一名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的撰寫和修改等文字應用的能力。新聞編輯的文字寫作能力直接決定了新聞稿件的質量和新聞信息的傳播程度。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近幾年出現越來越多的網絡流行詞。在稿件中適當運用一些流行詞匯可以吸引廣大網友的目光,增加新聞度。但是新聞編輯一定要有判斷能力,稿件中是否適合運用網絡流行詞匯,該怎么運用會相對合理,避免因為在文章中“硬加”流行詞匯,導致新聞稿件內容看起來生硬尷尬。除此之外,新聞編輯每天還要修改大量的稿件,給新聞稿件制作標題和配發(fā)言論,一個好的標題和導語會提高新聞的熱度和關注度,這些都對新聞編輯的寫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現代化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是指新聞編輯在工作的時候需要掌握的計算機技術和語言工具等。傳統(tǒng)媒體都是運用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信息采編,這是一項較為復雜的計算機程序,要求新聞編輯熟練掌握該項技術才能順利地開展工作。在新媒體時代下,形成了全新的媒體結構,要求新聞編輯不僅要掌握傳統(tǒng)的計算機采編系統(tǒng),還要能夠熟練運用微博、微信等客戶端開展采編工作。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快餐式的信息傳播方式已經成為各個平臺的主要趨勢。各大平臺上的信息內容出現了求量不求質的現象。用戶們每天被各種海量的信息沖擊已經漸漸出現審美疲勞,對信息的深度和內涵有了更多的要求。然而為了輸出更多的新聞信息,大量的工作量讓編輯自顧不暇,對于稿件的把控也很難深入,沒有足夠精力去挖掘新聞信息的深度價值,長此以往,不利于新聞行業(yè)長遠發(fā)展。
現在很多的新聞采編人員在工作中一味地迎合大眾的愛好,追求流量,而不注重對新聞內容的把控,導致很多新聞都存在著一些不良的信息,對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新媒體時代信息噴薄而出,給新聞采編工作帶來了難度,工作人員需要在繁雜的信息資源里去尋找有用的信息,這就要求新聞采編人員具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性。如果新聞采編人員缺乏足夠的新聞敏感性,就會使新聞采編工作單一,新聞選題不夠具有社會價值,降低了新聞的傳播效果,同時也會降低工作效率。一些采編人員缺少對社會發(fā)展和大眾需求的了解,在進行信息采編工作的時候就會存在盲目性,無法找出最有社會價值的信息,難以抓住新聞亮點,也就無法充分發(fā)揮新聞的價值。
在新媒體時代,編輯的工作性質發(fā)生了巨大轉變。新聞編輯每天面對的新聞信息越來越多,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核實新聞的真實性和新聞的更多細節(jié)內容,還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校對和檢查,對邏輯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整理再核實。同時,新聞編輯還要注重新聞內容欄目之間的融合度,根據輿論的發(fā)展和新聞的時效性對新聞稿件進行排稿和排版。除此之外,新聞編輯還要對新聞內容有著足夠的敏感度。每天面對無數的信息轟炸,采編人員要實時注意外界的變化,了解現階段的大眾需求和社會熱點話題,在眾多的信息中整理具有社會價值的新聞內容,抓住新聞亮點,提升新聞價值。最后,新媒體發(fā)展迅速和繁榮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技術的進步,新聞編輯要順應的時代的發(fā)展,掌握信息技術,了解新媒體傳播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徑,利用計算機技術廣泛接收信息,熟練運用各種軟件了解新聞素材的多面性。由此可見,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的工作難度加大,對新聞編輯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新聞敏感度的要求更高。隨著新媒體行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新聞編輯必須要強化自身的專業(yè)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
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碎片化,傳播載體融合化,為了提高新聞信息的優(yōu)勢,新聞編輯必須要加大知識儲備,提升資源整合能力。首先,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點就是信息量多而雜,傳播速度快,信息更迭的速度更快,只有極少數的新聞信息才能抓住受眾的眼球,提高新聞的傳播價值。在日常的工作中,新聞編輯需要從海量的信息中心挖掘有潛力的信息,并將散亂的信息整理出來,并多渠道了解新聞信息的整體內容,核實其真實性后。對稿件進行加工整理,刪除沒有必要的內容,抓住新聞亮點深化稿件內容,使新聞信息更具有社會價值。再者,信息浪潮也帶來知識爆炸。新聞編輯每天面對的新聞稿件涉及到包括時事政治、科學技術、軍事法律、社會熱點等在內的各個領域,面對不同領域的學科知識,新聞編輯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對每個領域都有所了解和涉獵,才能使撰寫的稿件足夠專業(yè)和科學,還能提升對新聞稿件內容的審核能力。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編輯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知識儲備,提升資源整合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更新頻率加快,對質量的要求也更高。為了滿足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新聞編輯必須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首先,新聞編輯要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面對快速更迭的信息流,新聞編輯要多關注社會熱點,了解公眾需求,從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問題,在選題上推陳出新,建立自身特色,從而吸引受眾,提高新聞的傳播力度。新聞編輯不要盲目追求熱點,只選對的,不選最熱的。因此,新聞編輯要具有敏銳的目光和持續(xù)不斷的創(chuàng)造力,做到求真、求新。另外,新媒體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相互性”,也就是受眾與新聞媒體之間的雙向傳遞。新聞編輯要多與受眾進行互動,增強受眾黏度,提升自身影響力。新聞編輯可以通過給自身立“人設”的方式,來增強和受眾的互動。例如,在微博、抖音等平臺,很多的主流媒體都會有一個發(fā)言人“小編”,他們會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回復受眾們的問題,拉近雙方距離,加深受眾的好感度。新聞編輯要提要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經營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在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對新聞真實性的把控,新聞真實性是公眾信賴的前提條件。在對龐雜的信息進行篩選時,新聞編輯不僅要能夠預測熱點話題,更要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是為了熱度就根據網上的輿論風向胡亂下場,這是對新聞行業(yè)的不負責任。一旦事情的真相出現,就會導致公眾的信任度降低,還有可能會因為主流媒體的引導而導致公眾對于事情的真相視而不見,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新聞編輯的筆是一把刀,它可以揭露丑惡,也可能將人推入深淵,所以在使用它的時候,新聞編輯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確保新聞的真實性。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作為主流媒體,要擔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做好輿論導向,揭露虛假謠言,還原事件真相。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聞信息的傳播中來,改變了傳統(tǒng)只允許主流媒體發(fā)聲的狀態(tài),加強了對社會的監(jiān)督,但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輿論,新媒體讓新聞信息傳播成本降低,揭露出了很多從前看不到的丑惡,公眾的情緒更容易被引導。新聞編輯要提高自身業(yè)務素養(yǎng),幫助公眾還原事情真相,站在公眾的角度發(fā)生,作好輿論引導,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
新聞編輯的業(yè)務能力直接影響了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新聞編輯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yè)務能力,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充分發(fā)揮新聞的價值,為新聞行業(yè)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