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和
楊天和:畜牧師,湖北省利川市元堡鄉(xiāng)畜牧服務中心,445400
草食畜牧養(yǎng)殖業(yè)是山區(qū)農民的重要生產項目,丘陵地形與飼料資源適合山羊養(yǎng)殖,所以在農村山區(qū)有著養(yǎng)殖山羊的傳統(tǒng),山羊養(yǎng)殖在山區(qū)農村產業(yè)結構調整、農民脫貧致富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羊肉的需求增加,羊肉市場價格不斷上漲,養(yǎng)殖效益明顯增加,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參與山羊養(yǎng)殖。但部分人不具備相關技術,若盲目發(fā)展養(yǎng)羊業(yè)有可能造成損失,為此,本文介紹一些最基本的山羊養(yǎng)殖技術。
山區(qū)養(yǎng)殖山羊應以放牧為主,也可采用半圈半牧的飼養(yǎng)方式。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植被資源,選擇植被覆蓋率在80%以上的土山或石山,通過撒播優(yōu)質牧草改良草地。利用秸稈、青綠作物輔助飼喂,可提高載羊量1倍以上。定期清除牧地內雜草和有毒的草類、藤蔓,施行輪牧制度,有效保護草地牧羊資源。
羊場建設選址要注意交通、電力便利且水源清潔,要遠離人類聚集活動區(qū)和其他畜禽養(yǎng)殖場,羊舍講究坐北朝南、背風向陽、冬暖夏涼,選擇地勢高燥地方建成斜坡高床漏縫樓式欄舍,用干燥竹木為欄舍建筑材料來降低成本,單個羊圈以12~14℃ 為宜。
根據養(yǎng)殖管理技術水平確定合理的山羊養(yǎng)殖起步數量,初入門者建議起步基礎羊群在15~30只為宜,待積累一定養(yǎng)殖管理經驗后再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養(yǎng)殖戶最好自己選留種羊來擴大養(yǎng)殖數量,從外地或其他羊群購羊擴群,會受羊只適應性、合群性、抵抗力等因素影響。
1.掌握好辦場季節(jié)
首次辦場,山羊引種和調種選擇在氣候溫和的晚春、入秋時節(jié)比較合適,冬季過于寒冷,夏季過于炎熱,均不利于羊只的飼養(yǎng)管理,最好引出地和引入地氣候條件相似或相近,這樣引進的羊只會很快適應環(huán)境。
2.及時處理應激反應
初引進羊只,由于養(yǎng)殖環(huán)境和飼養(yǎng)方式不同,極容易出現角膜炎、口瘡、感冒、腹瀉等應激反應,有效降低羊只應激是關鍵,除了從氣候相近地方引進外,調運時要盡可能帶些原場地牧草飼料回來喂養(yǎng),逐漸過渡到飼喂本地食草飼料,同時做好清潔圈舍衛(wèi)生工作,加強飼養(yǎng)管理,堅持隔離觀察,出現發(fā)病羊只要及時診治,待羊只健康后再合群。
3.及時免疫接種和驅蟲
新引進羊只大約1個月就能夠全部適應本地氣候和飼養(yǎng)習慣,羊的體質也已經全部恢復到位,此時給羊群進行免疫接種和全面驅蟲正合適。
1.免疫接種
根據本地山羊傳染病流行特點制定防疫制度,針對性開展免疫接種工作,預防和控制羊傳染病。一般春季懷孕母羊產前1個月肌注破傷風類毒素疫苗;2月下旬~3月上旬和9月,成年羊和羔羊接種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羊猝疽、羊黑疫(或羔羊痢疾)三聯四防疫苗(或五聯苗);2月~3月接種羊痘苗;3月~4月和9月接種羊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羊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羊懷孕前或懷孕后一個月內每只皮下注射3mL羊流產衣原體油佐劑卵黃滅活苗,以預防羊衣原體性流產;小反芻獸疫疫苗三年打1次。
2.常規(guī)消毒
嚴格遵守防疫消毒制度,定期對場地、圈舍、用具等進行消毒,可有效杜絕山羊傳染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場地和圈舍堅持每天一次機械清掃、每周一次消毒。進場出入口設消毒池,使用4%氫氧化鈉溶液或3%過氧乙酸等進行車輛消毒;人員進出設立消毒室并穿專用工作服,頂上或墻壁安裝紫外線燈管,地面鋪設浸濕20%漂白粉溶液的消毒墊;場地可用10%漂白粉溶液、10%~20%石灰乳或4%福爾馬林噴灑;羊舍(地面、墻壁和食槽)噴灑0.5%過氧乙酸溶液、10%~20%石灰乳或1∶1800~1∶3000的百毒殺帶羊消毒,空舍可用福爾馬林每1m3空間用25~50mL熏蒸消毒12~24小時(特別提醒:熏蒸后要通風24小時以上才能使用);使用生物熱消毒法將羊糞堆積發(fā)酵30天以上,再用作肥料還田;實行糞污、雨水分流排放,在糞污處理池內按照每1000mL污水2~5g用量加入漂白粉或其他氯制劑進行消毒。
3.分類飼養(yǎng)
按照待產(繁殖)母羊、種公羊、育肥羊、幼年羊等分圈舍分類投喂飼料和管理,可有效提高生產效益,加強保健防止羊只生病。分春秋兩季定期給羊群預防性驅蟲,按照1kg體重15mg內服阿苯達唑或者0.2mL肌肉注射0.1%伊維菌素;從夏初開始對每只羊進行藥浴是防治羊螨病的有效措施,分夏冬兩季定期用0.5%敵百蟲溶液、螨凈溶液進行藥浴。每日早晚對羊只的精神、飲食、狀態(tài)等進行觀察,出現病羊單獨喂養(yǎng)、及時治療。
4.安全飲水
山羊養(yǎng)殖中,供給安全飲水非常必要。供水水井、水窖、水罐按每1m3(或1000℃ 水)日投加10g漂白粉消毒,方法是將漂白粉或碾碎的漂白精片放在碗內,加少量冷水攪勻倒入水井、水窖、水罐中,多次攪動后沉淀半小時再取用。羊圈水槽早晚各換1次干凈清水,不喂污水、冰凍水。
5.無害化處理
病死羊和廢料等傳播疫病風險大,要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且處理要徹底。常規(guī)無害化處理有深埋法、焚燒法、化尸窖處理法、化制法、生物降解法,深埋法通過土壤的自凈作用達到無害化目的,比較適合農村地區(qū)病死羊的處理,但如果地點不合適,容易污染地下水,埋的深度不夠,也可能被其他動物掏食。為了避免造成疫病流行,建議直接報告當地農牧部門進行病死羊的集中收集和處理。廢料無害化處理可就地焚燒,按照《動物防疫合格條件》的要求,配套建設焚燒爐很必要。
學習掌握基礎養(yǎng)殖知識,積累一定實踐經驗,才能養(yǎng)好山羊,初入門者建議提前參加相關培訓和自主學習,并在養(yǎng)殖過程中不斷向同行學習和交流。
1.防暑
圈舍四周種植樹木降低舍溫,羊舍要保持通風,地面清潔衛(wèi)生,保證供給清潔飲水,飲水中可按照每只羊每天10g量投加食鹽。宜早、晚放牧,中午樹蔭防曬,晚上牧歸后讓羊群先在場壩乘涼,待氣溫下降后再關進圈舍內。要注意早晨草露水重時不要放牧,發(fā)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便結便血等現象要及時進行降溫和治療。
2.防濕
羊舍位于高處,修建羊床能隔熱、隔濕、通氣,圈頂蓋實不漏雨。雷陣雨天氣不放牧,突遇下雨時立即將羊群趕回圈舍,不要讓羊淋雨和吃雨水草、露水草。做到糞便及時清掃,定期消毒,防止病菌滋生。
3.防中毒
隨時檢查食草飼料,發(fā)現飼料霉變立即銷毀處理,注重飲水的定期消毒凈化,霉變飼料和污水千萬不要喂羊。噴灑過農藥田地(林地)的草或農作物(秸稈)經過雨天15日后才能利用,如未經過雨天則要20日以上,周邊受濺灑地方也要過10日再利用。放牧地有毒植物和帶刺灌木要定期清除徹底。燒堿等強殺性藥劑嚴禁與羊體表接觸。
4.防跑放
實行草地輪放有利于牧草生長,過度放牧會造成羊群跑放、草地過早退化。
5.防爬跨
公、母羊保持1∶15~1∶25最好,公母羊要分開放養(yǎng)。選留好種用公羊,對其他達到2月齡小公羊進行去勢,杜絕亂交亂配。
1.保暖
入冬前對羊舍進行修繕,四周用玉米秸、草簾或者塑料布遮擋,深冬時節(jié)不再放牧,極度嚴寒的時候舍內生火爐取暖。
2.保群
初冬中午天氣溫和,抓緊牧羊,讓羊只采食新鮮牧草,鍛煉羊只體質,深冬再轉為舍飼。搞好晚春產羔母羊的配種和冬羔羊哺育。瘦弱羊只集中住單間、開小灶,增加精料和多汁料喂養(yǎng)。
3.保膘
入冬前,準備充足優(yōu)質青干草、作物秸稈和蘿卜等,供羊在冬季食用。冬天要補充豆粕、玉米等精料,一般每天每只羊投喂精料200~250g,留種羊每只投喂500g,妊娠母羊每只投喂1000g,同時供溫淡鹽水2~3次讓羊飲用。
4.保胎
要加強日常管理,公母羊分開飼養(yǎng),放牧不走陡坡和險路,防止羊群打架、沖撞等行為,準備單獨圈舍供懷孕母羊居住,以每只孕羊2~2.5m2面積為宜,防止孕羊受擠壓,保證孕羊不飲冰水、不吃霜凍草,增加孕羊精料供應,防止孕羊驚嚇、摔跌。
5.保健
冬季晝夜溫差波動大,山羊易患各種疾病,要提前做好口蹄疫、鏈球菌病、痢疾、感冒、大腸桿菌病等疾病的防治,要預防性驅蟲。保持場地清潔和羊只個體衛(wèi)生,每天刷拭羊只體表和被毛1次,增加羊只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機體健康。
山羊育肥6月齡就要出欄,超過6月齡后生長發(fā)育便逐漸下降,飼料報酬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