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競之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日漸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全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前所未有,但國際輿論中“中國威脅論”等對中國的歪曲、抹黑依然存在。這就更迫切需要各級媒體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幫助世界讀懂中國。
近年來社交平臺在世界媒介體系中迅猛崛起,以短視頻為代表的移動端傳播在跨文化傳播中占據(jù)顯著優(yōu)勢,也為我國對外傳播中國時代聲音、優(yōu)化國家形象帶來新的契機。常熟市融媒體中心在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中,抓住移動互聯(lián)時代短視頻傳播風口,制作“愛上一座城”系列短視頻,記錄不同國籍、職業(yè)、個性的外國人在中國小城的真實故事,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fā)布后,取得了良好的網(wǎng)絡口碑和傳播效果。本文將以此為例,剖析跨文化傳播中短視頻的敘事要素。
2020年全球社交媒體用戶數(shù)量穩(wěn)步增長,用戶已突破38 億大關,其中以短視頻為主的社交平臺全球搜索量居高不下,市場非?;钴S。第50 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wǎng)民規(guī)模超10 億,網(wǎng)絡視頻(含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已達9.62 億。在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已經(jīng)成為獲取信息和獲得娛樂的首選渠道,也成為一種全球風靡的記錄和傳播方式,對跨文化傳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共同記憶,這種記憶是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積淀下來的。而這種記憶的邊界,難免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形成不同文化的隔閡??缥幕瘋鞑?,正需要消除這種隔閡。
而今,唾手可得的短視頻漂洋過海,逐漸消弭了這種邊界,成為跨文化傳播中最常用的敘事方式??梢暬挠跋袷亲钪庇^的傳播方式,人們從短視頻中直接獲取大量的信息和細節(jié),使得受眾具有在場感,從而為跨文化傳播增強了真實性和可信度。同期聲和字幕翻譯文本的結合,彌補了單一語言容易造成的文化誤解,為跨文化傳播提供了相互理解的重要媒介。
迅速是移動短視頻的重要屬性。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不斷更迭升級,信息傳播速度冪次成長,人類奔跑著進入5G 時代。隨著掌上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對于時間的感知被重新構建,人們幾乎都在不覺察的情況下進入了“感官”加速的年代,期待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信息濃度。
短視頻通過壓縮和切片,以更加碎片化的形式呈現(xiàn)在受眾面前。相比圖文和長視頻,短視頻還降低了傳播門檻,讓用戶能夠輕松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重新演繹,在對外傳播傳統(tǒng)文化時更具優(yōu)勢。
活躍在社交平臺的短視頻,相比較于傳統(tǒng)媒體平臺,更具有社交屬性。平臺的留言、彈幕、點贊、轉發(fā)等功能,有利于過去的單向傳播轉變?yōu)殡p向,有利于將一次傳播變?yōu)槎啻蝹鞑ァ?/p>
短視頻的點贊推薦、轉發(fā)分享、評論等功能都可以通過全球網(wǎng)民通用的簡單操作手法來實現(xiàn),并借助數(shù)字網(wǎng)絡突破地域的限制,讓虛擬世界中的交流互動的范圍更加廣泛。在跨文化傳播過程中,這一交互反饋機制,將“地球村”對同一主題有興趣的不同主體連接到一起,實現(xiàn)更多回合的跨文化分享交流,超越地理和心理距離實現(xiàn)社交的無縫銜接。
《愛上一座城》,是常熟市融媒體中心策劃的系列短視頻。該組作品平均時長約為2 分30 秒,講述了不同的“老外”和這座千年古城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其中有愛寫生的工程師、走遍世界的加拿大校長、開著酒吧的美國人、德國高管、街舞世界冠軍……系列短視頻通過融媒體中心的微信公眾號、抖音號和微信視頻號平臺發(fā)布,收到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關注度,全網(wǎng)累計瀏覽量超百萬次,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除了大批市民自豪轉發(fā)、外地網(wǎng)友贊譽點贊,還有外籍人士留言互動。
“愛上一座城”成功講好中國故事的背后,離不開短視頻對文化符號的呈現(xiàn)和轉碼,使得多層次、多元的中國文化在傳播者和接收者的文化間搭起理解的橋梁。
這一系列短視頻,所選取的人物都是漂洋過海的外國人,其本身就是跨文化傳播的符號。他們共同的跨國生活經(jīng)歷,使得其所承載的中國故事,具有“過來人”的視角。通過視頻展現(xiàn)其跨文化的體驗,具有良好的跨文化傳播和說服效果。
一些在海外已經(jīng)有了一定認知基礎的中國文化符號,在跨文化傳播中擔當著重要作用。韓國工程師李成泰的故事中,第一幀畫面就是小橋流水人家。接著,李成泰的畫筆出現(xiàn),將這一美景收入他的水粉畫中。粉墻黛瓦的老房子、青石板的古街巷,這個中國獨有的建筑形態(tài)出現(xiàn)在短視頻中,與李子柒在詩意視頻中打造的“詩意中國”異曲同工,都是通過熟悉的符號直接喚起不同文化主體對東方古老文明的向往。
傳統(tǒng)的符號也可以被賦予新的意義。黃包車是民國電影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中國符號”,也是“落后中國”刻板印象的文化符號之一。然而在其中一個短視頻里,佩勒姆校長,一名周游世界的和平主義者,賦予它新的意義——“實踐出真知”。他從自身曾經(jīng)對中國的誤解現(xiàn)身說法:如果想要了解黃包車,最好騎著它走一走,如果想了解中國,就應當來一趟。畫面、同期聲、字幕共同促成了這一符號的意義轉換。尤其是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國際報道中卻出現(xiàn)了對中國抗疫不理解甚至污名化的聲音,短視頻通過黃包車表明了一種共同認可的實事求是的價值觀:不到中國,就很難了解真正的中國和中國文化。
這一系列中,每個視頻都出現(xiàn)了“吃面”“喝茶”“小籠包”等中國元素。中國美食對于老外來說并不陌生,美食文化符號的輸入,增加了跨文化受眾的親切感和可信度,也有利于增進好感度。
講述中國故事,中國符號并非唯一切口,非中國文化符號也對意義認同產生了重要的作用。非中國符號植入中國場景,其本身是文化交流的呈現(xiàn),有利于其他文化受眾主動參與并探尋彼此文化的共性與交集,從而建構了跨文化傳播的可能性。
紐約客菲爾的故事是這樣開頭的:燈紅酒綠的酒吧作為視覺背景,節(jié)奏明快的外語歌作為音樂背景,大胡子老外正調制一杯雞尾酒,整個場景非常西化。直到菲爾將手中的酒命名為“常熟”,使之頓時成了中國的代表。這一次命名行為是一次文化轉碼行為,也是一次跨文化傳播的行為。這杯洋酒,成為一個老外對中國的認同和熱愛,也是開放的有魅力的中國形象的展示。
街舞世界冠軍PoppinC 落戶中國的故事也非常典型。街舞是西方街頭藝術的代表,這一符號具有自由、個性、潮流、年輕、現(xiàn)代感等特點。街舞少年在傳統(tǒng)蘇作建筑群和現(xiàn)代工業(yè)風建筑中無縫切換時,畫面本身具有反差感和沖擊力,使得一個地方的厚重感和未來感交織,中國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不言而喻。而德國高管何安德的中國“市民卡”,被賦予了“綠卡”的概念,一邊連接了國際綠卡帶來的世界通行的概念,一邊連接著中國公民便捷舒適的現(xiàn)代生活,展示了開放現(xiàn)代的中國形象。
講故事是世界通行的傳播方法。實踐不斷證明,好的故事能夠跨越語言障礙,超越紛爭,穿越心靈隔閡。在信息時代,誰的故事更能打動人,誰就能擁有更多受眾,實現(xiàn)更好地傳播??缥幕瘋鞑ブ兴茉靽倚蜗蟮男Ч?,傳播價值理念、增進文化認同的質量,直接取決于講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在跨文化傳播中,中國曾經(jīng)嘗試以宏觀敘事、群像展示為主體切入,并植入核心思想,這就是“連根拔起”的樹式傳播,笨重無比。而最好的傳播,應當是“花粉式傳播”,花粉輕盈,包含著有效信息,并可以與受體結合,進行繁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理念是大樹之根,而一個個小的中國故事則是樹葉、花粉。因此,主流媒體要掌握輕量化的策劃和傳播技巧。
輕量化敘事,就是將人物故事與宏大敘事有機結合,從展示群像的全局視角,切換為展現(xiàn)個體的微觀視角,讓中國故事以更加輕盈的身姿飛入百姓家,再延展開去,飛越重洋,到達彼岸。“愛上一座城”系列的實踐,巧妙地“借船出?!?、以小見大,尋找到長三角一個現(xiàn)代小城富有代表性的一群平凡“老外”,講述中國發(fā)展故事。
短視頻在當下已經(jīng)成為文化“出?!钡囊淮笸緩?。其最終的呈現(xiàn)品質和傳播效果,依賴于采訪、拍攝、剪輯。短視頻適合微觀敘事,而細節(jié)是其成敗關鍵。
《愛上一座城》系列每部時長不到3 分鐘的短片,每個鏡頭皆從幾個小時的素材中遴選而出。第一人稱的簡單講述,壓縮了語言的敘事空間,降低了跨文化溝通交流的門檻。畫面承擔了核心敘事功能,使得受眾能夠更加聚焦于鏡頭所呈現(xiàn)的真實的場景。在拍攝中,航拍鏡頭、固定鏡頭和少量運動鏡頭兼而有之,有序切換,中景和特寫為主體,大量細節(jié)的展示,使得觀者在當下獲得沉浸式的觀看感受,從而實現(xiàn)心靈共鳴。
一個短視頻不一定能承載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可以突出一個亮點,傳遞一個觀點,實現(xiàn)一種認同。小地方,小人物,小切口,短故事,一個個碎片化的故事,通過不同人物和視角角度的拼接,也可以成功展現(xiàn)“大中國”立體的形象。短視頻在社交平臺的傳播和互動,為中外對話創(chuàng)造了共同的話題和語境,有利于探索融通中外的共同語言,實現(xiàn)互相理解、“和而不同”的整體目標,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