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學文等*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其他作者:孫敏(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王靜麗(北京控制與電子技術研究所),常文娟(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喬夏君(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目前,航天型號研制整體過程缺乏經濟約束,未能有效實現技術與經濟一體化,尤其是在部分新型號研制過程中技術方案的經濟性論證不足,且技術方案評審偏重技術可行性,對經濟性有所忽略,成本管理要素缺失或體現不足。各承研承制單位管理思路轉變難,一方面,傳統(tǒng)的“等靠要”經營管理模式還根深蒂固,型號競爭壓力和成本控制責任尚未得到逐級有效傳遞,“閉著眼拍,敞著口花,大開口要”的現象和經營理念還普遍存在,技術經濟一體化未能有效落地;另一方面,各單位作為獨立的經營活動主體,出于自身的經營考慮,無法形成全院“一盤棋”的一體化經營管控機制。同時,科研經費管理基礎偏薄弱,產品成本、價格體系尚未有效建立,面臨報價、審價、審計、經營分析等工作時,工作量大、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很難保證,無法支撐相關工作有效深入開展。在一體化經營管控體系建立方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需要通過構建概算報價、經費分配、財務結算、成本價格4 個方面的聯系,實現PDCA 有機循環(huán)。
研究院科研經費管理按照系統(tǒng)工程的理念開展工作,通過幾十年的不斷完善,形成相互支撐、相互約束、相對獨立的組織管理機制,建立起分層授權、逐級負責的責任體系,以及閉環(huán)管理的流程制度體系,保障了科研經費管理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
管理機制方面,院本級負責科研經費的綜合管理,型號“兩總”負責本項目科研經費的管理,各單位作為承研承制單位負責本單位科研經費的管理。在職能分工上,院本級各部門在科研經費方面形成了相互支撐、相互約束、相對獨立的管理機制做到外部與內部、計劃與執(zhí)行、項目與綜合、業(yè)務與監(jiān)督管理的相對分離。
綜合部門負責制定經費管理制度要求,監(jiān)控業(yè)務部門科研經費實施;業(yè)務部門負責對外承攬任務,與用戶簽訂合同,確立項目經營控制目標,制定任務計劃和研制配套、分配任務經費、編制年度預算和撥款計劃,并組織實施;型號辦公室負責審核本型號任務經費分配和撥款計劃任務節(jié)點完成情況,從完成任務的角度起到把關作用;財務部門負責從成本價格、財務狀況的角度審核任務經費分配和年度預算,并按撥款計劃撥付任務經費、組織項目任務的結算;審計部門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從合規(guī)合法的角度起到監(jiān)督作用。
在科研經費實際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管理相對“真空”地帶,突出體現在型號研制技術經濟一體化尚未真正有效落地,研制項目確定與型號項目經營目標脫節(jié);研究院與廠所一體化經營管控理念和手段還沒有形成,研究院與廠所之間還存在“籬笆墻”和天然的壁壘,一方面對于型號后續(xù)發(fā)展、競爭存在一定程度制約,另一方面與研究院形成“一盤棋”的有機經營整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對標“三高”發(fā)展目標,研究院亟需深入剖析問題根源,研究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聚焦航天型號技術經濟一體化和研究院與廠所一體化經營管控落地,按照找典型、以點帶面的研究思路,選取典型型號(國家立項、市場競標等)、典型單位(總體、生產等)等進行分析,按科研經費管理要素和業(yè)務流程2 個維度構建特征矩陣圖(見圖1),結合業(yè)務實際找出業(yè)務關聯的盲點、弱耦合點或斷點。
圖1 “三業(yè)一力”邏輯示意
經費管理要素主要包含技術管理、計劃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價格管理、配套管理、單位經營需要7 個方面;經費業(yè)務流程主要包含概算報價、經費分配、合同管理、撥款管理、結算管理、項目驗收6 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研制計劃緊與經費需求耦合度弱?,F階段各大工程任務計劃需求剛性,在面臨新型號立項時,由于項目研制計劃緊、報價周期短,在項目深入論證過程中可能對研制配套和不可預見項目把握不全,導致在經費概算報價時出現缺項、漏項,給型號(項目)全壽命周期經營帶來一定潛虧風險。
單位與研究院“一盤棋”經營耦合度弱。一是產品的目標成本尚未作為技術方案的約束,缺乏成本意識,技術狀態(tài)管控難,尚未建立基于目標成本的有效管控手段,技術經濟一體化流于形式。二是型號、單位的市場意識參差不齊,研究院對型號、單位沒有價格相關的考核點,型號、單位市場壓力和動力不足,市場壓力沒有得到有效傳遞,研究院、型號、單位之間利益不趨同。
技術狀態(tài)變化和質量問題歸零與經費耦合度弱。在型號研制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由于技術狀態(tài)未吃透、質量問題處理等因素,帶來部分新增研制項目或產品配套,此部分經費可能在前期項目立項時未納入配套,沒有爭取到相應經費支持,在對內分配經費時難為“無米之炊”。
撥款與任務完成掛鉤耦合度弱。目前,雖然研究院大力推行合同制付款,但是受行政管理手段、單位指標實現等因素影響,部分存在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已對相關單位實施經費撥付,導致計劃完成與合同付款節(jié)點關聯性不強,合同制約手段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經濟杠桿應用效果不明顯,計劃考核結果和目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項目審計驗收結果與產品價格制定耦合度弱。面對常態(tài)化的審計新形勢、新版國家經費管理要求等因素,業(yè)務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和主要承研承制單位沒有形成有效聯動。同時,審計結果沒有與相關單位產品定價聯動起來,沒有形成良性循環(huán)機制。
為進一步推進技術經濟一體化和一體化經營管控水平,一方面需要提升從設計源頭控制成本的能力,強化型號成本的源頭管控,合理確定技術方案,充分考慮產品成本;另一方面,院本級業(yè)務管理部門與各單位深度融合,面向用戶、面向市場實行一體化經營,實現“端到端”的扁平化經營管理模式,采用穿透式管理,實現研究院對軍品經費和經營指標統(tǒng)籌策劃與實施。
建立技術經濟一體化評審機制,將技術經濟性評審嵌入型號研制流程,成立技術經濟管理委員會,負責型號的立項、轉段等研制階段的技術經濟性評審和型號項目后評價工作,杜絕技術、經濟“兩張皮”現象。
圍繞產品研制中設計、生產、試驗、采購、外協和綜合管理等各類業(yè)務要素,以保質量、提產能、降成本、擴利潤為目標,制定降本增效實施方案,鼓勵降本增效,與單位構建利益共同體,產品定價與外部價格聯動,重點解決直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過程浪費多等問題,推動降本增效工作全面實施落地。
制定一體化經營管控方案,建立3 個管理要素(計劃、經費、質量)和4 類工作流(訂單流、業(yè)務流、資金流、指標流)耦合聯動的經營管理模式,計劃和質量執(zhí)行結果直接影響單位到款,賦予型號經費抓手,讓計劃和質量管理更切實有效;全面規(guī)范業(yè)務流和管理要素中各節(jié)點的經費管理,利用好經濟杠桿,落實一體化經營管控,以精細化的經費管理促進高效率任務完成和領域高質量發(fā)展。
閉合管理要素。以本級實體為組織平臺,閉合型號市場、計劃、經費、質量、型號實施等核心管理要素,高質量實現保成功、保交付,形成最大合力,實現研究院、廠所2 級共贏,高效益實現航天強國和國防建設。
構建直面市場和用戶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管理團隊,在市場開發(fā)、計劃落實、財務核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強研究院、廠所2 級經營管理隊伍建設和經營管理人才職業(yè)培訓,培養(yǎng)一支懂經營、會經營的管理專家團隊,逐步打造職業(yè)經理人任職序列,形成全院“一盤棋”的統(tǒng)一化經營支撐團隊機構,從而全面提升研究院、廠所2 級經營管理水平,實現一體化經營管控落地。
面對科研項目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內外部審計日益嚴峻的形勢,積極轉變觀念,建立科研經費例行審查機制,將審計壓力轉化為業(yè)務提升的動力,通過業(yè)務、財務、審計等多部門聯動,加強科研經費使用的監(jiān)督和檢查,持續(xù)提升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精細化和財務核算的規(guī)范化水平,確保審計問題整改閉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