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簡介
陳蔚文,女,小說及散文作品見于《人民文學》《十月》《中國作家》《天涯》等刊物,入選多種年度選本與排行榜。獲第十九屆百花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散文新人獎、林語堂散文獎、豐子愷散文提名獎等獎項。出版專集《若有光》《見字如晤》《疊印》等10余本。
如果,給那個當年的自己,那個童年與少女時期的我寫封信,我會寫些什么呢?我想,先抱抱她吧,當年那個女孩那么孤獨無助,父親長年在部隊,母親帶著她和姐姐,或許因為勞累、工作壓力,以及生計,母親的脾氣總是不好。父親偶爾回來探親,總因為母親的告狀對她和姐姐倍加嚴厲。
10歲的冬天,外公去世,他是女孩人生中最重要的護佑者。一輛載著外公回鄉(xiāng)安葬的白色車子消失在小街拐彎處,像把她的童年也帶走了。女孩還不能理解死亡,只覺得天地異常寒冷。
就這么長大了,她現(xiàn)在是一位16歲少年的媽媽。
芙蓉花是習中醫(yī)的外公常用的一味藥,不過或許稱它為日常保健飲更合適。每到入冬,芙蓉盛開,扶疏搖曳時,外公收集那些掉落的粉色的復瓣花朵,將它們曬干煎水,煮出濃稠的汁液后加一勺白糖,說可清熱消腫,還可治肺熱咳嗽等,比中藥好喝多了。那一勺在那個年代珍貴的白糖使這碗汁液有著特別的甘醇。
芙蓉這種樹木成為串聯(lián)起我童年記憶的獨特植物。我的童年記憶中,還有寫不完的作業(yè)、不好對付的跳皮筋,媽媽的催促、教數(shù)學的班主任的責備,也有父親從部隊回來探親帶回的零食、隔壁鄰居家播放的流行歌曲,還有每個女孩成長中都會碰到的困惑……
舞蹈,它的確曾是我的一個夢想。但我后來學了美術(shù),再后面因為興趣,又學了中文,成為一名編輯與寫作者。舞蹈一直是我熱愛的事物,雖然現(xiàn)在只能在健身房,以業(yè)余的姿態(tài)跳跳各種舞蹈,已經(jīng)挺滿足了,畢竟舞蹈以及音樂還在我的生活里,成為美的陪伴。
我喜歡音樂響起那刻,身體匯入音樂中的肢體舒展——舞蹈,它創(chuàng)造與定格了一段最美好的時光。
我把這個舞蹈夢想也賦予了小說的主人公姚姚。她沒有很好的習舞的先天條件,可她和我一樣熱愛舞蹈,她還像我一樣熱愛文學,她是個感情豐富、敏感的女孩,當然,她比我幸運,在小說中,她遇到了一個像大姐姐般的舞蹈老師麗娃。
是不是,每個女孩成長路上都會有幾個讓她難忘的“大女孩”形象?麗娃這個形象,是以我的一位老鄰居的女兒為原型寫的,她的名字中就有一個“麗”字,她進進出出總是哼著歌,面龐掛著笑,她的歌聲為那時的薄瘠生活注入了玫瑰色澤,也成為我音樂的啟蒙。
小說當然更多是虛構(gòu),除了麗娃,里面還借用到一些我熟悉的童年時的鄰居形象,馬小夏、薇薇姐姐、蘇阿姨……現(xiàn)實生活里,這些故事并不屬于她們,她們有著另外的人生。但她們使我寫這部小說時,有了更具體的形象參照。
童年的我,時常感到孤獨,要過若干年,我才知道,作為一個一直不怎么愿意加入熱鬧的人,那個女孩其實正經(jīng)歷著她生命的豐富——那或許只有孤獨中才能生長得更為茂密的豐富。
我想寫寫那樣一個女孩的童年時光,寫寫女性應當有的勇氣與獨立。我想告訴每個正經(jīng)歷成長的女孩,不要畏懼孤獨,去找尋讓你的生命豐富、強大起來的精神寄托,舞蹈、閱讀、畫畫或是其他。
我想把這篇小說獻給山中的外公,告訴他:親愛的外公,穿過童年的那些時光,我已經(jīng)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