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叫狗的名字時,它們總是搖著尾巴飛奔過來,熱情地回應你。但是,當呼喚對象換成貓時——它們只會繼續(xù)慵懶地舔著毛,微微抬一下頭已算是給你莫大的恩賜了。
雖然對于你每次愛的呼喚,貓總是表現(xiàn)出愛答不理的樣子。但其實,它們是知道你在叫它們的。
2013年,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招募了20只家貓進行研究,他們將主人以及其他4個陌生人叫貓名字的聲音調(diào)節(jié)到相同的音量,然后播放給貓聽。在實驗中,貓會在第一次叫它們名字的時候,以及主人叫它們名字的時候有強烈的反應,并且通過動耳朵和轉頭來表示“朕知道了”。
這表明,貓知道你口中的“小可愛”“小寶貝”指的就是它們自己。只不過,和喜歡用聲音、搖尾巴等動作回應的狗不同,貓并不擅長用聲音進行回復。甚至,它們還有點叛逆。你呼喊得越起勁,它們就越表現(xiàn)得不想理你。
貓不只知道自己的名字,就連朋友的名字,它們也能記住。
2022年4月,日本多個大學和機構做了相關研究,實驗人員選擇了家貓和貓咖里的貓分別進行測試,觀察貓對同住貓(也就是它的“貓朋友”)名字的識別效果。
實驗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研究人員用電腦給貓播放事先錄好的、主人呼叫貓朋友名字的音頻,播放4次;然后,貓面前的電腦屏幕上會出現(xiàn)一只貓的照片,研究人員觀察并記錄下貓關注這張照片的時間。在實驗中,一半的貓聽到的名字和看到的照片是不匹配的;另一半的貓則屬于“匹配組”,聽到的名字和看到的照片對應同一只貓。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家貓中,錄音和照片不匹配的那一組貓,看屏幕、嗅探屏幕的時間比“匹配組”長,而貓咖里的貓并不會因為不匹配而過多地關注屏幕。
這表明,家貓確實能把貓朋友的名字和樣貌聯(lián)系起來。當出現(xiàn)的貓和名字不一致、違反了家貓的預期,家貓出于困惑和不解,就會更長時間地關注屏幕。
貓的這種學習能力,是否僅限于同物種之間呢?如果對象換成了人類,它們還能建立起這種音——像聯(lián)系,記住人的名字嗎?
接下來,研究人員又把貓朋友換成和貓一起生活的人,按照相同的程序,重新對家貓進行了一輪實驗。實驗的結果顯示,家貓在面對家庭成員的“名字”和樣貌不一致時,關注屏幕的時間也會變長。
這里的“名字”并不是“張三”這樣的具體姓名,而是平時頻繁被貓聽到的“媽媽”“寶貝”“老公”這樣的家庭成員互相之間的稱謂。
雖然并不是每一只貓都有這樣的反應,但是和貓同住的人的數(shù)量越多,貓就越會出現(xiàn)這樣的預期違逆反應;并且同住的時間越長,貓的這種反應越明顯,關注屏幕的時間就會越長。
由此看來,你和貓相處的時間越長,貓就越能記住你的特征。
當媽媽叫你的“童年愛稱”時,你的愛貓也會將此深深地印在腦海里。
當你呼喚你的愛貓時,它們也在心里親切地回應你:“嘿,狗蛋兒!”
(喵摘自微信公眾號“答案如下”,視覺中國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