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母女如冤家,這話不假。
我和我媽的關(guān)系,有時候如敵人一般劍拔弩張、“拔刀相向”,有時候又情同姐妹、惺惺相惜,變臉如翻書。
一個家按理來說只有一個廚房,但在我們家,兩個廚房是剛需,否則隨時可能引發(fā)“世界大戰(zhàn)”。
我在廚房最左邊打發(fā)淡奶油,加熱黃油到適宜的溫度,熔化可可塊,做入口即化的熔巖巧克力。媽媽在最右邊揉糯米粉,加入剛蒸熟的鮮嫩南瓜,再開小火煎至金黃酥脆,一道南瓜糍粑新鮮出爐。我們中間有一道看不見但是密不透風的墻,完工之后,我們看一眼彼此手中的美食,然后帶著鄙夷的目光各吃各的。她吃不慣巧克力,我吃不慣南瓜糍粑。我們故意發(fā)出聲音,嚼得吧唧吧唧響,看起來一點兒都不文雅,像是在向?qū)Ψ叫麘?zhàn)。
女人的衣柜里永遠缺一件衣服,但永遠不會缺她不喜歡的。我的衣柜里堆滿了帶蕾絲花邊和蝴蝶結(jié)的衣服,看起來像一團攪在一起的亂麻。媽媽的衣服倒是疊得整整齊齊,只是隨便拿出來一件都差不多,不是這種顏色的基礎(chǔ)款,就是那種顏色的基礎(chǔ)款。我常說她的衣服都長一個樣,她反唇相譏,說我看起來像把窗簾裹在身上。
我們也有同仇敵愾的時候。無論我們什么時候吵架,真吵還是假吵,“火候”是熱火朝天還是不溫不火,只要爸爸在中間插嘴,這火就會順勢燒到無辜的爸爸身上,母女吵架變成我們異口同聲地數(shù)落爸爸,把他打個措手不及。
不過大部分時候都是我三天挨一小罵,五天挨一大罵。如果這世界上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生活的時間,我希望我能永遠生活在假期第一天和假期最后一天。
假期第一天,媽媽在家大擺宴席迎接我,衣食住行都是按照接待貴客的標準,唯恐哪里稍有輕慢。假期最后一天,我和媽媽執(zhí)手相看淚眼,臨行密密縫,道一聲珍重,再道一聲珍重。
然而中間這段時間則是雞飛狗跳。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放假期間我會因為賴床、熬夜、不打掃房間、聲音太大或太小、吃得太多或太少等各種原因挨罵。然后再次放假,再次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生生不息。
我曾認為生活會一直如此,媽媽永遠精神抖擻,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力氣,活力四射地數(shù)落著無精打采的我。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發(fā)現(xiàn)媽媽也會老,在母女關(guān)系這場“戰(zhàn)爭”中,她從一直“贏”變成偶爾“輸”,再變成“總是輸”。她開始犯錯,開始變得疲倦。我惶恐地意識到,我成長得太慢,而她老去得太快,這個發(fā)現(xiàn)對我來說有些殘忍。如果可以,我真誠地希望時間能過得慢一些,就算我總是“輸”也沒關(guān)系。
因為我知道,無論“輸贏”,都影響不了我們的關(guān)系,家是我唯一可以放縱的地方。母女即使天生是冤家,也是最相愛的冤家。
(本刊原創(chuàng)稿件,橙子醬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