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封面故事:剖析中國GDP《3%》的邏輯

        2023-04-11 13:30:44
        互聯網周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服務業(yè)理論經濟

        按: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宣布,202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0%。而2014年姜奇平與高邦仁(《互聯網周刊》發(fā)行人)合著的宏觀經濟學專著的書名就叫作《3%》。2月4日,葦草智酷“新經濟思想漫談”系列講座第九期(智酷總302期),邀請到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葦草智酷創(chuàng)始合伙人姜奇平做主題分享。著名經濟學家劉正山、央媒財經評論員陸新之兩位老師參與點評。以下內容根據姜奇平發(fā)言整理而成。

        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3.0%。2014年,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創(chuàng)新工程研究過程中寫了《3%》這本書。我所在的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是GDP的牽頭研究單位。我所在的科室是信息化與網絡經濟室,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對GDP增速問題的官方預測,但是自2012年開始,從網絡經濟的角度觀察,已經感受到了互聯網和宏觀經濟之間正在發(fā)生著互動。

        《3%》這本書的合著者是《互聯網周刊》創(chuàng)始人高邦仁先生。我們?yōu)楹我芯亢暧^經濟?是因為發(fā)現互聯網逐漸做大以后,開始和宏觀經濟產生了相互影響。目前還沒有一種宏觀經濟學理論能夠解釋和建立起GDP研究與數字經濟聯系的理論框架。這和《互聯網周刊》發(fā)展有密切關系,需要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做出判斷。這也是我與高邦仁開始研究問題的動因。

        研究完成之后,我們從2018年開始準確地向業(yè)內發(fā)出了預警,并對過去20年及以后的變化進行了精確推斷與預測。同時對阿里巴巴做出連續(xù)預警,建議他們要從研究經濟學轉向研究政治經濟學。

        在這段時間,中國經濟從快速發(fā)展轉向穩(wěn)定發(fā)展,但是增長的速度卻在不斷下降。從工業(yè)經濟的觀點來判斷GDP走勢,再結合分析數字經濟因素對宏觀經濟走勢影響,最終導致《3%》這本書的出現,在學術領域建立了一個新的流派——宏觀范圍經濟。這是第一本范圍經濟的宏觀經濟學,包含以前主流學派很多沒有發(fā)現的角度、數據、方法,從而得出不一樣的見解。

        總的概括,有意識地想要從根本上把握互聯網對宏觀經濟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是系統性的,有可能導致宏觀經濟學的學派發(fā)生更迭,因此必須用新的框架來進行分析。

        圖1是1953~2022年全國GDP的走勢圖。恰好在2022年,不偏不倚地到了3%,其中有一定的機緣和必然性。

        一、判斷GDP的新邏輯、新論據與數據佐證

        首先,它是一種新的邏輯,即范圍經濟的邏輯。按謝伏瞻先生的話說,范圍經濟是互聯網時代的主導邏輯。在經濟學界還沒有采用這種比較先進的主導邏輯的說法。用一種新的主導邏輯來判斷GDP出現的變化,可以發(fā)現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新論據和數據來佐證。這是我談的第一個問題。

        從圖2可以看出,2012年一季度GDP達到8%的水平,大家開始出現一種警覺:中國是不是會出現一個長期的基本面?GDP增速放緩,但究竟會放緩到什么程度?2012年成為一個重要的拐點。

        從GDP的數據顯示,經歷了三個臺階,如圖3所示。第一個臺階是2014~2018年出現的7.43%;第二個臺階是2019~2021年出現的5%,其中2020年和2021年的數據非常有戲劇性,分別是2.24%和8.11%,但是它們的平均值是5.18%,最近3年是在5%的臺階上;2022年突然降到了3%。

        2012年是中國服務業(yè)增加值第一次超過第二產業(yè),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之比和增速實際上有非常內在的聯系(圖4,畫紅圈的部分),這與我們學說的體系有密切關系,我們認為這兩者之間有內在聯系。因為國家對于服務業(yè)從“九五”期間一直提出要提高占比,但是始終在40%左右徘徊,直到最近十年突然提速,而服務業(yè)提速過程正好是GDP的降速過程。

        《3%》第八章明確指出,服務業(yè)占比的上升導致了GDP增速的下降,當然還有其他因素,但是我們認為這是主要因素。

        鮑莫爾和美國服務經濟學界提出的一個尖銳問題是服務業(yè)生產率之謎。由于制造業(yè)與服務業(yè)存在勞動生產率上的差別,制造業(yè)效率更高而服務業(yè)效率更低,服務業(yè)比重上升,必然意味著經濟整體效率提高速度的放緩,這就是GDP增速下降的真實原因。但是,如果我們只從提高效率這一點去解釋經濟增長質量這個問題,就會把它解反。

        我們發(fā)現,服務業(yè)占比從2012年突然提速,如表1所示,這是第一個異常因素。解決了從“九五”計劃強調要提高服務業(yè)占比的過程中始終解決不了的問題。GDP的降速過程正好是服務業(yè)比重擺脫長期徘徊并在快速上升的階段,我們認為彼此之間是有聯系的,但是這個聯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本書第九章指出,一個事實是,各地方官員不需要有理論知識,也就是他不需要有美國經濟學會會長鮑莫爾的見識,但是他會從經驗中發(fā)現,如果他所在的省或者市采取了產業(yè)政策,加大了服務業(yè)占GDP的比重,從發(fā)展服務化(差異化)導致GDP降速從而影響政績考核這一大概率事件的經驗中,就可以憑直覺否決提高經濟質量的選項。

        我們可以看出,服務業(yè)占比上升會導致GDP下降,這里面有數字經濟的因素,而這是傳統經濟學家往往沒有注意到的現象。那么,數字經濟在里面起什么作用?2013年以后,整個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如圖5所示。這與GDP增長的速度有何聯系?固定資產投資雖然降速很快,但GDP卻沒有完全同步下滑,這里面必然有數字經濟的影子。

        我們發(fā)現,2012~2014年電子商務數據有了一個巨大的拐點。當時正是全國中小企業(yè)融資困難較大時,資金永遠都是第一位。但到了2012年,產生了一種投資替代效應,即用固定資產投資建設實體的店鋪和柜臺,轉向用虛擬店鋪和柜臺來替代,而無須投入固定資產。這就是為什么在GDP增長速度很快的情況下,GDP卻沒有完全同步下降到預期水平的原因,因為實現同樣功能,虛擬的部分替代了實體的部分,從而出現了經濟意義上的數字孿生。

        電商和固定資產投資有什么關系?它的轉折點恰恰出現在2014年,也就是寫《3%》這本書的時候。2014年之前,虛擬資產替代實體資產的速度還沒有提起來。比如2011年電子商務交易額是400億元,當時的固定資產投資與電商規(guī)模比是770多倍,但是到了2014年以后驟然下降,如表2所示。這說明電子商務交易額上漲得極為迅猛,而固定資產投資占比下降得非常厲害,也就是說,全國38%的企業(yè)已經不再利用固定資產投資的方式解決生產資料問題,這是中國經濟的一個巨變。而這個巨變,據我觀察,很少有經濟學家重視,尤其是宏觀經濟學家。

        到2017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9200億元以后,應該是實體店鋪和柜臺急劇增加才是,也就是固定資產投資應該迅猛增長,可是我們用0、1代碼替代了實體店鋪,用網上書店替代了網下書店……然后減少了非常多的固定資產投資。關于這一點,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聯合印發(fā)《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fā)展實施方案》(發(fā)改高技〔2020〕552號,以下簡稱“552號文件”),把它稱為“數字生產資料的復用”,即把生產資料進行了復用。這個時候發(fā)現“美聯儲”量化寬松變成了固定資產,接著轉化成生產率。與此平行的是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路,不印票子,而復用本來需要用票子購置的生產資料,把資本倍增重心從價值轉向使用價值。

        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金融業(yè)和房地產對M2有巨大的渴求之外,實體經濟已經慢慢地和M2漸行漸遠,這是我們從數據中讀到的現象。

        因此,2014年是一個明顯的分界線,由此也解釋了《互聯網周刊》對這件事的研究。因為我們如果再不研究,就會對行業(yè)的整個大勢預判完全失控。同時,還意識到傳統經濟學家沒有意識到的事情,我們這個領域發(fā)生的事情有可能顛覆傳統經濟、宏觀經濟的常識,出現以往沒有見過的事情。

        552號文件提到“平臺一次性固定資產投資,中小企業(yè)多次復用”,也就是說每一個企業(yè)在解決資金難的過程中都可以自己辦一個“美聯儲”,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只是印的不是資本的價值(M2),而是其使用價值(生產資料)。這件事我覺得非常奇怪,為什么所有經濟學家對此不敏感?實際上它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太大了。

        固定資產投資的巨幅下降和電子商務的迅速進場,這兩件事連在一起,會發(fā)現其實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說,ICT革命是一個服務業(yè)的故事。

        這是美國經濟學家在2004年認識到的現象。國內是由吳敬璉先生在2008年提倡的一個觀點,這和我們的經驗事實判斷是一致的。

        如果沿著圖6所示的趨勢來看GDP走勢,不免對今年之后的走勢做出一個判斷,判斷的方法論是什么?首先把數字經濟擺進來,然后把數字經濟學擺進來,就會出現服務化和數字化比翼齊飛,從而改變整個GDP的走勢。而我覺得,現在許多宏觀經濟專家可能對數字經濟關注不夠,所以我們也通過《3%》這本書,通過這次分享和實際發(fā)生的事情,提醒大家要多關注新經濟因素,以及新經濟學因素對整個宏觀經濟變量的影響。

        二、增長、內生增長與發(fā)展:判斷GDP的三層邏輯

        之前談論新邏輯、新論據和數據佐證,現在重點還原到邏輯上,因為邏輯對不對,決定我們的預測是瞎貓碰死耗子,還是有某種啟發(fā)意義。即使今天中國GDP增長率不是3%,我們認為這邏輯也是存在的。

        邏輯分三層,可以代表宏觀經濟學的三個學科或者流派。第一層是增長理論,第二層是內生增長理論,第三層是發(fā)展理論。對于提高增長質量和提高發(fā)展質量,在這本書里是嚴格區(qū)分的,一個屬于增長經濟學問題,另一個屬于發(fā)展經濟學問題。

        按照三層邏輯,一步步得出了3%、5%和7%之間的邏輯關系。

        在書的封面上介紹了討論的主題。第一個問題是在增長經濟學領域討論問題,在什么情況下7%以上不好?這個時候不是說越快越好,從政策的角度講,國家是倡導的,但是是否能夠成為經濟學家普遍的共識?在當時至少還沒有形成。

        第二個問題是內生增長的問題,在什么情況下5%比7%好?這時候的邏輯把質量問題納入內生變量來討論,而我們對質量問題的看法和主流經濟學家是不同的。

        第三問題是發(fā)展問題,在什么情況下3%比5%好?當發(fā)展所得大于增長所失。也就是如果中國經濟從5%下降到3%,一定不是由于增長的原因,而是和發(fā)展有關。發(fā)展是什么原因?可以粗淺地理解為是社會因素或者非經濟因素對經濟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健康、壽命……這些不是直接投入產出類型的問題,是社會變量對經濟變量的影響。這一點,用發(fā)展經濟學框架來說,已經不是就經濟談經濟,而是就社會來談經濟,這是本書邏輯的主要結構。

        今天挑開這個天窗的意義在于,要說明GDP減速在什么情況下才是一件好事,對GDP增速下降不是無可奈何地忍受,不是一旦有機會還要隨時讓它往上漲,而是把GDP增速的下降當作一件好事去擁抱。

        在這一點上,我長期以來就對一個問題有個人看法,我們總說日本是失去的十年、二十年,但是有沒有想過,此處所說的失去其實是拿GDP來衡量的,但是日本已經找到了GDP以外的指標,所說“失去”是沒把那個指標算進去。增長質量用什么來衡量,比如說青木昌彥提的GNC(國民生活快樂指數),這種新的指標實際上和長期以來的粗放型增長不同,希望能夠向高質量發(fā)展。之所以討論這一點,是因為互聯網正是高質量發(fā)展方向上的一種推動力量。

        (一)數字經濟學的增長理論

        增長理論實際上是和服務經濟相比,研究均衡點的變化是其理論邏輯的核心。在我們看來,均衡是把局部得失還原成全局得失以后的一個指標,如果離開了均衡直接討論問題,往往會分不清楚局部得失和全局得失。

        首先,要分析在制造業(yè)占比為主和服務業(yè)占比為主的兩種經濟體里,均衡點有沒有發(fā)生變化?在制造業(yè)占比起主導作用的條件下,其經濟常態(tài)很簡單,只是邊際成本定價。也就是說傳統中國制造是以邊際成本(比誰能降低成本)為均衡點的常態(tài)。服務經濟的特點更多的是差異化,不同于制造業(yè)更多地傾向于無差異化,差異化和非差異化會在均衡點上導致從邊際成本轉向平均成本。

        整個互聯網是一個服務業(yè)的故事,就是要從邊際成本定價向平均成本定價為長期趨勢變化中來把握,面對蕓蕓眾生,將那些形而下者的小事情放到一邊,而要把握大局,洞悉整個走勢。

        (二)數字經濟學的新增長理論

        在第一部分,更多比較的是第一代熊彼特學派和第一代凱恩斯學派。他們的觀點和傳統新古典理論在增長問題上的差異不太大,他們都認為這種同質化的生產,以邊際成本定價可能是一個基本的共識,區(qū)別只是在于凱恩斯更強調物質投入、熊彼特更強調創(chuàng)新,由此產生了新增長理論的契機。

        最關鍵的是第二部分,即新增長理論部分。我們得出一個關鍵判斷,服務業(yè)的占比、走勢和 ICT的走勢,當它和增長疊加起來了以后,在均衡點上的變化是什么?我們認為,當新增長理論針對的是技術變化(把技術變成一個內生變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新驅動,這些都是差異化。高質量發(fā)展強調質的差異,高質量比低質量要好,而不是像GDP似的高質量和低質量在數量上一樣。創(chuàng)新是供給差異化,我們還提出體驗的牽引,也就是“需求差異化+供給差異化”,“創(chuàng)新+體驗”等于高質量。

        這必然導致比成本領先戰(zhàn)略要多出一個附加值,這個附加值就是平均成本減去邊際成本。我們的理論是沿著新的主導邏輯。規(guī)模經濟主要是解決傳統中國制造,要想解釋服務導向或者是高科技導向,那更多需要范圍經濟理論,而世界上目前為止沒有范圍經濟的宏觀理論,只有微觀理論。

        我們和美國范圍經濟理論的區(qū)別就在于內生品種的概念,也就是把質量加以量化,這是最終導出了5%結論的關鍵理論突破,與現有的美國主流新增長理論是相反的。美國現在的新經濟增長理論主要是規(guī)模經濟理論,而我們提出的是相反的,是范圍經濟理論,二者在數學上量化相當于在幾何上差了一個90°角。

        這個時候指出,“在GDP增速下降中,增長質量的提高是一件好事;特別是當這種下降本身就是由于質量提高本身而造成的時候,它更是一件值得擁抱的大好事” 。而經濟學對質量怎么測度沒有給出均衡理論均衡水平的回答,這是理論的盲區(qū)。

        1. 《3%》中新增長理論的理論定位

        3%理論定位核心首先是一個基礎理論突破,然后導致對實證現象理解的觀察新角度。

        增長理論和新增長理論的區(qū)別主要有三個:第一,新古典增長理論是報酬不變或者報酬遞減,但是新增長理論是報酬遞增。

        第二,不承認報酬遞增的原因是增長理論在微觀上沒有固定成本概念,所有一切都是流動可變的,完全競爭的。而新增長理論之所以能產生報酬遞增,是因為在微觀上設定了固定成本作為常態(tài)。

        第三,有固定成本和無固定成本的區(qū)別是,當無固定成本的時候,同質化完全競爭,準確地說是打價格戰(zhàn)、成本領先,但是一旦進入創(chuàng)新體驗和高質量發(fā)展的時候,會發(fā)現有一個以研發(fā)經費為代表的固定成本投入,導致均衡點轉向壟斷競爭。

        我們采用的新方法主要是在新增長理論的主流之外,提出了相反的一支,即規(guī)模報酬遞增之外的范圍報酬遞增。范圍經濟理論現在還是萌芽狀態(tài),只有中國認為它是主導邏輯。

        2. 對質量問題的新判斷:范圍經濟觀點

        在中國范圍經濟學派里發(fā)展出內生品種的范圍經濟,這是整個方法論的基礎。由這個出發(fā)點也就是學派的演變,產生了對實質問題的新判斷,就是對質量問題的新判斷。

        我們是第一個采用范圍經濟觀點來解釋什么是高質量發(fā)展,現有的主流學派對于經濟增長質量,如書里講的“一開始就被提錯了”,也就是他們提出的在我們看來不是經濟增長質量問題,而是經濟增長穩(wěn)定性的問題。

        經濟質量到底是什么意思?打個比方,到底是要開夏利,還是要開奔馳,這是經濟質量不一樣。而現有的研究是,我把車(夏利)開得穩(wěn)穩(wěn)當當,難道這就變成了高質量的車(奔馳)了嗎?所以,我認為如果不把質量問題加以內生,那么有可能把高質量發(fā)展的問題消解掉,同時直接影響對GDP的分析和判斷。

        我們認為只有從范圍經濟的觀點才能提出真正的質量問題,它既不是產品質量問題,也不是經濟運行質量問題,而是經濟本身的質量問題。即:它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內涵、體驗內涵和高附加值內涵,來解釋中國經濟到底為什么不能再走傳統制造這條沒有利潤的路。

        有人說《互聯網周刊》怎么研究宏觀經濟問題,因為這已經變成我們自己的問題了。數字化轉型就是一個服務業(yè)的故事,服務業(yè)占比增加是一個質量增長的客觀指標。這一點只有從范圍經濟的角度才能認識得到。

        3. 對GDP下降財富上升的理論解釋

        接下來開始獨特的分析:GDP在什么情況下低比高好,當時的背景還是7%,7%馬上就有兩個走勢,有的人認為會長期保持高增長,有人提出8%或者9%是不是能夠長期維持,但是我們認為這種判斷本身就不可取。

        從基本原理來講,我們認為數量和質量是兩個維度。當追求數量高的時候,從收入的觀點來考慮,把國民收入理解為面積,看圖7的右側;當數量較少(增速較低),質量大幅提高的時候,有可能國民收入(與左側相比)是等收入的,這是我們從范圍經濟里推論出的必然結論。這樣導致明明可以到7%之上,出于某種原因,寧可讓別人看到好像失去了10年,但是從另一方面把它收回來了。當前的形勢可能是,質量和數量同步提高,就導致一種新的增長觀念。

        所以,在書里的第八章就提出,GDP好比是一個存量,如果我們能夠加上一個表示質量的比率,就相當于提高了價格水平,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么得失觀就有可能發(fā)生變化。

        下面我從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這兩個角度來解釋GDP下降財富上升的理論。

        首先,從微觀經濟學角度,是突破對亞當·斯密的認識,即重新認識分工。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楊小凱,指出大家對亞當·斯密理解片面,以為分工就是專業(yè)化分工,實際上還有多樣化分工,正是多樣化分工產生了服務業(yè)占比增加和高質量發(fā)展的最根本理由。

        其次,楊小凱指出多樣化是用品種來衡量,品種當然不僅限于一般所說的產品品種,實際上是質的單位,如果從數學觀點看,品種是指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條數。因為按照過去經濟學,所有產品都是一個品種,但是如果出現不同品種,就相當于出現一個品種就有一個質的不同,增加一個質的不同就是增加一條需求曲線或供給曲線。

        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數學上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的工具,后來通過代表性消費者模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需要解多條需求曲線,把它合并成一條代表性消費者曲線。這一點突破,其轉折點就是1977年的D-S模型(D是迪克西特,S是斯蒂格利茨,Dixit-Stiglitz Model),其實質內容就是內生品種的均衡模型,由這個模型產生出了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即斯蒂格利茨、羅默和克魯格曼。D-S模型的要點是,過去經濟學的兩個維度就是數量、價格,現在加了一個維度,把質量加進來用品種做刻度,把經濟學的基本問題從數量和價格變成了數量、價格和品種的綜合均衡,也就是從二維均衡變成三維均衡。在《3%》里,底層模型是將內生增長理論從規(guī)模經濟發(fā)展到范圍經濟。

        在此之前研究GDP增長問題都是從分工起點開始,GDP是向著數量方向增長,規(guī)模經濟為其績效,但是沒有想到楊小凱發(fā)現了反方向的動向,即多樣化、多品種這個方向。沿著這個思路,再沿著D-S模型,突然發(fā)現把互聯網這道題解了。在D-S模型中長尾曲線是規(guī)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等成本線在底平面的投影。在二維的經濟學里均衡點是一個點,但在三維里這個點就變成線。線的文學含義叫作第三次浪潮。用線來觀察,在這一點(短頭上)均衡是單一品種大規(guī)模生產,移到這點(長尾上)均衡就變成是小批量多品種。也就是說在第三次浪潮里,實際上有兩個維度:一個是品種,一個是數量,也就是說《第三次浪潮》是文學版的D-S模型。

        最后得出結論,這條長尾曲線就相當于整個互聯網的萬有引力定律,所有的規(guī)律都由此派生。抓住等均衡線這一總的得失尺度,那么局部得失就可以看出來,而當互聯網經濟體量大了以后,會決定整個宏觀經濟的整體走勢。這一點我們自認為是最先發(fā)現的。

        沿著這個觀點來看GDP。按照SNA2008年的尺度,不區(qū)分所做的統計價格是邊際成本還是平均成本均衡價格,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對GDP進行質量分析,我們發(fā)現服務業(yè)和制造業(yè)的比例關系是一個內生質量的指標。那么,目前是什么狀態(tài)?初步核算,我國2022年服務業(yè)增加值638698億元,比上年增長2.3%。服務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2.8%,比2021年還降低了一個百分點。阿富汗的服務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占比居然比我們高一個百分點;我們的下一個目標可以是保加利亞,它正好在60%上,代表了整個東歐的平均水平。接下來要達到法國的水平(服務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至于要不要追美國(服務業(yè)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0%),這個以后會有爭議。因為有人認為美國服務業(yè)占比過高,可能會有空心化問題,至少可以看出未來的中國經濟發(fā)展會有一個巨大增量,涉及GDP的20%~30%巨量變化,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大勢,誰抓住它,誰就是未來的領導者。

        宏觀貨幣理論部分,簡單地說是提出了一個擴展費雪方程。工業(yè)革命顛覆農業(yè)經濟,數字經濟顛覆工業(yè)經濟,都有一個特殊的數學現象,就是對國民收入進行重新定義,把以前定義的流量當作新定義的存量。

        按照農業(yè)實物經濟,國民收入Y=QP,就是實物的數量和價格。

        工業(yè)經濟的國民收入實際上是Y=MV,也就是貨幣數量和貨幣流動速度或者貨幣價格水平里,當V等于1的時候是特例。凱恩斯經濟學的貢獻,是認為整個財富計算,要把實物型的財富加一個價格水平或者流速的變量,把它轉化成更高級的流量。

        現在按照這個公式來套,就套出了擴展費雪方程,也就是說把整個信息經濟理解為Y=BH,是凱恩斯貨幣經濟的一個特殊狀態(tài),是在H=1也就是說質量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的貨幣經濟,這是換算公式。

        我們認為,現在單純的GDP,包括對GDP增速的各種判斷里,隱含著一個理論隱患,沒有像凱恩斯那時候的發(fā)現,現在的貨幣總量加貨幣流通速度得出的貨幣GDP,也就是目前GDP的定義,隱含了一個變量就是質量水平,它假設為1,而現在不是1,這就是《互聯網周刊》最主要的貢獻。

        (三)數字經濟學的發(fā)展理論

        最后,3%是不是猜測的?我們兩位作者首先爭吵起來了,當時我堅持認為中國經濟會穩(wěn)定在5%,而高邦仁堅決認為會達到3%,而且很快就會達到3%。之后我們達成了妥協,在什么條件下有可能從正常的5%進一步失速到3%。

        首先,我認為,根據各方面判斷,如果下降到3%,一定不是經濟因素,一定是非經濟因素,即社會因素。如果突然在經濟正常發(fā)展中出現了經濟之外的因素即社會因素,這個時候我承認GDP有可能降到3%。書中提及的發(fā)展經濟學里的社會因素是什么?包括物質生活質量指標(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PQLI),死亡率與壽命都在其中。只不過談的不是疫情這種極端情況。如果疫情長期化,看來將來PQLI還應把疫情死亡率與折壽率加進來。

        最后,得出的共識就是,如果認為發(fā)展所得大于增長所失,這時候有可能GDP從5%掉到3%。也就是說基于發(fā)展的原因,只得把GDP從5%降到3%。

        為此,《3%》將增長經濟學與發(fā)展經濟學當作兩個不同學科。所謂發(fā)展,是指影響經濟的非經濟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書中談到要用偏社會的“社會指標”,包括營養(yǎng)、健康、環(huán)境等,作為可以替代增長的發(fā)展的指標。新冠疫情雖然出乎意料,但仍然落在3%形成因素的總范圍(“發(fā)展”)內。

        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假設這已經不再是經濟問題,還要把社會問題疊加進來考慮,我們可能要付出某種代價,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接受某些經濟行為對GDP增長的作用可能為0,甚至為負,但是由于從價值觀上看是好的,所以仍然能夠成為我們的選擇。換句話說,如果當時不采取動態(tài)清零,有可能死亡率會比現在大得多。

        當然,我們直到新冠對人民群眾傷害最大的情況過去后才把經濟放開,這樣的選擇其實是有所收獲的。雖然我們付出了代價,但這個代價是以人為本的,而不是簡單的經濟因素做出的一種選擇。對于在抗擊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GDP增速降到3%,事后我們的解讀是,它是為了發(fā)展而令增長付出代價的經濟變化。三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受到降低死亡率與折壽率這一發(fā)展任務的牽制。

        最后,我們還要考慮發(fā)展的問題、人和自然的關系問題,也要考慮社會問題,也就是人和人的問題。只有達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相對和諧,經濟才能有一種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的狀態(tài)。為此,我們在增長的自然率之外,提高了發(fā)展的自然率。

        對于未來的經濟發(fā)展,我們會發(fā)現有一個新的變量出現,網絡平臺外部性的出現,將來有可能對未來的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一個影響,如圖8所示。影響的方向是什么?是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起到一個變壓器和放大器的作用,加速高質量發(fā)展。在消除了疫情這一負的發(fā)展因素的兩個百分點影響后,中國經濟以后還會恢復到5%左右的發(fā)展軌道,甚至更高。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看未來經濟恢復的增長中,有多少是高質量的。如果只看一個指標,就是看服務業(yè)占比與世界各國正常值的比較。東歐平均水平是60%,西歐是70%。這是一塊比農村改革還大的增量“蛋糕”,應通過制造業(yè)服務化與生產性服務業(yè)的發(fā)展來加以開發(fā)。

        總的趨勢,我們會看到像大多數正常國家的發(fā)展狀態(tài),也就是服務業(yè)占比占GDP的比重和全球各國的比重是一個趨同趨勢,如圖9所示,而不是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我認為,下一步總的機遇是把互聯網放到整個經濟全局,并且提醒大家注意一個新事態(tài)的發(fā)生,就是人類正在發(fā)生一個劇烈的變化,從以家庭為經濟組織轉向以企業(yè)為經濟組織,會出現生態(tài)化組織的變化。這可以說是我們做出了3%預測之后的下一個預測。

        猜你喜歡
        服務業(yè)理論經濟
        中國服務業(yè)開新局
        經濟(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堅持理論創(chuàng)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chuàng)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增加就業(yè),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服務業(yè):從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中介服務業(yè)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使劲快高潮了国语对白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av久一区二区三区| 我想看久久久一级黄片|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人妻| 成人爽a毛片免费视频|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久久婷婷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 欧美 日韩 国产综合 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蜜桃| 亚洲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一区视频免费观看播放|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 亚洲不卡无码高清视频| 日韩av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亚洲激情综合中文字幕| 精品九九人人做人人爱| 日本护士吞精囗交gif| 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免费| 视频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激情偷拍老牛视频av| 亚洲字幕中文综合久久| 成人免费xxxxx在线观看| 欧美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国产经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片精品av在线观看夜色|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2|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在线播放观看| 精品色老头老太国产精品| 高级会所技师自拍视频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91久久国产露脸国语对白| 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