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東
老舍先生曾說過:“上帝把夏天的藝術(shù)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绷碛忻枥L濟南風(fēng)光的著名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睗厦溃瑵系那锾旄?,濟南秋天的靈魂則盡在大明湖。
如果說,明湖之秋因其斑斕多姿、濃墨重彩似一幅油畫,則覺太過艷麗;如果說,明湖之秋因其清麗秀氣、儀態(tài)萬千宛如一幀寫意山水,卻覺單調(diào)朦朧。“秋云拂鏡荒蒲芡,水氣銷煙冷畫圖”,大明湖的秋天實在是一幅精致的工筆寫真!
濟南因泉水而聞名,匯聚萬泉之水的大明湖就是濟南城水汪汪的大眼睛。由泉水匯集而成的湖水自然具有泉水的神韻。
臨岸的湖水清澈透明,一眼便可看到水底,毫無遮攔。各色各樣的游魚在水里漫步,黃的、紅的、白的、黑的、花的,大的、小的。不見水,只見魚。見此情景才懂得“皆若空游無所依”的情趣,才理解“魚翔淺底”的自由。
湖中央寬闊的水面則是另外一番景象。秋風(fēng)徐來,碧水微波,漸次蕩開,層層遞進,魚鱗般齊整。秋水粼粼,明快而不張狂,自由而不跋扈,興奮而不恣肆。抬眼望去,水天雖不能相接,卻盈盈相映。藍(lán)天在秋水中變得淡綠,白云在綠水中變成淺藍(lán)。似無心,卻有意,生出“秋水共長天一色”的靈犀。
小東湖一帶的水自成一泊。秋水的靛藍(lán)堆積起來,海水一般。小東湖的水最魅惑的時候便是天朗氣清、惠風(fēng)不覺的日子。水平如鏡,如一位純情少女,端莊典雅。水里有藍(lán)天白云,水里一行大雁無聲滑過;水里的樹靜靜地依偎著,岸邊所有的一切都沉浸在水中,感受這一汪沉思的湖水,這一汪波瀾不驚的湖水。
面對這靜若處子的湖水,面對湖水中所有靜止的樹木花草亭臺樓閣,每一個游人都會不由得停下腳步。身體停下來,心也停下來,沉醉在靜止無聲的自然中。此刻,喧囂不再,塵埃已逝,萬物歸心。
一只野鴨冒出來,劃出一道道的波紋,猶如記憶被打碎。一點涼風(fēng)也乘勢吹來,像詩一樣溫柔。明湖之秋的靈魂似乎全在這小東湖,在這一汪美到極致的秋水里!
如果說水是明湖秋天的靈魂,那么斑斕的色彩便是明湖秋天的盛裝。
明湖的秋色,既斑駁陸離又層次了然,既有初冬的靜謐蕭索也有春夏的生機盎然。大明湖北岸栽種了各種植物,高低錯落,次序井然。也許是受到恒溫泉水的滋潤,明湖的植物大多枯黃得很晚。就比如這滿地的草坪,現(xiàn)在依然綠得亮眼,綠得從容,似乎感受不到秋天的來臨。雪松的翠綠顯得偉岸莊重,矜持肅穆;柏樹陳舊的黑綠顯得有些古板,像一把收起的傘,自卑地立在那里。這兩種樹四季常青,在這秋日里最能煥發(fā)生命的色彩。蔥綠的國槐放浪不羈枝丫隨性,密密麻麻的葉子簌簌地響著,不肯落向秋天。只是楓香樹最容易激動,經(jīng)不起秋陽的渲染,秋風(fēng)一起,樹葉來不及變黃就急匆匆地落下一地。最令人驚嘆的是幾株老邁的柳樹,滄桑感十足的樹干上,生長著細(xì)嫩的枝條,輕輕的,柔柔的。
湖北岸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北極閣。北極閣供奉的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水神真武大帝。北極閣內(nèi)還塑有龜蛇二將、風(fēng)雨雷電等神像,栩栩如生,與南岸的二郎神廟遙相呼應(yīng),表達(dá)了人們祈求生活安定、消除水患的美好愿望。
北極閣西側(cè)有一個地下室,是濟南戰(zhàn)役國民黨守軍臨時指揮部。指揮部保存完好,是濟南一段歷史的見證。濟南百姓真正過上安居樂業(yè)的日子,是在濟南解放、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濟南百姓的生活水平更是大幅度提高。
北極閣臺階兩側(cè),條石鋪成的滑梯成為眾多濟南人童年的快樂回憶。一縷秋風(fēng)送來幾片黃黃綠綠的落葉,幾個孩子在锃亮的石板滑梯上歡快滑下,清脆的笑聲在秋風(fēng)中回蕩。
北極閣下的湖岸空地是菊花的領(lǐng)地。一團團的金黃,一片片的明黃,夾雜著幾朵紫色的、白色的,甚或粉色的菊花?;ㄖφ姓?,蓬勃大氣,馥郁芬芳,愈發(fā)凸顯出秋的色彩、秋的味道、秋的神韻。
岸邊的幾叢蘆葦搖曳在秋風(fēng)里,葦葉瑟瑟抖動著。潔白的蘆花雖然沒有白云的悠閑,沒有雪的飄逸,沒有霜的凝重,卻優(yōu)雅舒展。偶有零星的絨毛般的花朵掙扎著向天而去,如夢想從心中飛出,自由輕盈。望著被秋色渲染的片片蘆葦,竟兀自想起“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句。
大明湖夏天的荷花也算“蓮葉無窮碧,映日別樣紅”,雖不及西湖荷花的接天連地,卻也秀氣怡人。然而秋天的明湖荷花卻已盡顯蒼老。原本田田的葉子,有的枯萎了,有的殘缺不全,有的傾斜在水中,全無生機,凄涼之氣撲面而來。偶有幾朵或紅或白的荷花還在綻放,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這看似無奈的悲傷,卻也借著秋日陽光撩撥著明日的夢想,不是嗎?這不是凋零,這是為了明日更加燦爛美好而暫時抑制昔日的張狂!
無論是上善之水還是柳荷葦菊,均為大自然的神筆雕琢。歷史長河中的名士,都曾流連于大明湖。緬懷古人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民族自信的回歸,而在秋天憑吊這些歷史上的燦爛群星,更讓人充滿了一種穿越時空的壯闊豪情。蕭瑟秋風(fēng)中感知曾鞏的“感時一撫青萍嘆,馬踏西風(fēng)氣自豪”的豪氣;落葉飄零中感嘆辛棄疾“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的壯志未酬的無奈;秋月相思時品味李清照“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情思悠遠(yuǎn);登高望遠(yuǎn)處獨享張養(yǎng)浩“鳥飛云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的超然曠達(dá)……
這純凈的明湖秋水,這斑斕的明湖秋色,這凄婉的秋葦殘荷,繪就了一幅明湖秋韻圖,令人欣喜,令人嘆服,令人癡迷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