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晨寅
中國之私人講學自孔子始,而書院之名則肇于唐代。開元五年(717),唐玄宗組織文士于東都洛陽乾元殿校理經籍,并于次年將乾元殿更名為麗正修書院(后又改稱集賢殿書院),這是目前已知正史中“書院”之名的最早出處。設立伊始,書院的基本職能是修書、校書、藏書,但其相應的文化傳承與學術研究的特質,也影響了后世書院的發(fā)展走向。此后,書院的屬性由官方修書機構向私人教育組織演進,即“私人藏書聚徒講學”之所,在歷經一千余年的漫長歷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書院文化現象。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東林書院、鰲峰書院等著名書院人才輩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進程。
福建僻處東南,漳州又位于閩之南隅,文化遠較中原落后。不過在唐初陳元光開漳之后,中原文化在漳南迅速傳播,書院亦隨之產生,誕生了有“八閩第一書院”之稱的松洲書院。光緒《漳州府志》稱:“松洲書院在二十三四都,唐陳珦與士民講學處。”陳珦卒于天寶元年(742),若以本年為松洲書院創(chuàng)辦之下限,我們可以說松洲書院是中國最早的書院之一?!懊鹘洝背錾淼年惈撛谒芍迺褐v習當以儒家經典為主,后之龍溪周匡業(yè)亦于貞元八年(792)舉明經。除松洲書院外,方志有載的唐代漳州書院還有周潘書院、梁山書院,與漳州進士周匡物、潘存實有關。
兩宋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高峰期,自唐以來萌芽的書院在宋代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出現了歷史上所謂的“四大書院”。特別是到了南宋,書院與理學結合,奠定了書院作為一種獨特教育機構的基礎和地位。但是,北宋的文化中心在河洛一帶,“道南”一脈又主要在閩北傳播,因此漳州的書院寥寥無幾;到了南宋朱子知漳后,漳州書院才又獲得了新的生機。朱子極為重視書院講學,認為書院應比州學等官學的層次、境界更高,他說:“前人建書院,本以待四方友士,相與講學,非止為科舉計?!敝钠陂g,朱子在教學內容、師資等方面加強州學、縣學的建設,但因前后僅一年,故當時雖曾于白云巖等處講學,卻并未在漳州另創(chuàng)書院。不過朱子卻成為此后的漳州書院創(chuàng)設所圍繞的一個中心意象。
三十多年后,危稹知漳,即依朱子遺意、仿白鹿洞書院規(guī)制在府治西北登高山(芝山)建“龍江書院”(后有五經書院、紫陽書院、芝山書院等別稱)。書院先祀周敦頤、二程(程顥、程頤),后祀朱子及“朱門高弟”陳淳,既標明程朱理學之學脈,又融入了漳州元素,體現了書院崇圣賢、明正學之特色。龍江書院還刊刻過陳淳的《北溪集》,體現了書院藏書、刻書的特點。另外,南宋還有石屏書院、丹詔書院等,宋元之際則有蔡逢甲(陳淳弟子)建“悟道書院”于玳瑁山下。而《漳州府志》所載元代漳州書院僅一處,即由黃元淵(黃榦后裔)在城外東北隅新建龍江書院。黃元淵為重建龍江書院竟至于傾家蕩產,令人感佩。
明初朝廷大力發(fā)展官學、強化科舉考試,乃至有“學校之盛,唐宋以來所不及”之稱,而書院發(fā)展緩慢,其振興乃從正德年間(1506-1521)王守仁、湛若水心學思潮興起之后。而明中后期漳州由于擁有月港這一當時全國最重要的海外貿易港口,故“忽而聲名文物,為東南一大都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帶動了文教的繁榮,出現了許多新建書院,而以明末大儒黃道周的書院講學最為突出。謝國楨在《明末清初的學風》中認為:“自東林講學之后,首推蕺山(劉宗周)、漳浦(黃道周)和關中的馮少墟(從吾),他們的弟子幾乎遍于海內?!秉S道周在漳州郡城紫陽書院(榕壇)多次講學,其講問紀錄后來整理成著名的《榕壇問業(yè)》;后欲保持私人講學的獨立性,又于漳浦東郊建明誠書院(明誠堂)、于漳州江東建鄴山書院?!懊髡\”之名出自《中庸》,鄴山書院則奉祀朱子及陳淳、高登、陳真晟等“九先生”,從中可見頗具漳州特色的朱子學譜系。明清易代之際,黃道周見危授命,其書院弟子亦多隨之奔赴沙場、慷慨捐軀。
經過清初一段低潮之后,書院又漸漸興起,建設規(guī)模達到歷史的高峰,甚至取代官學而成為科舉教育的主要機構。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漳州書院亦多有新創(chuàng),出現了錦江書院、丹霞書院等一大批新辦書院。但清統(tǒng)治者在鼓勵發(fā)展書院的同時,也加大了控制的力度,書院的官學化進一步加快,原來追求自由講學的書院逐漸變成考課式書院,最后與官學一樣淪為科舉的附庸。隨著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下令全國所有的書院一律改為大、中、小三級學堂,漳州書院的歷史也與全國的數千所書院一樣,在西學東漸、時代變革的浪潮中劃上了句號。
往事越千年。綜觀漳州書院發(fā)展史,可以發(fā)現,自唐以來,漳州書院集中體現了一地儒學文化之發(fā)展脈絡,經學、理學的持續(xù)傳播奠定了漳州“海濱鄒魯”之雅稱。同時,除了在家鄉(xiāng)講學外,漳州學者在外亦利用、創(chuàng)建書院講學弘道、闡理育才,如陳淳在浙江嚴陵郡庠及仙游當地書院傳播朱子學,黃道周在浙江大滌書院辨析朱陸異同,而蔡璧、鄭亦鄒、蔡世遠等則先后受聘掌教福州鰲峰書院;另一方面,亦有外地學者至漳州書院講學交流,如明代陽明后學李材于正學堂、清代朱子學者童能靈于芝山書院??傊?,漳州書院文化具有獨特的歷史進程與文化內涵,可以為中國書院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參照。韓國的儒學與書院本源自中國,2019年,韓國整合九所書院以“新儒學書院”之名成功申報世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漳州而言,我們可以選擇數處有代表性的書院(如松洲書院、龍江書院、鄴山書院等)加以重建,使之成為漳州文化的標志性實體,并承載適當的收藏、展覽、教育、交流等功能,這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對于漳州從“海濱鄒魯”邁向現代化“濱海城市”的新征程都是頗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