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玉婷
學情分析:
京劇雖然是國粹,但是頗有曲高和寡之感,大部分學生都表示看不懂。究其原因就在于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欣賞京劇。京劇的欣賞角度有很多,“馬鞭”“亮相”只是眾多角度中道具和表演的代表,課文的學習以此為引子,吸引學生對京劇奧秘進一步探索,激發(fā)學生愛上京劇,達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
單元要素“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學生并不陌生,本學期第一單元就是要求“閱讀時能從所讀的內容想開去”,對于想象,學生有一定的思路與基礎。但是本課的難點在于京劇離生活比較遙遠,想象很難展開,這時候可以給予自由表達觀點的空間,在闡述觀點中結合課文內容想開去;可以反復品讀關鍵語句,在朗讀中想象;可以看視頻直觀感受,讓想象有源有依托;可以給視頻配文字,文字也是想象的出口。多種方式讓想象得以落地生發(fā)。
教學目標:
1.借助關鍵句讀懂課文,能用關鍵詞概括京劇藝術之美并闡釋理由,感受京劇的魅力。
2.品味文字展開想象,看視頻展開想象,學會借助想象欣賞京劇,介紹京劇。
教學過程:
一、了解京劇現(xiàn)狀,明晰學習任務
1.交流觀看視頻,克服困難心理
本單元我們開啟了一場藝術之旅,領略了音樂、國畫、京劇、書法等古今中外的經典藝術。今天我們要走進的就是京劇。
(1)師生對話,交流是否看過京劇,看過有什么感受。(覺得畫面很美;感覺咿咿呀呀聽不懂;……)
(2)播放現(xiàn)代京劇藝術大師
王珮瑜先生的訪談視頻,了解京劇的現(xiàn)狀(很多人都看不懂),借用他的話語“沒有不喜歡京劇的人,不喜歡是因為沒有人引導他欣賞”,引起學生興趣。
2.鏈接作家資料,明晰學習任務
(1)介紹作者徐城北是一位京劇研究專家,一生都致力于京劇的研究與宣傳,并將研究所得寫成了文章,供欣賞、學習、傳播之用。
(2)接受欣賞京劇之美的挑
戰(zhàn),齊讀學習任務。
同學們,京劇是國粹。今天就讓我們借助課文資料,學會欣賞京劇,把京劇藝術之美介紹給更多的人。要想介紹好,你需要做到:
①讀懂字里行間蘊藏的京劇之美。
②展開想象為京劇表演配上文字解說。
(設計意圖:課堂強調入情境,以學定教。學生對京劇最真實的認知“看不懂”,京劇大師口中的現(xiàn)狀“不喜歡是因為沒有人引導欣賞”,都是學生在京劇學習伊始面臨的最真實的情境。從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出發(fā),借用大師的話語,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不因自己看不懂而畏懼。相反,有了京劇研究員的文章助力,更加激起學生挑戰(zhàn)的欲望,并樂于學習。學習任務的出示也是結構化內容設計的體現(xiàn),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有的放矢地進入后續(xù)的學習。)
二、品味文字展開想象,讀懂京劇之美
1.抓住關鍵句,了解文章主要觀點
預習反饋:文章分為兩個部
分,分別是“馬鞭”和“亮相”。
(1)抓住關鍵句,判斷第一部分是不是只寫了馬鞭。
(不是的,還寫了其他的道具。)
關鍵句: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
自由表達:文中哪些是實的道具,哪些是虛的道具?
預設:馬鞭是實的,馬是虛的;鞋底是實的,針線是虛的;酒壺酒杯是實的,酒是虛的;飯碗是實的,豆汁是虛的。
(相機板書:馬鞭 ?道具 ?實虛)
(2)借助關鍵句,理解第二部分主要寫了什么。
(靜態(tài)亮相和動態(tài)亮相)
關鍵句:還有一種“刀(槍)下場”,可以視為動態(tài)的亮相。
(相機板書:亮相 ?表演 ?動靜)
2.板書關鍵詞,闡釋讀懂的京劇之美
(1)出示學習任務。
兩部分字里行間究竟體現(xiàn)了怎樣的京劇之美呢?需要我們細細品讀文字。請你和同桌合作學習,從“馬鞭”“亮相”中任意選擇一個內容研究,將你的理解用關鍵詞批注,并說說理由。
(2)學生自由上黑板板書,用
關鍵詞寫出自己讀懂的京劇之美。
(馬鞭:以簡代繁、裝飾美、表演自由、虛實結合……
亮相:動靜結合、音樂美、英
雄、氣概 ……)
(3)依據板書的關鍵詞,一一闡述對京劇之美的理解。
預設:
①以簡代繁:真馬不能在舞臺上表演,京劇想到用一根小小的馬鞭來代替,太妙了。
教師相機拓展京劇藝術中其他以簡代繁的道具:以槳代船、以車旗代車、以靠旗代千軍萬馬……
②裝飾美:從文中“馬鞭本身具備一種裝飾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馬鞭時,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方法”這句體會到的。我知道馬鞭有很多顏色,猜測不同顏色有不同的搭配用法,可能和演員服飾、人物性格有關。
教師相機拓展京劇中“趙云、張飛、劉備、穆桂英”等人物持馬鞭的圖片,直觀感受馬鞭和服飾、人物搭配的方法。
③虛實結合:我覺得“無”遠遠勝過“有”。虛擬的道具能夠給演員更多想象的空間和表演的自由,這樣充滿想象的表演也能更加引起觀眾的好奇。
④表演自由:文中這句話——
“這一根虛擬的馬鞭,給演員以無窮無盡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揚,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還在家門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讓我覺得特別美,可以有許許多多的表演方式任自己發(fā)揮。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展開想象:怎樣的情況下會馬鞭高揚?馬鞭低垂,你讀懂人物此時可能在做什么?為什么半天還在家門口?……
(戰(zhàn)場上追趕逃跑的敵人,馳騁沙場,會高揚;有喜事想快快告訴家人,會高揚;心情沮喪,可能就低垂了;此時心情很悠閑,也會低垂馬鞭;半天還在家門口也許是他對家依依不舍……)
教師出示《楊八姐》京劇唱段,學生觀看,交流從楊八姐揮馬鞭的不同姿態(tài)中能想象到什么故事情節(jié)。(遇到人,馬鞭高揚,應該是想讓馬停??;中間馬鞭垂落,腳步輕盈,感覺到她的小心翼翼……)
⑤動靜結合:雙方打得不可開交,結果音樂停,人物動作也戛然而止,令人一驚,投入其中。我認為動與靜缺一不可,有機結合是最美的。
⑥英雄氣概:文中說雜技成分的存在是為了突顯人物的英雄氣概,我覺得英雄形象這樣亮相很有力量。
教師相機引導,英雄氣概和必勝信心,都是京劇人物精氣神的體現(xiàn)。(相機板書:精氣神。)
⑦音樂美:我發(fā)現(xiàn)京劇唱段
都和音樂密不可分。文中“然而也怪,就在雙方打得不可開交之際,那緊張而又整齊的鑼鼓聲忽然一停,人物的動作也戛然而止——雙方臉對著臉,眼睛對著眼睛,兵器對著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種定身術給制服了!”就講到了音樂和動作匹配,這樣很有節(jié)奏。
師生合作:教師用樂器小镲伴奏,學生讀這段文字,感受音樂與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觀看《大鬧天宮》京劇片段,整體感受亮相之美。
(設計意圖:課堂“學思并進”貫穿始終。抓住關鍵句來理解“馬鞭”和“亮相”兩部分的主要觀點,到黑板上自由板書,用關鍵詞概括自己對京劇之美的理解,有理有據地闡述理由……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學。抓關鍵句判斷、用關鍵詞概括、有依據地闡述,都是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體現(xiàn)。抓關鍵句是上一個單元的語文要素,這是學習的有效承接。學生在闡述的過程中,對京劇美進行深入認識,能感受到國粹藝術的魅力,從而熏陶情感。
這部分還是單元語文要素“借助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藝術之美”的有力體現(xiàn)。兩個重點語段的學習活動豐富,有讀、想、視頻拓展,單元語文要素得以很好落地。)
三、展開想象介紹唱段,學會欣賞京劇
1.借助想象,繼續(xù)挑戰(zhàn)學習
黑格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
領就是想象。細細品味文字,展開想象,我們感受到了京劇藝術之美。借助想象,你一定能夠欣賞京劇唱段,并把它生動地介紹給別
人。下面就讓我們繼續(xù)挑戰(zhàn):
欣賞《武松打虎》唱段,你的腦海中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象,為京劇視頻配一段解說詞,向同學們展示你的欣賞成果。
2.欣賞京劇唱段,介紹《武松打虎》
(1)看《武松打虎》視頻,和同桌交流看到的故事畫面。
(2)再看《武松打虎》視頻,展開想象,給京劇畫面配解說詞,用文字寫下來。
(3)介紹京劇唱段,學生點評介紹是否清楚生動。
①投影展示學生的介紹詞。
預設:你們瞧,武松與老虎正在激烈地對打著。武松手舉著木棍,就向那老虎打去。不料老虎一下子咬住棒子,向后一甩,棒子飛了。武松只好徒手與老虎對抗。斗了幾個來回,武松使個巧招兒,把老虎打了個四腳朝天。武松又繞了個圈,“哐”地亮了個相。正當我們以為已經結束時,老虎又爬了起來,激烈的戰(zhàn)斗又開始了……
②上臺邊看視頻邊現(xiàn)場介紹解說。
預設:武松酒勁上來,正在一旁躺著睡覺。突然,他感到一陣風吹來,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睜眼一看,呵,好大的一只老虎!頓時,酒勁全無。老虎看見武松,猛地一撲。只見武松一個鯉魚打挺站起身來,掄起木棒,就向老虎背打去。可老虎半點皮毛都沒有傷著,還把木棒彈到一米開外。武松赤手空拳與老虎搏斗?!斑诉诉恕币粋€有力的后腿踢,老虎被打倒在地,四腳朝天撲騰著。
(4)結課。想象能為京劇欣賞插上翅膀,了解更多京劇知識能讓想象更自由,欣賞更豐富。為大家推薦《太好玩了,京劇》《學京劇·畫京劇》兩套書,課后自主探尋京劇的奧秘。
(設計意圖:學思并進,知行合一。僅僅懂得京劇之美還只是知識的習得,是否能真正介紹京劇,才是學生有沒有學會欣賞的關鍵。設計配文字解說京劇視頻這一學習內容,是以評促學,是對之前學習的一種測評方式。上一環(huán)節(jié)根據文字展開想象是輸入,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想象用文字給視頻配介紹解說,是能力的輸出。習得并遷移運用,學生在真實的欣賞京劇、介紹京劇情境中,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想象的方法去欣賞藝術。)
(作者單位:浙江杭州市錢塘區(qū)學正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