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勝
1
未見它之前,我知道“轉(zhuǎn)盤槍”:旋轉(zhuǎn),威力十足,敵人分崩撲跌。轉(zhuǎn)盤槍是敵人和侵略的尖銳對立,正氣凜然??姑涝娪白屛覍σ环N形狀的印象根深蒂固。而“轉(zhuǎn)盤街”是陌生的,想象里是一個能夠旋轉(zhuǎn)、盤子一樣的街道。
見到它,如此巨大的圓環(huán),我要走很久才能繞著它一圈,旋轉(zhuǎn)的是人和車??!我覺得這挺好玩的,比生產(chǎn)隊的場院有意思。
這座城市,初識在童年,牽著母親的衣角,在古樸陳舊的街道上走,客運站、破舊的馬路、各式各樣的汽車和拖拉機、神色各異的人——這個時段有太多的記憶,生活宛若川戲里的“變臉”,讓從農(nóng)村出來的小孩眼界大開,小腦瓜里裝滿了驚奇和感嘆。生活剛在我的眼前打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幸運地闖進了陌生的世界。陌生的另一層意思就是不懂、懷疑、心怯又躍躍欲試。
那時,遼西的朝陽城很舊很小很破,像一個久病初愈的人。我的眼中,卻是另一種狀態(tài):那么高的房子,那么多的汽車,比鄉(xiāng)下還多的大馬車,威風(fēng)凜凜。我的童年讓出一塊地方存放這些記憶,原因是這些場景讓本來匱乏的童年瞬間暴富,一種很難抵御的誘惑和深入,以至于人至半百的夢中,舊光陰里的小城,依然美麗鮮活。
朝陽是三燕古都。在戰(zhàn)火紛飛的古籍里,一瞥“燕”的身影,三現(xiàn)其身——前燕、后燕、北燕——閃轉(zhuǎn)縹緲。歷史的空間逼仄,往事存于一瞬之間、彈丸之地,也是一種幸事,譬如留給后人一種文化印象?!叭唷彪m然沒發(fā)展成讓人滿意的國度文化,但作為一個區(qū)域的歷史文化定位未嘗不可,“燕都”由此而來。用這一稱謂冠名的如小區(qū)、酒店、食品、啤酒等等?!叭唷蓖卤粺嵝牡某柸嗽俅螁拘眩喽汲晒Φ刈哌M朝陽人的生活圈子,和被希望支撐的小城一起茁壯蓬勃。
朝陽城在遼金時代文化已經(jīng)很繁盛,城內(nèi)現(xiàn)存的多座古塔為證?;蛘哒f跨越到更加遠古時代,上溯五千年,曾是紅山文化的腹地。聞名全國的牛河梁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力證朝陽昔日的繁榮。小城之古,名副其實。
轉(zhuǎn)盤街——小城東西南北交通中心,是朝陽古城的軸心和咽喉。四方匯集、八方散去、行云流水、暢通無阻,一盤搞定。
轉(zhuǎn)盤街西北側(cè)的朝陽百貨是當(dāng)時為數(shù)不多的四層樓房,迎來晨輝,送去夕照,在光陰的背影里足以顯赫。
母親牽著我的手在商場里閑逛,這樣幸福的片段,在記憶里極為鮮活。柜臺里的貨物琳瑯滿目,布匹、毛紡、塑料制品、鐵器、化妝品散發(fā)出一股好聞的氣味兒。時間一久,我由興奮轉(zhuǎn)為疲憊,兩腿酸麻,對熙熙攘攘的商場產(chǎn)生了幽怨。讓我再次鼓起興致的是玩具柜臺,多少人的童年在這個光彩奪人的記憶里淪陷。我看中的多數(shù)是一把玩具槍,被母親牽走的一瞬,失望至極。
百貨門前一側(cè)的墻體下,是一群手藝人,修鞋的,修車的,修鐘表器皿等一些零碎的小物件,臉上帶著日子的風(fēng)痕。他們的衣著略顯襤褸,仍能顯露城市氣場。他們的手指粗糙卻靈巧,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修鞋師傅穿針引線,把破敗不堪的鞋收拾成一雙光潔的模樣,比在劇場看戲有意思多了。
在這些人物里,有一位叫張立春的修鞋老人。彼時還沒人知道他是一位英雄,這位從槍林彈雨闖過來的人,就是作家魏巍筆下《誰是最可愛的人》里的“小老虎”原型。風(fēng)輕云淡的和平時光里,平靜地為路人修鞋。特殊時代出現(xiàn)的英雄被另一個時代隱藏,他守住了上甘嶺,當(dāng)然也守得住一段素淡的時光。那雙曾經(jīng)在戰(zhàn)場拼命的大手,也會把鞋修得結(jié)實漂亮。老人說不清戰(zhàn)場和修鞋有什么區(qū)別,實際上,人們都懂得兩種不同的意義。英雄,只有在迫切需要時才能閃現(xiàn)與眾不同的光芒。和平的時序里,修鞋更務(wù)實。
轉(zhuǎn)盤街被工人文化宮、地區(qū)招待所、百貨商店包圍,可以說是被一個時期的繁榮包圍。商賈如云、人聲鼎沸、煙塵四起……
這座城市,經(jīng)歷一次華麗轉(zhuǎn)身,已現(xiàn)一個現(xiàn)代化城市的模樣。小城的一些舊建筑消失殆盡,包括轉(zhuǎn)盤街,像一片樹葉沉沒于時光的潮汐中。再提起這個名字,恍若隔世。對于新一代人,是一個生詞。比如張立春,小城里有多少人記得,在平凡的舊時光里,曾無意間隱藏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2
候車室的意義,是時光的分發(fā)和收納。人間的喜怒哀樂,候車室宛若沙盤,演繹得淋漓盡致。
不管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出門時都把最體面的衣服穿上,所以,候車室里,能看到一個時代的風(fēng)尚。彼時衣食并非無憂,向往也好,自尊心也罷,出門在外的人盡量地穿得好一些。衣服能掩飾內(nèi)心的焦躁和慌張,像擅長化妝的人。民間,衣服是另一種心情。
哥和姐穿過的衣服,經(jīng)過母親的改造后成為我的常服。還好,我對新衣服并不熱衷。候車室里??吹揭轮婆f的人,褲腳沾著泥土或草色,臉上浮現(xiàn)光陰和滄桑沉淀后的表情。他們是農(nóng)業(yè)人群,凡間最能吃苦的人。
坐在木質(zhì)排椅上,盯著地面上流水般的鞋,鞋宛若眾生的容貌。我穿的是一雙新布鞋,是母親委托杭嬸做的,麻繩納的鞋底,鞋底是零碎補丁用糨糊粘在一起,在太陽下暴曬,形成的堅硬的殼,鄉(xiāng)下稱之為袼褙。鞋幫則由黑色粗布做成。因為穿了新鞋,走起路來小心翼翼,同時關(guān)注別人腳下的鞋。俗世的鞋匆匆忙忙,各奔東西,它們是主人穿梭在時光里的小船,它們不擅悲喜,卻攪動世上的風(fēng)云。憨厚的布鞋,時髦的回力鞋,高傲的皮鞋,勤奮的橡膠鞋……我辨識每雙鞋的性格,雖然彼時還不知道性格的概念。人的身外物,鞋要比衣服更具思想性。
候車的人,或假寐或發(fā)呆或交談或爭辯,陽光和微塵攪拌在一起,每一張臉都生動,是一個獨立的世界。所有的聲音都混在了一起,分不清哪一種更真實。候車時,我突然萌發(fā)一種說不清的興奮。周圍的一切,都是一次意外。鄰座的兩個男人不知為什么爭吵起來,凸起的青筋爬上脖頸,眼睛瞪成了銅鈴。人無論高低貴賤,爭吵時真理不知去向,爭吵者爭先恐后地把自己認(rèn)為的理由陳述出來,像兩架停不下來的鍘草機。乘警不耐煩地訓(xùn)斥他們,唾沫星噴到對方臉上,爭吵者脖頸上的青筋漸漸消失。在制服面前,斯民無奈地收斂狂放,歸依本性。點燃怒火的雞毛蒜皮灰飛煙滅,我意猶未盡,頻繁的扭項觀望,心里熱切地盼望著他們再吵起來。
候車室匯集眾生態(tài),譬如一位吃烤紅薯的大叔,兩只手迅敏地倒騰滾燙的紅薯,抿嘴噗噗地吹。他掰開紅薯,黃瓤散發(fā)白氣,一股濃郁的香氣彌散開來;一個年歲很大的人蹲在暖氣片下,下頦的胡須粘連在一起,左手拿著一塊咸菜,右手拿了一瓶白酒,抿一口酒,再啃一口咸菜,一臉淡漠,目光掃視,一股鄙視塵俗的氣勢,我不敢與他對視;一位穿戴時髦的老太太,嘴里磨磨叨叨,翻著手提袋,像是一件貴重的東西,突然找不到了;一只雞從旅客的布袋里逃逸,炸開翅膀一路狂奔,嘰嘰呱呱絕望地尖叫。一位中年男性旅客,紅頭漲臉狼狽地追逐逃跑的公雞,候車室里的小孩歡呼起來,一起跟著這位旅客攆雞,更小的孩子嚇得嚎啕大哭,候車室里頓時一陣喧鬧……我一趟一趟跑廁所,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去與回,能看到好玩兒的事情。
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太太,正挨個向旅客乞討,她臉上的皺紋很深,深到看不出任何表情,像一枚山核桃。她干瘦的手像枯樹枝。不知道她為什么乞討,老人背后的故事?lián)渌访噪x。我有一毛錢,是出門前父親給的,我把它搓成了一卷,放在貼身的挎兜里。我把它拿了出來,用手指捻開,放到老太太皴裂的手掌上。我媽看了我一眼,沒吱聲。那時的一毛錢,可以買兩個燒餅和一碗豆腐湯。老太太的手在我面前停了半天,皺紋微顫,好像不相信這是真的。
我媽常把我家的舊衣服送給比我家更困難的人,像杭嬸。她把玉米餅子贈給偶入吾村里流浪的人,像“小黑人”。我媽不信鬼神,不迷信,但她信仰善良。我把一毛錢贈給老太太這件事,她說過幾次,語氣里聽出她的欣慰和驕傲。
“去往××的客車就要發(fā)車了,有去往××方向的旅客請帶好隨身物品,到×號檢票口檢票上車……”狹窄的候車室里,擴音器此起彼伏、反反復(fù)復(fù)地播報發(fā)車信息。候車室里的旅客,走了一波,又來了一波,這種動態(tài)一股腦印在記憶里。
現(xiàn)代的候車室寬敞、明亮、安靜,座位有了秩序,候車人也有了秩序,播音的聲音更為輕柔。但是缺少童時候車室的活潑、熱鬧、煙火氣。像一座城市在瞬間變得陌生。
3
神牛是一種純?nèi)肆Φ倪\輸工具,就是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里馮鞏用的那種人力車。自行車加上載人的車廂,兩輪變成三輪,類似把北方的倒騎驢正了過來。這種車在朝陽城已消失多年,在現(xiàn)代生活的推搡下,逐漸退出生活的舞臺,變成了記憶。
給神牛起名字的人,是民間智巧之士,飽學(xué)而幽默。神——牛!唇間呼出,有一種民俗的詩意,細思,極入味。
神牛靈巧,走街串巷,酬金低廉,是唯一面向大眾的交通神器。神牛把客人送到想去的地方??腿恕蠖嗍浅柋镜厝耍瑒诶?、負重或是路途遠,會選擇打神牛。揮手間多出一份豪邁。
蹬神牛的有一部分下崗工人,一部分城市里的無業(yè)者,還有一部分是從鄉(xiāng)下來城里發(fā)展的農(nóng)民。這項謀生手段,是百分之百的體力勞動,無需技術(shù)職稱,有個好身體就能操作。勞動者心中自有一份榮辱不驚的從容,付出體力賺取酬勞,是一件光榮的事,何談卑微?神牛師傅多數(shù)面色平淡,言語僅存于問詢?nèi)ヌ幒吞嵝芽腿?。話多者?jīng)歷也多,想把自己的故事說給別人聽。
進城后,我的工作地址在新華路,距我所住的小區(qū)約五里的路程。平時上下班步行,一身輕汗,精神愉悅。偶爾,如酒后或身體疲憊,打神牛往返。途中聽蹬神牛的師傅閑聊,知道一些生活圈子以外的事情,很有趣兒。
一位神牛師傅跟我講,同行朋友拉一位臨產(chǎn)孕婦去醫(yī)院,孕婦剛上車就一聲聲喊痛,孕婦的丈夫腦門冒汗,小臉?biāo)住I衽煾涤?xùn)孕婦丈夫,為什么不早點去醫(yī)院?孕婦丈夫辯解,說還沒到臨產(chǎn)期。爭執(zhí)間,一聲嬌嫩的嬰兒啼哭傳出,孕婦把孩子生在了神牛上。說到這里,神牛師傅“唉”了一聲,一直搖頭,對孕婦丈夫很是失望。還有粗心的學(xué)生把準(zhǔn)考證或錄取通知書落在了神牛上,尋找無果后,被好心的師傅送到了派出所。找不到家的醉漢醉女子不計其數(shù)。當(dāng)然也出現(xiàn)過隱匿客人遺落財物的,私念是人心頭最難撲滅的欲望。善與惡,本是人性里針鋒相對的棋子,一念之間塵埃落定。神牛雖小,卻是民間人性的煉爐。
我的堂弟剛來朝陽,在城里蹬神牛,用賺來的錢供兩個孩子讀書。風(fēng)霜雪雨,酷暑嚴(yán)寒,付出的苦與收益對稱,像艱辛過后品味過程的愉快一樣。是神牛幫他度過那段艱辛的時刻。堂弟早已轉(zhuǎn)行小手工業(yè),發(fā)展成小康人家。平日閑談,從不回避那段經(jīng)歷,說得眉飛色舞。
神牛的出現(xiàn),是城市發(fā)展過程中一個讓民眾受益的機遇。給民眾的生活注入生機和活力。讓他們的生活像一棵植物一樣生長、發(fā)芽、蓄蕾、開花、結(jié)果,完成一個因果。朝陽城因為有了神牛,無疑更具有地域特色,有了主體文化衍生的另一種文化,增加了人間煙火味。
新世紀(jì)不久,因為推動城市建設(shè),取締了神牛。對民眾是失去了一種謀生的手段;對地方文化是失去了一種鮮活個性的名片。對與錯,只能留給時間消化。人類擅長或熱衷于制造相互制約的規(guī)矩,把自己困住。
4
壩南市場,一個藏在時間深處的名字。熙熙攘攘的人群,最能體現(xiàn)人間煙火的稠密。此起彼伏的吆喝聲中,南來北往的人,匆忙奔向自己心里所想的攤位。剛剛運來的蔬菜,和它們樸實的主人一樣,帶來遠在鄉(xiāng)間的泥土氣息。八十年代,紅磚矮墻上面搭上一塊帶有裂痕的木板就是菜案,青菜靜靜地陳列在案板上。頂花帶刺的黃瓜,圓潤鮮紅的西紅柿,飽滿鮮嫩的茄子,壯碩舒展的白菜……在市場,蔬菜宛若小旦,在生活的大劇目里,在鍋碗瓢盆交響中,輕盈登場。蔬菜是斯民平淡生活里的一份美好,讓人愛惜珍憐。我極喜歡在蔬菜濕潤的青稞氣息里徘徊,看哪一樣都陶醉。對,是陶醉。我在水龍頭下沖洗西紅柿?xí)r就開始崇拜它。掰開西紅柿,露出紅瓤(那個年代,還不懂藥物催熟),果肉和湯汁的甜美,讓我陶醉。黃瓜用手一抹,花刺凈去,直接咔嚓咔嚓地咀嚼,那個滋味,現(xiàn)在的黃瓜已無法匹敵。日子里,滋味是一個念想,也是時光輪回。母親在菜攤前精挑細選,半蹲的樣子真好看。
油條攤前匯集的人最多。油條在未成為油條前,在油鍋里像魚雷一樣潛出,金黃的油條和熱騰騰的香味兒,讓人垂涎欲滴。我也關(guān)注別人的神色,發(fā)現(xiàn)他們的喉結(jié)也在蠕動。燃燒的木柴味兒,熱騰騰的油香味兒混合、蔓延,像催促奔它而來的腳步,快點,再快點!
來到菜市場,都會到熟食攤轉(zhuǎn)一圈,雖然不常買東西(也買不起)。燒雞總是把脖子藏在翅膀下,這種姿勢保留到現(xiàn)在。豬頭肉是父親的偏愛,二兩豬頭肉,切成薄薄的片碼在小碟兒里,沾上蒜泥,美味絕倫。父親酒酣時,用筷子夾起一小片喂進我的嘴里,美呀,我像饞貓一樣瞇起眼睛。羊湯攤有一個白色的帆布棚架,大鍋里的羊湯翻滾著,冒著白氣。兩張條形的木桌簡陋粗糙,上面有大拇指一樣的紋路,也有筷子寬的裂紋。不影響客人坐在長條木凳上,大快朵頤。醇厚的羊湯,配上剛出鍋的燒餅,吃出了民間深緩廣大的原味,每個人都紅光滿面,盡情享受著時光的饋贈。蒸饅頭的蒸籠摞起來比成年人個頭還要高出一大截,熱氣繚繞,離老遠就能聞到饅頭那股酸堿平衡后醇厚的氣味。在遼西的食譜中,饅頭占有一壁江山。白胖胖的饅頭,隱藏善意。母親每次買回饅頭,都習(xí)慣做個豆腐湯。把新買的豆腐切成方寸小丁,爆油下蔥姜蒜,放入熱水,一股濃香鉆入鼻腔。豆腐丁下鍋后,在湯鍋里翻滾,豆質(zhì)蛋白的油脂加熱后產(chǎn)生氨基酸,熬成乳白的湯汁,擄獲人類的味蕾。一個饅頭,一碗豆腐湯,吃得我滿頭大汗,暢意淋漓。
壩南市場的攤位從餐飲到日常百貨林林總總,物資出現(xiàn)短缺的市民,在市場里走一走,就會買到滿意的商品,補充到日子里。有時也會遇到走江湖的藝人,變戲法,唱二人轉(zhuǎn),耍猴……這些小把戲詼諧搞笑,讓平淡的時光生出趣味。有一位和父親一起走江湖的小女孩,腰身柔軟,打了一套拳,閃轉(zhuǎn)騰挪,虎虎生風(fēng),我對小姑娘崇拜到極點。再去尋找,小姑娘不見身影,沮喪極了。后來校園傳說,小姑娘來自很遠很高的山里,是一位老神仙教的功夫,并幸運地吃了一顆長生不老藥。我相信這個傳言,幻想著自己也能到深山老林,遇到一位老神仙,被傳授一身功夫,得到一顆長生不老藥。
壩南市場已變成林立的住宅樓。只是在住宅樓的一隅,留下一個很小的市場,不再像原先那樣開闊熱鬧,卻也保留著人間的煙火味道。舊時的壩南市場常常入夢,像一次久別重逢,讓人垂涎的味道、嘈雜的人聲、小女孩打不完的拳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人生過往,再回首,誰又能奈何一抹鄉(xiāng)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