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惠娣
北風(fēng)蕭寒的時節(jié),我行走在粵西小山村的田壟阡陌上。
此時,正是晚稻成熟的時節(jié),展望田野,稻穗黃澄澄的,遍地鋪金,空氣中彌漫著水稻成熟的馨香。有農(nóng)人在田間收割,用鐮刀收割下來的稻禾整齊地擺放在稻田上,像平鋪的草席子。他們輪流地捧起一捆割下的稻束,放到打稻機的脫粒滾筒上擊打,稻谷就像子彈一樣飛落到稻桶里。脫去谷粒的稻草,整齊地堆放在裸露的稻田上,形成一個個小山般的稻草垛。
那一個個溫暖的稻草垛,一下子把我拉回了久遠(yuǎn)的童年。
小時候,人們收割水稻還沒有現(xiàn)在的收割機,還是用原始的人力。人們把收割下來的稻禾,用鐵板車?yán)酱謇锏臅窆葓錾?。那時每家每戶都有一個曬谷場。人們將稻禾鋪撒在曬谷場上,推來石磙,把石磙的繩索套在老牛的身上,然后讓牛拉著石磙轉(zhuǎn)著圈來回地走,稻谷就會脫落下來。稻谷脫粒后,金子般的稻谷便留在曬谷場上曬太陽,人們將稻草清理出來,放在場邊曬干。勞苦功高的老牛此刻停下來,津津有味地嚼著一把新鮮的稻草,那是它辛勤勞動的犒賞。
稻草被曬得半干時,農(nóng)人便用鐵叉子將稻草聚攏起來,一層一層疊,一圈一圈鋪,還用力按壓使其平實,很快便壘起一個高高的稻草垛。農(nóng)忙后的曬谷場上,會矗立起許多蘑菇狀的稻草垛,像連綿的小山。稻草垛,成了鄉(xiāng)村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
小時候父親通常將曬谷的任務(wù)交給我。谷子在曬谷場上,隔一段時間就要用耙子翻動一下,使谷子曬得均勻。天氣晴朗的時候,谷子在靜靜地呼吸,享受太陽的溫情,我便清閑地躲在稻草垛旁看書。百無聊賴的時候,我靠在稻草垛上看天空,天空中有像棉花糖似的潔白的云朵,惹我流口水,好想摘來吃一口。有布谷鳥從頭頂掠過,叫著“早禾早熟,早禾早熟?!蓖瓿扇蝿?wù)的石磙在稻草垛邊靜靜地歇息,等待下一輪的工作。大黃牛在草地上悠閑地吃草,老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在稻草垛旁尋食遺落的谷粒。那些農(nóng)具靠在稻草垛上,以標(biāo)點符號的姿勢,記錄著鄉(xiāng)村農(nóng)耕的歲月。
有時,我們一幫小孩也在稻草垛間玩捉迷藏,或是玩“打鬼子”的游戲。金色的陽光揮灑下來,照在金黃的稻草垛上,散發(fā)著融融的暖意。稻草垛間,游走著我快樂的童年。記憶最深的一次是,父母到很遠(yuǎn)的農(nóng)田上干農(nóng)活,我們姐弟三人在曬谷場上等他們,直到天色已晚還不見他們回來。我們又饑又冷,蜷縮在稻草垛里,稻草清香、溫暖,我們就這樣睡著了。
童年時,家里也用稻草生火燒飯的。家里沒有柴火的時候,母親就從稻草垛上扒拉出一大把稻草抱回家,放到灶房里。每天傍晚,母親淘米下鍋,便讓我燒火煮飯。我靠在稻草堆上,一邊不時地塞一把稻草進(jìn)灶膛里,一邊看書。童年時,很多書是在稻草垛上看的。飯燒好后,灶膛里稻草的燃灰還有一定的熱度,我常常會拿幾只紅薯埋進(jìn)去,不久,它就熟了,翻出來,香噴噴的,那是童年最難忘的味道。稻草燃盡后的灰燼,還可以作肥料,母親常常拿去種菜,種出的菜茁壯鮮嫩。這就是稻草“以灰肥田”的功用。
后來慢慢地長大,我離開了家鄉(xiāng),稻草垛逐漸從我的生活中疏離,而成了我記憶版圖上一道遙遠(yuǎn)的風(fēng)景線。只是每每于山村鄉(xiāng)野間再見到那久違的稻草垛,猶如見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總會在心里涌起陣陣暖意。
想起曾畫出聞名世界的《干草垛》組畫的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據(jù)說他為了畫《干草垛》組畫,在1890至1891年間,對同一干草垛進(jìn)行了無數(shù)次的觀察,對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的干草垛進(jìn)行了描畫,前后一共畫了二十多幅。能讓他這么癡迷地作畫的,可見他對干草垛的深愛。他的干草垛,在旭日下、正午的太陽下、夕陽下、月光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光彩變化,不變的是,那田野中矗立著的干草垛,靜默,寂然,像歷盡風(fēng)雨滄桑的老人,淡定地觀望、思索。他的《干草垛》,充滿激情、美幻,給人生命的厚重感與心靈的震懾感,更教人熱愛生活。干草垛,折射出的是最本質(zhì)、最實在、最溫暖的生活??!
寒涼時節(jié),獨自在山村田野上行走,一個個稻草垛,惹起了我情思無限,心中,溫暖氤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