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昌 龔韶華(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寶山醫(yī)院)
腰椎管狹窄癥是一種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腰椎局部關節(jié)增生、韌帶肥厚等擠占正常椎管容積,導致椎管內脊髓及神經長期受到卡壓,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其主要表現(xiàn)為:腰部疼痛、間歇性跛行、下肢麻木及無力等。患者常表現(xiàn)為不能走較長的路,比如走100~200 米就會出現(xiàn)下肢酸麻,疼痛加劇,需要休息片刻后才能繼續(xù)行走。腰椎椎管狹窄癥是影響中老年人行動最常見的腰椎疾病之一,一般輕癥者可通過保守治療緩解癥狀,重度患者往往需要手術治療。
腰椎管狹窄癥的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開放手術進行腰椎椎管減壓及腰椎椎體間融合固定,但是它對脊柱結構破壞較大,影響脊柱的穩(wěn)定性,并可能導致硬膜撕裂、神經損傷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傳統(tǒng)的脊柱內鏡微創(chuàng)技術,如椎間孔鏡及椎間盤鏡(單通道內鏡)能夠解決小部分椎管狹窄的病例,但是在一些比較復雜、需要減壓范圍比較廣的患者當中,就會體現(xiàn)出其技術本身的局限性。
1.UBE 技術采用雙通道,手術時做兩個小切口,各約1 厘米,一側下0 度的主鏡用于觀察,鏡下視野360°可見;另一側下操作器械用于實際操作,提高了手術者操作靈活性。
2.手術操作器械不太受到尺寸的限制,能應用更粗開口的槍鉗和髓核鉗等器械,更快也更容易摘除增生組織,從而解除對神經組織的壓迫,大大提高了手術效率,有效縮短手術操作時間。
3.因為操作過程可視性強,學習曲線相對簡單一些,學習者能夠較快掌握技術要點,尤其是有內鏡或者開放手術經驗的醫(yī)生會學習得更快。
4.治療效果與開放手術一樣,可以對椎管狹窄的同側及對側進行比較徹底的減壓操作,手術療效顯著,創(chuàng)傷更小,康復更快。
椎間孔鏡能解決一部分腰椎間盤突出及椎管狹窄癥的病例,對復雜椎間盤突出和部分椎管狹窄癥患者無法處理。相比之下,UBE 技術適應癥更廣泛。除了常規(guī)的各種類型間盤突出病例外,尤其適用于復雜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神經根性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胸椎管狹窄、脊柱翻修等復雜病例的內鏡微創(chuàng)治療。
UBE 技術是椎間孔鏡技術的補充,而且針對部分椎體失穩(wěn)和輕微滑脫的可以做鏡下融合及內固定。如果做鏡下融合,由于UBE 技術手術操作過程全程可視,能夠在可視下直接處理椎板和置放椎間融合器,并且能夠極大地減少術中定位X 線透視次數(shù),減少放射線傷害,且能夠達到與開放手術相同的治療效果。
UBE 技術主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椎管狹窄,二是內鏡下椎體間融合和內固定。既拓展了適應癥的范圍,又能使治療微創(chuàng)化,患者恢復更快,接受認可度更高。手術中用到的耗材有射頻消融電極、磨頭、椎間融合器和內固定螺釘?shù)?,相比椎間孔鏡選擇性更廣泛,相對開放手術更加微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