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韓建平
網絡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任務。
網絡社會的到來,使得人們擁有了自由表達、暢快溝通的新空間、新渠道。同時,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隱匿性,越來越多的人把網絡當成了“暢所欲言”的場所,產生了一些不文明的網絡現(xiàn)象。比如傳播網絡謠言、散布虛假信息、網絡詐騙、泄露個人信息、網絡暴力等行為。近期,有網友在網絡上公然質疑、詆毀鐘南山院士。這不僅擾亂了網絡空間的公共秩序,損害了天朗氣清的良好網絡環(huán)境,更可能寒了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廣大“抗疫戰(zhàn)士”的心,有悖于“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
互聯(lián)網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底線不可逾越。我國的刑法、民法典等均規(guī)定網絡言行有邊界,網絡空間從不是法外之地,網絡開放和自由也必須以遵守法律法規(guī)為前提。部分網民、“大V”等不能只圖自己痛快,置法律法規(guī)于不顧。他們在互聯(lián)網上質疑、侮辱、詆毀鐘南山院士及抗疫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否定抗疫精神、否定諸多地方性的疫情處置舉措,破壞了社會公共秩序,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侵害了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
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凈化網絡生態(tài)、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現(xiàn)實需要。天朗氣清、生態(tài)良好,是人民對網上家園的美好向往。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tài)惡化,只能造成思想混亂,不符合人民利益。
同時,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必須堅持傳遞正能量的總要求,充分調動行業(yè)主管部門、網絡社會組織、網信企業(yè)、正能量網絡名人以及廣大網民的力量,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努力構建人人參與、齊抓共治的網絡文明建設新格局。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必須推動網絡文明共建共享。網絡文明是社會文明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講文明是每個網民需要踐行的基本準則,也是構筑文明和諧網絡環(huán)境的基石。每個網民、每個互聯(lián)網企業(yè)都是網絡文明的建設者與受益者。要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網絡生活方式,培育崇德向善的網絡行為規(guī)范,以“好聲音”來啟迪他人,用“正能量”來感染社會。同時,要健全機制,引導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網絡監(jiān)督,推動網絡空間共建共享。
網絡文明的養(yǎng)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我們要堅持傳播真善美、弘揚新風尚,涵養(yǎng)網絡生態(tài),凝聚億萬網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斷增強文明意識、法治意識、自律意識、底線意識,將互聯(lián)網這個“最大變量”轉變?yōu)椤白畲笳芰俊保e極共建有價值認同、有人文關懷、有情感歸屬的美好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