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華
常言道:“人老肛周疾患多?!贝嗽捯稽c不假。像痔瘡、脫肛、肛裂、肛門失禁、肛周癢癥、肛周膿腫、肛周炎之類疾病,老年人經(jīng)常罹患。其原因在于:人們對此類疾病難于啟齒,且開始發(fā)病時癥狀都較輕,病人怕麻煩不及時診治,一再拖延便日漸加重。加之肛門周圍血管神經(jīng)豐富,此類疾病會引起劇烈疼痛,老年人體弱多病,行動不便,不能及時醫(yī)治。另外,不少老年人因種種緣故常有便秘,排便時間長,用力過度,使直腸肛門壓力升高,導致肛周靜脈叢瘀血,以致加重肛門疾病,故老年人欲要健康長壽,肛門保健一定不可疏漏。那么,老年人的肛門保健該做哪些事呢?以下介紹12 種肛門保健方法。
1.定時大便:早餐前后為最佳排便時間,因為此時有兩個產生便意的“反射”:一是起床后直立產生的結腸運動;二是早餐后的食物刺激胃腸蠕動。抓住早晨起床后或早餐后20 分鐘如廁,可達到排便時用力最小、持續(xù)時間最短、排出通暢、便后有輕松感的最佳狀態(tài)。
2.按照排便規(guī)律進行排便:即在前一個排便動作完成后安靜休息一會,待糞便從直腸上部下移產生第二次排便感時,再做第二個排便動作,慢慢增加力度,順勢排出糞塊。不要在兩次排便動作的間歇期間過分用力強行排便,否則容易造成肛門損傷,或導致肛門松弛或直腸脫出等不良后果。
3.宜速戰(zhàn)速決:實際排便動作所需時間極短,每一個排便動作只有幾秒鐘,2~3 個排便動作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1 分鐘左右。如果蹲廁時間超過三五分鐘仍無便意感就應結束,因為蹲廁過久容易誘發(fā)痔瘡。不要做其他的事,要改變排便時看書報、抽煙或思考問題等陋習,也不宜談話,以免分散精力。
4.飲水潤腸:有便秘的老人可每天在排便前空腹定量飲用一杯溫開水或淡鹽水,這樣能刺激腸道蠕動,有助于排便。
5.用手按壓助排便:中老年人往往肌肉松弛無力,當感到排便困難時,可用手在左下腹部施壓,幫助糞便向下運行。也可用手將肛門的左右兩側向上方壓,以輔助提肛肌發(fā)揮作用;或用手在尾骨前方向上按壓,促進糞便順利排出。腹部的小腸和大腸直接與肛門相通,每天早晚按摩兩次腹部(先上下按摩,后左右按摩,最后轉圈按摩),一方面能刺激腸管蠕動,使糞便排出;另一方面能使腹肌發(fā)達有力,收縮時壓擠腸管,兩者均有利于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肛門的負擔。
6.堅持溫水坐浴:將肛門置于溫水中浸泡,不僅可以洗凈肛門皮膚皺褶內的污物,而且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對保持肛門的清潔衛(wèi)生與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做法:排便后或每天晚上睡覺前坐浴1 次,每次控制在10分鐘左右,用溫熱水,不能太燙,以免燙傷皮膚。坐浴時可配合使用藥物,如肛門潮濕或分泌物較多,可用千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或稀明礬水坐浴。如局部發(fā)炎、水腫、疼痛,可選用中藥苦參、五倍子、明礬、樸硝、五靈脂等煎湯坐浴,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肛門喜干不喜濕,故坐浴后要用干布或吸水紙將局部擦干。
7.多做縮肛運動:肛門排便時舒張,結束后自然閉合,這是肛門的自我保護。我們不妨利用這種生理現(xiàn)象,排便后有意識地做3~5 次收縮肛門的動作。通常情況下,排便后肛管下端的皮膚往往向外翻,做幾次縮肛運動有助于外翻部分恢復原狀。部分有病態(tài)排便感的人,排便后便意感仍不消失,有一種里急后重的感覺,做縮肛運動可以縮短便意感的持續(xù)時間或使之消失。某些輕度脫垂的肛門直腸病,如輕度內痔脫出、輕度脫肛等,也可通過縮肛運動促進縮回。另外,每天早晨起床前或晚上睡覺前,也可各做一次縮肛運動。方法是先用力收縮肛門,然后放松,使肛門一緊一松,重復做20遍。目的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力量,改善肛門的血液循環(huán),防止脫肛和肛門松弛。
8.合理飲食:飲食要有規(guī)律,不要暴飲暴食,多喝水。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雜糧含膳食纖維較多,能刺激腸管蠕動,防止便秘。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胡椒、芥末等,不喝烈性酒,盡量減少對肛門的不良刺激。大便溏薄者可多食山藥、黑棗、白扁豆、菠菜等。便秘時亦可通過改變飲食來調理。吃飯時要細嚼慢咽,少說話,有助食物消化。
9.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特別是每天不要久坐、久站、久蹲,一般坐四五十分鐘就要更換體位,活動身體。肛門長在身體的下半部分,上面又有盆腔臟器的壓迫,血液循環(huán)較差,久站、久坐、久蹲容易造成肛門靜脈的血液回流不暢,發(fā)生痔瘡等疾病。
10.肛周一有不適應及早醫(yī)治:肛門周圍不單皺褶多,皮脂腺和汗腺也很多,加上排出的大便內有大量細菌微生物,極易誘發(fā)感染,所以一旦發(fā)現(xiàn)肛周不適、瘙癢或疼痛,切莫用手搔抓,應及早請醫(yī)生治療,防止病患加重。
11.謹慎用藥:包括西藥與中藥,特別是不可隨便服用瀉藥,因為瀉藥會使肛門括約肌喪失主動收縮的能力,有造成肛門失禁之虞。必須用藥時一定要聽從醫(yī)生的建議,萬不可自行其事。
12.定期檢查肛門:醫(yī)生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用戴上指套的手指伸進肛門,觸摸肛管與直腸,可捕捉到絕大多數(shù)直腸癌癥,稱為直腸指檢。至于直腸鏡或結腸鏡檢查,則更為準確可靠。早期發(fā)現(xiàn)可能存在的癌癥隱患,有利于及時施行手術,對于保肛乃至保命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