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俊霖
元宵節(jié)也被稱為上元節(jié)、元夕或燈節(jié),作為農歷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少不了要專門為慶賀元宵佳節(jié)而準備各種美食。
說到元宵美食,自然離不開元宵和湯圓。都說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元宵節(jié)的元宵和湯圓,就如同端午的粽子和中秋的月餅一樣,不能缺席。
湯圓,由于煮熟后會浮起,亦被古人稱作“浮圓子”。吃湯圓的習俗古已有之,光是傳說便有不少,明末文學家張岱在《夜航船》中寫道—“周公作湯團”,他將湯圓的發(fā)明歸功到了距今近三千年的周公身上。
然而,如今公認的湯圓前身出現在宋代。宋代有一種叫作“元(圓)子”的小吃,《東京夢華錄》等宋代筆記體散記文中都記載過這種小吃。不過,宋代飲食文化發(fā)達,“圓子”種類繁多,比如山藥圓子、珍珠圓子、澄沙圓子、金橘水團等。在這些“圓子”中,用黑芝麻、豬油、白糖作餡,以糯米粉搓成圓形的“乳糖圓子”與如今的湯圓最為相似。
“圓子”在宋代非常流行,更為重要的是,“圓子”已是宋朝人在元宵佳節(jié)里不能不吃的美食了。宋代詩人周必大就專門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的詩,這也是迄今發(fā)現的最早描述水煮湯圓的詩歌。與如今北方“滾”元宵,南方“包”湯圓的類型分明不同,在古代,由于元宵和湯圓有許多相似之處,以致很多古人將這二者混淆。實際上,現代意義上的元宵和湯圓還是有些不同的。做湯圓必須先將糯米粉用水調和做皮,然后將餡包裹起來。而元宵是“滾”出來的,一般是將餡料和好后切成小塊,蘸上水,在盛滿糯米粉的籮筐內不斷翻滾,直至大小適中為止。
中國是個美食國度,古人吃的元宵和湯圓便花樣繁多。時至今日,元宵和湯圓的花樣更加豐富。比如傳統的元宵分實心和帶餡的兩種,帶餡的又有甜、咸之分。近來又出現了拔絲元宵、橙羹元宵、酒鍋元宵、黃金水果元宵等等。又如湯圓,四川人向來喜歡吃辣,于是獨創(chuàng)了麻辣紅油味湯圓。在江南地區(qū),則流行一種“酒釀小圓子”,即將湯圓與甜酒釀同煮,香甜潤口,美味暖心。
除了在吃法上做文章,有些地區(qū)的人們還會在食材上做文章。比如蘇州人用紅蘿卜汁、南瓜汁、菠菜汁加入糯米粉制作出獨具風味的五色湯圓。有些地方的人則在餡料上變花樣,比如廣東四式湯圓便是用四種不同的餡料制成湯圓。貴州地區(qū)還有一種雞肉湯圓,以雞肉為餡,并灌以雞湯,清香的糯米與鮮香的雞肉相融合,軟糯細滑,油而不膩。
中華飲食文化總是推陳出新,不斷向前發(fā)展的,這也正是中華飲食文化的魅力之一。
所謂“上燈圓子落燈面”,元宵佳節(jié),除了必不可少的元宵和湯圓,還有一些美食也不能缺席。
在許多地區(qū)都流行著元宵節(jié)收燈之時吃面條的習俗,所以人們便將元宵節(jié)吃的面條稱為“落燈面”。收燈意味著元宵節(jié)即將落幕,此時吃面條,是人們盼望著新的一年里能喜慶綿綿不斷,日子長長久久之意。北方地區(qū)流行的“面燈”也是一種元宵面食。人們認為元宵節(jié)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邪祛病。于是,便以面粉做成各式燈盞。面燈通常用食用油作燃料,以谷物秸稈纏上棉花做燈芯,因此也被稱為“棉花燈”。油燒盡后,面燈也差不多烤熟了,便能將面燈食用。
除此之外,還有更加獨特的美食。比如浙江的部分地區(qū)在元宵節(jié)時流行吃糟羹。糟羹是以米粉、薯粉或藕粉為主料,再加以各式配菜調制而成的糊狀食品。和浙江人的獨特習俗類似,在廣東地區(qū),人們則流行在元宵節(jié)吃生菜。不過,元宵吃生菜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生菜”和“生財”同音,所以,元宵吃生菜,是人們想在新的一年里,討得一個恭喜發(fā)財的好彩頭。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正所謂“十里不同俗”,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們很難盡數各地的人們在元宵節(jié)的餐桌上有什么不同的花樣。元宵節(jié)除了元宵和湯圓,還有一樣重量級的美食,那就是餃子。餃子形似元寶,所以在元宵節(jié)里吃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也預示著新一年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相信天南地北的人們,一定都不會拒絕在元宵節(jié)的夜晚吃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吧。
元宵佳節(jié),人們總是會用最好的美食來慶祝良辰美景。
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里記載了:“汴中節(jié)食,上元油錘。”說的是唐朝人在元宵節(jié)吃油錘的習俗,有學者考證,油錘便類似后代的炸元宵。唐朝馮贄在《云仙雜記》里也記錄過洛陽人家正月十五的吃食:“正月十五日,造火蛾兒,食玉粱糕?!庇袑<铱甲C:火蛾兒應該是一種油炸食品,玉粱糕可能是由米粉或麥粉制成的糕點。
唐朝的古籍《云仙雜記》引用《影燈記》的記載:“洛陽人家,上元以影燈多者為上……又各家造芋郎君,食之宜男女。”芋郎君是將芋酥摶成人形的一種小吃。因為元宵節(jié)在古代也被當作是情人節(jié),人們認為吃了芋郎君,對男女姻緣有益。
宋朝的元宵節(jié),街市上的美食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武林舊事》里記載的“元夕”節(jié)食所尚:乳糖圓子、科斗粉、豉湯、水晶膾、韭餅及南北珍果……其豐盛程度,一點兒也不比現代人的飯菜遜色。就像《紅樓夢》里的榮國府元宵開夜宴一般,正月十五也得擺上幾席酒,定一班小戲,賈母帶領榮寧二府各子侄男孫媳等,賞燈看戲,喝酒吃肉。
作為中華民族最富有詩情畫意和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之一,元宵佳節(jié)實在太美妙了,就像明代才子唐寅在《元宵》詩中感慨的那樣:“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若不盡興吃喝、開懷大笑,怎對得起這美好的元宵之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