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言,作家,現(xiàn)任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主要作品有八卷本《葉兆言中篇小說系列》,五卷本《葉兆言短篇小說編年》,長篇小說《一九三七年的愛情》《花煞》,散文集《流浪之夜》《舊影秦淮》等。
作為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南京人,自第一部作品《夜泊秦淮》開始,《南京人》《南京傳》《很久以來》《刻骨銘心》到最新的《儀鳳之門》,葉兆言變著法子講述自己心底深處的南京故事。在他筆下,歷史從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被置入當下的語境重新詮釋,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才是非虛構(gòu)文學(xué)最重要的東西,“歷史永遠滾滾向前,但人的創(chuàng)造會被銘記”。
記者:從上一本《南京傳》到這本《儀鳳之門》,在構(gòu)思和寫作方面,有哪些地方是一脈相承的?
葉兆言:寫《南京傳》與寫小說不一樣,它好像更從容,更另類,整整一年,又回到當年讀研究生的時代,完全恢復(fù)學(xué)生模樣,這一年,就是孜孜不倦地寫,查書,核對資料。我形容那段日子,仿佛在寫學(xué)位論文。寫完《南京傳》,有一段日子,突然發(fā)現(xiàn)寫作變得比較容易。寫完《南京傳》以后再寫《儀鳳之門》,寫到歷史的部分我就更得心應(yīng)手,就像是在做軟包裝,要拿東西的話特別容易。
記者:您曾為南京寫下“秦淮三部曲”,如今,您的視角從秦淮河轉(zhuǎn)向了長江,這其中有什么契機嗎?
葉兆言:過去的幾年里,我搬到長江邊居住,35樓。就在我的窗下,浩瀚長江突然拐了個彎,它不再是從西邊過來,而是浩浩蕩蕩南下。江流有聲,長江對于我來說,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感謝滔滔不絕的長江,它讓人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給了我相當多的能量。江水是流動的,你可以產(chǎn)生孔子那樣的想法,覺得“逝者如斯夫”,時間就這樣流過去了;你也可以像蘇軾在《前赤壁賦》里寫的那樣,“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秲x鳳之門》就是一部發(fā)生在長江岸邊的故事,風(fēng)云變幻,從晚清寫到民國,寫到國民革命軍進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成立,以及之后南京城內(nèi)外多種軍政勢力更迭……
記者:為什么您在這部長篇小說里選擇了這個時期的歷史?
葉兆言:我之前寫的“秦淮三部曲”,每個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段都不一樣,而《儀鳳之門》里的這一段歷史和時間是之前沒有寫到的,所以我把故事的時間設(shè)置到這一段。小說里有一個關(guān)鍵的時間點是1907年。當時不只是革命黨人要推翻清朝,所有人都在想世界要變了。小說里寫了當時的南洋勸業(yè)會,它相當于世博會、奧運會,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是發(fā)生變化的重要契機。南洋勸業(yè)會在當時是特別壯觀的事情,我的祖父葉圣陶,茅盾、魯迅都去過。我小說的故事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記者:作為南京的北大門,明城墻十三個城門之一,儀鳳門兩翼城墻依山順勢而建,看盡了南京城下的改朝換代,這是您為小說命名的原因之一嗎?您可以用一些關(guān)鍵詞來形容《儀鳳之門》嗎?
葉兆言:南京確實有個儀鳳門,我喜歡這個名字,用了,多少有點隨意,也是巧合。這個故事醞釀很久,背景雖然是南京,但放到其他城市也可以,只要有開埠和變革的大背景其實都可以,那個年代有個很特殊的時機,一個普通的車夫,他在那樣一個年代,獲得那樣的機會,有了那樣的故事。一個作家寫作的空間是流動的,我想寫一個過去歷史中的現(xiàn)代化故事,有了這個動機,我把故事放在上海,放在長江沿線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成立,只是放在南京,我更順手一點。
《儀鳳之門》是一本很厚的書,有很多掏心窩的話,也有一些不要緊的贅言和描寫,三言兩語不可能說清楚。這本書寫到了女人如何給男人力量,寫到了愛和不愛如何轉(zhuǎn)換,革命如何發(fā)生,財富如何創(chuàng)造,理想如何破滅,歷史怎么被改寫。當然,究竟怎么回事,還是要看了小說才能明白。
記者:整本小說涉及大量的史實以及真實的歷史人物,包括他們和虛構(gòu)人物之間的交往。您在選擇、處理史料方面有哪些標準,在小說中的創(chuàng)造性和真實性之間有怎樣的平衡考慮?
葉兆言:《儀鳳之門》這個小說中,真實是不重要的。我恰恰是希望在“真實”之外,我們能夠談一些另外的事情。在虛構(gòu)的文學(xué)中,當然要真實,要有非常扎實的真實,然而一部好的小說,真實又往往可以忽略不計。你的作品中有沒有創(chuàng)造,有沒有創(chuàng)新,這才是虛構(gòu)文學(xué)最重要的東西。
記者:作為眾所周知的南京“文學(xué)代言人”,您被公認為書寫南京最多,也是寫得最好的當代作家,但您也強調(diào)自己的故事放在哪個城市都能成立,所以您僅僅是覺得一直將南京作為故事發(fā)生地是順手而已,還是說,因為有著深深的南京情結(jié)?
葉兆言:我出生在南京的鼓樓醫(yī)院,然后在南京上幼兒園、小學(xué)、中學(xué)、大學(xué)、研究生,以及后來工作,我都在這個城市,所以說我有南京情結(jié)很正常。南京是我寫作的根基,是我熟悉的地方,我必須得坐在南京這張“凳子”上才能說話。并且,中國沒有任何一座城市,經(jīng)歷過南京這樣的跌宕起伏,屈辱與榮光如此頻繁地交替著;沒有任何一座城市,能像南京這樣清晰地展現(xiàn)中國歷史的滄桑。我并不想被當成一個地方主義作家,但是就像??思{說的,寫作總是需要一塊郵票大小的地方,要有自己的一塊土地。我的這張“凳子”就是南京。蘇童選了蘇州,王安憶選了上海,都是這樣。你當然可以虛構(gòu)一個地方,但是不管怎么說,你不可能懸在半空,總得有時間,有空間。寫不寫南京,我基本的文學(xué)觀不會改變。
記者:記得您在2017年寫長篇小說《刻骨銘心》時寫得很累很苦,曾非常沮喪地說,這很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長篇,但后來又寫了《南京傳》,現(xiàn)在又出了《儀鳳之門》,您的長篇小說之路還會繼續(xù)走下去吧?
葉兆言:我不太愿意再說這類話,但是在真寫不下去的時候,在大腦缺氧的時候,在眼花繚亂的時候,內(nèi)心深處不止一次閃過這樣的念頭。我知道一個人不可能永遠寫下去,精疲力盡是自然的事情,寫作者最后注定要以失敗而告終。寫不了和寫不下去是必然的,我之所以要奮不顧身,不知疲倦地去寫,完全是因為害怕那一天的到來。
記者:《儀鳳之門》您寫了多久?您每天會規(guī)定自己必須寫多少字嗎?有寫不好或?qū)懖幌氯ミ@樣焦慮的時候,一般會做些什么?
葉兆言:《儀鳳之門》可以說是我計劃已久的一本書,可是計劃再久,沒寫出來之前,它什么都不是。我不規(guī)定自己每天必須寫多少字,但我承認寫作的焦慮幾乎一直存在,承認經(jīng)常寫不下去,這是一個作家工作的常態(tài)。在寫《儀鳳之門》的一年期間,我?guī)缀醵际翘觳涣辆烷_始工作,窗外漸漸明亮,長江在晨霧中顯現(xiàn),有時月圓,有時月缺,時空就這樣被穿越了。寫長篇是非常暗黑的一件事,一旦開始,開弓沒有回頭箭,破了釜沉了舟,等于被判處無期徒刑,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能夠?qū)懲?,剩下的,只能孤零零地勇往直前?/p>
記者:可是您也常常分享自己對寫作的熱愛,表示活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寫小說。
葉兆言:對,我是一個特別喜歡文學(xué)的人,特別喜歡寫小說的人,我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喜歡寫,我總是在寫,天天都想寫,貪得無厭。寫作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是情感的一種抒發(fā),因為在寫作中,自己能和這些三教九流人物在歷史的時空中對話,在文字的空隙里與他們共存。而我想寫、我要寫,這些原始沖動才是最重要的。寫作應(yīng)該一意孤行、千方百計,我很喜歡一意孤行這幾個字。
采寫:凝珚?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