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影響:心理資本的中介作用

        2023-04-01 12:57:13袁昊杰岳亞平吳丹丹
        學前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袁昊杰 岳亞平 吳丹丹

        [摘 要] 社會支持是學前兒童父親緩解育兒焦慮、應對育兒壓力、改善育兒方式、提升育兒勝任感的重要支持來源。本研究運用相關量表探索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影響機制,結果發(fā)現(xiàn)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處于中等水平;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三者之間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向相關性;社會支持能夠正向預測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與育兒勝任感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梢?,加大社會支持可以提高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緩解其育兒壓力,增強其育兒參與,提升其育兒勝任感。

        [關鍵詞] 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社會支持;心理資本

        一、問題提出

        布朗芬布倫納(Bronfenbrenner)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指出,家庭是個體在生存與發(fā)展過程中接觸最早、最直接、最內層的微觀環(huán)境系統(tǒng),對個體的發(fā)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1]其中,父母作為家庭系統(tǒng)中的核心成員,其育兒心理、育兒方式和育兒能力是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因素。[2]但長期以來,由于家庭內部勞動分工的不同和父親對自身教養(yǎng)角色認識的不足,導致母親成為育兒工作的主要承擔者,父親則常常在子女的教養(yǎng)中“缺位”。[3][4]其實,父親與母親一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相關研究表明,家庭中父親積極參與幼兒教養(yǎng)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增進父子間的親密關系,推動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5]還可以緩解母親的養(yǎng)育壓力,[6]改善夫妻關系,提高母親的幸福感,[7]最終促進家庭的健康發(fā)展。[8]而一旦父親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頻頻 “缺位”,則將深刻影響幼兒在認知、道德行為、人際關系和性別角色等方面的發(fā)展,[9]甚至造成內隱性問題行為。[10]但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當下家庭教育中父親的參與意愿偏低,參與程度也不容樂觀。[11][12][13]雖然有研究從歷史、文化與現(xiàn)實的角度對該現(xiàn)狀的原因進行了闡釋,指出大多數(shù)父親是受養(yǎng)育傳統(tǒng)、思想觀念、工作時間等因素的影響不愿意參與育兒,[14]但缺乏對父親參與程度不高的內在原因的探討。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母親作為育兒活動的主體,其“守門行為”阻礙著父親的育兒參與。由于父親參與度不高,致使其育兒效能偏低,不愿意參與育兒,進而導致其感知的育兒勝任感更低,從而更不愿意參與育兒。[15]因此,有必要對影響父親育兒參與的內在因素,即育兒勝任感及其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展開探討。

        育兒勝任感(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是指父母在育兒過程中滿足幼兒各種需求的效度與能力,主要包含育兒效能感(育兒的知識與技能)與育兒滿意度(育兒的情緒體驗與舒適度)兩個方面。[16]相關研究表明,良好的育兒勝任感不僅有助于緩解父母自身的養(yǎng)育壓力,改變父母的育兒心理,提升父母的育兒能力,還有助于幼兒的健康發(fā)展。[17][18]如學者德哈恩(DeHaan)的研究指出,育兒勝任感可以有效調節(jié)父母的養(yǎng)育行為,提高父母的育兒參與水平,促進父母積極育兒。[19]但當下關于育兒勝任感的研究主要以幼兒母親為主,鮮有探索父親的。學者斯拉格特(Slagt)也指出,由于父母承擔的家庭責任不同,他們的育兒行為和育兒能力存在顯著的差異。長久以來,父親的地位與作用被人們忽視,應進一步探討影響父親育兒勝任感的關鍵因素及其作用機制,挖掘父親在家庭育兒中的潛力和價值。[20]因此,為探討父親的育兒勝任感,本研究借鑒學者吉班德(Giband)根據自尊理論和育兒情景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定義和維度劃分,[21]將父親的育兒勝任感界定為父親在育兒活動中滿足幼兒需求的效度與能力,包括育兒效能與育兒滿意度兩個維度。其中,育兒效能是指父親對自身滿足幼兒需求能力的一種自我感知,它影響著父親參與育兒的自信心和能力感;育兒滿意度是指父親從育兒行為中得到的滿足感,它影響著父親參與育兒的努力度和堅持性。

        在梳理已有關于母親育兒勝任感的研究時發(fā)現(xiàn),來自外界的社會支持是影響母親育兒勝任感的重要因素。[22][23]社會支持被認為可以激發(fā)父母積極的育兒信念,緩解父母的養(yǎng)育壓力,提高父母的育兒能力。[24]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探討父親感知的社會支持及其對父親育兒勝任感的影響。一般而言,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是指個體從自身所處的社會關系網絡中獲得的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以及個體對所獲支持的利用程度。[25]其中,客觀支持是指個體實際所接受到的支持,主觀支持是指個體所能體驗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而對支持的利用度則是指個體對各種社會支持的主動利用程度。有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有效緩解父親的育兒壓力,提升父親的育兒自信。[26]學者費根(Fagan)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充足的社會支持可以顯著提升父親的育兒能力,從而增強其照顧伴侶和養(yǎng)育幼兒的積極性。[27]可見,社會支持對父親的育兒心理和育兒行為具有積極的影響。鑒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1: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相關研究亦指出,在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下,父母的育兒勝任感也存在著較大差異,[28]這表明在社會支持影響父母育兒勝任感的過程中可能存在著其他因素的影響。學者雷克斯(Raikes)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影響低收入母親的自我效能感來緩解其養(yǎng)育壓力,提高其育兒能力。[29]班杜拉(Bandura)的交互決定論也指出“行為、人的因素、環(huán)境因素實際上是作為相互連接、相互作用的決定因素產生作用的”。[30]社會支持作為來自外部的環(huán)境因素,作用于個體時必然受到個體內部心理因素的影響?;谝延醒芯恳约坝齼簞偃胃兄邪齼盒芨?,本研究推測以“一般意義上的自我效能感”為核心的“心理資本”可能是社會支持與父親育兒勝任感之間的重要中介變量。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一詞源自積極心理學,最早由學者盧桑斯(Luthans)提出,被認為是一種歸屬于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源。心理資本包含自我效能感(個體對自身能否成功做成某事的衡量與評估)、希望(個體朝著目標努力,達到成功的信念)、堅韌性(個體做成某事的信心和迎難而上的精神)和樂觀(對現(xiàn)狀和未來的一種積極預測)四個維度。它可以幫助個體有效地解決當下的難題,順利走出困境。[31]相關研究表明,心理資本對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32]同時社會支持與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與養(yǎng)育行為也存在顯著的相關。[33]莫里塔(Morita)等人的研究更是表明,社會支持可以通過影響父母的心理狀態(tài)來改變他們的育兒方式和育兒行為。[34]鑒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設2: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作用于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過程中存在顯著的中介效應。

        梳理文獻后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研究大多聚焦于妊娠期、產褥期或患病兒童的母親,較少關注學前兒童父母,抑或將學前兒童父母視為一個同質的整體,忽略了父母養(yǎng)育的異質性。鑒于此,本研究基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選取學前兒童父親作為研究對象,在深入了解其社會支持水平、心理資本狀況和育兒勝任感現(xiàn)狀的基礎上,嘗試構建出社會支持影響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中介模型,期望從社會支持角度為提高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提升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增強父親的育兒參與提供實證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中部地區(qū)的河南省作為樣本來源,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選取研究對象。為了確保樣本的代表性,本研究根據2021年河南省政府對省內18個市GDP的排名,將河南省各市劃分為高、中、低三個經濟發(fā)展層級,在每一個層級中隨機選取一市,最終選取河南省L市、A市和S市,分別代表高、中、低經濟發(fā)展水平地區(qū)。每個城市選擇兩所公立幼兒園和兩所私立幼兒園(每種類型的幼兒園在城市、農村各選一所),每所幼兒園隨機選取小、中、大班各1個,然后在每個班級中隨機選取20名幼兒的父親作為調查對象,在獲得其同意后進行問卷調查,共計12所幼兒園的720名學前兒童父親參與了本調查。問卷采用問卷星進行發(fā)放,所有問卷在兩周內完成。共回收問卷720份,剔除無效問卷42份,有效問卷為678份,問卷有效率為94.17%。問卷調查對象的構成情況見表1。

        (二)研究工具

        1. 社會支持測量量表(SSRS)

        本研究采用國內學者肖水源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用以測量個體的社會支持水平。[35]該量表在國內外應用廣泛。[36][37]量表包含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共計10個條目。其中客觀支持是指個體所接受到的實際支持,主要包括個體在過去一年的生活條件、緊急情況下的問題解決渠道和遇到壓力或阻力時的心理安慰來源等三項;主觀支持是指個體所體驗到的或感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主要包括個體與同事的關系、與鄰居的關系、能夠為其提供幫助的朋友數(shù)量和家人的支持程度四項;而對支持的利用度則是指個體對各種社會支持的主動利用程度,主要包括個體遇到麻煩時傾訴的方式、一個人遇到麻煩時尋求幫助的方式以及參與小組活動情況等三項。量表分值在12~66分之間,得分越高表明其社會支持水平越高。社會支持水平根據量表總分劃分為低水平(≤22分)、中等水平(23~44分)、高水平(45~66分)三個層次。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9,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2. 心理資本測量量表(PCQ?鄄24)

        心理資本量表選取由盧桑斯(Luthans)等人編制的心理資本測量量表(PCQ?鄄24),[38]該量表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相關研究中,得到了良好的信效度檢驗。[39][40]量表共包含4個維度,分別為自我效能感、希望、堅韌性和樂觀,每個維度分別通過6個題項來測量,如通過“我相信自己能分析長遠的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案”等6項來測量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通過“任何問題都有很多解決方法”等6項來測量個體的希望水平,通過“在生活中,我無論如何都會去解決遇到的難題”等6項來測量個體的堅韌性,通過“生活中,我總相信黑暗的背后就是光明,不用悲觀”等6項來測量個體的樂觀水平。量表采用六點等級計分制,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為六級,依次計分(1~6分)。其中13、20和23題采取反向計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調查者的心理資本越高。總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4,希望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堅韌性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5,樂觀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8,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3. 育兒勝任感測量量表(C?鄄PSOC)

        育兒勝任感測量量表選取由香港學者Ngai所修訂編譯的《中文版育兒勝任感量表》。[41]2021年李雪瑩等人將該量表用于學前兒童母親育兒勝任感的測量,顯示出良好的信效度。[42]同時該量表也在歐美諸國取得了良好的測量效果,顯示出良好的信效度。[43][44]中文版育兒勝任感量表共包含2個維度,分別為育兒效能和育兒滿意度,其中育兒效能維度包含8個條目,育兒滿意度維度包含9個條目,量表共17個條目。量表采取六點等級計分制,從“絕對不同意”到“絕對同意”分為六級,依次計分(1~6分),其中2、3、4、5、8、9、12、14和16題采取反向計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被調查者的育兒勝任感越高??偭勘碓诒狙芯恐械腃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1,育兒效能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7,育兒滿意度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8,表明問卷信度良好。

        (三)研究過程

        首先,在研究開始之前,對本研究中的研究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并按照標準化的施測流程展開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科學研究的道德倫理標準。其次,在正式調查前,研究人員先與每所幼兒園的負責人進行聯(lián)系,詳細說明調查內容,獲得負責人的同意,而后在各班教師的協(xié)助下對家長進行解釋說明,獲得家長的同意,同時向家長詳細說明問卷填寫方式與注意事項,并提醒其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作答。問卷回收后,按照規(guī)則嚴格剔除缺失值較多、填答時間較短、出現(xiàn)規(guī)律性答案等無效問卷。最后,在數(shù)據清理的基礎上對數(shù)據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驗證提出的假設,構建出理論模型。

        (四)數(shù)據處理

        首先采用Harman單因素法對共同方法偏差進行檢驗,[45]結果表明,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標準,未旋轉的第一個因子只解釋了全部變異量的27.64%,未占總變異解釋量的40%,因此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然后,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并用SPSS?鄄PROCESS插件進行Bootstrap方法檢驗父親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和育兒勝任感間的中介效應。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學前兒童父親社會支持、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現(xiàn)狀

        1. 學前兒童父親社會支持的現(xiàn)狀

        學前兒童父親社會支持得分M=44.83(SD=6.74),其中客觀支持得分M=10.76(SD=2.97),主觀支持得分M=26.09(SD=4.16),對支持的利用度得分M=7.98(SD=2.07)。參照社會支持量表的評定細則低水平(≤22分)、中等水平(23~44分)和高水平(45~66分),當下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

        2. 學前兒童父親心理資本的現(xiàn)狀

        學前兒童父親心理資本得分M=4.71(SD=0.49),其中自我效能感得分(M=4.92,SD=0.63)最高,希望得分(M=4.84,SD=0.65)次之,堅韌性得分(M=4.72,SD=0.56)較低,樂觀得分(M=4.36,SD=0.51)最低。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及其各維度得分均高于理論中值3.5分,且超過了4分的偏上水平,表明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3. 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現(xiàn)狀

        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得分M=3.90(SD=0.53),其中得分最高的是育兒效能(M=4.21,SD=0.64),其次為育兒滿意度(M=3.74,SD=0.57)。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及兩個維度的平均值都在3.5以上,高于理論中值3.5,但育兒勝任感總均分為3.9,尚未超過4分的偏上水平,因此,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處于中等水平。

        (二)學前兒童父親社會支持、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檢驗

        本研究顯示,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在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和園所性質方面差異顯著;心理資本在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撫育幼兒數(shù)量和園所性質方面差異顯著;育兒勝任感在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撫育幼兒數(shù)量和園所性質方面差異顯著。具體來看,受教育水平高的父親其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水平顯著高于受教育水平低的父親;月收入高的父親其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水平顯著高于月收入低的父親;在家庭結構方面,聯(lián)合家庭、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父親的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水平顯著高于單親家庭;在居住地方面,城市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要顯著高于農村地區(qū);在撫育幼兒數(shù)量上,一孩和二孩父親的心理資本顯著高于撫育三孩及以上幼兒數(shù)的父親,同時一孩父親的育兒勝任感要顯著高于撫育三孩及以上幼兒數(shù)的父親;在園所性質方面,公辦幼兒園父親的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水平顯著高于民辦幼兒園的父親。(見表2)

        (三)學前兒童父親社會支持、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相關分析

        Spearman相關分析表明,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總體及各維度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即社會支持與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r=0.56,P<0.001)與育兒勝任感(r=0.47,P<0.001)顯著相關;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與其育兒勝任感(r=0.66,P<0.001)密切相關。(見表3)

        (四)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直接效應檢驗

        以社會支持總體為預測變量,以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為結果變量,采用線性回歸檢驗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直接效應,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直接預測作用顯著,社會支持每增加一個單位,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增加0.45個單位,驗證了假設1。為進一步探索社會支持各維度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影響,以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為預測變量,以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為效果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的3個維度均可顯著預測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其中客觀支持的預測量最大為0.25,其次為主觀支持0.24,最后為對支持的利用度0.12,進一步驗證了假設1。(見表4)

        (五)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作用于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過程中的中介效應檢驗

        以上結果已經證明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勝任感兩兩之間呈現(xiàn)出顯著的正向相關,且社會支持可以顯著正向預測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因此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中介效應檢驗。使用海耶斯(Hayes)編制的SPSS?鄄PROCESS插件對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作用于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過程中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檢驗模型選擇Model 4,并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重復抽樣5000次)對回歸系數(shù)的顯著性進行檢驗。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首先,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影響總效應顯著(β=0.45,P<0.001)。其次,社會支持可以直接正向預測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β=0.56,P<0.001)。最后,在將社會支持和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共同納入回歸方程后,社會支持與心理資本均可以對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產生正向顯著影響(β=0.13,P<0.001;β=0.58,P<0.001),但社會支持的效應量降低。由此可見,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是社會支持影響其育兒勝任感的重要中間變量。(見表5)

        中介效應分析結果表明:(1)在引入父親心理資本這一中介變量之前,社會支持對育兒勝任感的直接效應顯著,即c顯著(95%置信區(qū)間[0.502,0.681]不包含0);(2)在加入心理資本這一中介變量之后,社會支持對父親育兒勝任感的直接效應仍然顯著,即c′顯著(95%置信區(qū)間[0.075,0.258]不包含0),但其效應量下降。父親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與育兒勝任感之間的間接效應達到顯著,即社會支持→父親心理資本→育兒勝任感的路徑顯著(95%置信區(qū)間[0.352,0.506]不包含0),表明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與其育兒勝任感之間存在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應,中介路徑成立,相對中介效應占比為71.11%。(見表6)

        據此構建出社會支持影響父親育兒勝任感的中介效應圖。(見圖1)

        為了探究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與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之間的具體中介機制,將心理資本的各個維度作為顯變量加入社會支持與父親育兒勝任感之間構建多重中介模型。檢驗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維度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95%的置信區(qū)間均不包含0),其中樂觀的中介效應值最高(0.15),自我效能感次之(0.08),然后是希望(0.07),分別占總效應的33.33%、17.78%和15.56%;而堅韌性在社會支持與育兒勝任感之間的中介效應不顯著(95%的置信區(qū)間均包含0)。(見表7)這表明,在心理資本內部,學前兒童父親的樂觀水平、自我效能感和希望的中介效應值得關注。

        據此構建出心理資本各個維度在社會支持和父親育兒勝任感之間的中介效應圖。(見圖2)

        四、討論

        (一)社會支持、心理資本和育兒能力的整體現(xiàn)狀

        研究結果顯示,現(xiàn)階段學前兒童父親獲得的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尚待進一步提升。這一結果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46][47]當下,社會競爭加劇,育兒成本高漲,導致學前兒童父母養(yǎng)育壓力增大,工作與家庭之間的矛盾突出。雖然近年來國家不斷推出育兒新政,為學前兒童父母提供多樣的育兒幫扶,但仍無法滿足家庭日益多元化的育兒需求。[48]同時,關于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支持多以母親為主,缺乏對父親的專門化支持,所以學前兒童父親感知的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研究還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在父親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和園所性質方面差異顯著。不難理解,隨著父親學歷的提升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其感知和獲得的社會支持也就越多。而在家庭結構層面,家庭結構越完善,父親所獲得的來自家庭和家族成員的支持也就越多,這就造成了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聯(lián)合家庭的父親獲得的社會支持要顯著高于單親家庭。而在居住地方面,因為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城市地區(qū)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基礎設施等條件也相對完善,所以城市父親感知到的社會支持要高于農村父親。而在園所性質方面,公辦園由于保教費用較低、辦園資質可信、師資力量可靠、家園合作穩(wěn)定,使得公辦園父親感知的社會支持要高于民辦園父親。

        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及其各個維度的得分均高于理論中值,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說明父親對教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較高,認為自己能夠承擔作為父親的職責。這可能是因為當下幼兒的年齡較小,父親的主要任務是照顧幼兒的日常生活與培養(yǎng)幼兒的行為習慣,相較于初中、高中生而言,目前還無須過多擔憂孩子的學業(yè)情況、問題行為等,從而其心理壓較小,心理資本較高。[49]與已有研究一致,本研究中的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資本在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撫育幼兒數(shù)量和園所性質方面差異顯著,[50]說明父親的心理資本受其個體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我們要重視影響父親心理資本的個體因素,把握不同個體的獨特性差異,充分挖掘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源,提高其心理資本。

        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處于中等水平,育兒滿意度偏低,這可能與父親的角色認知、育兒體驗和獲得的社會支持有關。首先,由于傳統(tǒng)育兒觀念的影響和家庭勞動分工的差異,父親往往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忽視了自身的育兒參與,致使其角色定位有偏,角色認知不足。其次,在父親有限的育兒參與中,受制于自身育兒知識與育兒技巧的不足,很多父親不能很好地根據幼兒的發(fā)展特點與興趣愛好對其實施積極主動的引導和教育,甚至在網絡媒體飛速發(fā)展的當下,父親參與育兒都只是身體在場,缺乏與幼兒的高質量互動,[51]致使父親的育兒體驗不佳,對自身的育兒效果滿意度偏低。最后,由于社會支持匱乏,父親在育兒的過程中難以通過獲得系統(tǒng)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的育兒指導來豐富自身的角色認知,提升自我的育兒認同,提高自身的育兒能力,[52]從而導致自身的育兒勝任感不高,育兒滿意度偏低。研究也發(fā)現(xiàn),受教育水平、平均月收入、家庭結構、居住地、撫育幼兒數(shù)量等是影響父親育兒勝任感的重要因素,該結果與先前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如張洪指出,由于城鄉(xiāng)發(fā)展的差距和教育資源的差異,導致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勝任感存在顯著的城鄉(xiāng)、園所差異。[53]而洪秀敏則指出,撫育幼兒數(shù)量可以顯著影響學前兒童父母的育兒效能,二孩家庭與一孩家庭相比,更易產生育兒壓力與焦慮情緒,[54]從而影響父母的育兒勝任感。

        (二)社會支持對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能顯著正向預測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驗證了假設1。這一結果與已有研究保持一致。[55]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將個體層層嵌套于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huán)境系統(tǒng)之中,這些系統(tǒng)由小到大、由近及遠分別是微觀系統(tǒng)、中層系統(tǒng)、外部系統(tǒng)和宏觀系統(tǒng),各個系統(tǒng)彼此聯(lián)系,相互影響。來自外層系統(tǒng)的社會支持作為重要的保護因素,能夠顯著緩解微觀家庭系統(tǒng)中學前兒童父母的養(yǎng)育壓力,提升其育兒自信感和育兒勝任感。進一步的多元回歸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均能顯著預測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其中,客觀支持的預測量最大,其次為主觀支持,最后為對支持的利用度。這表明客觀支持為學前兒童父親育兒提供了基礎保障,因而其效應量最大。而在此基礎上他人的理解與認同為父親參與育兒提供了情感上的支持,調動了父親的育兒積極性與自信心,因而主觀支持的效應量次之。在客觀支持與主觀支持的作用下,父親對社會支持的感知與利用進一步加深,所以相應的對支持的利用度的效應量較小。該結論與已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56]

        (三)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作用于育兒勝任感過程中的中介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與父親育兒勝任感之間存在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應,驗證了假設2,符合社會支持的緩沖效應模型??贫?(Cohen)指出,社會支持的作用機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社會支持的直接效應模型,即無論個體是否面對應激事件,社會支持都可以直接提升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種則是社會支持的緩沖效應模型,即社會支持能夠在個體面對應激事件時起到積極的保護作用,改善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從而幫助個體擺脫困境。[57]社會支持不僅可以直接影響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還可以通過提高其心理資本間接影響他們的育兒勝任感。根據資源保存理論,外在的社會支持可以有效彌補學前兒童父親的資源損失,提升其內在的積極心理資本,從而使其獲得更高的育兒勝任感。如勞埃德(Lloyd)在其研究中指出,為患病兒童的父親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有助于減輕其育兒壓力,提升其心理韌性和家庭彈力,從而幫助其積極育兒。[58]由此可見,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高低是由外部社會支持與內部心理資本共同決定的。

        進一步對心理資本各維度的中介效應進行檢驗顯示,樂觀的中介效應最大,其次為自我效能感,最后是希望,堅韌性的中介作用并不顯著。積極心理學指出,為個體塑造支持性的環(huán)境可以顯著提升個體的樂觀情緒,增強個體的自我認同與效能,進而強化個體達成目標的希望與信念,從而幫助個體達成自我實現(xiàn)。在此過程中,個體的樂觀傾向是達成自我實現(xiàn)的內部動因。[59]??ㄋ梗‥kas)的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能夠激發(fā)父母對現(xiàn)狀和未來的積極預測,顯著提升其樂觀水平,進而使父母獲得更高的育兒幸福感和滿意度。[60]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能否成功做成某事的衡量與評估,而希望是指個體朝著目標努力以達到成功的信念。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與希望的中介效應偏低,這可能與當下學前兒童父親缺乏育兒實踐密切相關。較少的育兒參與與育兒實踐導致父親的育兒經驗匱乏,自信不足,滿意度偏低。[61]因此,自我效能感與希望的中介效應相對較小。

        五、教育建議

        (一)加強對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增強其育兒角色認同與教養(yǎng)參與

        當前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尚待提升,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對學前兒童父親的社會支持。同時,父親的育兒勝任感在撫育幼兒數(shù)量上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對學前兒童父親提供的支持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和精準化,給予家中子女更多的家庭以更大的社會支持。首先,在社會服務上,要加快建立健全優(yōu)質的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對學前兒童父親的客觀支持,如從醫(yī)療服務、工作保障、社會保險、教育資源等層面給予學前兒童父親支持,緩解其工作家庭沖突和育兒壓力。[62]其次,在育兒觀念上,重視父親的育兒參與,增強對學前兒童父親的主觀支持,給予學前兒童父親足夠的社會關懷與支持,扭轉傳統(tǒng)“男主外,女主內”的教養(yǎng)觀念與勞動分工,增強父親對育兒參與的認同感。最后,依托于社區(qū)服務中心、幼兒園或第三方育兒機構,加強對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指導,增強其對社會支持的感知與主動利用,以此來豐富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知識,提高他們的育兒參與水平和育兒能力。

        (二)進一步挖掘幼兒父親的心理資本,提升其育兒自信心與育兒積極性

        心理資本在社會支持作用于學前兒童父親育兒勝任感的過程中起到顯著的部分中介效應,這說明心理資本在提升父親的育兒勝任感方面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應關注學前兒童父親的心理發(fā)展,進一步挖掘其心理資本,提升其育兒自信心與育兒積極性。首先,在思想上要引導父親積極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意識到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積極心理資源對自身、兒童以及家庭的重要作用。其次,由于心理資本在受教育水平上差異顯著,呈現(xiàn)出隨著學歷的提高而增加的特征,因此要引導低學歷父親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深度開發(fā)自身的心理資本。再次,由于心理資本在平均月收入、居住地、撫育幼兒數(shù)量和園所性質上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提升低收入父親、農村地區(qū)父親和多子女父親的工資福利待遇,同時統(tǒng)籌規(guī)劃教育資源,滿足父親的育兒需求,減輕父親對幼兒未來發(fā)展的憂慮。最后,心理資本在家庭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單親家庭父親的心理資本要顯著低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這可能是因為單親家庭父親在育兒過程中的承擔著比雙親家庭父親更多的社會壓力,如育兒成本、生活中的歧視等。因此,我們要塑造積極的社會氛圍,關愛、幫扶單親父親,增強其樂觀水平,從而提升其心理資本。

        (三)豐富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實踐,提升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勝任感

        育兒勝任感是父親對自身滿足幼兒需求能力的一種主觀感知,深刻影響著父親的育兒參與。當下,學前兒童父親的育兒滿意度偏低,育兒參與不足,因此,我們應進一步增強父親的育兒參與,提升其育兒勝任感,提高他們的育兒滿意度。首先,要扭轉父親的傳統(tǒng)育兒觀念,增強其對自身參與幼兒教養(yǎng)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其積極參與育兒。其次,倡導夫妻協(xié)同育兒,引導母親適當“放權”,并注重父親在育兒實踐中的成長與反思,幫助父親形成適合自身的育兒模式。[63]再次,借助于新興媒體等加強公益性父職教育,豐富父親的育兒知識與育兒技巧,還可借助于幼兒園、托兒所、社區(qū)服務中心等第三方機構,開展多樣化、深層次、高質量的親子互動,使父親在實踐中深化角色認知,應用育兒技巧,鍛煉育兒能力,實現(xiàn)“身的在場”與“心的在場”,在認知、行為和情感層面提升父親參與幼兒教養(yǎng)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邊玉芳,梁麗嬋,張穎.充分重視家庭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重要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5):46-54.

        [2]梁宗保,吳安蓮,張光珍.父母消極養(yǎng)育方式與學前兒童社會適應問題的關系:親子沖突的中介作用[J].學前教育研究,2022(03):43-52.

        [3][51]梁艷,郭玲.學前兒童教育中父親缺位及其改善[J].學前教育研究,2018(02):67-69.

        [4][61]孫利,李澳.“父親在場”的行為分析:質與量的結合[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1):39-46.

        [5]黎志華,尹霞云,蔡太生,等.父親參與教養(yǎng)程度、父子依戀關系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5):705-707.

        [6]張燕.特殊兒童家庭共同養(yǎng)育及其對母親親職壓力和兒童發(fā)展的影響[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63-67.

        [7]金潔,樸志先,桐野匡史,等.父親參與和母親幸福感關系的中日比較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5):153-157.

        [8]ALLPORT B S, JOHNSON S, AQIL A, et al. Promoting father involvement for child and family health[J]. Academic Pediatrics,2018,18(7):746-753.

        [9]李夢娜,周燕,陳穗清.父親角色缺位對兒童社會化的影響研究綜述[J].幼兒教育,2018(18):47-51.

        [10]劉國艷,劉麗英,黃麗容,等.父親缺位與兒童早期內隱問題行為的關系[J].幼兒教育,2014(09):37-40.

        [11]馬爽,高然,王義卿,等.農村地區(qū)父親參與現(xiàn)狀及其與幼兒發(fā)展的關系[J].學前教育研究,2019(05):51-61.

        [12]李曉巍,魏曉宇.父親參與的現(xiàn)狀及其與幼兒社會能力的關系——母親教養(yǎng)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5):49-58.

        [13]吳航,朱嫚嫚,劉雯.幼兒父親參與父職教育的意愿及其阻礙因素[J].學前教育研究,2012(11):34-40.

        [14]葉青青,許慧.父親參與子女教養(yǎng)研究的回溯與展望[J].基礎教育研究,2013(15):59-61.

        [15][63]鄒盛奇,伍新春,黃彬彬.母親守門行為與父子依戀的關系:父親教養(yǎng)投入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9,42(06):1361-1367.

        [16][41]NGAI F W, CHAN S W C, HOLROYD E. Transl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in Chinese mothers[J]. Nursing Research,2007,56(5):348-354.

        [17]SUWANSUJARID T, VATANASOMBOON P, GAYLORD N,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cale in fathers: Thai version[J]. Southeast Asi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2013,44(5):916-926.

        [18]梁珊,于騰飛,劉文敬,等.父母產后抑郁與育兒勝任感: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21,29(5):1040-1044.

        [19]DEHAAN A D, PRINZIE P, DEKOVIC M. Mothers’ and fathers’ personality and paren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nse of competence[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9,45(6):1695-1707.

        [20]SLAGT M, DEKOVIC M, DEHAAN A D, et al.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mothers’ and fathers’ sense of competence and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problems: the mediating role of parenting[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2,48(6):1554-1562.

        [21]GIBAND?鄄WALLSTON J. Self?鄄esteem and situational stress: factors related to sense of competence in new parents[D]. Nashville:George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1977:41-78.

        [22]CHAVIS L. Mothering and anxiety: social support and competence as mitigating factors for first?鄄time mothers[J]. Social Work in Health Care,2016,55(6):461-480.

        [23]陳云,高玲玲,何亞,等.社會支持期望落差及喂養(yǎng)方式對高危妊娠產婦育兒勝任感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8,33(2):9-12.

        [24]RESPLER?鄄HERMAN M, MOWDER B A, YASIK A E, et al. Parenting beliefs, parental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2,21(2):190-198.

        [25][35]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02):98-100.

        [26]UENGWONGSAPAT C. Experiences and needs of social support among Thai adolescent fathers: a qualitative study[J]. Journal of Family Studies,2020,28(4):1-15.

        [27]FAGAN J, BERND E, WHITEMAN V. Adolescent fathers’ parenting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involvement with infants[J]. 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07,17(1):1-22.

        [28]VUKUSIC A M. Self?鄄evaluation of parental competence—differences between parents with pedagogical and non?鄄pedagogical professions[J]. World Journal of Education,2018,8(2):1-9.

        [29]RAIKES H A, Thompson R A. 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as predictors of parenting stress among families in poverty[J].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Infant Mental Health,2005,26(3):177-190.

        [30]BANDURA A. The self system in reciprocal determinism[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8,33(4): 344-358.

        [31][38]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et al.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Personnel Psychology,2007,60(3):541-572.

        [32][50]袁昊杰,岳亞平.學前兒童父母心理資本與育兒勝任感的關系研究——以洛陽市Y區(qū)為例[J].早期教育,2022(04):52-56.

        [33][40][47]李海香,熊鳳霞,譚敏珍,等.早產兒父親親職壓力與積極心理資本、社會支持的相關性[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12):3235-3242.

        [34]MORITA M, SAITO A, NOZAKI M, et al. Childcare support and child social development in Japan: investigating the mediating role of parental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parenting style[EB/OL].(2021-05-03)[2022-08-18].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tb.2020.0025.

        [36]LI Z, GE J, FENG J, et al. Less social support for patients with COVID-19: Comparison with the experience of nurses[EB/OL].(2021-02-01)[2022-08-18].https://frontiersin.yncjkj.com/articles/10.3389/fpsyt.2021.554435/full.

        [37]ZHAO M, FU W, AI J.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ress and resilience among chinese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21,51(10):3412-3422.

        [39]CHO I Y, MOON S H, YUN J Y.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effects of family cohesion betwee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health behavior among early childhood parents in dual working families: a focus on the COVID-19 pandemic[EB/OL].(2021-04-29)[2022-08-18]. https://www.mdpi.com/1660-4601/18/9/4781.

        [42]李雪瑩,毛康娜,弭小藝,等.育兒勝任感量表在學齡前兒童母親中應用的信效度評價[J].北京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1,53(3):479-484.

        [43]DZINOVIC D. The structure of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y in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J]. Educatia Plus,2018,20(2):124-134.

        [44]PARK H S, KIM Y Y.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and parent?鄄child communication on parent?鄄child relational satisfaction and parental role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Korean Academy Psychological Mental Health Nursing,2009,18(3):297-300.

        [45]周浩,龍立榮.共同方法偏差的統(tǒng)計檢驗與控制方法[J].心理科學進展,2004(06):942-950.

        [46][53]張洪.拉薩市學齡前兒童父母育兒勝任感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33-36.

        [48][62]洪秀敏,朱文婷,趙思婕.青年父母嬰幼兒照護支持與養(yǎng)育壓力研究——基于全國13個城市的調研數(shù)據[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0,39(2):106-114.

        [49]胡明娜. 3~6歲幼兒父母心理資本與親子沖突解決策略的現(xiàn)狀及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9:26-27.

        [52]FAGAN J, LEE Y. Do coparenting and social support have a greater effect on adolescent fathers than adult fathers?[J]. Family Relations,2011,60(3):247-258.

        [54]HONG X, LIU Q. Parenting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parenting self?鄄efficacy in Chinese families: doe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matter?[J].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21,191(14):2269-2280.

        [55]YANG X, KE S, GAO L L. Social support, parental role competence and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mothers and fathers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period: a cross?鄄sectional study[J]. Women and Birth, 2020,33(3):e280-e285.

        [56]曹龍嬌.城市二孩父母育兒勝任感現(xiàn)狀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20:45-52.

        [57]COHEN S, WILLS T A.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5,98(2):310-357.

        [58]LLOYD T J, HASTINGS R. Hope as a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factor in mothers and fathers of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2009,53(12):957-968.

        [59]周濤.從消極走向積極[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5:38-61.

        [60]EKAS N V, LICKENBROCK D M, WHITMAN T L. Optimism, social support, and well?鄄being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0,40(10):1274-1284.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the Parenting Competence of Fathers of Preschoolers: the Mediator Rol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YUAN Haojie,1 YUE Yaping,1 WU Dandan2

        (1Faculty of Education,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China; 2Faculty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999077 China)

        Abstract: Social suppor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pport for preschool children’s fathers to alleviate parenting anxiety, deal with parenting pressure, improve parenting methods and enhanc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of fathers were at the middle leve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ocial support can positively predict the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of preschool children’s fathers; psychological capital partially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social support on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Therefore, we can increase social support for preschool children’s fathers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capital to relieve their parenting pressure, enhance their parenting participation, and strengthen their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s fathers, parenting sense of competence,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capital

        (責任編輯:黎勇)

        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日韩精品久久伊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 欧洲色综合|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臀 | 激情五月婷婷一区二区|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a在线观看|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久久国产热精品波多野结衣av|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黄片视频免费观看蜜桃|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在线| 日韩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1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插插射啊爱视频日a级| 亚洲av永久无码国产精品久久| 无码一区久久久久久久绯色AV| 国产剧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 看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Av毛片大全| 成人自拍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96流白浆|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小说区| 精品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夜夜综合网| 亚洲国产人成自精在线尤物|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芒果| 亚洲国产成人aⅴ毛片大全| 日韩中文字幕素人水野一区 | 色一情一区二| 搡老女人老妇女老熟妇69| 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69av视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