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芷璐,盧國斌,姜福川
(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5;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 葫蘆島 125105)
隨著智能化開采日益壯大,礦工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煤礦安全網披露數據顯示,在2021年1—10 月全國煤礦重大事故同比上升300%,死亡人數同比上升306.3%[1],這說明提高礦工的安全績效仍然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每一次安全事故以及事后相關整改措施都會影響職工的身心安全,心理韌性好的職工往往不容易對相關整改措施及政策產生逆反心理,反而是將相關措施落到實處,以提高安全績效[2]。因此,探索礦工心理韌性對安全績效的影響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目前,國內外關于個體心理特質對安全績效的影響研究較少,隨著社會發(fā)展“以人為本”管理模式深入人心,礦工的心理韌性應當引起重視。根據自我損耗理論可知,個體控制安全作業(yè)產生的倦怠感需要消耗自身精力[3],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心理韌性強的人能減緩自我損耗,從而緩解職業(yè)倦怠感,促進安全作業(yè)[4]。因此,建立鏈式中介模型為企業(yè)增強礦工自我控制能力、緩解職業(yè)倦怠、促進安全績效提供新思路。此外,現有研究只是簡單闡述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各自的影響因素,沒有考慮人口學變量對兩者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因此,引入礦工年齡這一調節(jié)變量,研究礦工年齡差異對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關系的影響。
現有研究對心理韌性的定義存在3 種基本觀點:“過程說”、“結果說”、“特質說”[5]。采用“過程說”這一觀點,即個體在消極、惡劣的環(huán)境中不斷適應和應對困難的能力。根據資源保存理論可以得知:個體會在維持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努力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源,心理韌性強的個體能較快適應新環(huán)境以獲得有用的資源[6]。因此,心理韌性程度高的礦工更能夠在實際工作中獲得安全資源,從而提高自身的安全績效。鑒于此,提出假設H1:提高礦工心理韌性能促進安全績效。
礦工自我控制是指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中礦工抑制負面情緒和不安全行為的能力[7]。較強的心理韌性能夠幫助個體產生積極的情緒,即增強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減少其做出沖動行為的可能性。已有研究表明:心理韌性與自我控制呈正相關關系[8]。能量耗竭理論認為:自我控制需要耗費大量認知資源,當認知資源被消耗盡時,個體的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易做出不安全行為[9]。鑒于此,提出假設H2:自我控制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對職業(yè)倦怠定義為礦工在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和氛圍下,無法應對連續(xù)不斷的壓力,產生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tài)。孟麗雯等[10]以精神科醫(yī)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發(fā)現心理韌性水平低的醫(yī)護人員容易出現心理負擔,從而對工作產生厭倦,而心理韌性高的醫(yī)護人員不易被外界環(huán)境影響,心理韌性對職業(yè)倦怠有負向預測作用;朱燕[11]提出個體產生職業(yè)倦怠會影響其工作績效,通過員工間相互感染以及溢出效應從而影響一個組織的績效。鑒于此,提出假設H3:職業(yè)倦怠在心理韌性與安全績效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自我控制的過程理論認為,自我控制分為矛盾識別和矛盾解決2 個階段,即識別誘惑和采取有效自我控制措施抑制誘惑2 個階段[12]。當個體自我控制系統(tǒng)無法抵御外界的干擾時,個體就會逐漸分散注意力,從而誘發(fā)職業(yè)倦怠。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與職業(yè)倦怠呈負相關,即自我控制能夠降低個體的職業(yè)倦怠感[13]。綜上所述,構建“心理韌性→自我控制→職業(yè)倦怠→安全績效”的鏈式中介模型,假設模型如圖1。鑒于此,提出假設H4:自我控制和職業(yè)倦怠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
圖1 假設模型Fig.1 Hypothetical model
即使心理韌性能夠幫助個體應對外界環(huán)境帶來的困難,但心理韌性難以應對個體機能衰退導致的安全問題?,F有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段礦工自我安全意識不同,隨著年齡的增加礦工很可能出現空間知覺能力低、集中注意力能力低、聲光反應能力低等現象,進而引發(fā)礦工不安全行為[14]。而年輕的礦工身體素質強且具有上進心,在工作過程中會盡可能小心仔細,因此年輕的礦工引發(fā)不安全行為的概率相對低。鑒于此,提出假設H5:年齡對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的關系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
為了研究心理韌性、自我控制、職業(yè)倦怠和安全績效之間的關系,以遼寧、內蒙古、湖南多個礦廠的礦工為研究對象,采用SPSS 和AMOS 軟件對鏈式中介模型相關性分析和中介效應檢驗。
通過網絡方式向320 名礦工發(fā)放問卷,最終有效問卷共277 份,有效回收率為86.56%。首先,在問卷的開頭描述了研究結果的重要意義,提醒研究對象認真對待問卷;其次,收集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如礦工年齡、學歷等;最后,采用量表對礦工的心理韌性、自我控制、職業(yè)倦怠、安全績效分別進行測量。在所有研究對象中,年齡以36~45 歲為主,占30%;工作年限以16 年以上為主,占28.66%;學歷以高中、職高、中專為主,占33.33%。為了保證問卷的可信度,選用前人編制并經過頻繁使用的量表。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 點計分法。
1)心理韌性量表。采用Connor-Davidson[15]編制心理韌性量表。由25 個題項構成,分為個人堅韌性、抗壓能力、積極接受和改變關系、控制、宗教影響5個維度。克朗巴哈系數達到0.929,問卷信度良好。
2)自我控制量表。采用譚樹華等[16]修訂的自我控制量表。由19 個題項構成,分為沖動控制、工作表現、健康習慣、節(jié)制娛樂、抵制誘惑5 個維度,其中部分題目為反向計分??死拾凸禂颠_到0.923,問卷信度良好。
3)職業(yè)倦怠。采用李超平[17]修訂的通用版MBIGS 量表。由15 個題項構成,分為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個人成就感3 個維度。個人成就感維度中的6個題項為反向計分,其余題項正向計分??死拾凸禂颠_到0.934,問卷信度良好。
4)安全績效。采用Neal 等[18]編制的安全績效量表。由10 個題項構成,前4 個測量安全參與,后6 個測量安全遵守。該量表在文章中的克朗巴哈系數達到0.924,問卷信度良好。
2.2.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用SPSS 軟件檢驗共同方法偏差,最終結果顯示,共有12 個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第1 個特征根能解釋28.73%的部分,小于臨界值40%。此外,利用AMOS 軟件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見表1。
由表1 可以發(fā)現四因子模型擬合效果最好,因此收集到的問卷結果能夠通過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表1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Table 1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2.2.2 描述性統(tǒng)計
各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2 可知:心理韌性、自我控制、安全績效兩兩之間有正向促進作用,職業(yè)倦怠對心理韌性、自我控制、安全績效均有負向影響。
表2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2.2.3 鏈式中介效應檢驗
采用AMOS 軟件檢驗自我控制和職業(yè)倦怠對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的鏈式中介效應。通過構建假設模型、完全中介模型和3 個部分中介模型比較分析,各模型擬合結果見表3。
表3 各模型擬合指數Table 3 Fitting indexes of each model
首先,收集到的數據與假設模型擬合程度最佳(χ2/df 卡方自由度比為1.746,RMSEA 近似誤差均方根為0.052,CFI 比較擬合指數為0.969,TLI 非規(guī)范擬合指數為0.962,SRMR 標準化殘差均方根為0.049),因此假設模型得到驗證。
其次,檢驗鏈式中介效應,假設模型的路徑圖如圖2。
圖2 鏈式中介模型Fig.2 Chained mediation model
心理韌性正向影響安全績效(相關系數γ=0.19,t 檢驗=3.09,顯著性P=0.02),假設H1成立;心理 韌 性 正 向 影 響 自 我 控 制(γ=0.39,t=5.64,P <0.001),自我控制正向影響安全績效(γ=0.29,t=4.05,P<0.001),即心理韌性水平高的員工自我控制能力強,安全績效水平也高,假設H2成立;心理韌性 負 向 影 響 職 業(yè) 倦 怠(γ =-0.3,t =-4.41,P <0.001),職業(yè)倦怠負向影響安全績效(γ=-0.51,t=-5.57,P<0.001),即心理韌性水平高的人職業(yè)倦怠感往往弱,而職業(yè)倦怠感越弱員工的安全績效能夠做得越好,假設H3成立。此外,自我控制能夠負向影響職業(yè)倦?。é?-0.53,t=-7.54,P<0.001),即心理韌性水平越高,其自我控制能夠越強,產生的職業(yè)倦怠感越弱,進而促使員工提高安全績效水平,假設H4成立。
采用Bootstrap 方法進一步檢驗模型的中介效應,選擇樣本數量5 000 且置信區(qū)間為95%,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見表4。
表4 中介效應檢驗Table 4 Mediating effect test
自我控制和職業(yè)倦怠相對中介效應達到57.90%,中介作用顯著。共有3 條中介鏈條:由心理韌性→自我控制→安全績效組成間接效應1,由心理韌性→職業(yè)倦怠→安全績效組成間接效應2,由心理韌性→自我控制→職業(yè)倦怠→安全績效組成間接效應3。3 條中介鏈條的置信區(qū)間均不含0,說明顯著,假設H2、H3、H4得到驗證。
采用分層調節(jié)回歸方法研究礦工年齡對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首先將控制變量放入回歸模型,其次放入自變量心理韌性,再次放入調節(jié)變量礦工年齡,最后放入自變量和調節(jié)變量的交互項,調節(jié)效應分析結果見表5。
表5 調節(jié)效應分析Table 5 Moderating effect analysis
放入交互項后可以發(fā)現交互項對安全績效的預測作用顯著,回歸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R2由0.238 增大至0.268,且R2變化顯著(ΔR2=0.03,P<0.01)。由此可知,礦工年齡在心理韌性安全績效之間存在調節(jié)效應。此外,隨著心理韌性水平提升,低年齡段礦工的安全績效水平提升更快。
研究結果表明,心理韌性正向影響安全績效。面對工作壓力及突發(fā)狀況時礦工容易產生畏難、急躁等消極的工作情緒,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甚至抵觸工作,導致安全績效降低。然而心理韌性水平高的礦工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抗壓力、堅韌性等特性,能幫助其面對外界帶來的消極情緒,從而提高安全績效水平。
不斷提升礦工的心理韌性水平作為規(guī)范礦工行為和降低人因失誤的重要途徑。煤礦企業(yè)可以通過培訓員工的人際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增強員工之間互相信賴和支持的意識,從而提高員工的心理韌性水平。
研究表明心理韌性可以通過自我控制的獨立中介作用影響安全績效。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個體能有效控制情緒,降低心智游移發(fā)生頻率,促使個體安全參與和安全遵守。因此心理韌性通過增強個體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安全績效。
研究表明心理韌性還可以通過職業(yè)倦怠的獨立中介作用影響安全績效。礦工長期處于高危的工作環(huán)境中,易產生職業(yè)倦怠感,不利于安全作業(yè)。提高個體心理韌性水平使其具有更強的抗壓力、堅韌性、控制沖動等特性,調節(jié)自身抵抗倦怠的能力,降低職業(yè)倦怠感,從而提升安全績效。
研究表明心理韌性可以通過自我控制和職業(yè)倦怠影響安全績效。有效控制個人情緒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工作,減少對工作的倦怠感,能夠專心于工作,從而提升安全績效。已有研究表明,個體可以通過經驗或學習增加認知資源,從而增強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通過提高個人素質,增強員工自信心,可以有效緩解因知識儲備不足而導致的情緒耗竭,有助于減少職業(yè)倦怠感。
礦工年齡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原因可能是:低年齡段礦工實踐經驗少對作業(yè)內容不熟悉,面對高危的井下工作會更加小心謹慎,在礦企進行安全教育后,他們會按照流程規(guī)定完成作業(yè);而對于高年齡段礦工出于實踐經驗豐富等原因往往容易大意,可能不愿意按照流程作業(yè),從而增加不安全行為的概率。此外高年齡段礦工自身身體素質沒有低年齡段礦工好,在面對危險狀況時難以快速止損。
心理韌性正向預測安全績效;自我控制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關系中起中介作用;職業(yè)倦怠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自我控制和職業(yè)倦怠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起鏈式中介作用;礦工年齡在心理韌性和安全績效之間起到負向調節(jié)作用。通過研究,建議企業(yè)管理者為員工提供多種渠道提高心理韌性水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降低職業(yè)倦怠感,如組織心理疏導、提供人際交往平臺以及學習平臺等。尤其是對于高年齡段礦工進行更多的教育和指導,增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從而提升安全績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