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趙進一
1993年1月21日晚7時35分,一檔名為《東方110》的電視專欄節(jié)目在上海東方電視臺新聞娛樂頻道的黃金時段首度播出。從此,這個有著特殊意義的電視專欄節(jié)目,名稱響徹申城的大街小巷。它開辦30年,經久不衰,是繼大名鼎鼎的廣播劇《刑警803》之后,在申城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又一上海公安文化品牌。
當《綁架兒童大案偵破記》《濫用警燈警報車輛的查訪》《長使爆竹佐喜慶》《通緝令》等節(jié)目的標題,以及公安民警奮力抓捕犯罪分子的鏡頭出現在熒屏上時,電視機前的觀眾雀躍者眾,興奮異常——在電視臺記者對《東方110》節(jié)目收視率的回訪中,不少觀眾大呼“過癮”,說他們有兩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首期節(jié)目的主持人是時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長朱達人,二是沒想到公安局的工作會在電視臺公開播出,這在過去是難得一見的。觀眾評價說,節(jié)目雖只有短短的20分鐘,但播出的內容豐富多彩,很精練,有看頭。當他們聽說這個節(jié)目將長期辦下去時,顯得很高興,認為“公安局的工作,除了按規(guī)定該保密的以外,其他內容可以向大眾開放……”
《東方110》正是擴大開放的產物。1992年,改革開放風起云涌。上半年的一天,上海市公安局法制宣傳處影視科舉行了一場主題為“如何結合本職工作,解放思想,把改革開放的步子邁得更大一點”的學習討論會。會上氣氛熱烈,“金點子”頻出,最出彩的當數時任該處副處長、分管影視科工作的馮世榮提出的“到電視臺開設公安專欄節(jié)目”。大家認為,這個提案既大膽、新穎,又與影視科的實力相匹配。
當時,該科的電視宣傳制作能力和擁有的先進設備,在非電視專業(yè)領域都是名列前茅的。此前,該科拍攝了多部專題片:展現在與犯罪分子搏斗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盛鈴發(fā)同志生平事跡的《人去人留》,反映抗災救難中公安民警風采的6集電視片《金盾在危難中閃光》,以及從法治的視角反映長江貨運船民生活的《他的家在長江漂流》,等等。這些專題片在社會上引起良好反響,在公安部發(fā)起的電視專題片競賽活動中也無一例外榮獲獎項。
在電視臺開設公安專欄節(jié)目的設想首先在該處領導班子中取得共識,隨后得到市公安局領導的批準,在與東方電視臺的會談中,又得到了該臺領導的大力支持。經過多次交流,雙方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關于專欄節(jié)目的名稱,大家認為,中國位于世界的東方,上海又位于中國的東方,專欄節(jié)目是在東方電視臺播出;再者,上海警方即將開通集中體現上海警務工作的“110報警服務臺”。所以,雙方一致同意把專欄節(jié)目的名稱定為《東方110》,并選聘了專職節(jié)目主持人……
《東方110》首期專欄節(jié)目一炮打響以后,每逢周四晚上都會在同一黃金時段準時播出,每期20分鐘,次日上午重播。該專欄節(jié)目的宗旨很明確,即16個字:立足公安,面向社會,堅持導向,贏得觀眾。
嗶哩嗶哩平臺上可觀看《東方110》
圍繞上述方針,《東方110》設置了7個小欄目:《警鐘長鳴》(追蹤案件軌跡,警示人生道路);《各地警視》(多彩熒屏展現神州警壇風云);《十字街頭》(鏡頭對準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通緝令》(請觀眾注意:有沒有你熟悉的面孔);《眾志成城》(你我他都是一塊磚,共同筑起安定的家園);《警察生活追蹤》(幕前幕后都是戲);《警民橋》(用真誠和熱情構筑起溫馨和理解)。
左:當年《東方110》的節(jié)目單 右:《東方110》首期海報
這些欄目涵蓋了上海公安治安工作的熱點、老百姓最關心的法制問題及警民關系等,播出的內容既體現昂揚向上的“主旋律”,又有較強的可看性,適合觀眾的口味。
《東方110》編輯深入公安基層,奔赴大街小巷,采拍了許多群眾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報道,例如《“老軍醫(yī)”失風記》等,在社會上激起了強烈的反響。觀眾以各種形式表達他們的心情,有的來信大加贊譽,有的在“老軍醫(yī)”的非法招貼上涂鴉,或寫上“捉‘老軍醫(yī)’,大快人心”字樣,支持人民警察執(zhí)法。當然,觀眾不了解的是這些節(jié)目在制作過程中的“幕后戲”:在抓捕“老軍醫(yī)”時,拍攝組成員洪兆楓、朱紀民是既當記者又做偵查員,與“老軍醫(yī)”周旋。當犯罪嫌疑人急紅了眼,舉起斧頭和扛棒欲對公安民警行兇時,兩位記者毫不畏懼地沖上前去,一邊提醒民警注意防范,一邊搶拍鏡頭;在拍攝《梁警官夜查賣淫女》時,記者扛著攝像機緊跟梁警官的腳步,時而車上,時而車下,一會兒又混在人群中跟蹤拍攝,通宵工作至第二天凌晨5時,方才圓滿地完成了拍攝任務。
配合上海市公安局的工作,是這個電視專欄的重要任務之一。在“110報警服務臺”開通前夕,《東方110》播出了專題節(jié)目,專門攝制了一套完整的有關“110報警服務臺”的啟用及接、處警等事務的系列專題片,既教會了市民正確使用110報警電話的方法,又震懾了犯罪分子;在浦東新區(qū)成立之際,《東方110》對新區(qū)公安的體制、職能等作了全面、詳細的報道……
社會熱點也是《東方110》關注的重點。當時,社會各界對返滬知青子女犯罪率的上升表示深深的關切。《東方110》的編輯敏銳地覺察到這是一個應當給予重視的社會問題,蘊含著較大的報道價值,于是精心制作了一組題為《歸來以后》的專題報道,分四期播出。第一期《究竟為什么》,通過兩個返滬知青子女犯罪引出思考。節(jié)目播出以后,觀眾的信件如雪片般飛來。隨后編輯根據來信提供的線索進行采訪,又接連制作了三期節(jié)目:《孩子們的心聲》《監(jiān)護人的苦衷》《理解是座橋》,播出以后,引起社會各界的共鳴。人們呼喚“幫幫孩子”,呼喚溝通與理解,有人還開出了“良方”……
那年春節(jié),大量務工人員涌入上海,滯留露宿在車站、碼頭。一時間,“民工潮”成為社會各界議論的熱點?!稏|方110》及時介入,經過連續(xù)兩天兩夜的深入采訪,拍攝了《申城民工潮》,配合政府,力勸部分民工盡早返鄉(xiāng),緩解了民工潮涌入申城的勢頭……
《東方110》成了公安機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毒駱颉沸谀扛鶕鐣系膭酉蚝腿罕姷男枰皶r推出了《申城學開車難》《公民申辦出國ABC》《上海交警總隊機動大隊掠影》等節(jié)目,及時解答市民關心的問題,也成了為市民群眾排憂解難的窗口。針對某些非執(zhí)法機關濫用警燈、警報器的現象,《東方110》及時進行曝光,使這一亂象大為收斂……
《東方110》一直受到市民的青睞,這么多年來,其收視率一直保持在8%左右,位居電視臺各檔節(jié)目的前列。30年來,警方與電視臺的領導和工作人員數度易人,但這一品牌沒有變,播出檔期不減反增,自1998年10月起,由每周一期調整為兩期,至2022年10月,《東方110》已更新至第2664期……這在中國電視界是十分罕見的。
根深方能葉茂?!稏|方110》之所以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文化奇跡,在于她接地氣,深深地植根于民眾之中,制作的節(jié)目貼近生活,雅俗共賞,為民眾所喜聞樂見。
30歲,而立之年?!稏|方110》這個大孩子,正值蓬勃的成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