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姐姐:
您好!平時家里只有我和媽媽,因為爸爸在我四年級的時候去世了。最近,媽媽說想找一個叔叔給我當(dāng)“爸爸”,可我內(nèi)心真的很抵觸這件事。于是,我跟媽媽說,如果她這么做,我就離家出走。媽媽沒再提這件事,外婆卻責(zé)備我不懂事。西子姐姐,人一定要結(jié)婚嗎?只有我和媽媽一起生活有什么問題嗎?
小魚
親愛的小魚妹妹:
你好!看到你的信,姐姐很心疼。那么小小的你,就經(jīng)歷了至親離別。所幸,你有一個愛你的好媽媽。在這個世界上,你和媽媽是彼此最親的人。相信這幾年中,你和媽媽生活不易,但也逐漸適應(yīng)和穩(wěn)定?,F(xiàn)在突然出現(xiàn)一個叔叔,而且還要晉級為“爸爸”,肯定會抵觸和害怕的。換作是姐姐,一時也很難接受。誰會希望在自己和媽媽之間多個“第三者”呢?
你問姐姐,“人一定要結(jié)婚嗎?”當(dāng)然不一定,這取決于個人意愿。就單從你媽媽的婚姻而言,她是自由的,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再婚與否。媽媽和你談這件事,說明她非常重視你,重視你的態(tài)度和意見。而且,媽媽說想找個叔叔給你當(dāng)“爸爸”,就更說明媽媽不只是在為自己找伴侶,還在為你找“爸爸”,她很希望重新給你一個父母雙全的家庭吧。在媽媽心里,可能覺得只有母親的愛,于你而言終歸是有缺憾的。
“只有我和媽媽一起生活有什么問題嗎?”這個問題,需要同時問你和媽媽。也許對于當(dāng)下的你沒有問題,但對于媽媽呢?終有一天你會長大,那個時候的你會在哪里?還會一直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嗎?那個時候的媽媽,很希望你有自己的“小家庭”,有更美滿的生活吧?猶如你媽媽的媽媽——外婆那樣,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得好。姐姐知道,你其實明白:外婆之所以責(zé)備你,也是出于她作為“母親”的想法,她心疼自己的女兒——你的媽媽,她也希望女兒能有人照顧、有人依靠,不要太辛苦。
所以,姐姐建議你和媽媽說說心底的感受:到底在害怕什么?到底在擔(dān)心什么?如果是姐姐,可能會告訴媽媽:“我害怕平靜的生活被打亂”“害怕有了叔叔,媽媽會少愛我”“害怕和叔叔相處不好或者叔叔不喜歡我”“害怕媽媽和叔叔再生一個寶寶,就沒人愛我了”……也許,還會告訴媽媽,“有媽媽的愛,我已經(jīng)很幸?!薄叭绻麐寢屖菫榱私o我找爸爸,我目前不需要”“如果媽媽想找伴侶,我希望他能對你很好很好,千萬不要為了我而勉強”“我可能暫時無法叫他‘爸爸’,可以嗎?”……
平靜安穩(wěn)的生活是我們的“舒適圈”,被打破總是會產(chǎn)生焦慮和不適,但成長又總是伴隨“舒適圈”的突破。從出生到幼兒園、再到小學(xué),小魚其實已經(jīng)有過無數(shù)次“破圈”經(jīng)歷,每一次“破圈”都讓小魚長大變強。所以,這一次,姐姐也相信,你會理解媽媽,因為媽媽愛你,你也很愛媽媽,希望媽媽生活得幸福輕松啊。
總之,你和媽媽,都是獨立的個體。媽媽不僅是媽媽,也是女兒,更是她自己。不管我們多么依賴媽媽,多么想“獨占”媽媽,她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如果因為我們,讓媽媽錯過一個愛的人、一個愛她的人,將來我們會不會后悔?作為媽媽最親的人,也許可以擦亮眼睛,好好幫媽媽一起看看“叔叔”,替她把把關(guān),免得媽媽被“愛情”沖昏頭腦——畢竟一旦成為媽媽的伴侶,就和你有了法律上的親子關(guān)系,所以精挑細(xì)選、慎重行事還是很必要的。姐姐祝福小魚有一個更溫暖、更美好的池塘,終有一天你會游入大海,成為獨一無二的大魚,加油!
同齡人回信:
蔡欣妍:我非常能夠理解你的心情,因為我也是和媽媽一起生活。曾經(jīng)我也不太能理解,后來我意識到,其實媽媽正是因為太愛我,想給我完整的家庭完整的愛,讓我體會到父愛,才這么做。我想,你可以跟媽媽聊一聊,千萬別憋在心里胡思亂想哦!試試給這位叔叔一次機會,說不定他可以成為很棒的“爸爸”。